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喜歡寫文章,發(fā)表在空間、博客,可能自己因為比較內(nèi)向,“寫”比“說”有更多思考的時間和修改的機會,有可能比脫口而出的話在更大程度上避免歧義的產(chǎn)生,不必立即做出回應,從而降低焦慮水平。相比對話這種接近式的近距離言語交際,書面交際的人際距離最大,這也能夠從一定程度上滿足獨處的需要。
現(xiàn)在寫文章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更愿意一對一地交流,感覺文字有太多局限性,無論我怎么斟字酌句也難以避免歧義的產(chǎn)生,有時,還更有可能被誤讀。我覺得根本的原因,還不是想要清晰表達或清靜獨處的愿望未能實現(xiàn),而是我很難用概括性的語言文字來回答那些因人而異的問題,往往只是過于片面性的看法。
比如“人活著到底是為什么”,提問者往往是想從中找到能讓自己活下去的理由,所以這不是在討論生命的一般意義,而是對于某個特殊個體而言的存在的特殊意義,并不存在一個統(tǒng)一的答案。包括“如何建立自信”“抑郁癥該怎么治”“怎么跟人相處”“孩子不聽話怎么辦”……我很難一概而論的給出確切回答,只能轉(zhuǎn)載那些回答了這些抽象的問題并給出具體建議的文章。
我們常常在尋求事物本身的一般意義或是對于他人而言的特殊意義,卻忘了問問自己“對我來說究竟意味著什么”——這才是我們想要尋求的答案。
而要找到正確的答案,首先要提出正確的問題。
?
中考政策 | 中考狀元 | 中考飲食 | 中考備考輔導 | 中考復習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