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美國大學沒有“班級”

字號:


    一直想寫一篇有關美國與中國的大學有何異同的博文,但總是不敢下手,原因不僅是美中兩國大學之間的差別實在是太大了,從大學管理體制、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課程安排到學生入學以及入學后的學習生活有很大的區(qū)別,而且美國的大學本身也互不相同,沒有千篇一律的管理教學體制,所以要在短短的博文中談這樣的話題,實在是很難的。
    
    ?
    不過,我們從讀者那里得到不少反饋,希望多多了解有關美國大學的情況,前不久還有讀者問道:“美國大學不考核就業(yè)率嗎?” “你們不學華盛頓理論嗎?或者杜魯門思想
    ?”等問題。因此,今天的這篇博文就以閑聊的方式,談談美國大學的教與學。
    
    ?
    美國考大學不分文理科
    
    ?
    要了解美國大學教育的本質(zhì),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了解美國的大學本科十分注重“通識”教育、而研究生才是以專業(yè)教育為主的。在經(jīng)濟、社會和技術快速變化的現(xiàn)代社會,大學生需要得到基礎廣泛的教育,通識教育可以滿足他們應對個人、社會和專業(yè)的各種挑戰(zhàn);通識教育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終身學習的堅實基礎,使學生成為“受過教育的人。”
    
    
    ?
    我們常常聽到中國的家長們問準備考大學的孩子“你準備考文科還是理科?”因為在中國,高考(微博)是分文理兩科的,而文科、理科又是“水火不相容”的,報考了理科就不能報文科,反之亦然。在美國,考大學是不分什么文科理科的,學生們也沒有這樣的概念,許多學生進入大學時,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上哪個專業(yè)哪個系,先入了學再說,等到二、三年級時才確定自己的專業(yè)方向。這個做法與中國的大學完全不同,中國的大學生,在被大學錄取時,就已經(jīng)確定是進入數(shù)學系還是中文系了。
    
    ?
    讀者看到這里,一定會感到疑惑,美國的大學新生,如果入學時不知道自己進入哪個系,那么他們?nèi)绾卧诖髮W學習?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就引出了美、中大學體制的核心不同之一,而這個不同,很多中國的大學生是完全無法想象的,包括許多年前剛到美國的我自己。
    
    ?
    美國大學沒有“班級”
    
    ?
    在中國上大學時,不但入學時已經(jīng)定好了進入哪個系,如果系里招收的新生比較多的話,還要分班,比如中文系一班、兩班、三班等。此后的四年大學生活,就以班為基礎,每個班有班長,還有各科代表等,模式與中小學一樣,系里則會派出年輕教師擔任年級輔導員。所謂同窗,主要就是指同班同學,除了選修課外,大家在四年中上同樣的基礎課與專業(yè)課,四年下來,結下深厚感情。所以,班級不但是學生的核心組織,也是大學的基礎:沒有大學是沒有班級的,同樣,沒有學生是不屬于班級的。
    
    ?
    中國的大學這種以系為單位的“班級”,在大多數(shù)美國大學中是不存在的,美國大學的所謂“班級”,是以學校為單位的,所有同一年進入大學的學生,就是一個“班”,與中文的年級意思相近。所以講到班級,美國大學生的概念只有“某某年班”(相當于某某屆),比如1990年班(class of 1990)、2012年班(class of 2012)等等,也就是說1990年、2012年畢業(yè)的學生,都是同班生,前面再冠以不同的學校校名(注意,不是某某系或?qū)W院),比如耶魯大學
    1990年班、馬里蘭大學2012年班等。
    
    ?
    此外,在教學中則有教學班,比如同一門課的學生,就是一個班,一個學生需要上不同的課,所以他就有不同的“班”,但這樣的班是十分松散的,大家上課時在一起,下了課就各奔東西,同學間沒有緊密的聯(lián)系,也沒有什么班長、課代表,更沒有對學生有管轄大權的教師輔導員。許多時候,一個學期下來,同班同學只知其人而不知其名的屢見不鮮。美國的大學生就是在這種松散而又自由的環(huán)境中學習成長的。有時我想,我現(xiàn)在最好的朋友不少是大學的同班同學,如果像美國的大學生一樣,幾千個人一個“班”,這些好朋友豈不都不見了?
    
    
    ?
    美國大學生通過宿舍建立感情
    
    ?
    美國的大學沒有“班級”,學生每天與不同的同學打交道,他們又是如何建立感情的呢?
    
    ?
    說起來,美國大學生之間建立感情的主要基地之一是學生宿舍,住在同一個房間的,往往以后就是好朋友。由于沒有班級,所以住在同一宿舍中的人,選擇專業(yè)往往各不相同,可以是學化學的,也可以是學音樂的。由于大多數(shù)大學的學生宿舍只給一、二年級學生使用,所以住在同一宿舍中的人,基本上在第三年就分手了,有些可以繼續(xù)結伴在校園外面找房子住,有些就回家住。也有不少學校的住宿規(guī)定是每年重新組合,因為一到暑假,學生必須全部搬出宿舍,到暑假過后再回到學生宿舍時,就不一定是原來的宿友了。除了宿舍之外,參加各種學生社團也是加強同學間相互聯(lián)系的重要途徑。校園內(nèi)的兄弟會、姐妹會及各種興趣團體五花八門,參加這些學生團體不但能夠滿足課外活動的需求,也是聯(lián)誼的重要方式。
    
    ?
    學校通過學業(yè)和學費管理學生
    
    ?
    美國的大學沒有“班級”,學校如何對學生進行管理呢?
    
    

    
    ?
    簡單說來,學校主要從學生的學業(yè)以及學費方面管理學生。美國的大學絕大多數(shù)實行學分制,學生修完規(guī)定學分即可畢業(yè),學校會根據(jù)學生每年取得的學分情況,監(jiān)督學生是否在規(guī)定的期間內(nèi)選擇專業(yè)并按時畢業(yè)。一般來說,學生最遲必須在第三年時將專業(yè)定下來,也就是將自己歸屬到某一個系或?qū)W院,如果到第三年學生還沒有將專業(yè)定下來的話,就很難在最后一年里完成規(guī)定的學分,也就是說不能按時畢業(yè)。不過話說回來,是否按時畢業(yè)對許多學生來說不是要緊的事,只要經(jīng)濟條件許可,不少學生往往有意多讀一、兩年,這個現(xiàn)象在前幾年經(jīng)濟不好、就業(yè)市場不理想的情況下更為普遍。對此,學校是不會干涉的,只要學生按時付學費就可以了。這在中國可能會被視為留級,但在美國沒有人會這樣看,這也是兩種教育體制與觀念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