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你需要掌握的“物理公式”

字號:


    2012深圳中考物理公式復習
    包括:速度公式、公式變形、密度公式、重力與質(zhì)量的關系、浮力公式、壓強公式等。
    速度V(m/S)v=S/tS:路程/t:時間
    重力G
    (N)G=mgm:質(zhì)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ρ=m/v
    m:質(zhì)量
    V:體積
    合力F合
    (N)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方向相反時,F(xiàn)1>F2
    浮力F浮
    (N)F浮=G物—G視G視:物體在液體的重力
    浮力F浮
    (N)F浮=G物此公式只適用
    物體漂浮或懸浮
    浮力F浮
    (N)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開液體的重力
    m排:排開液體的質(zhì)量
    ρ液:液體的密度
    V排:排開液體的體積
    (即浸入液體中的體積)
    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F1:動力L1:動力臂
    F2:阻力L2:阻力臂
    定滑輪F=G物
    S=hF: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體的重力
    S: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
    h:物體升高的距離
    動滑輪F=(G物+G輪)
    S=2hG物:物體的重力
    G輪:動滑輪的重力
    滑輪組F=(G物+G輪)
    S=nhn:通過動滑輪繩子的段數(shù)
    機械功W
    (J)W=Fs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有用功W有
    總功W總W有=G物h
    W總=Fs適用滑輪組豎直放置時
    機械效率η=×100%
    功率P
    (w)P=W/t
    W:功
    t:時間
    壓強p
    (Pa)P=F/S
    F:壓力
    S:受力面積
    液體壓強p
    (Pa)P=ρghρ:液體的密度
    h:深度(從液面到所求點
    的豎直距離)
    熱量Q
    (J)Q=cm△tc:物質(zhì)的比熱容m:質(zhì)量
    △t:溫度的變化值
    燃料燃燒放出
    的熱量Q(J)Q=mqm:質(zhì)量q:熱值
    I=U/R(I是電流,U是電壓,R是電阻)
    W=UIt(W電功,U電壓,T是時間)
    P=UI(P是電功率,I是電流,U是電壓)
    一:簡單機械
    1.杠桿: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zhuǎn)動的硬棒就叫杠桿。(注:支點一定是杠桿上的某一點)
    2.杠桿平衡的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qū)懗桑篎1L1=F2L2或?qū)懗伞?BR>    3.三種杠桿:(1)省力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費力,但省距離。(如釣魚杠,理發(fā)剪刀等)(3)等臂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如:天平、定滑輪)
    4.定滑輪特點:不省力,但能改變動力的方向。(實質(zhì)是個等臂杠桿)
    5.動滑輪特點: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動力方向,要費距離.(實質(zhì)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
    二、簡單的運動
    1、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變化
    一切物體都在運動,絕對不動的物體是沒有的,這就是說運動是絕對的,我們平常說的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于另一個物體(參照物)而言的,所以,對運動的描述是相對的
    2、參照物
    研究機械運動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參照物并不都是相對地面靜止不動的物體,只是選哪個物體為參照物,我們就假定物體不動
    參照物可任意選取,但選取的參照物不同,對同一物體的運動情況的描述可能不同
    3、判斷物體靜止或運動,以及運動情況的方法
    先選定一個物體作為參照物,再看參照物與被判斷物體之間位置的變化情況。
    4、相對靜止
    兩個以同樣快慢、向同一方向運動的物體,或它們之間的位置不變,則這兩個物體相對靜止。
    5、勻速直線運動變速運動
    快慢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是:物體在任意相等的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相等。
    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
    6、速度
    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在勻速直線動動中,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
    速度公式:v=s/t
    速度的單位
    國際單位:m/s常用單位:km/h1m/s=3.6km/h
    7、平均速度
    做變速運動的物體通過某段路程跟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之比,叫物體在這段路程
    的平均速度。求平均速度必須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
    8、測平均速度(實驗)
    原理:v=s/t
    測量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計時器)
    9、用v=s/t變形公式,解答物理計算題(計算路程與時間)
    計算過程中,要寫清楚公式、原理;所有的數(shù)值和結(jié)果都要帶上單位。
    三、聲現(xiàn)象
    1、聲音的發(fā)生
    一切正在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fā)聲也就停止。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動發(fā)出的聲音都能被人耳聽到。
    2、聲間的傳播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真空不能傳聲
    (1)聲音要靠一切氣體,液體、固體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zhì)稱為介質(zhì)。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即使面對面交談,也需要靠無線電,那就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
    (2)聲音在不同介質(zhì)中傳播速度不同,一般來說,固體>液體>空氣
    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大約是340m/s
    3、回聲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人再次聽到的聲音叫回聲
    區(qū)別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的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因此聲音必須被距離超過17m的障礙物反射回來,人才能聽見回聲。
    低于0.1秒時,則反射回來的聲間只能使原聲加強。
    利用回聲可測海深或發(fā)聲體距障礙物有多遠。
    4、樂音
    物體做規(guī)則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叫樂音。
    樂音的三要素:音調(diào)、響度、音色
    聲音的高低叫音調(diào),它是由發(fā)聲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diào)越高。
    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跟發(fā)聲體振動的振幅大小有關,還跟聲源到人耳的距離遠近有關。
    不同發(fā)聲體所發(fā)出的聲音的品質(zhì)叫音色。用來分辨各種不同的聲音。
    5、噪聲及來源
    從物理角度看,噪聲是指發(fā)聲體做無規(guī)則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從環(huán)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都屬于噪聲。
    6、聲間等級的劃分
    人們用分貝來劃分聲音的等級,30dB—40dB是較理想的安靜環(huán)境,超過50dB就會影響睡眠,70dB以上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聲環(huán)境中,會影響聽力。
    7、噪聲減弱的途徑
    可以在聲源處(消聲)、傳播過程中(吸聲)和人耳處(隔聲)減弱
    四、熱現(xiàn)象
    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
    2、攝氏溫度(符號:t單位:攝氏度<℃>)
    瑞典的攝爾修斯規(guī)定:①把純凈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guī)定為0℃②把1標準大氣壓下純水沸騰時的溫度規(guī)定為100℃③把0到100℃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溫度計
    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制成的
    構(gòu)造:玻璃殼、毛細管、玻璃泡、刻度及液體
    使用:使用溫度計以前,要注意觀察量程和認清分度值
    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時做到以下三點:
    ①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物體中;②待示數(shù)穩(wěn)定后再讀數(shù);③讀數(shù)時,不要從液體中取出溫度計,視線要與液面上表面相平,
    4、體溫計,實驗溫度計,寒暑表的主要區(qū)別
    構(gòu)造量程分度值用法
    體溫計玻璃泡上方有縮口35—42℃0.1℃離開人體讀數(shù),用前需甩
    實驗溫度計無—20—100℃1℃不能離開被測物讀數(shù),也不能甩
    寒暑表無—30—50℃1℃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質(zhì)從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叫熔化,熔化要吸熱
    物質(zhì)從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叫凝固,凝固要放熱
    6、熔點和凝固點
    固體分晶體和非晶體兩類
    熔點: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叫熔點;非晶體沒有熔點
    凝固點:晶體者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叫凝固點;非晶體沒有凝固點
    同一種物質(zhì)的凝固點跟它的熔點相同
    晶體熔化的條件:①達到熔點溫度②繼續(xù)從外界吸熱
    液體凝固成晶體的條件:①達到凝固點溫度②繼續(xù)向外界放熱
    【記憶】常見的一些晶體與非晶體
    7、汽化與液化
    物質(zhì)從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叫汽化,汽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蒸發(fā)和沸騰,這兩種方式都要吸熱。
    物質(zhì)從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叫液化,液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這兩種方式都要放熱。
    8、蒸發(fā)現(xiàn)象
    定義:蒸發(fā)是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fā)生的,并且只在液體表面發(fā)生的汽化現(xiàn)象
    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液體溫度高低,液體表面積大小,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
    9、沸騰現(xiàn)象
    定義:沸騰是在一定溫度下,發(fā)生在液體內(nèi)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xiàn)象
    液體沸騰的條件:①溫度達到沸點②繼續(xù)吸收熱量
    10、升化和凝化
    物質(zhì)從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叫升華,從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叫凝華
    日常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xiàn)象(冰凍的濕衣服變干,冬天看到霜)
    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記憶法】
    蒸發(fā)沸騰
    不同點
    發(fā)生部位劇烈程度溫度條件溫度變化影響因素
    相同點
    升華
    ┌—————————┐
    │熔化汽化
    固體——→液體——→氣體(吸熱)
    ----------------------
    氣體——→液體——→固體(吸熱)
    │液化凝固│
    └—————————┘
    凝華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夠自行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在均勻介質(zhì)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大氣層是不均勻的,當光從大氣層外射到地面時,光線發(fā)了了彎折(海市蜃樓、早晨看到太陽時,太陽還在地平線以下、星星的閃爍等)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質(zhì)中傳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V=3×108m/s,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于這個速度,水中的速度為3/4V,玻璃中為2/3V
    4、光直線傳播的應用
    可解釋許多光學現(xiàn)象:激光準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線
    光線:表示光傳播方向的直線,即沿光的傳播路線畫一直線,并在直線上畫上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光線是假想的,實際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從一種介質(zhì)射向另一種介質(zhì)的交界面時,一部分光返回原來介質(zhì)中,使光的傳播方向發(fā)生了改變,這種現(xiàn)象稱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cè);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歸納為:“三線共面,兩線分居,兩角相等”
    理解:
    由入射光線決定反射光線,敘述時要“反”字當頭
    發(fā)生反射的條件:兩種介質(zhì)的交界處;發(fā)生處:入射點;結(jié)果:返回原介質(zhì)中
    反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減小而減小,當入射角為零時,反射角也變?yōu)榱愣?BR>    8、兩種反射現(xiàn)象
    鏡面反射:平行光線經(jīng)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線(反射面是光滑平面)
    漫反射:平行光經(jīng)界面反射后向各個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個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線(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
    注意: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鏡對光的作用
    (1)成像(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1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虛像(2)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像和物到鏡的距離相等
    理解: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是以鏡面為軸的對稱圖形,即平面鏡是物像連線的中垂線。
    12、實像與虛像的區(qū)別
    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當然也能用眼看到。
    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實際光線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鏡的應用
    (1)水中的倒影(2)平面鏡成像(3)潛望鏡
    六、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從一種介質(zhì)斜射入另一種介質(zhì)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fā)生變化,這種現(xiàn)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與光的反射一樣都是發(fā)生在兩種介質(zhì)的交界處,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質(zhì)中,而折射光則進入到另一種介質(zhì)中,由于光在在兩種不同的物質(zhì)里傳播速度不同,故在兩種介質(zhì)的交界處傳播方向發(fā)生變化,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兩種介質(zhì)的交界處,發(fā)生折射的同時必發(fā)生反射,
    折射中光速必定改變,而反射中光速不變
    2、光的折射規(guī)律
    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zhì)中時,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cè);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zhì)表面時,傳播方向不變,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規(guī)律分三點:(1)三線共面(2)兩線分居(3)兩角關系分三種情況:①入射光線垂直界面入射時,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從空氣斜射入水等介質(zhì)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從水等介質(zhì)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4、透鏡及分類
    透鏡:透明物質(zhì)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個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鏡厚度遠比其球面半徑小的多。
    分類:凸透鏡:邊緣薄,中央厚
    凹透鏡:邊緣厚,中央薄
    5、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
    光心: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
    虛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jīng)凹透鏡后變得發(fā)散,發(fā)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叫虛焦點。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f”表示。
    每個透鏡都有兩個焦點、焦距和一個光心。
    6、透鏡對光的作用
    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
    凹透鏡:對光起發(fā)散作用
    7、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物距(u)成像大小虛實像物位置像距(v)應用
    u>2f縮小實像透鏡兩側(cè)f
    u=2f等大實像透鏡兩側(cè)v=2f
    f2f幻燈機
    u=f不成像
    uu放大鏡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口決記憶法】
    “一焦分虛實,二焦分大小;虛像同側(cè)正,物遠像變大;實像異側(cè)倒,物遠像變小”
    8、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燈片要倒著插。
    9、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暗箱中的膠片相當于光屏,我們調(diào)節(jié)調(diào)焦環(huán),并非調(diào)焦距,而是調(diào)鏡頭到膠片的距離,物離鏡頭越遠,膠片就應靠近鏡頭。
    七、質(zhì)量和密度
    1、質(zhì)量
    物體中含有物質(zhì)的多少叫質(zhì)量。用字母“m”表示。
    質(zhì)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對于一個給定的物體,它的質(zhì)量是確定的,它不隨物體的形狀、位置,狀態(tài)和溫度的改變而改變。
    質(zhì)量的單位及換算:
    質(zhì)量的主單位是千克(kg)。常用單位有噸(t)、克(g)和毫克(mg)
    1t=103kg=106g=109mg
    2、質(zhì)量的測量
    生活中稱質(zhì)量的工具是秤;在物理實驗室里,用天平稱質(zhì)量,其中包括托盤天平和物理天平(物理天平)。
    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將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
    ②調(diào)節(jié)橫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梁平衡
    ③估計被測物的質(zhì)量,把被測物放在左盤里,用鑷子向右盤里加減砝碼并調(diào)節(jié)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
    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項:
    ①天平調(diào)好后,左右兩托盤不能互換,否則要重新調(diào)節(jié)橫梁平衡
    ②被測物體的質(zhì)量不能超過最大秤量
    ③砝碼要輕拿輕放,不能用手拿,要用鑷子,以免因為手上的汗而腐蝕砝碼
    ④保持天平盤干燥、清潔。不要直接放潮濕或有腐蝕性的物體。
    讀數(shù)時應注意應以游碼左邊緣對應的刻度為準。
    天平的稱量和感量:
    每臺天平能夠稱的最大質(zhì)量叫天平的最大稱量,也叫秤量。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測量的最小質(zhì)量數(shù),就是標尺上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質(zhì)量數(shù)。
    3、密度
    密度是物質(zhì)的一種特性。
    (1)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叫密度。用字母“ρ”表示。
    (2)密度的計算公式:ρ=m/V
    (3)單位:國際單位是kg/m3,實驗中常用單位是g/cm3,1g/cm3=103kg/m3
    單位體積的質(zhì)量為密度。
    (4)密度的測量:用天平測質(zhì)量,用量筒測體積
    (5)密度的計算和應用:水的密度是1.0×103kg/m3=1g/cm3
    八、力
    1、力的定義
    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說明:定義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壓等具體動作的抽象概括
    2、力的概念的理解
    發(fā)生力時,一定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存在,也就是說,沒有物體就不會有力的作用(力的物質(zhì)性)
    當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體叫受力物體,施力的物體叫施力物體。所以沒有施力物體或沒有受力物體的力是不存在的。(力的相互性)
    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不一定發(fā)生力的作用,沒有接觸的物體之間也不一定沒有力“接觸與否”不能成為判斷是否發(fā)生力的依據(jù)。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對力總是同時產(chǎn)生,同時消失。
    施力物體、受力物體是相對的,當研究對象改變時,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也就改變了
    3、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
    (1)可使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
    注: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包括運動快慢改變或運動的方向改變。
    (2)可使物體的形狀與大小發(fā)生改變。(形變)
    4、力的單位
    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符號N來表示。
    1N大小相當于拿起2個雞蛋的力。
    5、力的測量
    工具:測力計,實驗室中常用的測力計是彈簧秤
    彈簧秤的原理: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伸長就越長
    6、彈簧秤的正確使用
    觀察彈簧秤的量程、分度值和指針是否指在零刻線上
    讀數(shù)時,視線、指針和刻度線應在同一水平面
    被測力的方向應與彈簧伸長的方向一致
    7、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力的三要素,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8、力的圖示: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
    9、力的圖示的作圖方法
    (1)畫出受力物體:一般可以用一個正方形或長方形代表,球形可用圓圈表示。
    (2)確定作用點:作用點畫在受力物體上,且畫在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的接觸面的中點,如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不接觸或同一物體上受二個以上的力,作用點畫在受力物體的幾何中心。
    (3)確定標度:如用1厘米線段長代表多少牛頓。
    (4)畫線段:從力的作用點起,按所定標度沿力的方向畫一條直線,用來表示力的大小
    (5)標出力的方向:在線段的末尾畫上箭頭(含在線段內(nèi)),表示力的方向
    (6)將所圖示的力的符號和數(shù)值標在箭頭的附近
    10、力的示意圖
    某些情況下,只需要定性地描述物體的受力情況,不需要精確地表示出力的大小,則可以畫力的示意圖。
    11、重力的概念
    定義:地面附近物體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符號:G)
    理解:①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它的受力物體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體。②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
    12、重力的三要素
    大?。篏=mg
    方向:總是豎直向下(垂直水平面向下)
    作用點:重力的作用點在物體的重心上。其中形狀規(guī)則,質(zhì)量分布均勻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
    13、摩擦的種類
    滑動摩擦、滾動摩擦、靜摩擦滾動摩擦力遠小于滑動摩擦力
    14、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
    ①與物體間的壓力有關②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與物體的運行速度、接觸面的大小等無關
    15、增大有益摩擦,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增大有益摩擦:①增加物體間的壓力②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減小有害摩擦:①減小物體間的壓力②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16、合力的概念
    合力:如果一個力產(chǎn)生的效果跟兩個力共同作用產(chǎn)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兩個力的合力
    理解:①合力的概念是建立在“等效”的基礎上,也就是合力“取代了分力,因此合力不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另外一個力,它只不過是替了原來作用的兩個力,不要誤認為物體同時還受到合力的作用。②兩個力合成的條件是這兩個力須同時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否則求合力無意義。
    17、力的合成
    已知幾個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叫做力的合成
    (1)當兩個力方向相同是時,其合力的大小等于這兩個力之和;方向與兩力的方向相同數(shù)學表述:F合=F1+F2
    (2)當兩下力方向相反時,其合力的大小等于這兩個力之差,方向為較大力的方向數(shù)學表述:F合=F1-F2(其中:F1>F2)
    九、力與運動
    1、平衡力
    平衡力: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則稱這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或叫作二力平衡
    平衡力的條件(或特點):同體、等值、反向、共線
    其中是否作用于同一物體是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還是一對相互作用力的關鍵
    2、牛頓第一定律
    內(nèi)容: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理解:(1)它包含兩層含義①靜止的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
    ②運動的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2)牛頓第一定律是理想定律
    (3)物體不受力,一定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但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的物體不一定不受力
    3、慣性
    慣性:物體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叫做慣性
    理解:①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
    ②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而與物體是否運動、運動的快慢、是否受外力等都沒有關系
    ③注意:慣性不是“力”,敘述時,不要說成“物體在慣性的作用下”或“受到慣性的作用”等說法
    【記憶法】
    (1)慣性理解的順口溜“物體有慣性,慣性物屬性,大小看質(zhì)量,不論動與靜”
    (2)對力和運動關系的理解
    不受力
    受力分析合力為0狀態(tài)不變
    受力平衡力
    物體非平衡力合力不為0狀態(tài)改變
    靜止不受力
    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不變平衡力
    狀態(tài)分析運動直線運動變速直線運動
    曲線運動狀態(tài)改變非平衡力
    十、壓強
    1、壓力
    壓力: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壓力的方向與被壓物體的表面垂直
    注:壓力與重力①重力可以產(chǎn)生壓力,但壓力并不都是由重力產(chǎn)生的②壓力方向總是與被壓物體的表面垂直,而重力的方向始終是豎直向下③壓力的施力物體可以是各種物體,而重力的施力物體肯定是地球
    2、壓強
    (1)用來描述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
    (3)公式:p=F/S該式對固體、氣體、液體壓強都適用
    理解:①S指的是物體的受力面積,如人走路時,受力面積是一只腳的面積,而站立時是兩只腳的總面積。
    ②對于放在水平面上的柱形物體,當其不受外力時,可以依據(jù)密度和高度來比較不同物體對支持面產(chǎn)生壓強的大小。P=ρgh
    (4)單位:帕斯卡(Pa)
    (5)增大壓強與減小壓強的方法
    壓強的改變方法原理
    利用公式:p=F/S該式對固體、氣體、液體壓強都適用
    增大壓強與減小壓強的方法
    增大壓強的方法:
    增大壓強三例:①速滑運動員的冰鞋裝有冰刀;②投向靶盤的飛鏢;③用力剎車。
    減小壓強的方法:
    減小壓強三例:①載重卡車裝有許多的車輪;②房屋建在較大的地基上;③書包帶做得較寬。
    3、液體壓強
    (1)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特點:①液體內(nèi)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②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③同一液體的同一深度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2)液體壓強的產(chǎn)生原因:液體受到重力
    (3)計算公式:p=ρgh
    該式只適用與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計算式中ρ是指液體的密度,h是指研究點到自由液面的豎直高度
    (4)測量工具:壓強計
    (5)應用:連通器(船閘、牲畜自動喂水器等)
    連通器原理:靜止在連通器內(nèi)的同種液體,各個與大氣直接相接觸的液面總是相平的
    4、氣體壓強
    (1)大氣壓強產(chǎn)生的原因:大氣受到重力
    (2)驗證大氣壓存在的實驗―――馬德堡半球?qū)嶒灐⒏脖瓕嶒?、吞蛋實驗?BR>    (3)大氣壓的測定――――托里拆利實驗
    1atm=1.013×105Pa=76cmHg=10.34mH2O
    理解:①判斷管內(nèi)是否混有空氣的方法:將玻管傾斜看水銀能否充滿全管
    ②玻璃管內(nèi)水銀柱的高度與外界的大氣壓強有關,與管的粗細、插入水銀中的深度、是否傾斜都沒有關系
    (4)大氣壓的影響因素①與高度有關②與氣候有關
    大氣壓的測量工具:氣壓計(水銀氣壓計與無液氣壓計)
    (5)氣體壓強與體積的關系:在溫度不變的條件下,一定質(zhì)量的氣體,體積減小,壓強增大
    (6)液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流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壓強較大
    十一、浮力
    1、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其向上與向下的壓力差產(chǎn)生的
    2、阿基米德原理
    ①內(nèi)容: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要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豎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或氣體的重
    ②公式:F浮=G排=m排g=ρ液gV排
    理解:(1)浮力的大小只與物體所排開液體的體積及液體的密度有關,而與物體所在的深度無關。(2)如果物體只有一部分浸在液體中,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也等于被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重量。(3)阿基米德定律不僅適用于液體,也適用于氣體。
    3、物體的浮沉條件
    上?。篎浮>G懸?。篎浮=G下沉:F浮
    理解:研究物體的浮沉時,物體應浸沒于液體中(V排=V物),然后比較此時物體受到的浮力與重力的關系。如果被研究的物體的平均密度可以知道,則物體的浮沉條件可變成以下形式
    ①ρ物<ρ液,上?、讦盐?ρ液,懸?、郐盐?gt;ρ液,下沉
    4、物體浮沉條件的應用
    潛水艇是通過改變自身的重來實現(xiàn)浮沉的;熱氣球是通過改變自身的體積來實現(xiàn)浮沉的;密度計的工作原理是物體的漂浮條件,其刻度特點是上小下大,上疏下密;用硫酸銅溶液測血液的密度的原理是懸浮條件
    5、有關浮力問題的解題思路
    浮力問題是力學的重點和難點。解決浮力問題時,要按照下列步驟進行:
    (1)確定研究對象。一般情況下選擇浸在液體中的物體為研究對象。
    (2)分析物體受到的外力。主要是重力G(mg或ρ物gV物)、浮力F浮(ρ液gV排)、拉力、支持力、壓力等。
    (3)判定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明確物體上浮、下沉、懸浮、漂浮等。
    (4)寫出各力的關系方程和由題目給出的輔助方程。如體積間的關系,質(zhì)量密度之間的關系等。
    (5)將上述方程聯(lián)立求解。通常情況下,浮力問題用方程組解較為簡便。
    (6)對所得結(jié)果進行分析討論。
    十二、簡單機械機械功、機械能
    1.杠桿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zhuǎn)動的硬棒。從支點到力作用線的距離叫力臂。
    2.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乘動力臂等于阻力乘阻力臂,即F1L1=F2L2
    3.滑輪周邊有槽,可繞中心轉(zhuǎn)動的輪子。定滑輪的轉(zhuǎn)軸固定,不省力,能改變力的方向。動滑輪的轉(zhuǎn)軸隨物體移動,能省一半力,不改變力的方向。
    4.功力作用在物體上,并且使物體沿力的方向通過了一段距離,我們就說力對物體做了功。功的單位是焦(耳)。
    
中考政策 中考狀元 中考飲食 中考備考輔導 中考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