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語文備考:《孟子》同步試題3

字號:


    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長查詢相關(guān)信息,出國留學網(wǎng)中考頻道特別搜集匯總了中考語文資料以供參考:
    一、文學常識填空:
    1、孟子,名 。 時期 學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是一部記錄 的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的書,共七 篇。南宋朱熹將《孟子》、 、 、 并稱為“四書”。
    二、解釋一詞多義:
    道:1、會天大雨,道不通( )2、得道者多助( )3、伐無道,誅暴秦( )
    固:1、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2、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
    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2、池非不深也( )
    國:1、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2、搜于國中三日三夜( )
    三、解釋加點詞:
    1、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 )2、夫環(huán)而攻之( )
    3、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4、兵革非不堅利也( )
    5、委而去之( )(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8、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 )
    四、翻譯下面句子: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4、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五、回答問題: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2、從上文看,得“人和”的實質(zhì)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
    3、本文主要采用的論證方法是 。
    4、現(xiàn)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義,請結(jié)合你的生活,談?wù)剬Α暗馈钡睦斫狻?BR>    5、請寫出一句與“人和”有關(guān)的名言警句:
    答案:
    一、
    1、軻 戰(zhàn)國 儒家
    2、孟子及其弟子 《大學》、《論語》、《中庸》
    二、解釋一詞多義:
    道:道路 仁政 道義
    固:鞏固 固執(zhí),頑固
    池:池塘 護城河
    國:國防 國都
    三、解釋加點詞:
    1、圍攻 表轉(zhuǎn)折 2、發(fā)語詞 3、這 4、泛指武器裝備5、委:放棄;去:離開
    6、限制 憑借7、震懾 8、少 “畔”同“叛”,意義:背叛。
    四、翻譯下面句子:
    1、所以說,管理百姓(限制老百姓)不能只靠劃定的疆域的界限,
    鞏固國防不能靠山川的險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
    2、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
    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
    3、憑著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去攻打那連內(nèi)外親屬(兄弟骨肉)
    都反對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勝利。
    五、回答問題
    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得道” “天下順之”
    3、舉例論證,對比論證
    4、(1)、以國家外交部而言,“道”指國家間和平共處、互不侵犯;
    (2)、以國家內(nèi)部而言,“道”指愛民,為老百姓著想;
    (3)、以個人而言,“道”指與人為善,仁義道德。
    5、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家和萬事興。
    兄弟同心金不換,妯娌同心家不散。
    眾人拾柴火焰高
    團結(jié)就是力量
    人心齊,泰山移。
    中考相關(guān)信息請關(guān)注出國留學網(wǎng)中考頻道......
    ?
    
語文試題 數(shù)學試題 英語試題 政治試題 物理試題 化學試題 歷史試題
語文答案 數(shù)學答案 英語答案 物理答案 化學答案 歷史答案 政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