杭 州
杭州位于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秦于靈隱山(本虎林山,唐改武林山)下置錢唐縣,其時今杭州市區(qū)還是淺海灣,西湖也還沒有形成。漢時,海灣逐漸縮小,華信筑了一道堤壩,隔開海水,西湖才開始形成。以后,錢唐縣亦由武林山下遷往西湖以北。
杭州之名始于隋朝,治所先在余杭,繼而移往錢唐。杭州的“杭”就從“余杭”而來。大業(yè)六年(610年),江南運河完工,杭州地處大運河終點,地位日趨重要。唐朝中葉以后,杭州已為東南名城,海舶云集,成為一個相當發(fā)達的海港。隋初,杭州僅一萬五千余戶,唐開元中已增加到了八萬六千余戶。
但是,在這片淺海灣漲成的平地上,水味苦咸,不能飲用。唐代宗時,杭州刺史李泌鑿井六口。這些井其實是用竹管引源自山泉的西湖水。西湖的景色這時已很優(yōu)美。唐長慶年間,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他就寫過贊美西湖的詩歌。相傳西湖白堤系白居易所筑,然而在他的《湖上春行》中,卻有“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的句子。原來白堤本名白沙堤,在白居易來杭時,已經(jīng)有了。不過白居易注意治理西湖,卻是實事。后人稱贊他的功績,就把建筑白堤誤傳為他的事跡。
五代吳越偏安東南,對杭州的發(fā)展卻起了重要的作用。錢謬修筑海塘,使杭州灣北岸不受海潮侵襲。他設置撩淺軍,專門擔任疏浚西湖和運河。這種工作,在吳越境內,普遍施行,水利發(fā)達,據(jù)范仲淹所述,比北宋有過之而無不及。吳越的統(tǒng)治者在裝點湖山上很做了點事情。靈隱寺的石塔和經(jīng)幢、雷峰塔、保傲塔、白塔都是吳越遺物。吳越還兩次擴建靈隱寺。經(jīng)過了吳越的努力,杭州在北宋時已有“地上天宮”之稱。 宋蘇軾于熙寧時到杭州做通判。元佑年間,他在東京做翰林學士,因言時事被人攻擊,調任知杭州。他到任時杭州正逢大災,西湖則半為葑田。他把兩次來杭所見,加以比較,估計不出二十年,將要見不到西湖。他要求留上供米五十余萬石救荒,獲準。又用以工代賑的辦法,疏浚西湖,并建筑長堤。后人把這條堤叫蘇公堤。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金完顏宗弼陷杭州。次年,金軍焚毀明州(今寧波)后,回到杭州,焚城而去。這是歷史上杭州遭到的最大的浩劫。
南宋升杭州為臨安府,為“行在所”,以后就定都于此。南宋在今杭州南面的鳳凰山建筑宮殿。南宋亡后,馬可·波羅參觀過這宮殿,認為規(guī)模之大,堪稱世界第一??上Ш蟊淮蠡鸱贇?,化為廢墟。南宋統(tǒng)治集團在杭州大興土木,耽樂湖山。西湖之上,游舫各立名目。北關夜市(在武林門外),備極熱鬧。各種曲藝雜技的行家,也都在此大顯身手,以博衣食。耐得翁云:“自高宗駐蹕于杭,而杭山明水秀,民物康阜,視京師且十倍矣?!?《都城紀勝》序)感慨國事者則憤而怒斥之,文及翁《賀新郎》言之猶切,“一勺西湖水,渡江來百年歌舞,百年沉醉?!边@比林升的“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有過之而無不及。
杭州與蘇州的“天堂”之號,正是在這時出現(xiàn)的。南宋中葉,臨安府(包括屬縣)人口達三十九萬余戶、一百二十四萬余口。這無疑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元兵南下,世祖要求保持完整的臨安,所以元初的杭州,繁華不減于舊。然海口淤淺,杭州在南宋時已失掉海港的條件,都城地位既不復存在,市況不免逐步減色。西湖這一勺水,也幾乎陷于淤塞的地步。元末紅巾軍一度占領杭州,紀律甚是嚴明。不幸元軍反撲,舉火焚城,殘傷殆盡,這是又一次浩劫。 明代以來,對西湖采取了多次整治的措施。明正德年間,知府楊孟英將蘇堤增高加闊,使西湖逐漸恢復舊觀。西湖之畔,南宋孝宗時敕葬岳飛于棲霞嶺,寧宗又以北山智果寺為功德院,后為岳廟。明于謙也埋骨湖畔。明末愛國將領張煌言殉難時,高歌“西子湖頭有我?guī)煛?,他歌頌二人云:“日月雙懸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彼篮笠苍嵊诤稀G迥┣镨倪z骨也于辛亥革命勝利后還葬杭州。 杭州,既以其優(yōu)美的景色吸引游人,也以忠烈之士的業(yè)績鼓舞著人們的精神。
?
| 中考政策 | 中考狀元 | 中考飲食 | 中考備考輔導 | 中考復習資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