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卷
一、書寫及語言基本功考查(10分)
注:本題不需直接作答,依據(jù)你A卷的書寫及語言表達基本功來評分。請?zhí)貏e關注以下評分標準:①你的書寫工整、規(guī)范,可得卷面分4分。②由閱卷人從你A卷的答案中隨機選取三個句子,三句中沒有錯別字,沒有病句,可得基本功分6分。一、共10分。略
二、語言積累考查(共30分,每小題5分)
依據(jù)原文填空。
1.海內存知己,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間也。
3.但愿人長久,______________。
4.忽如一夜春風來,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不以己悲。
6.______________,月有陰晴圓缺。二、共30分。略
三、課文解讀考查(共30分,每小題10分)
依據(jù)相關課文內容回答。
7.寫一段文字,談談你對藤野先生這一人物形象的認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8.回憶《人類的語言》一文,將你從該文中獲得的信息用精練的語言列舉出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一文中提到“古仁人之心”這一概念?!肮湃嗜酥摹眱群S富。下面三篇課文可以說是從不同的角度對“古仁人之心”作了闡釋,請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岳陽樓記》、《醉翁亭記》三篇課文中體現(xiàn)出來的“古仁人之心”分別表述出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共30題,每小題10分。略
四、文章修改考查(共30分,每小題6分)
按要求修改下面病文。
溫暖的服務
①雷鋒這個名字,大家不會不熟悉吧?他的一生可以用服務兩個字來概括。在他看來,服務就是為他人著想,為集體、國家做一點好事,付出熱情。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這樣的雷鋒,時時都可以感受這種溫暖的服務。
②車上,有這樣一幅溫馨的畫面:一位殘疾兒童上車了,“唰”的一聲,五六個紅領巾同時站起,其中就有我一個。我走上前去,挽住她,緩緩地走到座位前,扶她坐下。溫暖溢滿了整個車廂!下車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錢包掉在車上,便猛追起來。焦慮、干渴、勞累困擾著我。突然,車停了,售票員阿姨的頭伸出了窗外,遞給我一個錢包。捧著失而復得的錢包,我心中溫暖無比。
③放眼世界,我們看到:電腦是為“新的二十一世紀”服務的;信息的發(fā)展則是為了四海之內互通音訊服務的;“克隆”是為人類后代服務的;“DNA”是為科學技術服務的;地球是為全人類服務的。調小這放大鏡的度數(shù),請觀察:課桌是為我們學習服務的,鍋碗瓢盆是為一日三餐服務的,眼鏡是為看書服務的,筆是為寫字服務的。
④“服務”二字只有13劃,可它包含的卻遠遠不止13層意思。它包羅萬象,包含了人類所有的美德。它就像一個大火球,火熱火熱的,溫暖著你、我、他……
10.在下面一句中補上標點符號,使其表意準確規(guī)范。
他 的 一 生 可 以 用 服 務 兩 個 字 來 概 括10.標點符號準確規(guī)范。
11.將第①段中畫線的部分改寫成能體現(xiàn)文章主旨的排比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扣住“溫暖的主旨”這一主旨,具有排比的特點。
12.修改第②段中畫線的句子,使其表意清晰連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將病句中的主要問題改掉且與上下文銜接得當,如:將“的”改為“把”,或刪去“的頭伸出了窗外”。
13.第③段有太多的問題。請任選其一,具體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指出的問題成立且能具體分析(有效證明),如:①沒有扣題,本段中并沒有扣住“服務”的真正含義來寫,服務是人類特有的一種屬性和能力,文中列舉的事物是不具備的。②表述含混不清,如“電腦是為‘新的二十一世紀’服務的”,“眼鏡是為看書服務的”,“DNA是為科學技術服務的”。③標點有誤,這一段中分號與逗號使用混亂。④排比句列舉的幾類事物分類不明。如課桌、鍋碗瓢盆、眼鏡、筆等難以明確分類的標準。又如電腦、信息、克隆、DNA、地球等也難以并列。⑤前后兩組排比句中列舉的事物沒有大小之別,因此不能說“調小這放大鏡的度數(shù)”,而且,“調小這放大鏡的度數(shù)”本身也含糊不清。
14.從第④段“它包羅萬象,包含了人類所有的美德”一句中,可以看出本文扣題存在什么問題?請具體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章標題第④段的語句強調的角度不一致,如:本文的標題強調的是“服務”的“溫暖”特性,而第④段這一句子卻強調“服務”的多層含義??垲}不嚴。
B卷
五、閱讀能力考查(30分)
課外古文——(一)讀下面文言語段,回答問題。(共6分,每小題2分)
禮論(節(jié)選) 荀子
禮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①之,以養(yǎng)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乎物,物必不屈②于欲,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
注:①窮:困境。②分:區(qū)分,辨別。③屈:竭盡。
15.為下面語句加上標點符號。
求 而 無 度 量 分 界 則 不 能 不 爭 爭 則 亂 亂 則 窮
15.標點正確,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
16.寫出下面語句的大意。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大意明確,如:人生下來就會有欲望,有了欲望而得不到滿足,就不能不有所追求。
17.用自己的話概括這一語段的內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用自己的話概括,語言準確、精練,如:制定“禮”的緣由。又如“禮”是怎樣制定出來的。
(二)閱讀下面現(xiàn)代文,回答問題。(共12分,每小題3分)
孔乙己那脫不下的長衫 劉云龍
①中學課本里魯迅先生的文章,讓我認識了那位在威亨酒店里以幾粒茴香豆下酒的孔乙己。且奠言他的潦倒和窘迫,留在我記憶里的是他那似乎永遠也脫不下的長衫??滓乙褵o疑是舊知識分子的一個典型代表。透過他那破舊的長衫,我們窺見的是那個時代的無奈與守舊,是那種既不愿意承認窘境又執(zhí)意恪守“清高”的心態(tài)。這,不得不讓我寄予極大的同情和憐憫,其間夾雜些許困惑。
②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雖不見了孔乙己的長衫,但類似的人卻遠沒絕跡。雖說一些人不再身著那灰布長衫,但在他們名牌服飾的里面還固執(zhí)地罩著那件脫不下的無形的“長衫”。
③很顯然,這“長衫”存在于人們的意識深處。它禁錮了思維方式的變化,妨礙了觀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使一些人的視野不能開闊,目光流于短淺。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何曾不見這“長衫”一如影子似地制約和束縛著我們?我們這個時代倡導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而在一些人眼里,這只是一句書面的口號,一些文字材料上的“添加劑”。這些人思想僵化,因循守舊,處處為自己考慮,不愿放棄既得利益,把解放思想當作裝點門面的飾物。
④畢竟我們生活在日新月異的時代,必須迅即脫下那陳舊的“長衫”,做一個健步如飛的先行者,做一個敢為天下先的弄潮兒。遺憾的是,那些“長衫者”對瞬息萬變一日千里的形勢無動于衷,依舊我行我素,沉浸于往日的陳規(guī)陋習之中,甚至連承認那件長衫存在的勇氣都沒有。只要我們認真搜尋和思索一下周圍的人和事,就不難發(fā)現(xiàn),這該死的“長衫”還繼續(xù)扮演著重要角色,在現(xiàn)實生活的舞臺上仍然存在著那不死的身影。我們到底是以此為榮,還是以此為辱?
⑤孔乙己的時代早已消失。往昔漸去漸遠,思想常慮常新。只要觸及到關于思想、關于觀念的問題,我便會很自然地想到孔乙己那件灰布長衫。這互不關聯(lián)的東西所引發(fā)的思考,一直縈系于心。可以斷言,徹底脫下“長衫”之日,便是時代進步之時。
18.從全文看,當今社會中的一些人身穿的“長衫”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陳舊的思想與觀念”或“陳規(guī)陋習”。
19.孔乙己不愿脫下那破舊的長衫是因為他窮困潦倒而又執(zhí)意“清高”,當今社會的一些人不愿脫下那無衫“長衫”的原因又是什么?(依據(jù)第③段內容用精練的語言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依據(jù)第③段內容,扣住“為什么不愿擺脫陳舊的思想與觀念的束縛”這一問題來回答,如:當今社會的一些人由于思想僵化,因循守舊,為了私利,而不愿解放思想,更新觀念。
20.作者對穿著長衫的孔乙己的態(tài)度是復雜的:“同情和憐憫,其間夾雜些許困惑”。而對當今社會上的“長衫者”,作者的態(tài)度又是什么?(依據(jù)第④段內容歸納出兩個詞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依據(jù)第④段內容且扣住“態(tài)度”一詞回答,如:“無奈”、“鄙視”、“痛恨”、“否定”等。
21.本文表達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依據(jù)本文主要內容且扣住“觀點”一詞回答,如:只有拋棄陳舊的思想和觀念,時代才能進步。又如:擺脫陳規(guī)陋習的束縛,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做時代的先行者、弄潮兒。
有價值短文——(三)閱讀下面現(xiàn)代文,回答問題。(共12分,每小題3分)
雀鳥為什么不吃蟲 唐了
①據(jù)《中國環(huán)境報》報道,江蘇泰興鳥雀成災!數(shù)萬只尚不知名的雀鳥,將1200多畝桃樹剛吐的嫩芽盡數(shù)啄食。
②看到這個消息,既感到震驚,又覺得它似乎在情理之中……
③查有關資料,食植物的鳥類為數(shù)不少,但它們主要是吃植物的種子、果實以及花蜜。僅有少數(shù)鳥類,如松雞和雀鹛吃野生植物的芽苞、葉以及各種蒿草等。像那種成群的、麻雀那樣大小的、吃植物嫩芽的雀鳥,我花了很多工夫,就是查不到。
④不過,我們可以想一想,在連續(xù)數(shù)十年使用殺蟲劑的今天,在農業(yè)區(qū)能夠歷盡種種磨難仍保持如此種群的鳥類,難道它們是吃蟲子的嗎?我們知道,蟲子一多,人們心里就不舒服——這就像眼睛容不|得半粒沙礫一樣,人們容不得它們的存在。在人為的環(huán)境里,那些蟲子是不太可能大量存在的。也就是說,這成群的小鳥能在哪里找到這么多的蟲子,供它們食用呢?或許它們是從別的地方長途遷徙而來的,即使這樣,在它們的原產地也沒有蟲子可吃。原因很簡單,如果有蟲子,那些成群的雀鳥卻只吃植物嫩芽,而很多蟲子也吃植物的嫩芽,蟲子又沒有天敵,植物能活到今天嗎?長此以往,以它們?yōu)槭澄锏南x子早該絕跡了。
⑤據(jù)我的觀察,在我們這里能夠見到的,可稱得上“群”的小鳥是白頭翁??稍谇锒竟?jié),它們是以幾乎木質化了的秋楓的種子和只有一層薄皮的女貞子的種子為食。在春天,它們一樣也不吃蟲。不知這是不是巧合?總之,它們家族能免遭滅絕真是幸運!
⑥如果我們換個方式表達,可能就更說明問題:因為有了蟲子,就會有人打農藥,所以,吃蟲子的小鳥,將不大容易成活。因此,我有一個朦朧的感覺:江蘇泰興的那些小鳥是長期被逼無奈才改變了習性的。
⑦幾十萬年前,大熊貓被嚴酷的大自然所逼迫,也改變了習性。畢竟,生存才是硬道理。那些來不及改變習性的雀鳥,就會遭到滅頂之災!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一次恐怕不是大自然的逼迫了!
⑧幸運的是,江蘇泰興的雀鳥改變了習性,找到了新的食物。但那群改變了習性的雀鳥真的就能免遭滅頂之災嗎?
22.江蘇泰興數(shù)萬只雀鳥將1200多畝桃樹的嫩芽盡數(shù)啄食,作者為此而“震驚”。依據(jù)第③段的有關資料和后文的相關內容,分析作者感到“震驚”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答案應兼有第③段的有關資料和后文的相關內容。如:從資料中找不到成群的吃植物嫩芽的雀鳥,而現(xiàn)在一些雀鳥為了生存居然改變了習性。
23.在第④段里,作者得出了怎樣的一個結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讀懂第④段內容回答,答案應立足于本段,不能發(fā)散到前后文。如:在農業(yè)區(qū)能夠保持種群的雀鳥不是靠吃蟲子而生存的。又如:成群的雀鳥已沒有蟲子可吃。
24.江蘇泰興那些改變了習性的雀鳥真的就能免遭滅頂之災嗎?為什么?(統(tǒng)觀全文,講述兩個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如:不能。(1)成群的雀鳥吃植物的嫩芽,就會遭到人類的大量捕殺,最終難逃滅頂之災。(2)成群的雀鳥吃植物的嫩芽,會導致大量植物的滅絕,沒有食物的雀鳥也會遭到滅頂之災。
25.作者寫作本文的意圖是告訴人們要保護生態(tài)平衡。那么,怎樣才能保護生態(tài)平衡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扣住“怎樣保護生態(tài)平衡”來回答,如:人類應該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不能只為自己眼前的利益而任意破壞自然界的食物鏈。
六、寫作能力考查(40分)
26.“與時俱進”是說同時代一起進步。中學生也在與時俱進。在新的時代里,我們中學生應有新的特點,新的形象。請以“新時代的中學生形象”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自擬標題。2.文章內容應合乎情理。3.文章內容應反映出你對該話題的關注與思考。4.500—800字。5.文章中不要出現(xiàn)真正的地名、校名、姓名。
?
語文試卷 | 數(shù)學試卷 | 英語試卷 | 政治試卷 | 物理試卷 | 化學試卷 | 歷史試卷 |
語文答案 | 數(shù)學答案 | 英語答案 | 物理答案 | 化學答案 | 歷史答案 | 政治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