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實驗中學 陳凡休 曹丙紅
相比較于高考,中考由于是各地市自主出題,加之現(xiàn)行初中教學在國家《語文課程標準》統(tǒng)領(lǐng)下的“一標多本”的特色,各地選用的教材不同,命題思路不同,相互之間可以借鑒的東西比較少,給深入研究帶來較多障礙。而說到語文課內(nèi)現(xiàn)代文閱讀,早在前幾年就已經(jīng)有很多地區(qū)取消了,近兩年這種趨勢更加明顯。中考課內(nèi)現(xiàn)代文閱讀何去何從?
在這里,我們集中研究了泰安近三年來的中考語文試題,為更能看出中考試題尤其是課內(nèi)現(xiàn)代文閱讀題命題方向發(fā)展變化的脈絡,我們再前推三年做參考。
泰安市的中考題一直以來非常重視課內(nèi)現(xiàn)代文閱讀題的命制。我們覺得,這一點非常好,這樣對于我們老師的平時教學具有很重要的導向作用,解決了 “要不要學課本,學課本有什么用”的問題。只有用好課本,重視對教材的挖掘,才能使全市的教學有一個核心,使教學沿著清晰的方向在穩(wěn)定中求發(fā)展。
一、近三年中考課內(nèi)閱讀題回顧
(一)近三年中考課內(nèi)閱讀題信息概覽:
年度 |
題號 |
出處 |
作者 |
課本位置 |
分值 |
體裁 |
2008 |
二(二)10-12題 |
《白楊禮贊》 |
茅盾 |
(語文版)九年級上第一單元第1課 |
8分 |
散文 |
2009 |
二(二)10-12題 |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
魯迅 |
(語文版)九年級上第三單元第9課 |
10分 |
雜文 |
2010 |
二(二)10-12題 |
《周莊水韻》 |
趙麗宏 |
(語文版)八年級上第一單元第2課 |
10分 |
散文 |
附2005-2007年中考課內(nèi)閱讀題信息:
年度 |
題號 |
出處 |
作者 |
分值 |
2005 |
二(二)8-10 |
《阿長與山海經(jīng)》 |
魯迅 |
8分 |
2006(課改區(qū)用) |
二(二)10-12 |
《最苦與最樂》 |
梁啟超 |
8分 |
2006(非課改區(qū)用) |
二(二)10-12 |
《社戲》 |
魯迅 |
8分 |
2007 |
二(二)10-11 |
《背影》 |
朱自清 |
6分 |
(二)近三年真題回顧
(甲)二〇〇八年高中段學校招生考試語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題。(8分)
它沒有婆婆的姿態(tài),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也許你要說它不美。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類而言,那么,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偉岸,正直,樸質(zhì),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當你在積雪初融的高原上走過,看見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這么一株或一排白楊樹,難道你就只覺得它只是樹?難道你就想不到它的質(zhì)樸,嚴肅,堅強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農(nóng)民?難道你竟一點也不聯(lián)想到,在敵后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像這白楊樹一樣傲然挺立的守衛(wèi)他們家鄉(xiāng)的哨兵?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這樣枝枝葉葉靠緊團結(jié),力求上進的白楊樹,宛然象征了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樹,它在西北極普遍,不被人重視,就跟北方的農(nóng)民相似;它有極強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壓迫不倒,也跟北方的農(nóng)民相似。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農(nóng)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zhì)、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10.聯(lián)系下文,說說文中加點的“好女子”對寫白楊樹有什么作用?(2分)
本題考點是對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作用的考查。
參考答案:“好女子”和后面的“偉丈夫”構(gòu)成[評分]2分。意思對即可。
答題技巧:通過閱讀,要敏感地意識到“但是”在該句中的轉(zhuǎn)折作用,話題一轉(zhuǎn),“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卻“是樹中的偉丈夫”,想到“對比”手法的運用。所以本題中“對比”和“白楊樹堅強不屈與挺拔的個性”是兩個重要的得分點,后者如果直接用原文“它偉岸,正直,樸質(zhì),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來答也是可以的。
該考點其它呈現(xiàn)形式:為什么說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這樣說有什么深刻含意)?或:“樹中的好女子” 是怎樣,白楊樹又是怎樣呢?等等。
11.作者連用了四個反問句,這樣寫有什么好處?(3分)
本題考點是對句子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作用的考查。
參考答案:連用四個反問句組成排比,層層深入地點明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讀來氣勢充沛,酣暢淋漓。[評分]3分。意思對即可。
答題技巧:對于句子“好處”的分析,在初中階段往往比較簡單,我們可以首先想到修辭方法。這一句里,排比是比較明顯的,而且排比與反問具有相同的作用,即加強語氣,使語氣更強烈更有氣勢。
該考點其它呈現(xiàn)形式:第一段在抒寫看到白楊樹的感想時,語言很有氣勢,請你說一說作者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等等。
12.簡要概括第二段的內(nèi)容,并說說它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本題考點是對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的考查。
參考答案:進一步揭示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說明了贊美白楊樹的原因,點明了全文的主旨。[評分]3分。意思對即可。
答題技巧:敘事類文章的概括是比較簡單的,就是“誰”(在何時何地)做了“什么”(結(jié)果怎樣),但散文概括起來難度就大得多。這一段概括,可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抓住要點,“用自己的話簡要說一說”。當然要入理入扣,是要經(jīng)過一些訓練的。
該考點其它呈現(xiàn)形式:請你說一說第二段在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上有何作用?;颍河米约旱脑捳f說第二段所表達的意思,這樣寫有何用意?
本閱讀題明顯按照詞、句、段、篇由局部字詞句的理解到整體認知的層次來命題的,難度系數(shù)由小到大,在整套試題中的難度屬于中等。
(乙)泰安市二〇〇九年高中段學校招生考試語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題。(10分)
從公開的文字上看起來:兩年以前,我們總自夸著“地大物博”,是事實;不久就不再自夸,只希望著國聯(lián),也是事實;現(xiàn)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國聯(lián),改為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了——卻也是事實。
于是有人慨嘆日: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單據(jù)這一點現(xiàn)象而論,自信其實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來信“國聯(lián)”,都沒有相信過“自己”。假使這也算一種“信”,那也只能說中國人曾經(jīng)有過“他信力”,自從對國聯(lián)失望之后,便把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會疑,一個轉(zhuǎn)身,也許能夠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條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漸玄虛起來了。信“地”和“物”,還是切實的東西,國聯(lián)就渺茫,不過這還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賴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虛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時就找不出分明的結(jié)果來,它可以令人更長久的麻醉著自己。
中國人現(xiàn)在是在發(fā)展著“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現(xiàn)在的新東西,現(xiàn)在只不過日見其明顯,籠罩了一切罷了。然而,在這籠罩之下,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10.分別說說文中兩個加點詞的作用。(2分)
本題考點是對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作用的考查。
參考答案:“總”表明時間長,頻率高。“只”表明根本不作別的考慮。[評分]2分。意思對即可。
答題技巧:如果套用點兒語法,這是考查副詞或者說狀語在句中的作用,這些詞或成分往往從情況、時間、處所、方式、條件、對象、肯定、否定、范圍和程度等方面對謂語中心進行修飾或限制。拋開語法,就是讓學生體會做為修飾成份,這些詞語有哪些豐富的內(nèi)涵。
該考點其它呈現(xiàn)形式:加點字詞可不可去掉,為什么?或:加點詞語在這里有什么深刻含義?或:說一說加點詞語有什么妙處。
11.在文章開頭,作者為什么承認對方說的是“事實”?請從論證的角度簡要分析。(4分)
本題考點是對“區(qū)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shù)據(jù)、圖表等),發(fā)現(xiàn)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lián)系,并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能力的考查。
參考答案:為下文揭示對方論據(jù)與論點之間缺乏必然聯(lián)系作鋪墊。[評分]4分。意思對即可。
答題技巧:抓住問題的中的關(guān)鍵詞語“論證的角度”,首選搞清論證是用論據(jù)來證明論點的方法,是用論據(jù)證明論點的邏輯過程和方式。對方的“事實”自然是用來證明對方的“論點”,這個過程,為下文批駁立下了靶子。
該考點其它呈現(xiàn)形式:第一段文字于全文(或下文)來講有什么重要作用?
12.對方錯誤的觀點是什么?作者提出的正確觀點是什么?
本題考點是對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的考查。
參考答案: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評分]4分。每問2分。
答題技巧:首先弄清本文破立結(jié)合,有破有立的行文特點,就比較容易找到作者“破”和“立”的是什么了。
該考點其它呈現(xiàn)形式:論敵得出的論點是什么?作者提出了怎樣一個針鋒相對的論點?或:這篇駁論文論敵的論點是什么?作者針對論敵觀點而提出的論點是什么?(2分
本閱讀題安排的順序是從字詞到段落至對全篇的把握,難度系數(shù)是由小到大。
(丙)2010年山東省泰安市中考語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題。(10分)
第一次到周莊,正是仲春,那一天下著小雨,古鎮(zhèn)被飄動的雨霧籠罩著,石橋和屋脊都隱約出沒在飄忽的雨霧中,那天打著傘坐船游覽,看到的是一幅畫在宣紙上的水墨畫。第二次到周莊是冬天,剛剛下過一夜小雪,積雪還有來得及將古鎮(zhèn)覆蓋,陽光已經(jīng)穿破云層撫摸大地。在耀眼的陽光下,古鎮(zhèn)上到處可以看到斑斑積雪,在路邊,在屋脊,在樹梢,在河邊的石階上,一攤攤積雪反射著陽光,一片晶瑩斑斕,令人目眩。古老的磚石和清新的白雪參差交織,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對比強烈的版畫。在陽光下,積雪正在融化,到處可以聽見滴水和流水的聲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橋的欄桿和橋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仿佛正從石縫中滲出來。細細諦聽,水聲重重疊疊,如訴如泣,仿佛神秘幽遠的江南絲竹,裹著萬般柔情,從地下裊裊回旋上升。這樣的聲音,用人類的樂器永遠也無法模仿。
10.作者寫了兩次到周莊,有怎樣不同的印象?(3分)
本題考點是對文章的層次結(jié)構(gòu)考查。
參考答案:第一次是在仲春,下著小雨,留下的印象“是一幅畫在宣紙上的水墨畫”。第二次是在冬天,下了小雪后,其印象“像是一幅色彩對比強烈的版畫”。第二次同時還寫到了柔美的水聲。(3分。答出兩幅圖畫即得滿分,意思對即可)
答題技巧:通過比較查找不同層次之間的區(qū)別。
該考點其它呈現(xiàn)形式:作者寫了兩次到周莊分別看到了什么景象?或:仲春和冬天的周莊有什么不同?
11.為什么說“這樣的聲音,用人類的樂器永遠也無法模仿”?(3分)
本題考點是對句子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作用的考查。
參考答案:周莊的水聲充滿萬般柔情,聲音豐富多樣,變化多端。(或用文中“神秘幽遠”“裹著萬般柔情”“裊裊回旋上升”回答亦可)(3分。意思對即可)
答題技巧:其實就是找“這樣的聲音”的特點,明白了題意,就不難找到答案。
該考點其它呈現(xiàn)形式:作者抓住周莊冬天水聲的什么特點來寫的?或:作者為什么用那么多的篇幅來描寫周莊冬天的水聲?
12.這段文字語言清新優(yōu)美,請舉一例并作簡要分析。(4分)
本題考點是“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
參考答案:舉例:如“古老的磚石和清新的白雪參差交織,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對比強烈的版畫。”突出色彩,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寫出了雪后周莊的優(yōu)美景色。(4分。舉例2分,簡析2分,意思對即可)
答題技巧:初中階段的語言欣賞還是首先考慮修辭方法的運用。除答案中所列的比喻,還可以找“陽光已經(jīng)穿破云層撫摸大地”(擬人),找“在路邊,在屋脊,在樹梢,在河邊的石階上”(排比)來欣賞。如果學生把目光用在對詞語的錘煉上,如“重重疊疊”“裊裊”等疊音詞的運用, “撫摸”“滲”“裹” 等動詞的運用,也無不可。
該考點其它呈現(xiàn)形式: 這段文字運用了很多修辭方法,試找一處你最喜歡的來說說你喜歡的原因。
本閱讀題設計是同整體感知到局部分析,但難度系數(shù)也是小大到從。
二、對中考課內(nèi)閱讀的一些思考
(一)、課內(nèi)現(xiàn)代文閱讀考哪些知識點
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是不能完全割裂開來分析的,它們在一套題中擔任不同的角色,考查學生對不同的知識點的掌握。課內(nèi)現(xiàn)代文和課外現(xiàn)代文在文體方面是具有“排異性”,因為試題盡量考查學生各種文體的閱讀能力,往往是先確定了課內(nèi)現(xiàn)代文語段,才談得上課外閱讀題的遴選命制。讓我們先來看一下課程標準和泰安市印發(fā)的考試說明上對課內(nèi)現(xiàn)代文閱讀是如何要求的。
課程標準對課內(nèi)現(xiàn)代文閱讀相關(guān)的要求:
1.在通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nèi)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2.對課文的內(nèi)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3.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
4.能夠區(qū)分寫實作品與虛構(gòu)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
5.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lǐng)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
6.閱讀科技作品,注意領(lǐng)會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7.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qū)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shù)據(jù)、圖表等),發(fā)現(xiàn)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lián)系,并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
我們泰安市對中考現(xiàn)代文閱讀的相關(guān)要求:
1、詞句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含義及作用。
2、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
3、文章的層次結(jié)構(gòu)。
4、文章的寫作特點。
5、對文章的體會和看法。
這只是對現(xiàn)代文閱讀總體而概括的要求。語文基本能力從形式上體現(xiàn)為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又分為識記、理解、分析綜合、表達應用、鑒賞評價、探究六個能力層級。在這些層級中,課內(nèi)現(xiàn)代文閱讀主要考察學生的理解、分析綜合、表達應用、鑒賞評價,一般難度中等。
縱覽泰安市這幾年的中考課內(nèi)現(xiàn)代文閱讀,考得最多的是詞句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含義及作用,也即課標所要求的“在通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nèi)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這類題目,“結(jié)合語境”是重點,字詞不會是讓單純地解釋。至于句子,讓欣賞的比較多,其中最多的還是考查修辭方法。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層次結(jié)構(gòu)、寫作特點也有涉及,對文章的體會和看法基本是放在課外閱讀里考??梢?,課內(nèi)現(xiàn)代文的學習還是要抓基礎(chǔ)抓落實,這并不是說課內(nèi)閱讀不考的知識點就不用學習,因為課外考的東西也須通過課內(nèi)學習才學會。
(二)課內(nèi)現(xiàn)代文如何復習
課內(nèi)現(xiàn)代文必須要重視復習。只有得之于課內(nèi),才能應用于課外。離開了課內(nèi)經(jīng)典例子的復習,專門搞些課外的現(xiàn)代文來空訓練,效果必然是低效的,建議在打好基礎(chǔ)的基礎(chǔ)上,側(cè)重語文能力固化與提升。
在復習時,注意訓練學生根據(jù)語文環(huán)境理解具體詞語的能力,概括事例的能力,關(guān)鍵句的分析理解、語言品味、賞析的能力。在閱讀訓練中努力教會學生做到四個“準確”:準確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準確理解詞語語境義和重要語句含義;準確理解文章主旨和思路;準確領(lǐng)會文章寫法和特點。
應當說,一套既在預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中考題,才具有更高的科學性和導向性。能在預料之中的是方向,而意料之外的是具體題目的呈現(xiàn)。中考課內(nèi)閱讀不會做到原題,發(fā)生做到現(xiàn)成題背上的可能性幾乎是“零”。但在畢業(yè)班有限的復習時間里也不可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必須有明確的方向,況且復習題不在多,在精在實。
通過統(tǒng)計可看出,課內(nèi)閱讀所選擇的語段來自九年級上冊的最多,其次是八年級上下冊,會不會出九年級下冊和七年級的,還得看以后。從文體上看,往往傾向于散文,其次是議論文,都是對初中學生有一定難度的文章,也不排除會考到小說等文體。
如何做好課內(nèi)現(xiàn)代文復習呢?以散文為例,應讓學生對散文有一個總體的了解,并就方法加以系統(tǒng)指導。下面是對散文閱讀、答題方法以及考點分析做的一個總結(jié)。
散文閱讀應注重的幾個方面及考點:
1.把握文章內(nèi)容,概括文章主題
散文選材廣泛,行文自由,表達的思想感情豐富多彩,所以準確把握文章的主題是散文的考點之一。
答題要點:(1)能利用原文詞語,盡可能使用。(2)沒有原文詞語可利用時,要注意語言文字表達的準確性和層次性,要做到言簡意賅又不漏掉答題點。
2.理清文章脈絡,把握順序
作者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會精心組織,選取材料;在表達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別注意詞語在表達上的順序,層次和分寸感。
考題形式:直接問文章的線索是什么或說說作者選擇材料的依據(jù)等。
答題要點:找到線索,根據(jù)提問靈活回答。關(guān)鍵是能判斷準線索。
3.品味語言
(1)字詞含義:解釋詞語要根據(jù)該詞語所在的語境來推斷。
答題思路:①考慮文章或段落的主題,結(jié)合主題來答詞語的含義;②根據(jù)詞語前后語句的內(nèi)容、含義來推斷。注意:如果知道該詞語的原始意義解釋,一定不要忽略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
(2)詞語妙用
考題形式:品評加點詞語作用(妙用)或加點詞語能否刪除。
答題思路:①解釋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②表達作用。詞語的表達作用要結(jié)合語境或主題思想來回答,要答該詞語對表達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題思想的作用,有時也可以考慮詞語對景物描寫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體現(xiàn)詞語的準確性或生動性。
(3)哲理性語句的深層含義
這樣的考題,關(guān)鍵要抓住中心詞,要體會詞語的深層含義和雙關(guān)意義。
(4)從修辭的角度鑒賞,如: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引用、對偶、借代等,這些修辭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比喻: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用來描繪事物可以讓形象鮮明生動,用來說明道理,能讓道理通俗易懂。夸張:揭示本質(zhì)、給人啟示、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想象力。擬人: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對偶:結(jié)構(gòu)整齊,有節(jié)奏感,便于記憶和傳誦。排比:結(jié)構(gòu)整齊,語調(diào)一致,說理周密,表現(xiàn)充滿論證,雄辨氣勢磅礴,可以周密全面地表達思想。借代:突出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增強語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筆簡潔精煉,語言富于變化和幽默感。反問:表達鮮明,加重語氣作用。設問:婉轉(zhuǎn)表達情感,引起讀者思考和重視,領(lǐng)會主題。
(5)從語言風格的角度鑒賞,如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筆寫意蘊;清婉雋永,如冰心,用婉筆抒寫柔情;形象含蓄,如余光中,用形象表達主旨。
4.表達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個文段,一般會以一種表達方式為主,為了表達主題需要,往往幾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有時會考(或變相)其它表達方式的作用,有時會把修辭融合在這里考。
(1)描寫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寫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寫等。景物描寫,主要考查意境描寫的作用,答題時,重點是景物描寫對表達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嚴格區(qū)分小說景物描寫與散文景物描寫的不同(小說景物描寫是渲染氣氛或交代時令、季節(jié),襯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寫是直接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題的);人物描寫主要是考外貌,神態(tài),動作,心理,有關(guān)細節(jié)描寫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寫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議論的作用
散文中的議論,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題或和抒情結(jié)合在一起,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傾向。
5.表現(xiàn)手法
泛指寫作上的方法,它必須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寫作的方法。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如鋪墊、對比、象征、烘托、想象、聯(lián)想、引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托物言志動靜結(jié)合(以動襯靜,以靜襯動,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以實寫虛,寓虛于實,虛實相生)等。如果學生連這些名稱都說不上來,就談不上準確答題
6.表達技巧
諸如①敘述的技巧,如順敘、倒敘、插敘、補敘;②描寫的技巧,如人物描寫、事件描寫、環(huán)境描寫;③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間接抒情;以及議論、說明的技巧等等。
關(guān)于散文的知識還有很多,這里只是做個例子。由于是總復習,要多進行“面”式教學,前掛后連,多聯(lián)系比較,能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習效率。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遇到同類問題時才知道如何下手,而且能應付各種變式命題。這就是能力。
(三)課內(nèi)現(xiàn)代文考哪些篇目
具體到語段,一定會是名家名篇的重點段落,如2010年考的《周莊水韻》的片段中,“第二次到周莊”一節(jié)是要求背誦的。這些年考魯迅先生的文章較多,其次是朱自清、茅盾等。
我們也看到中考課內(nèi)閱讀題的幾個變化:一是分值穩(wěn)中有升;二是開始選用當今作家的文章,讓試題多了些時代氣息;三是問題的設計更靈活,問法更自然,角度更寬,面目可親。還有一點值得一提,那就是參考答案中不厭其煩地重復“意思對即可”,使整套題驟然“活”了起來,也體現(xiàn)了對師生們的關(guān)懷。
今年我市還有用四年制教材的學校,也為我們確定復習范圍提供了更多思路,此不贅述。
附人教課標版精讀課文目錄:
七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
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頓?亨特)(散文)
4、紫藤蘿瀑布(宗璞)(散文)
第二單元
6、理想(流沙河)(詩歌)
第三單元
11、春(朱自清)(散文)
12、濟南的冬天(老舍)(散文)
第四單元
16、化石吟(張鋒)(科學詩)
17、看云識天氣(說明文)
第五單元
21、風箏(魯迅)(散文詩)
22、羚羊木雕(張之路)(小說)
第六單元
26、皇帝的新裝(安徒生)(童話)
27、郭沫若詩兩首 天上的街市 靜夜(詩歌)
七年級下冊
第一單元
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散文)
2、爸爸的花兒落了(林海音)(小說)
第二單元
7、最后一課(都德)(小說)
第三單元
11、鄧稼先(楊振寧)(散文)
12、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臧克家)(散文)
第四單元
16、社戲(魯迅)(小說)
17、安塞腰鼓(劉成章)(散文)
第五單元
21、偉大的悲劇(茨威格)(傳記)
22、在沙漠中心(圣埃里絮佩里)(散文)
第六單元
26、貓(鄭振鐸)(小說)(注:《家庭的故事》是一部寫實短篇小說集)
27、斑羚飛渡(沈石溪)(小說)
八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
1、新聞兩則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毛澤東)(新聞)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毛澤東)(新聞)
2、蘆花蕩(孫犁)(小說)
第二單元
6、阿長與《山海經(jīng)》(魯迅)(散文)
7、背影(朱自清)(散文)
9、老王(楊絳)(散文)
第三單元
11、中國石拱橋(茅以升)(說明文)
13、蘇州園林(葉圣陶)(說明文)
14、故宮博物院(黃傳惕)(說明文)
第四單元
16、大自然的語言(竺可楨)(說明文)
17、奇妙的克隆(談家楨)(說明文)
八年級下冊
第一單元
1、藤野先生(魯迅)(散文)
2、我的母親(胡適)(散文)
4、列夫?托爾斯泰(茨威格)(傳記)
第二單元
6、雪(魯迅)(散文詩)
9、海燕(高爾基)(散文詩)
第三單元
11、敬畏自然(嚴春友)(小說)
15、喂——出來(星期一)(小說)
第四單元
16、云南的歌會(沈從文)(散文)
17、端午的鴨蛋(汪曾祺)(散文)
18、吆喝(蕭乾)(散文)
九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
1、沁園春?雪(毛澤東)(詩歌)
2、雨說(鄭愁予)(詩歌)
第二單元
5、敬業(yè)與樂業(yè)(梁啟超)(演講詞)
7、《傅雷家書》兩則(書信)
第三單元
9、故鄉(xiāng)(魯迅)(小說)
11、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小說)
第四單元
13、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羅迦?費?因格)(隨筆)
16、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魯迅)(雜文)
第五單元
17、智取生辰綱(施耐庵)(小說)
19、范進中舉(吳敬梓)(小說)
九年級下冊
第一單元
1、詩兩首我愛這土地(艾青)鄉(xiāng)愁(余光中)(詩歌)
2、我用殘損的手掌(戴望舒)(詩歌)
第二單元
5、孔乙己(魯迅)(小說)
7、變色龍(契訶夫)(小說)
第三單元
9、談生命(冰心)(散文)
10、那樹(王鼎鈞)(散文)
第四單元
13、威尼斯商人(節(jié)選)(莎士比亞)(戲劇)
14、變臉(節(jié)選)(魏明倫)(戲劇)
中考政策 | 中考狀元 | 中考飲食 | 中考備考輔導 | 中考復習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