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熱點評論:溫州民間資本境外投資淺析

字號:


    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qū)的設立,給當地民間資本注入了新期望。根據國務院要求,溫州將“研究開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探索建立規(guī)范便捷的直接投資渠道”,這意味著個人境外直接投資將在溫州成為現實。
    對于向來活躍的溫州民間資本而言,試水個人境外直接投資并非首次。眼下的金融改革,對于溫州民間資本意味著什么?體量龐大的資金探索境外投資便利化,將給金融市場監(jiān)管帶來哪些挑戰(zhàn)?此舉對于人民幣國際化具有何種意義?溫州個人境外直投試點改革引發(fā)了廣泛關注。
    個人境外直投細則待定投資者等待試水
    3月2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qū),“十二項任務”中位列第四的要求是:“研究開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探索建立規(guī)范便捷的直接投資渠道”。
    這項被解讀為民間資本迎來境外“自由行”的內容很快引發(fā)了多方關注。一旦個人境外投資得以實現,將意味著溫州人不用再為了境外投資專門開設公司,也不用把手頭資金悄悄托付給海外親友,經過便捷的投資渠道就能直接投資到海外,無疑為民間資本打開了一條便捷通道。
    “外界對個人境外直接投資很關注,但目前試點并沒有正式啟動。”溫州市商務局局長蘇向青說,溫州方面擬定了一套細則,具體怎么實施,還需要與相關部門開會商定。
    事實上,就在此次“打包”上報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qū)之前,個人境外直接投資曾在溫州低調試水。2011年新年伊始,溫州曾宣布開始為期一年的試點,一度成為國內首個放開個人境外直接投資的城市。不過由于審批手續(xù)等原因,不出半月便宣告暫停。
    根據溫州方面當時公布的試點方案,凡是18周歲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擁有溫州戶籍,且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并取得因私護照的個人,都有資格提出境外直接投資申請。
    溫州此前公布的試點方案還規(guī)定,個人境外直接投資的年度總額不超過2億美元、單次不超過300萬美元。如果是多個投資者共同實施一項境外直接投資的,投資總額不超過等值1000萬美元。試點期間,個人境外直接投資可以是通過新設、并購、參股等方式在境外設立非金融企業(yè),也可以是通過上述方式取得既有非金融企業(yè)的所有權、控制權、經營管理權等權益。
    “溫州目前準備的細則,與一年前幾乎沒有區(qū)別,但最終開展個人境外直投的金額、項目等具體限定會是多少,仍然要等待結果。”蘇向青說。
    據了解,去年年初的短暫試水,在溫州當地引來了不少投資者上門咨詢,其中一名溫州商人試圖在東南亞投資200多萬元人民幣,與當地人合作進行礦產開發(fā),但由于以企業(yè)為主體投資遇阻,至今仍在等待個人境外直投大門開啟。“前不久他又與我們聯(lián)系,想等試點啟動之后就試試。”溫州商務部門的一名工作人員說。
    投資便利化會否加大資本外流風險
    一旦溫州個人資本能夠直接“出海”,其中帶來的便利性不言而喻,但有關金融監(jiān)管安全的擔憂也隨之而來。與此前的嘗試不同,如今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qū)設立從多個領域“放活”的民間資本,是否會因為這條途徑“出海”快捷而加大風險,各方觀點不一。
    根據溫州市金融辦估計,溫州民間資本總量超過6000億元,而且每年以14%的速度增加。這一數字在溫州民間的估計已經達到8000億元甚至上萬億元。來自溫州市商務局的數據顯示,近幾年,每年前來溫州推介的眾多海外投資項目中,90%的項目都是面向中小企業(yè)或個人投資者。
    “溫州民間資本充裕,對外直接投資有需求也有市場。資本變身‘出海’是一種無奈,一旦出現波折,投資者的正當利益往往難以受到保護,‘灰色地帶’也給正當的外匯管理帶來了隱患。合法渠道已經到了亟待開啟的時候。”溫州中小企業(yè)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說。
    浙江工業(yè)大學經貿管理學院教授程惠芳認為,此次溫州金融改革涉及村鎮(zhèn)銀行改制等內容,增加了個人境外投資的潛在風險。會不會有人通過設立村鎮(zhèn)銀行吸收民間資金,再通過境外直投這根便利的“鏈條”,把錢輸到國外去?儲戶的利益如何保障?監(jiān)管部門、地方政府、銀行經營者的責任如何劃分?這些問題最好在細則制定時一一明確。
    外界一種較為集中的擔憂在于,投資便利化是否會帶來巨額資本外流。知名財經評論員葉檀認為,放開境外直接投資可以減輕境內外匯儲備較多的壓力,但同時也應注意防范風險,盡管目前只是計劃在溫州開放境外直投,但是也有可能全國的資金都通過這個出口向境外進行直投,流向境外的數量可能比預想的要多。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黃先海表示,盡管中國經濟目前面臨增速放緩的現實,但國外投資環(huán)境并不一定比國內好,對于資本外流不必過于擔憂,但必須嚴格加強對投資的審批監(jiān)管。
    資本直接“出海”背后的人民幣國際化信號
    一些研究者認為,盡管境外直接投資最終的試點方案仍然有待揭曉,但國務院批準對試點展開研究,已經釋放出中國穩(wěn)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信號。浙江工商大學金融學院院長錢水土等人認為,國務院此次為溫州金融綜合改革列出的“十二項任務”中,試點個人境外直接投資不僅為溫州民間資本提供了一個出路,更折射出此次金融體制改革背后的人民幣國際化信號。
    浙江金融職業(yè)學院教授應宜遜認為,在目前國內企業(yè)紛紛加大“走出去”步伐的背景下,開啟個人境外直接投資對于支持民營企業(yè)發(fā)展意義深遠。民營企業(yè)主以個人身份就能便利地開展境外投資,是改革的重要一步。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除了溫州之外,上海、天津兩地也于近期遞交了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方案。就在溫州金融改革試驗區(qū)獲批的當天,國家開發(fā)銀行董事長陳元向媒體表示,金磚國家銀行合作機制成員行將在各國領導人的見證下,共同簽署《金磚國家銀行合作機制多邊本幣授信總協(xié)議》和《多邊信用證保兌服務協(xié)議》,穩(wěn)步推進金磚國家間本幣結算與貸款業(yè)務,為各國間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服務。
    程惠芳認為,溫州放開個人境外直投試點,將為中國放開資本賬戶積累有益經驗。
    
     
    
公務員報考指南 公務員報考條件 公務員報名入口 行測專題 申論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