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歷史延伸閱讀:商朝簡介

字號:


    商代是繼夏代之后,中國歷史上第二個世襲制王朝時代,與夏、周并稱為中國的“三代”,在中國歷史上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自太乙(湯)至帝辛(紂),共傳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后約四百九十六年。
    商朝是我國奴隸社會的發(fā)展時期,它為以后我國文明奠定了基礎。商朝勢力最大的時候,東到大海,西達陜西西部,東北到遼寧,南到長江流域,是當時世界上的一個大國。
    商朝前期,屢次遷都,公元前14世紀,商王盤庚把都城遷到殷,從此穩(wěn)定下來。 因此商朝又稱為殷商。
    商湯立國后,汲取夏代滅亡的深刻教訓,廢除了夏桀時殘酷壓迫人民的暴政,采用了「寬以治民」的政策,使商王國內部的矛盾比較緩和,政治局面趨于穩(wěn)定,國力也日益強盛起來。他對四周的許多國家進行了征伐,取得了一系列勝利。所以《孟子·滕文公下》記有:湯「十一征而無敵于天下」?!对?商頌.殷武》也有「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的記載,反映了商王朝在湯的統(tǒng)治下,已經成為強盛的國家。
    商湯統(tǒng)治時期出現(xiàn)大好局面,得益于伊尹和仲虺這兩個賢臣的輔佐。據記載,他們二人在政治上頗有主張。他們被湯任為右相和左相以后,在處理政務、穩(wěn)定政局、發(fā)展生產等方面,作出了不小的貢獻。仲虺死后,伊尹在政壇上的作用尤其突出,成了商湯至太甲時期重要的輔佐,政壇的一位元老。
    商湯死后,因其子太丁早死,由太丁之弟外丙繼位;外丙死后,其弟中壬繼位;中壬死后,又以太丁之子太甲繼位,太甲乃商湯之長孫。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帝太甲即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宮。」太甲居桐宮三年,悔過自責,伊尹迎回太甲而授之政。以后,太甲修德遵法,諸侯歸服,百姓的生活比較安寧。這個故事,反映了伊尹為貫徹商湯的治國方略、使商王朝長治久安作出了不懈努力。這個故事流傳久遠,伊尹也獲得了「大仁」「大義」的美名。
    不過,統(tǒng)治階級貪婪本性,決定了王室內部為權力和利益斗爭的局面不可避免?!妒酚洝ひ蟊炯o》中記載;「自仲丁以來,廢適而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比九世亂,于是諸侯莫朝」。從仲丁算起,經九世正好到盤庚時期,說明這一期間商王室內部為爭奪王位,內亂不止,致使外患不斷。這期間,商王朝曾多次遷都。
    據文獻記載,商代曾五次遷都?!吨駮o年》記載,商王仲丁「自亳遷于囂」、河
    

    ?
    甲「自囂遷于相」、祖乙「居庇」、南庚「自庇遷于奄」、盤庚「自奄遷于北蒙,曰殷」。不過考古學家至今只發(fā)現(xiàn)了偃師二里頭、鄭州商城、偃師商城和安陽殷墟四個都邑遺址。這四個遺址的面積都很大,均在三、四百萬平方米以上??脊艑W家已在這四個遺址中發(fā)現(xiàn)了大型宮殿基址、墓葬及作坊等重要的遺存,如二里頭遺址中部發(fā)現(xiàn)的一號宮殿,面積達一萬平方米。在偃師和鄭州發(fā)現(xiàn)了規(guī)模很大的城垣。安陽殷墟還發(fā)現(xiàn)了規(guī)模宏大的王陵區(qū)祭祀場。從這些發(fā)現(xiàn)與文獻記載可以知道,商代已經建立起比較完備的國家機構,有各種職官、常備的武裝(「左中右」三師),有典章制度、刑法法規(guī)等等。但上述這幾個都城,它們與文獻中記載的名字是甚么關系,學術界還有不同看法,只有安陽殷墟是盤庚以后諸王世的都城、看法比較一致。
    對商代歷史上多次遷都的原因,史學家們有不同的看法。但從《尚書·盤庚篇》中看到,遷都與內部的政治斗爭有一定關系。如盤庚雖然聲稱「視民利用遷」(即為人民的利益而決定遷都),但對那些不聽命令的人,他發(fā)出了「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無俾易種于茲新邑」(我要將他們斬盡殺絕,不讓孽種留在新邑)的威脅,反映了內部爭斗的激烈。盤庚遷殷以后,王室內部的矛盾得到緩解,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盤庚被稱為「中興」之主,并為武丁盛世的到來,打下了基礎。
    武丁是盤庚之弟小乙之子,即盤庚之侄。他年幼時,小乙曾讓他到民間生活了一段時間,深知民眾生活的艱難困苦。他即位以后,兢兢業(yè)業(yè)、不敢荒寧,勵精圖治,決意振興大業(yè)。他四出征伐,對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國進行征討,戰(zhàn)爭的規(guī)模不小,往往動用數(shù)千兵力,最大的一次發(fā)兵一萬三千人。在這些征戰(zhàn)中,商王征服了許多小國,擴大了領土,也捉獲了大量俘虜。武丁時期的文化遺存相當豐富,宮殿、墓葬、作坊等遺存都有發(fā)現(xiàn)。代表當時社會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青銅業(yè),有了突破性進展,如銅、鉛、錫三元合金出現(xiàn)了;分鑄技術已被廣泛運用;青銅器生產數(shù)量大增,還出現(xiàn)了司母戊大方鼎、偶方彝、三聯(lián)這樣的重器。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是現(xiàn)今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青銅器。另一件四羊方尊,造型雄奇,工藝高超,是商朝青銅器中的精品。武丁之世在青銅業(yè)方面取得的成就,表明中國青銅時代進入繁榮時期。此外,在紡織、醫(yī)學、交通、天文等方面,也都取得不小成就。武丁開創(chuàng)的盛世局面,為商代晚期社會生產的發(fā)展乃至西周文明的繁盛,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祭天祀祖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史前時期的考古中曾一再發(fā)現(xiàn)這類遺存。隨著農業(yè)的出現(xiàn),人們?yōu)槠砬箫L調雨順的好年景而產生對天崇拜。它是自然崇拜中的一種。祖先崇拜又叫靈魂崇拜。它源自對先人懷念,把夢中的情景理解為先人的靈魂作祟而產生。人們祭祀祖先,為的是求得先人的保佑。夏代開始的家天下局面,使原始宗教的內容發(fā)生很大變化。由于帝王是世上最高的統(tǒng)治者,為了維護他的統(tǒng)治,就把祖先崇拜與自然崇拜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了天或上帝這樣的至上神。從文獻中可以知道商代有「天」這個神,甲骨文中則有「帝」或「上帝」。所以商湯伐夏桀時說,「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子畏上帝,不敢不正」,打出「天命」的旗號,鼓動軍土和同盟者去執(zhí)行上帝的意志,奮勇討伐。但天上的上帝與地上的下帝(商王)是相對的。為了執(zhí)行上帝的意志,下帝通過巫與上帝溝通。商王在祭祀祖先時,用五種祀典,對上甲以后的祖先輪番地、周而復始地進行。安陽殷墟王陵區(qū)的祭祀場中發(fā)現(xiàn)了上千個祭祀坑,武丁時一次使用人牲達數(shù)百人。這種情況反映了商王對祖先崇拜的重視,因為上帝既是至上神,又是宗祖神。
    武丁死后,他開創(chuàng)的太平盛世,并沒能長久延續(xù)下去。祖庚、祖甲以后諸王,特別是帝乙帝辛時期,國內矛盾十分尖銳,四方諸侯也起來反叛。面對這種情況,商王帝辛(紂)不思改變,不聽忠諫,又荒淫殘暴,寵幸妲已,一味追求驕奢淫逸的生活,進一步激化了國內矛盾。同時,他窮兵黷武,調集大軍征伐東夷,加重了民眾的負擔,也使國內兵力空虛。周武王的大軍打到商郊牧野,商紂王才組織力量,倉促應戰(zhàn)。結果,商王的軍隊毫無斗志,「前徒倒戈」,為武王的軍隊開道。帝辛看到大勢已去,逃到鹿臺,拿出珠玉寶貨自焚而死。商王朝就此滅亡。
    1899年因一個偶然的機會發(fā)現(xiàn)了商代的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發(fā)展來的。甲骨文把湮埋了三千余年的古老文字重新呈現(xiàn)在世人的面前并讓人們識讀。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使商代的存在無可爭議,并使商代歷史成為信史。安陽殷墟出土的十五萬片甲骨卜辭,記錄了商代社會中發(fā)生的許多事情。經過幾代人的整理和研究,揭示了它所包藏的豐富內容,為研究商代歷史開拓了重要的途徑。
    商代文明在古代世界有特殊的地位:商朝所擁有的遼闊疆域,在當時世界是獨一無二的;商朝的青銅器制造和青銅器藝術具有獨特的風格,鑄造技術達到當時世界的先進水平;商朝的文字在當時世界是進步的,而且后來發(fā)展成為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和空間最廣的一種文字;在天文歷法方面,商代居當時世界前列。
    ?
    
中考政策 中考狀元 中考飲食 中考備考輔導 中考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