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歷史延伸閱讀:西漢地方行政區(qū)劃簡表

字號:


    1、漢武帝后的刺史部(又稱州)
    漢武帝后,分天下為十三州(或稱十三部),州置刺史,京畿所在地置司隸校尉,稱司隸校尉部。西漢十三州或十三部、司隸校尉部,為地方監(jiān)察區(qū),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行政區(qū)劃。刺史的主要任務是監(jiān)察郡國???、王國里還轄有縣、侯國、邑、道數(shù)目。西漢地方行政制度沿秦制,推行郡縣制。
    

    州刺史
    

    郡、王國
    
備 汪
司隸校尉部 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弘農(nóng)郡、河內郡
     河南郡、河東郡
武帝征和四年初置,察三輔、三河、弘農(nóng)。成帝元延四年省。綏和二年哀帝復置
豫州刺史部 潁川郡、汝南郡、沛 郡、梁 國、魯 國  
兗州刺史部 陳留郡、山陽郡、濟陰郡、泰山郡、東 郡
     城陽國、淮陽國、東平國
 
徐州刺史部 瑯邪郡、東???、臨淮郡、泗水國、廣陵國
     楚 國
 
青州刺史部 平原郡、千乘郡、濟南郡、北???、東萊郡
     齊 郡、淄川國、膠東國、高密國、
 
涼州刺史部 隴西郡、武威郡、酒泉郡、敦煌郡、張掖郡 元狩二年秋,匈奴昆邪王降,以其地為武威酒泉郡。元鼎六年秋,分武威酒泉地,置張掖、敦煌郡。元始四年冬,置西??ぃê罅T)。
并州刺史部 太原郡、上黨郡、西河郡、五原郡、云中郡
     定襄郡、雁門郡、上 郡
 
冀州刺史部 魏 郡、鉅鹿郡、常山郡、清河郡、趙 國
     廣平國、真定國、中山國、信都國、河間國
 
幽州刺史部 渤???、上谷郡、漁陽郡、右北平、遼西郡
     遼東郡、玄菟郡、樂浪郡、涿 郡、代 郡
     廣陽國
元封三年夏,朝鮮降,以其地為樂浪、臨屯、玄菟、真番郡,始元五年六月,罷真番郡。
揚州刺史部 廬江郡、九江郡、會稽郡、丹陽郡、豫章郡
     六安國
 
荊州刺史部 南陽郡、江夏郡、桂陽郡、武陵郡  
益州刺史部 南 郡、長沙國、漢中郡、廣漢郡、犍為郡
     武都郡、益州郡、牂牁郡、巴 郡、蜀 郡
武帝建成元六年開。元鼎六年春,定西南夷,以為武都、牂牁、越?、沈黎、文山郡。元封二年秋,平西南夷未服者,以為益州郡。武帝天漢四年,并沈黎于蜀。
交阯刺史部 南海郡、郁林郡、蒼梧郡、交阯郡、九真郡
     日南郡
元鼎六年春,定越地,以為南海、蒼梧、郁林、合浦、交址、九真、日南、珠崖、儋耳郡。始元五年六月,罷儋耳,初元三年春罷珠崖。
朔方刺史部 朔方郡 元朔二年正月,收河南地,置朔方郡。
 
  2、漢平帝時地方行政區(qū)劃情況
  漢平帝時,共有郡、王國一百零三,縣邑一千三百一十四,侯國二百四十一。從漢初建國到漢武帝的開拓,再到西漢未年,其間郡國的興廢、增、易,變化頗多。漢實許多王國經(jīng)吳楚七國之亂,再經(jīng)漢武帝的削奪,已多廢易。又以武帝隆朝鮮置樂浪、臨屯、玄菟、真番四部,后臨屯、真番并罷。武帝定丁南夷,置武都、牂牁、越崔、沈黎、文山諸郡,后文山、沈黎均并于蜀郡,又增置益州長郡。武兼容性定南越,置南海、蒼梧等郡,后珠崖、儋耳并罷。又西漢剌史部為監(jiān)察區(qū)共為十三州,加上京畿的司隸校尉部共為十四部。
 
州或部 郡、王國 備 汪
司隸 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弘農(nóng)郡、河內郡
     河南郡、河東郡
 
豫州 潁川郡、汝南郡、沛 郡、梁 國  
兗州 陳留郡、山陽郡、濟陰郡、泰山郡、東 郡
     城陽國、淮陽國、東平國、魯 國
 
徐州 瑯邪郡、東???、臨淮郡、泗水國、廣陵國
     楚 國
 
青州 平原郡、千乘郡、濟南郡、北???、東萊郡
     淄川國、膠東國、高密國
 
涼州 隴西郡、金城郡、天水郡、武威郡、酒泉郡
     敦煌郡、張掖郡、安定郡、北地郡
 
并州 太原郡、上黨郡、代 郡、云中郡、定襄郡
     雁門郡
 
冀州 魏 郡、鉅鹿郡、常山郡、清河郡、趙 國
     廣平國、真定國、中山國、信都國、河間國
 
幽州 渤???、上谷郡、漁陽郡、右北平、遼西郡
     遼東郡、玄菟郡、樂浪郡、涿 郡、廣陽國
 
揚州 廬江郡、九江郡、會稽郡、丹陽郡、豫章郡
     六安國
 
荊州 南陽郡、江夏郡、桂陽郡、武陵郡、南 郡  
益州 漢中郡、廣漢郡、犍為郡、武都郡、益州郡
     牂牁郡、巴 郡、蜀 郡
 
交阯 南??ぁ⒂袅挚?、蒼梧郡、交阯郡、九真郡
     日南郡、合浦郡
 
朔方 朔方郡、上 郡、西河郡、五原郡

    
中考政策 中考狀元 中考飲食 中考備考輔導 中考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