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基本概況

字號:

 國名
    韓國的國名來源于古代朝鮮半島南部的辰韓、馬韓、弁韓等“三韓”部落。“Han”在古韓語中表示“大”或“一”的意思。“三韓”最遲在西漢時便與中國有密切交往,其中辰韓因語言、稱謂、器物等與秦朝相似而被稱為“秦韓”?!度龂?middot;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曾提到:“桓、靈之末,韓濊強盛,郡縣不能制,民多流入韓國”,此系“韓國”這一名稱的最早記錄。公元元年前后,朝鮮半島進入三國時代,在這之后近兩千年的時間里,金氏新羅、王氏高麗、李氏朝鮮先后統(tǒng)一朝鮮半島,從未以韓國為號。但“韓”仍然作為其政權(quán)的別稱,如高麗太祖王建曾聲稱“朕賴三韓山川陰佑以成大業(yè)”,在1882年簽訂的《中朝商民水陸貿(mào)易章程》中,便稱朝鮮人民為“韓民”,1894年清朝在向日本開戰(zhàn)的詔書中也說“拯韓民于涂炭”,而明治維新后的日本則有“征韓論”。1897年10月12日,朝鮮王朝第26代君主高宗李熙即皇帝位,并于次日在敕令中稱:“我邦本為馬韓辰韓弁韓三韓之地……及高麗時吞并馬韓辰韓弁韓,是謂統(tǒng)合三韓……定有天下之號曰大韓。”遂改國號為“大韓帝國”。于是韓國這一名稱被重新啟用,直至今日。韓國的英文名Korea源于古名“高麗”。
    
    國旗
    
1883年,朝鮮王朝派樸泳孝和金玉均出使日本,臨行前朝鮮政府向清政府請求將中國的龍旗作為國旗使用,清政府回復(fù)稱藩屬國不能用五爪龍旗只能用四爪龍旗。于是樸泳孝、金玉均便在路途中繪制了太極旗作為朝鮮王朝的國旗使用,并成為1897年—1910年大韓帝國的國旗。   
    1949年3月,韓國文教部審議委員會在確定太極旗為大韓民國國旗時作了明確解釋:太極旗的橫豎比例為3:2,白地代表土地,中間為太極兩儀,四角有黑色四卦。太極的圓代表人民,圓內(nèi)上下彎魚形兩儀,上紅下藍,分別代表陽和陰,象征宇宙。四卦中,左上角的乾即三條陽爻代表天、春、東、仁;右下角的坤即六條陰爻代表地、夏、西、義;右上角的坎即四條陰爻夾一條陽爻代表水、秋、南、禮;左下角的離即兩條陽爻夾兩條陰爻代表火、冬、北、智。整體圖案意味著一切都在一個無限的范圍內(nèi)。
    國徽
    
國徽公布于1970年7月。國徽中央為一朵盛開的木槿花。木槿花的底色白色象征著和平與純潔,黃色象征著繁榮與昌盛?;ǘ涞闹醒氡灰环t藍陰陽圖代替,它不僅是韓國文化的一個傳統(tǒng)象征,而且在此代表著國家行政與大自然規(guī)律的和諧。一條白色飾帶環(huán)繞著木槿花,飾帶上縫著國名“大韓民國”四字。此特點與朝鮮的國徽設(shè)計相同。
    國歌
    
韓國的國歌是《愛國歌》。韓國最早創(chuàng)立的民間報刊《獨立新聞》曾于1896年時刊登了多版本的愛國歌歌詞,但當(dāng)時“愛國歌”的旋律還未確定。后在大韓帝國時期,愛國歌的旋律被定為軍隊曲,稱大韓帝國愛國歌。1902年再經(jīng)修改后大韓帝國愛國歌,被使用于國家的重要慶典上。大韓民國創(chuàng)立前愛國歌一直是依照蘇格蘭民謠“Auld Lang Syne” (中國稱《友誼地久天長》)的旋律而演唱的。但作曲家安益泰(1905——1965年)深感不適合拿其它國家的名謠旋律來作自己國家的國歌曲,于是在1935年重新創(chuàng)作了國歌曲,立刻被當(dāng)時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所采用。但直到1945年大韓民國成立前,國歌仍是以“Auld Lang Syne”版本為主。
    
    貨幣
    
韓幣的基本單位是韓元。 韓國的貨幣單位為"元"用'WON'表示。 韓幣有紙幣和硬幣兩種。紙幣有1000韓元、5000韓元、10000韓元、50000韓元四種,易于根據(jù)紙幣上面印的歷史人物和顏色加以分辨,同時50000韓元上首次將女性頭像印在其上,表示了追求兩性平等。   
    國花
    
木槿花是韓國的國花?;ㄩ_時節(jié),木槿樹枝會生出許多花苞, 一朵花凋落后,其它的花 苞會連續(xù)不斷地開,開得春意盎然,春光燦爛。因此,韓國人也叫它“無窮花”。
    國鳥
    
韓國國鳥為喜鵲。
    人口與語言
    
韓國總?cè)丝?008.7萬(2010年1月底),主要為朝鮮民族,屬蒙古人種東亞類型,占全國總?cè)丝诘?9%,是一個單一民族的國家。   
    通用朝鮮語,語系未定。在朝鮮歷史上,世宗大王(1418年—1450年在位)以前朝鮮人是沒有文字的,一直使用中國的漢字。1446年世宗大王創(chuàng)造了諺文(訓(xùn)民正音),即現(xiàn)在的朝鮮語,是一種拼音文字。但朝鮮文并未取代漢文的地位,其大規(guī)模使用是在大韓帝國時期,而作為官方文字則是1948年建國以后?,F(xiàn)在韓國的語言中10%左右是朝鮮語固有詞,69%左右是漢語的變音,還有10%是英語的變音,剩下的則是其他語言的變音?,F(xiàn)在的韓國語與朝鮮語略有不同。因為戰(zhàn)后朝鮮半島南北長期分裂,使得北南語言也出現(xiàn)略微差異。
    氣候
    
北部屬溫帶季風(fēng)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氣候,海洋性特征顯著。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炎熱潮濕,春秋兩季相當(dāng)短。冬季最低氣溫達-12℃,夏季最高氣溫可達37℃。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其中6—8月雨量較大,降雨量為全年的70%。年均降水量約為1500毫米,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步減少。   
    韓國四季分明,春、秋兩季較短;夏季炎熱、潮濕;冬季寒冷、干燥,時而下雪。   
    韓國各地區(qū)之間溫差較大,平均溫度為6℃至16℃。在全年最熱的8月份,平均溫度為19℃至27℃。而在全年最冷的1月份,平均溫度則在零下8℃至7℃。   早春時節(jié)常常刮風(fēng)下雨,大風(fēng)帶來亞洲內(nèi)陸沙漠的“黃沙”,俗稱沙塵暴,近年來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到了4月中旬,天氣轉(zhuǎn)暖,韓國農(nóng)民每年就在這時平整秧田準備種植水稻。夏秋兩季多臺風(fēng),夏季會有梅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