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選兩小題)
(1)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淵明《歸園田居》)
(2)怨不在大,所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3)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將進酒》)
答:(1)久在樊籠里 復得返自然(2)載舟覆舟 所宜深慎(3)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
課后拓展
教材中的名句名篇
《語文教學大綱》列出10篇古文、30首詩詞曲。
第一冊:《鄒忌諷齊王納諫》(《戰(zhàn)國策》)
《勸學》(《荀子》)
1、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2、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3、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5、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6、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7、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8、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9、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其它非大綱背誦篇目中的名句: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
進則思賞,退則思刑;如此,則有常賞。
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第二冊:《滕王閣序》(王勃)(從“時維九月”到“聲斷衡陽之浦”)
《師說》(韓愈) 《阿房宮賦》(杜牧)
《六國論》(蘇洵) 《游褒禪山記》(王安石)
1、 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2、 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3、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4、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5、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6、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7、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8、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煛?BR> 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10、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1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1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13、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14、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15、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
16、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
17、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18、以地事秦,猶抱薪救 火,薪不盡,火不滅。
19、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20、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其它非大綱背誦篇目中的名句: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關(guān)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第三冊:《陳情表》(李密) 《前赤壁賦》(蘇軾)
《氓》(《詩經(jīng)》) 《迢迢牽牛星》(《古詩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陶潛)
《山居秋暝》(王維) 《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
《蜀相》(杜甫) 《登高》(杜甫)
《石頭城》(劉禹錫) 《琵琶行》(白居易)
《李憑箜篌引》(李賀)《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杜牧)
《錦瑟》(李商隱)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溫庭筠)
《雨霖鈴》(寒蟬凄切)(柳永)《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
《桂枝香》(登臨送目)(王安石)《念奴嬌》(大江東去)(蘇軾)
《鵲橋仙》(纖云弄巧)(秦觀) 《聲聲慢》(尋尋覓覓)(李清照)
《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陸游)《永遇樂》(千古江山)(辛棄疾)
《揚州慢》(姜夔)
1、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2、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3、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
4、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5、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6、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7、??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
8、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9、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10、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11、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12、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13、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14、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15、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16、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
17、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18、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19、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20、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21、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22、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23、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24、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25、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26、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 歌窈窕之章。
27、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28、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29、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其它非大綱背誦篇目中的名句: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第四冊:《長亭送別》(節(jié)選:【正宮】【端正好】)(王實甫)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其它非大綱背誦篇目中的名句: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作天!
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第五冊:《蜀道難》(李白) 《將進酒》(李白)
《兵車行》(杜甫) 《客至》(杜甫)
《登高》(杜甫) 《登岳陽樓》(杜甫)
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讲辉壙蛼?,蓬門今始為君開。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其它非大綱背誦篇目中的名句: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第六冊:《屈原列傳》(節(jié)選:從“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到“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司馬遷)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說明:以上整理,不足為憑,旨在提醒同學們用考前有限的時間強化記憶。
(劉立忠)
第五部分 文學作品閱讀
【考點講析】
近年來,由于素質(zhì)教育的大力提倡,語文教學中,文學作品的閱讀和欣賞越來越受到重視,不僅新教材中文學作品的比重越來越大,而且高考試題中對文學作品閱讀的考查出現(xiàn)的頻率也越來越高。尤其是散文閱讀,由于其篇幅短小,文字精煉,語言優(yōu)美,情感真摯,意蘊深邃,可操作性強,所以越來越受到高考命題者的喜愛, 2000年《長城》、2001年《門》、2002年《話說知音》和2003年《鄉(xiāng)土情結(jié)》連續(xù)考查了散文閱讀。文學作品閱讀主要考查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重在考查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分析綜合能力和鑒賞評價能力。分析近幾年高考的散文閱讀題,我們不難看出:對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過考查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來實現(xiàn)的;而對鑒賞評價能力的考查則主要是通過考查作品的表達技巧來實現(xiàn)的。檢查考生文學作品閱讀的效果如何,主要就是測試詞句是不是理解,文意有沒有把握,文章會不會分析,思想內(nèi)容、表達技巧能不能評價、鑒賞。
1.理解
考查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能力層級要求是B級。理解的要求涉及二點:①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①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
詞語含義的理解是閱讀的基礎(chǔ),迅速準確地把握詞語在一定語境中的含義是閱讀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理解詞語的關(guān)鍵是把握它所處的具體語言環(huán)境,考點中所言“文中”實際上就是指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指對文章全局的“整體把握”(大語境);二是指具體的詞語所在的上下文,即通常所說的“語境” (小語境)。在理解詞語時,這兩種“語境”同時起作用。高考測試的文中“重要”詞語主要有:①體現(xiàn)作者立場觀點的詞語;②表現(xiàn)作品主題思想的詞語;③反映文章深層內(nèi)容的詞語;④對文章結(jié)構(gòu)起照應連接作用的詞語;⑤有比喻、借代、反語等意義的特殊詞語;⑥受上下文語意制約的“臨時義”。
如何準確地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呢?在弄清詞語“詞典義”的基礎(chǔ)上,具體的訓練方法是:①聯(lián)系上下文選擇恰當?shù)牧x項;②根據(jù)語境揣摩詞派生出來的新義,分析詞語所隱含的內(nèi)容;③準確指出代詞所指代的內(nèi)容,或指出某詞語所指的對象或范圍;④弄懂語境中詞的比喻義、借代義、反語義;⑤辨析同義詞、近義詞在語言運用中的差異。平時的閱讀理解乃至復習中,要注意詞語的積累,多留心一些新詞和舊詞新用的現(xiàn)象。養(yǎng)成釋詞看文的良好習慣,不可孤立釋詞,就詞釋詞。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003年《考試說明》在現(xiàn)代文閱讀的“理解并解釋文中重要的句子”的條目中,刪掉了“并解釋”三個字,只是用宏觀視角、定向性的“理解”代替了微觀視角、定位性的“解釋”;加上了“的含意”,更側(cè)重句子在文段中的整體意思的考查,表述更為明確具體。改動后其難度的降低不言而喻的。所謂“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關(guān)鍵性語句,如主旨句、概括句、過渡句等。閱讀時如果不理解這些句子,就難以理解文章??v觀近年高考試題,“重要句子”通常指這樣一些句子:①內(nèi)涵比較豐富,含意比較含蓄,利于考生發(fā)揮的句子;②表現(xiàn)整個作品主題思想或脈絡(luò)層次的關(guān)鍵性語句,即人們常說的“文眼”。③全篇或某一段的中心句,對文脈的推進與轉(zhuǎn)接有關(guān)鍵作用的過渡句。④比較難理解的比喻句。
理解這類句子有時要注意分析句子自身的結(jié)構(gòu),有時要分析句間關(guān)系理解它的含義,有時還要透過某種修辭手法弄清它的言外義。當然,句意的理解仍然離不開上下文語境的限制。重要語句的位置有時可能在文章開頭或結(jié)尾,有時在文章中間,也有可能分散于文中,須將它們綜合起來理解。
2.分析綜合
考查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分析綜合能力,能力層級是C級。分析綜合的要求涉及五點:①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把握文章思路,③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⑤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進行推斷和想象。
①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整合”一詞是2003年《考試說明》中新增的內(nèi)容?!罢稀辈粌H僅是“提取”,還包括進行調(diào)整和重新組合的過程,由原先的著重考查思維的結(jié)果變?yōu)榭疾樗季S的過程,涉及閱讀者本身的“認知積累”因素更多,有強調(diào)“素養(yǎng)”的成分。從讀物中辨別各種信息的性質(zhì),篩選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達到閱讀目的、獲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這里所說的信息,是指通過閱讀而得到的知識、消息,也可以是標題、注釋中提供的有關(guān)內(nèi)容。從文章中辨別、篩選并整合重要的信息,必須在閱讀時把注意力放在文章重要內(nèi)容上。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內(nèi)容包括:①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識;②對重要概念和知識的解釋和闡述;③最能表達作者寫作意圖即文 章主旨的語句等。
重要信息的篩選和整合,需要正確地理解并擇取、概括、組合、轉(zhuǎn)換、延伸 等能力。應試閱讀又要求依據(jù)試題的指向,找到相關(guān)的詞語、句子、段落。在總體把握了解文意時,還要弄清作者是怎樣把思想材料組合起來的,文中的關(guān)鍵性句子表達了什么意思。準確地篩選和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需要具備對書面語言敏銳的感知能力,有了較強的語感,閱讀時就能迅速發(fā)現(xiàn)關(guān)鍵所在,進行有效的提取、剪輯、重組,這樣組織起來的答案,一般都和標準答案較切近。敏銳的語感的培養(yǎng),靠一時的突擊是不會奏效的,只有通過平時多讀、多思考、多品味才能獲得。當然,僅憑語感也不行,還必須掌握一定的方法,如在做題時,要仔細將題目的選項與閱讀材料做比照,把復雜信息分成幾個方面進行提煉,聯(lián)系時代背景,聯(lián)系上下文,抓明示信息,抓修辭方法和表達方法等,捕捉隱含信息。
②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把握文章思路。
“結(jié)構(gòu)”指文章內(nèi)部構(gòu)造,是作者從表達中心思想的目的出發(fā),對作品的材料的精心安排。分析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和思路是現(xiàn)代文閱讀的重要內(nèi)容。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決不亂走的。”結(jié)構(gòu)就是這種思路的具體展現(xiàn),我們閱讀時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結(jié)構(gòu),理清文章的層次,包括段與段之間的以及一段內(nèi)部的層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
給文章劃分層次,是把握文章思路的手段,也是分析文章的手段。文章的結(jié)構(gòu)是受內(nèi)容制約的,要想分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首先必須對文章整體感知,對全文、全段有個大體的了解;其次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試題往往不大從全篇出題,而是就一段或幾段出題,或劃分層次,或闡述層意,這就要找準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qū)域,確定對應的語句,再仔細分析這一段里每一句話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間的關(guān)系,了解行文思路。散文,無論寫人為主,還是寫事為主,都離不開敘事。事情的發(fā)展,又離不開時間的推移和空間的轉(zhuǎn)移,所以按時間的推移和空間的轉(zhuǎn)換來組織材料是散文常用的結(jié)構(gòu)方法。依據(jù)散文的文體特征,深思散文的“形”“神”關(guān)系,有助于我們準確的理解散文,理清散文的行文思路,弄清所寫事物、事情之間的關(guān)系,從而迅速的找到問題的答案。
③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2003年《考試說明》將“中心思想”改成了“中心意思”,符合主觀題的答題特點,為考生展示才情提供了更大的發(fā)揮空間,同時降低了難度。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考查的是在閱讀理解的基礎(chǔ)上對文章進一步分析和整理的能力。一段文字內(nèi)容很多,但其核心的意思我們可以用一句或幾句話來概括。對文章內(nèi)容要點的分析歸納,從題目設(shè)計所覆蓋的范圍來看,它可以是要求歸納某一段落的思想內(nèi)容,也可以是要求對整篇材料中心的歸納。
歸納閱讀材料的中心意思,必須是在理解語句、把握文意的基礎(chǔ)上才能進行。有時試題還會有些附加的要求,如字數(shù)要求等,這在答題時也是必須注意的。在對具體材料進行分析歸納的過程中,可運用這樣一些方法:①提取精要法,即要緊扣材料中的關(guān)鍵文句,重點理解關(guān)鍵詞、中心句、重點段,由點帶面。②綜合句意法,即對于那些沒有明顯中心句、重點句(段)的文段,我們就必須對每個獨立句句意或?qū)讉€相對重要句子的句意進行綜合歸納。③整體透視法,即對于有些寫景抒情類的散文,若單獨分析某一兩個句子會割裂甚至曲解文意,其內(nèi)涵往往通過整體來顯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用“潛臺詞”曲折含蓄地表達。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
我們常說“言為心聲”,文章是作者思想和世界觀的反映,對作品的閱讀和分析,自然離不開對作者思想觀點和作者對生活、對人生、對作品中人、事、物態(tài)度的分析。所謂“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是指在作品中表現(xiàn)出來的作者對某具體事物的主觀傾向,或贊頌或批評,或喜愛或厭惡,或冷靜或熱情,或是完全支持或是有一定保留,帶有鮮明的個人色彩。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表達,或明示,直接表觀點態(tài)度;或暗示,如取譬設(shè)喻,托物言志,含蓄委婉地抒寫感情傾向;或集中議論抒情,一目了然;或散見于字里行間,若隱若現(xiàn),要我們辨別、篩選后才能掌握的。
要對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進行分析概括,必須抓住兩個方面,一是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內(nèi)容、思想與主題,二是了解作者的觀點、認識及背景。具體分析可采用這些方法:①從作品內(nèi)容分析入手。文章中的材料及其所表達的思想,表明了作者看問題的角度,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作者的立場,而作品主旨有時更是直接體現(xiàn)了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②注意標志性詞語。對于分析文中作者觀點態(tài)度而言,那些表示人物思想情感的詞,如“認為”“以為”“覺得”“感到”之類的詞,往往直接領(lǐng)起表明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句子,抓住它往往就抓住了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③聯(lián)系作品背景資料。背景資料包括作者一貫的思想觀點、寫作的背景動機。在文學作品中,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常常表現(xiàn)得委婉含蓄(甚至言在此而意在彼),這就必須聯(lián)系有關(guān)背景資料來幫助理解。
⑤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進行推斷和想象
所謂“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進行推斷”,是指文章本身沒有提供現(xiàn)成的結(jié)論,而要通 過間接的推斷得出結(jié)論。當然這個推斷來是憑空進行的,而是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有根據(jù)地得出的。它屬于邏輯思維,具有抽象性、嚴密性和理性色彩。想象是在原有表象(主要指語言文字的描述)基礎(chǔ)上進行加工改造而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它屬于形象思維,具有形象性、創(chuàng)造性和感性色彩。推斷與想象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把“推斷”和“想象”列入考點,考查推斷力和想象力,是對人的潛在能力的測試,體現(xiàn)了由注重知識立意向注重能力立意轉(zhuǎn)變的命題思想。讀文章不僅要會讀而且要思考、探究文章以外的知識,為學習和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有時,閱讀材料沒有給出現(xiàn)成的結(jié)論,這就要求我們能夠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合理的推斷和想象,這是研究性學習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注重對學生思維方法的考查,要求學生能夠運用不同的思維方法去思考問題,尋求答案,學生在閱讀中獲得的信息就會在原文提供的信息基礎(chǔ)上得到延伸和拓展,信息量大大增加,而信息量的增加值就是學生的創(chuàng)造值。
這一考點的測試題往往有這樣的特點:一是有較大的開放性 。由文內(nèi)拓向文外,由有形飛向無形,由現(xiàn)實推知過去與未來……文中無法找到現(xiàn)成答案。二是有明確的指向性。這與高考話題作文的要求相一致,但其目標指向性要比話題作文更為具體,更為明晰?;蛘呓杩忌嚓P(guān)的知識積累和理解、欣賞能力來驗證解決文內(nèi)的問題,或者要求考生根據(jù)自己對文章整體的理解把握,對其中的部分內(nèi)容、情節(jié)作出作出設(shè)計。三是有鮮明的個性。這類試題盡管有一定的目標指向,但其開放性又決定了它的“有所為有所不為”,因而試題答案必然是千人千面、豐富多彩的,從中可檢測出考生知識積累的厚重程度,知識運用的靈活程度,思維表達的嫻熟程度。鑒于此,必須注意如下幾點:①要有豐富的知識積累,②要有整體閱讀的理念,③要注重把握事物間的各種關(guān)系,④要注重自身新舊知識聯(lián)系。
3.鑒賞評價
鑒賞評價是文學作品閱讀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它要求考生能對所給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進行評說,對其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進行初步賞析。這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chǔ),在閱讀方面發(fā)展了的較高的一種能力要求,能力層級屬于E級。鑒賞評價的要求涉及二點:①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②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①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是廣義的,既包括人物形象,也包括事物形象(如門的形象)及意象等??疾槲闹兴茉炝嗽鯓拥男蜗?,有著怎樣的地位,事物形象具有什么象征意義等,這就需要讀者透過字里行間,進行深層次的挖掘,這種形象是否底蘊深厚,是否形象豐滿。文學作品的語言是以人民群眾的口頭語言為基礎(chǔ),經(jīng)過作家加工、提煉的文學語言,它一般有準確、鮮明、生動、富于形象性和藝術(shù)感染力的特點。鑒賞文學作品的語言,主要是對作品語言技巧評價優(yōu)劣,如語言是否簡練、準確、生動、得體。具有什么樣的獨特語言風格,以及這樣的語言具有怎樣的獨特表現(xiàn)力。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主要是看表達方式是否自然貼切、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表現(xiàn)手法是否有得于表現(xiàn)主題,是否合情合理,達到鮮明、生動、突出的效果等。
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要結(jié)合時代背景,整體把握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甚至于作者本人的風格;鑒賞文學作品的語言技巧,要了解詞語的一般意義和用法,要了解不同句式的不同特點,然后在作品具體的語 境中分析,通過縱橫比較,體會其用法意義,進而總結(jié)出語言運用技巧、語言風格(幽默、辛辣、平實、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沉等);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主要表現(xiàn)為對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通感等)的分析。分析作品運用修辭手法首先要辨明其修辭格,其次根據(jù)不同修辭格表達上的特點并結(jié)合作品具體內(nèi)容,恰如其分地理解其含義作用。另外還表現(xiàn)為對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手段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作用;表現(xiàn)為對象征、對比、襯托、先抑后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現(xiàn)手法的作用的分析,這要在了解這些表現(xiàn)手法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作品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小說應從人物塑造是否豐滿、典型,情節(jié)的安排是否合理、嚴密、變化、曲折等方面來考慮。近幾年高考題,表達技巧主要側(cè)重在作用的分析。要答好這類題目,必須掌握一定的寫作、修辭等方面的知識;要認真理解原文,把握文章宗旨,再根據(jù)題目要求,結(jié)合對內(nèi)容的理解,就可以作出正確的回答了。
②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評價和鑒賞能力是閱讀能力的最高層級,屬于創(chuàng)造思維。對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進行評價鑒賞,就是要求閱讀文章后,能夠判斷文章觀點是否正確,認識是否全面,論述是否透徹,感情是否健康,對讀者有什么有益的啟示,在今天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要正確評價鑒賞文章的思 想內(nèi)容,關(guān)鍵在于要有較高的思想理論水平,有正確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特別是要用唯物辯證的發(fā)展的觀點、聯(lián)系的觀點、一分為二的觀點去看問題,不能片面、孤立、靜止地看問題。
文學作品主題思想的多元化和情感意蘊的豐富性為針對這一考點的命題及考生答題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鑒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必須做到這幾點:①在文“內(nèi)”充分挖潛。要對作品本身內(nèi)容有準確的把握,不公要把握作品直觀顯現(xiàn)的內(nèi)容,而且要弄清作品隱含的內(nèi)容,這是鑒賞評價的首要工作,其實就是弄清對象。②在文“外”大膽引聯(lián)。就是圍繞作品作相關(guān)、相似的引申或聯(lián)想。有些寓意相對豐富深刻的作品,要聯(lián)系時代背景、作者情況及其它相關(guān)資料,將其置于特定的氛圍中才能對其正確認識評價;有些作品只有通過多方引申聯(lián)想,才能在動態(tài)中,在縱橫比較中評價它。③在自身加強修養(yǎng)。鑒賞主體要掌握正確的賞評標準和思維方法。一定的思想理論水平、正確的審美觀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是我們鑒賞評價文學作品的準繩,沒有客觀正確的標準就難免人云亦云。同時要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要辯證地、歷史地、全面地、聯(lián)系地、發(fā)展地分析,不可以偏概全、求全責備、主觀臆斷。
【典型試題】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題。(2000年全國高考題)
長城
鮑 昌
因為深秋的季節(jié)已至,下山的時候已晚,我看見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紅。在獵獵西風撲刺下,磚縫間的野草開始黃枯,基石下的酸棗變了顏色。這時,聽不見秋蟲之低吟,卻在仰天一瞥時,看到了黃云間的歸鴻。
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嗎?那是飛向蘇武牧羊的北海嗎?在佇立的凝思中,我想象那飛鴻乃是悠悠歲月的見證。曾幾何,黑云掩沒了月色,雨雪紛紛地襲來,胡馬長嘶,(上咸下角)篥(音bili,漢代從西域傳入的一種管樂器)哀鳴,狼煙在山頭升起,矢刃在石間摧折;當將軍戰(zhàn)死、燕姬自刎、旌旗橫倒、死尸相撐,戰(zhàn)場上的一切聲音沉寂之后,只有紅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噬誰家的“春閨夢里人”了。
所以我說,你是一卷凄婉的歷史,長城!
于是,在人們的一種執(zhí)拗的幻想里,你被建造出來。那是自我保護、自我心理平衡的幻想。墻高六七米,墻厚四五米,隨山就坡,險峻萬狀,自渤海之濱, 絕荒漠,蜿蜒竟達六千七百公里。戌樓高聳,斥堠(注:斥堠(hòu):瞭望敵情的土堡)連綿。你用一座座雄關(guān),卡住咽喉古道,構(gòu)成北門鎖鑰。這使得互市的商旅,為之蹙眉;卻又使歷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他們自以為統(tǒng)治下的"中央之國"固若金湯,無求于人,萬壽無疆。
所以我說,你又是民族封閉的象征,長城!
但幻想畢竟是幻想,封閉終不能封閉。幾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帶著環(huán)佩的響聲在月夜中歸來了。幾多寒霜凍硬的弓弦,射出了斷喉的利箭。薊門被踏平,燕臺被摧垮,呼嘯著風聲的寶劍,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們發(fā)現(xiàn):邊墻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長城)不再是嵌奇。它變得可笑,仿佛受盡了時間與空間的嘲弄。在風沙剝蝕下,它過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說,你是一個文化愚鈍的標志,長城!
正因為如此吧,現(xiàn)在你敞開胸襟了。你毫不羞怯地迎來了四面八方的億萬游人。他們之中有總統(tǒng),有商人,有教師,有學生,有開心的演員與體育明星。照相機咔嚓咔嚓響著,但響聲又被嘩嘩地笑聲淹沒。我不知道他們各自的目的,但是他們來了,來了。他們的來,使你顯得十分開放,而又充滿自信。我看到一位風姿瀟灑的外賓,踏上烽火臺的頂端,向什么人頻頻飛吻,接著高舉雙臂,做成一V字,仿佛向著美好的未來,發(fā)出爽朗的笑聲。
哦,長城!我不知你對此作何感想。你那雖然古老但仍堅固的軀體,愿意接待異域殊方的雜色人流嗎?你能承受住歷史的再沖蕩和新世紀的胎動嗎?
你不語。你扎根的糾墨(注:繩索。這里形容俯瞰群山像粗大的繩索)。群山不語,并晴潔氣爽的長天也不語。
但人們告訴我:外層空間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跡,就是你呵,長城!
21.這篇散文中,(1)作者對歷史上的長城的評價是什么?(2)又是如何看待長城的現(xiàn)實的?
[答案](1)①凄婉的歷史②民族封閉的象征③文化愚鈍的標志,(2)①開放②自信
[分析] 第21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作者在文中觀點態(tài)度的分析概括。能力層級為C級。
長城是偉大中華民族的象征,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力量與血汗的結(jié)晶,它被譽為人類文明的紀念碑,被稱為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之一。寫長城的散文可謂多矣,然而各篇散文構(gòu)思和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卻可以各不相同。作者寫這篇散文時,改革開放才不過10年,雖然經(jīng)過撥亂反正,但人們對一些重大問題的認識還不能說是已完全清晰,不少人對改革開放的前途和中國的未 來也是既有信心又有擔心;作者選取長城作為歷史與現(xiàn)實的結(jié)合點,賦予長城以象征意義,來反思歷史,評說現(xiàn)實,展望未來。文章采用了先抑后揚的筆法,前半部分對歷史的反思和評價,觀點非常明確,感情十分凝重;中間對現(xiàn)實的評說,觀點也還算明朗;結(jié)尾對未來的召喚,則比較含蓄。因此,這篇散文總的調(diào)子,讓人感到稍嫌低沉一些。這是特定的時代打下的烙印。
本題第一問作者是如何評價長城的歷史的,回答起來比較容易,因為作者在反思和評價長城的歷史時,盡管大量用典,采用了形象化的描寫手段,洋洋灑灑,有點兒令人眼花繚亂,所以歸納起來并不難,那就是作者認為長城是一卷凄婉的歷史,是民族封閉的象征,是文化愚鈍的標志?,F(xiàn)在看來,作者的這種觀點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但這種局限性不會影響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測試。
本題第二問作者又是如何看待長城的現(xiàn)實的,回答起來比第一問難一些,因為作者對長城現(xiàn)實的看法,與對四面八方億萬游人的描寫結(jié)合在一起,沒有獨立成段。但是,只要認真閱讀就不難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你敞開胸襟了”“你顯得十分開放,而又充滿自信”這樣一些句子,然后從中概括出作者的觀點。
22.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稱寫長城,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2)第六段的結(jié)尾改用了第三人稱“它”,原因是什么?
[答案](1)①便于與長城對話②便于抒發(fā)感情;(2)因為這句話承接“由是人們發(fā)現(xiàn)”而來,寫的是“人們”的感受,而不是直接向長城抒懷。
[分析] 第22題第一問考查學生對文章表達技巧的初步鑒賞,能力層級屬于E級;第二問考查學生對文章表現(xiàn)形式的分析,能力層級屬于C級。
這篇散文主要用第二人稱來寫長城,這樣寫的好處在于將長城擬人化,便于作者與長城對話,便于作者抒發(fā)感情。例如作者與長城的對話,向長城的發(fā)問“你那雖然古老但仍堅固的軀體,愿意接待異域殊方的雜色人流嗎?你能承受住歷史的再沖蕩和新世紀的胎動嗎?”和作者的抒情“外層空間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跡,就是你呵,長城!”等等都顯得十分自然親切。至于第六段的結(jié)尾改用第三人稱“它”,是因為在“它”之前說的是“由是人們發(fā)現(xiàn):邊墻不再是屏障,紫塞不再是嵌奇”,這里變換了視角,是通過人們的眼光來看長城,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長城抒懷,所以這種人稱的變換是自然而然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23.最后一段寫道:“但人們告訴我:外層空間能看到的地球惟一的人工痕跡,就是你呵,長城!”(1)這段文字與倒數(shù)第三段的關(guān)系是什么?(2)聯(lián)系全文看,這段文字表達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1)是對倒數(shù)第三段所提問題的回答。(2)①顯示出中華民族的偉大、自豪和自信②能承受改革開放的沖蕩。
[分析]第23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中心思想和內(nèi)容要點的分析歸納。能力層級為C級。
這篇散文的最后一段,文字雖然不多,但極具分量,在文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這段文字,是對倒數(shù)第三段所提出的兩個問題的回答,這回答是比較含蓄的,卻又是堅定有力的。這幾段文字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相當巧妙。倒數(shù)第三段表面是對長城提出兩個問題,實際是問“我們中華民族愿意開放嗎?”“我們中華民族能承受住改革開放的沖蕩嗎?”而接下來的倒數(shù)第二段并不急于回答,長城不語,群山不語,長天也不語,三個“不語”形成一個鮮明的頓挫。那末究竟會有怎樣的回答呢?直到最后一段才作出回答,揭開謎底,引人入勝。
其次,從這段文字的內(nèi)容來看,雖然比較含蓄,所表達的意思還是清楚的。長城是外層空間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跡,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勤勞勇敢的祖先創(chuàng)造出來的偉大奇跡,不是什么人都能夠創(chuàng)造出這樣的奇跡的,這充分顯示出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足以讓我們中華民族感到無比自豪。再聯(lián)系全文看,表達的意思就更清楚了。我們中華民族在歷史上經(jīng)受了那么多的磨難而不垮, 曾想通過閉關(guān)自守來尋求安全而不能,如今卻主動敞開胸襟,這不充分顯示出我們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嗎?我們一定能夠承受改革開放的沖蕩,永遠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這一結(jié)論是通過反思和觀察作為中華民族象征的長城的歷史和現(xiàn)實而得出的。正是因為有了最后這一段文字,才使本文有了一個圓滿的收束。
24.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A.作者從“黃云間的歸鴻”聯(lián)想到“昭君出塞的老路”和“蘇武牧羊的北海”,借飛鴻作為悠悠歲月的見證,從描寫眼前的實景轉(zhuǎn)向?qū)v史的回顧。
B.作者借“誰家的'春閨夢里人”代指陣亡的將士,更加重了回顧歷史時的凄婉的色彩。
C.“卻又使歷代的皇帝心中安泰……萬壽無疆”,這里作者用的是反語,是對閉關(guān)鎖國政策辛辣諷刺。
D.“幾多和番公主的幽魂……歸來了”,這句話形象地寫出了作者對歷代封建王朝和親政策每每遭受失敗的痛惜和反思。
E.文中描寫一位風姿瀟灑的外賓登上烽火臺后喜不自禁的細節(jié),主要是為了表達作者自己內(nèi)心的喜悅。
[答案]A、B
[分析]第24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文章的語言和表達技巧的初步鑒賞。能力層級屬于E級。
這道多選題A、B兩個選項是正確的。A項說作者從“黃云間的歸鴻”引出“昭君出塞的老路”和“蘇武牧羊的北?!保栾w鴻作為悠悠歲月的見證,從描寫眼前的實景轉(zhuǎn)向?qū)v史的回顧。這一小段賞析是不錯的。作者的確是借飛鴻的視角,自然完成了從第一段的對眼前實景的描寫向第二段的對歷史回顧的轉(zhuǎn)換,應該說這種視角的轉(zhuǎn)換以及段與段之間的銜接還是比較巧妙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在這里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地犯了一個常識性錯誤:深秋的大雁應向南飛而不應向北飛,所以無法“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也無法“飛向蘇武牧單的北?!?,方向正好反了。正因為如此,A項的賞析才近乎客觀分析,而未給作者的筆法以更高的評價。B項說作者借“誰家的‘春閨夢里人’”代指陣亡的將士,更加重了回顧歷史時的凄婉的色彩。這一小段賞析也是正確的。誰家的“春閨夢里人”指的就是陣亡的將士,不說野犬在吞噬誰家的“春閨夢里人”,是因為后者更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戰(zhàn)死不僅是戰(zhàn)死者的悲劇,也是戰(zhàn)死者家庭的悲劇,特別是戰(zhàn)死者的妻子夢里都在期盼丈夫的平安歸來,現(xiàn)在卻連尸首都被野犬吞噬掉,悲劇的色彩豈不更濃?所以說更加重了回顧歷史時的凄婉的色彩。
C、D、E三個選項都是錯誤的。C項的錯誤在于這里作者用的并不是反語,雖有一點兒諷刺的味道,但還遠不夠是“辛辣”的諷刺。D項的錯誤在于“幾多和番公主的幽魂……歸來了”,這句話是形象地寫出了歷代封建王朝和親政策每每遭受的失敗,也能體味到作者痛惜的感情,但這句話不是形象地寫出作者的痛惜,更談不上形象地寫出作者的反思。E項的錯誤在于把作者關(guān)于一位外賓登上烽火臺后喜不自禁的細節(jié)描寫說成是主要是為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喜悅,顯然根據(jù)不足,因為前面說到作者并“不知道他們各自的目 的”,怎么能斷定這個細節(jié)描寫主要是為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喜悅呢?特別加上“主要”二字,更是不妥。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題。(2001年全國高考)
門
開門和關(guān)門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動作。在一扇扇門內(nèi),隱藏著何等樣的奧秘!
沒有人知道,當他打開一扇門時,有什么在等待著他,即使那是最熟悉的屋子。時鐘滴答響著,天已傍晚,爐火正旺,也可能隱藏著令人驚訝的事情。也許是修管子的工人就在你外出之時已經(jīng)來過,把漏水的龍頭修好了。也許是女廚的憂郁癥突然發(fā)作,向你要求得到保障。聰明的人總是懷著謙遜和容忍的精神來打開他的前門。
門有各種各樣。有旅館、商店和公共建筑的轉(zhuǎn)門,它們是喧鬧的現(xiàn)代生活方式的象征。還有古怪的吱吱作響的小門,它們依然在變相的酒吧間外面晃動,只有從肩膀到膝蓋那樣高低。更有活板門、滑門、雙層門、后臺門、監(jiān)獄門、玻璃門……然而一扇門的象征和奧秘在于它那隱秘的性質(zhì)。玻璃門根本不是門、而是一扇窗戶。門的意義就是把隱藏在它內(nèi)部的事物加以掩蓋,給心兒造成懸念。
開門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當侍者用托盤端給 你晚餐時,他歡快地用肘推開廚房的門。當你面對上門推銷的書商或者小販時,你把門打開了,但又帶著猜疑和猶豫退回了門內(nèi)。彬彬有禮、小心翼翼的仆役向后退著,敞開了屬于大人物的壁壘般的橡木門。牙醫(yī)的那位富于同情心然而深深沉默的女助手,打開通往手術(shù)室的門,不說一句話,只是暗示你醫(yī)生已為你作好了準備。一大清早,一扇門猛然打開,護士走了進來?是個 男孩!
門是隱秘、回避的象征,是心靈躲進極樂的靜謐或悲傷的秘密搏斗的象征。沒有門的屋子不是屋子,而是走廊;無論一個人在哪兒,只要他在一扇關(guān)著的門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在關(guān)著的門內(nèi) ,頭腦的工作最為有效。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馬群。
開門是一個神秘的動作:它包容著某種未知的情趣,某種進入新的時刻的感知和人類煩瑣儀式的一種新的形式。它包含著人間至樂的最高閃現(xiàn):重聚,和解,久別的戀人們的極大喜悅。即使在悲傷之際,一扇門的開啟也許會帶來安慰;它改變并重新分配人類的力量。然而,門的關(guān)閉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終判決的表白。每一扇門的關(guān)閉就意味者一個結(jié)束。在門的關(guān)閉中有著不同程度的悲傷。一扇門猛然關(guān)上是一種軟弱的自白。一扇門輕輕關(guān)上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劇性的動作。每一個人都知道把門關(guān)上之后接踵而來的揪心之痛,尤其是當所愛的人音容猶在,而人已遠去之時。
開門和關(guān)門是生命之嚴峻流動的一部分。生命不會靜止不動井聽任我們孤寂無為。我們總是不斷地懷著希望開門,又絕望地把門關(guān)上。
一扇門的關(guān)閉是無可挽回的。至于另一扇門是不存在的。門一關(guān)上,就永遠關(guān)上了,通往消逝了的時間脈搏的另一個入口是不存在的。
21.作者開頭說:“開門和關(guān)門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動作?!闭埜鶕?jù)文意寫出“開門”和“關(guān)門”的含意。
[答案] “開門”的含意是:預示著一個新的開始,一個新的發(fā)現(xiàn)?!瓣P(guān)門”的含意是:意味著一個結(jié)束。
[分析]第21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作者在文中觀點態(tài)度的分析概括。能力層級為C級。這篇散文題為《門》,作者主要運用了象征的手法,賦予門以象征意義,寫出了自己對人生的獨特感悟。作者在文章的開頭就說:“開門和關(guān)門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動作。”這是一個起始句,有引起下文和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作用。搞清作行為什么要這么說,搞清“開門”和“關(guān)門”的含意,對于理解全文是至關(guān)重要的。這句話可以說是—個題眼,任何一位有經(jīng)驗的命題教師都不會輕易放過這句話,而會抓住這句話來命題,以考查學生對作者在文中觀點態(tài)度的分析概括的能力。要回答“開門”和“關(guān)門”的含意是什么,并沒有現(xiàn)成的答案,須通觀全文,先找出相關(guān)的句子,然后再加以分析概括。文中與“開門”和“關(guān)門”相關(guān)的句子不少,但直接闡述“開門”和“關(guān)門”的含意的段落是文章的六、七、八段,特別是文章的第六段。問題出自 文章的第一段,答案卻主要出自文章的第六段,這就增加了解答21題的難度,要求 學生通過快速閱讀,迅速理清文章的脈絡(luò),迅速找出相關(guān)信息。這篇散文的脈絡(luò)還是比較清晰的:第一段是起始段,提出作者的觀點;第二段承接第一段,說明即使是人們最熟悉的家,也不知門后隱藏著何等樣的奧秘;第三段介紹各種各樣的門,初步提出門的象征意義;第四段介紹各種各樣的開門方式;第五段集中闡釋門的象征意義;第六段集中闡釋開門和關(guān)門的含意;第七段進一步闡釋人生就是由不斷地開門和關(guān)門組成的;第八段是全文的收束,進一步闡釋關(guān)門所蘊涵的人生哲理。理清了文章的脈絡(luò),找到第六段,就不難從中歸納出“開門”和“關(guān)門”的含意。相比較而言,“關(guān)門”的含意好歸納一些,因為文中說道“每一扇門的關(guān)閉就意味著一個結(jié)束”,可以直接概括出“關(guān)門的含意是意味著一個結(jié)束”。而關(guān)于“開門”的含意,相關(guān)的句子很多,諸如“它包容著某種未知的情趣,某種進入新的時刻的感知和人類繁瑣儀式的一種新的形式”“它包含著人間至樂的最高閃現(xiàn)……即使在悲傷之際,一扇門的開啟也許會帶來安慰……”,但歸納起來,“開門”的含意最主要的是預示著一個新的開始,—個新的發(fā)現(xiàn)。在歸納“開門”的含意時,若能參照“關(guān)門”的含意,平行比較,也會使歸納容易一些。
22.第三段中,作者說:“玻璃門根本不是門。”請聯(lián)系“門”在文中的主要含意,分析作者這樣說的原因。
[答案] 因為玻璃門是透明的,毫無隱秘可言,而一扇門的象征和奧秘在于它那隱秘的性質(zhì)。(或:因為門的意義就是能把隱藏在它內(nèi)部的事物加以掩蓋,給心兒造成懸念;而玻璃門是透明的做不到這些。)
[分析] 第22題考查學生對作者在文中觀點態(tài)度的分析概括。能力層級為C級。 能否搞清“門”在文中的含意,是考查學生是否讀懂這篇散文的一個重要標志。只不過命題時變換了一個角度,讓學生回答作者為什么說“玻璃門根本不是門”。其實,回答這一問題,還須從門的含意入手,先說明門的含意是什么,再說明玻璃門不具備這些性質(zhì),最后得 出結(jié)論是“玻璃門根本不是門”。這道題難度不大,因為在這句話的前后,作者都談到了“門”的意義。無論從前邊的句子“然而一扇門的象征和奧秘在于它那隱秘的性質(zhì)”,還是從后邊的句子“門的意義就是把隱藏在它內(nèi)部的事物加以掩蓋,給心兒造成懸念”,都能概括出“門”在文中的主要含意,然后進一步分析出作者說“玻璃門根本不是門”的原因。
23.請分別說明以下三句話在文中的意思。
(1)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馬群。 (2)開門和關(guān)門是生命之嚴峻流動的一部分。
(3)一扇門的關(guān)閉是無可挽回的。
[答案] (1)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需要有自己獨立的天地。(或:人是有隱秘需求的。)(2)人生包含著一個個重要階段的開始和結(jié)束。(3)當一個過程終結(jié)之后,再想讓它重現(xiàn)是不可能的。
[分析] 第23題考查學生對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釋。能力層級為B級。 命題所選的三個句子,分別是文章第五段的結(jié)尾句及第七段、第八段的起始句,都是文中重要的句子,通過考查學生對這三個句子的理解和解釋,可以看出學生對這三段文意的理解程度。要想正確地解釋這三個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必須聯(lián)系相關(guān)段落的內(nèi)容。
“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馬群”,這句話所在的段落,談了“門是隱秘、回避的象征”,人在關(guān)閉的門后“能使自己不受拘束”,“在關(guān)著的門內(nèi),頭腦的工作最為有效?!边@一切無非是說明人與動物是有區(qū)別的,人有思想感情,有隱秘需求,需要有自己獨立的天地,而成群牧放的馬既無隱秘可言,也無獨立的天地,所以“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馬群”。
“開門和關(guān)門是生命之嚴峻流動的一部分”,聯(lián)系上下文看,前面是孤立地談“開門”和“關(guān)門”的含意,這段卻是闡釋人生正是由一次次開門和關(guān)門構(gòu)成的,也就是說人的生命是由一個個重要階段的開始和結(jié)束構(gòu)成的。
“一扇門的關(guān)閉是無可挽回的”,對這句話的理解,也要聯(lián)系上下文。前邊談到人生是由一個個重要階段的開始和結(jié)束構(gòu)成的,但就每一個重要階段的結(jié)束——一扇門的關(guān)閉而言,要想讓它在時間的長河中重現(xiàn)是不可能的,聯(lián)系本段最后一句話“門一關(guān)上,就永遠關(guān)上了,通往消逝了的時間脈搏的另一個入口是不存在的”,也能幫助我們對這段開頭句子的理解。
?
高考語文復習資料 | 高考數(shù)學復習資料 | 高考英語復習資料 | 高考文綜復習資料 | 高考理綜復習資料 |
高考語文模擬試題 | 高考數(shù)學模擬試題 | 高考英語模擬試題 | 高考文綜模擬試題 | 高考理綜模擬試題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復習方法 | 高考狀元學習方法 | 高考飲食攻略 | 高考勵志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