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品牌奢侈品是很多中國人所鐘愛的,就這一領域的研究也日益增多。蘇格蘭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亞大學倫敦校區(qū)在英國首次開設了有關奢侈品的MBA專業(yè)。子川采訪了這個專業(yè)的首屆學生、同時也是首位獲得全額獎學金的學生周曉晴。
2011年初,蘇格蘭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亞大學倫敦校區(qū)(Glasgow Caledonian University, London)在英國首次開設了有關奢侈品的MBA專業(yè),即MBA奢侈品品牌營銷專業(yè)(MBA Luxury Brand Marketing)。
周曉晴是這個專業(yè)的第一批學生之一,并且拿到了由英國連鎖百貨集團House of Fraser提供的全額獎學金。
“我很幸運”,談到拿獎學金,曉晴爽朗地笑著,“可能是由于奢侈品產業(yè)在中國發(fā)展得非???,所以他們也希望獎學金的獲得者能夠創(chuàng)造一些價值,也比較有意義”。
原來,從倫敦布魯內爾大學(Brunel University)設計與品牌策略碩士(MA Design and Branding Strategy)畢業(yè)之后,對奢侈品領域興趣濃厚、并希望在這方面繼續(xù)深造的她,在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亞大學倫敦校區(qū)的網站上看到了相關的MBA專業(yè)信息。
這所大學在時尚、市場方面實力比較雄厚,又開設了新的奢侈品MBA,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她申請了獎學金。
曉晴回憶,當時全班一共只有7名學生,其它專業(yè)的一些同學—包括英國本地學生—也申請了獎學金,但只有她拿到了。
“看到獎學金信息之后,我當天就去學校找相關老師溝通,他們非常鼓勵我申請,于是我就在網上填申請表,回答了一些有關以往在這方面的涉獵、未來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等問題”,她說。
經過校方專門小組的審核以及與贊助公司House of Fraser的溝通之后,曉晴成功獲得了獎學金。
“奢侈品產業(yè)目前在中國發(fā)展如此飛速,既然我已經在很多奢侈品牌的發(fā)源地歐洲學習,當然要抓住這個機會”,她解釋。
讀了一年之后,曉晴覺得,學這個專業(yè)收獲頗豐。
“由于小班上課,而且班上只有我一個中國學生,讓我有更多機會跟外國同學交流,對英語水平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并且,專業(yè)的授課老師都跟業(yè)界有很多聯系,經常有一些英國著名企業(yè)的總裁來給我們做講座”,曉晴表示。
這個專業(yè)的同學也有機會到比斯特購物村(Bicester Village)和一些奢侈品牌的總部參觀,親身體驗業(yè)界的氣氛。
談到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前景,很快面臨畢業(yè)的曉晴非常興奮:“我希望能夠做到奢侈品牌的市場營銷總監(jiān)的位置,當然最好跟中國有關系”。
“我是很可能將來回到中國發(fā)展的,所以希望能夠在英國多積累相關經驗,這樣以后不管是在英國還是中國都會有很大幫助”,她說。
雖然奢侈品已經成為中國新興富人階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來到西方后呈現的“暴發(fā)戶”式的“炫富”、絲毫不去關注品牌背后的內涵等現象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關注。
就此,曉晴認為,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因為中國確實經濟發(fā)展非???,國民的很多軟性素質不是一夜之間就會改觀的。
“像日本、韓國,這些國家在奢侈品領域剛起步的階段也出現過類似的現象,很多人對品牌文化也不是特別了解”,她說。
曉晴覺得,這些東西都需要先接觸,然后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一定的沉淀和積累之后才會有相應的提高。
“現在中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對奢侈品領域感興趣,愿意去研究,所以我相信很快會有一些改變”,曉晴非常有信心地說。
2011年初,蘇格蘭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亞大學倫敦校區(qū)(Glasgow Caledonian University, London)在英國首次開設了有關奢侈品的MBA專業(yè),即MBA奢侈品品牌營銷專業(yè)(MBA Luxury Brand Marketing)。
周曉晴是這個專業(yè)的第一批學生之一,并且拿到了由英國連鎖百貨集團House of Fraser提供的全額獎學金。
“我很幸運”,談到拿獎學金,曉晴爽朗地笑著,“可能是由于奢侈品產業(yè)在中國發(fā)展得非???,所以他們也希望獎學金的獲得者能夠創(chuàng)造一些價值,也比較有意義”。
原來,從倫敦布魯內爾大學(Brunel University)設計與品牌策略碩士(MA Design and Branding Strategy)畢業(yè)之后,對奢侈品領域興趣濃厚、并希望在這方面繼續(xù)深造的她,在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亞大學倫敦校區(qū)的網站上看到了相關的MBA專業(yè)信息。
這所大學在時尚、市場方面實力比較雄厚,又開設了新的奢侈品MBA,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她申請了獎學金。
曉晴回憶,當時全班一共只有7名學生,其它專業(yè)的一些同學—包括英國本地學生—也申請了獎學金,但只有她拿到了。
“看到獎學金信息之后,我當天就去學校找相關老師溝通,他們非常鼓勵我申請,于是我就在網上填申請表,回答了一些有關以往在這方面的涉獵、未來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等問題”,她說。
經過校方專門小組的審核以及與贊助公司House of Fraser的溝通之后,曉晴成功獲得了獎學金。
“奢侈品產業(yè)目前在中國發(fā)展如此飛速,既然我已經在很多奢侈品牌的發(fā)源地歐洲學習,當然要抓住這個機會”,她解釋。
讀了一年之后,曉晴覺得,學這個專業(yè)收獲頗豐。
“由于小班上課,而且班上只有我一個中國學生,讓我有更多機會跟外國同學交流,對英語水平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并且,專業(yè)的授課老師都跟業(yè)界有很多聯系,經常有一些英國著名企業(yè)的總裁來給我們做講座”,曉晴表示。
這個專業(yè)的同學也有機會到比斯特購物村(Bicester Village)和一些奢侈品牌的總部參觀,親身體驗業(yè)界的氣氛。
談到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前景,很快面臨畢業(yè)的曉晴非常興奮:“我希望能夠做到奢侈品牌的市場營銷總監(jiān)的位置,當然最好跟中國有關系”。
“我是很可能將來回到中國發(fā)展的,所以希望能夠在英國多積累相關經驗,這樣以后不管是在英國還是中國都會有很大幫助”,她說。
雖然奢侈品已經成為中國新興富人階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來到西方后呈現的“暴發(fā)戶”式的“炫富”、絲毫不去關注品牌背后的內涵等現象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關注。
就此,曉晴認為,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因為中國確實經濟發(fā)展非???,國民的很多軟性素質不是一夜之間就會改觀的。
“像日本、韓國,這些國家在奢侈品領域剛起步的階段也出現過類似的現象,很多人對品牌文化也不是特別了解”,她說。
曉晴覺得,這些東西都需要先接觸,然后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一定的沉淀和積累之后才會有相應的提高。
“現在中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對奢侈品領域感興趣,愿意去研究,所以我相信很快會有一些改變”,曉晴非常有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