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語文“綜合學習與探究”復習策略

字號:


    (一)年份綜合性學習考查分值名著閱讀考查分值合計分值
    2006年中考6分7分13分
    2007年中考14分14分
    2008年中考4分10分14分本文由一起去留學編輯整理,轉載自一起去留學http://www.177liuxue.cn/轉載請保留出處。
    2009年中考6分10分16分
    (二)2009年福建省各地中考語文綜合性學習和名著閱讀考查情況
    地區(qū)綜合性學習考查分值名著閱讀考查分值合計分值
    寧德市7分7分14分
    三明市10分10分20分
    龍巖市7分10分17分
    莆田市10分10分20分
    福州市5分8分13分
    廈門市10分9分19分
    南平市6分6分12分
    漳州市2分5分7分
    (三)從兩個表格的相關數(shù)據得到的啟發(fā)
    1、近幾年來,語文綜合性學習和名著閱讀考題已成為各地中考考題的一道亮麗的風景,大多作為一個獨立的板塊考查。究其原因,在于它契合了新課改所倡導的精神,不僅貼近學生,而且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探究精神與創(chuàng)新能力,注重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2、語文綜合性學習和名著閱讀考題已經成為中考語文相對穩(wěn)定的考點,且賦分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各位老師應足夠重視,加強對綜合性學習和名著閱讀考題的研究,并做好有效的應考指導。
    二、中考語文綜合性學習和名著閱讀復習策略的幾點思考
    (一)中考語文綜合性學習復習策略初探
    1、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教學、復習的現(xiàn)狀
    《語文果程標準》中“綜合性學習”和“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共同構成了語文課程目標的內容,納入語文教材體系。其目的是倡導一種新的為學習方式,主要體現(xiàn)在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讀寫聽說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融通、課堂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
    縱觀平時的語文課堂,很多老師把時間和精力花在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上。有些學校,尤其是我們農村中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落實遠沒有達到課標所要求的標準,相當一部分老師對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敷衍了事,沒有拿出專門的課時來進行指導,既無目標計劃,也沒有組織實施,個別學校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甚至還是一片空白??梢韵胍?,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能力很難得到真正的提高。
    再反思以往老師們在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應考指導的做法:不少教師對綜合性學習所采用的復習方法基本上是“題?!睉?zhàn)術,搬來中考試卷不厭其煩地又練又講,卻忽略了對命題依據和意圖的研究,致使學生陷于迷途,到頭來一頭霧水,效率十分低下。而且以試題為中心,對學情置若罔聞,造成無的放矢,其結果往往事與愿違。
    鑒于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教學、復習的現(xiàn)狀,在總復習階段更應該講究復習策略和應試指導,切實提高復習有效性,真正提高學生綜合性學習的應考能力。
    2、講究復習策略,提高復習有效性的幾點做法
    ⑴研究課程目標和考查目標,明確考點,理清復習思路
    只有先從研究“課程目標”和考查目標要求入手,分析綜合性學習在中考試題中所呈現(xiàn)的基本形式和考查要求。之后對學生現(xiàn)有能力和水平進行診斷,摸清并分列難點類型和薄弱環(huán)節(jié),從而為明確復習方向、突出訓練重點、制定復習策略提供科學依據和必要前提,使我們的復習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肯綮。
    《課程標準》對綜合性學習目標的規(guī)定:1.能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在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過程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2.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共同討論,選出研究主題,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從報刊、書籍或其他媒體中獲取有關資料,討論分析問題,獨立或合作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3.關心學校、本地區(qū)和國內外大事,就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搜集資料,調查訪問,相互討論,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等展示學習成果。4.掌握查找資料、引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資料與間接資料的主要差別;學會注明所援引資料的出處。
    《2010年福建省初中語文學業(yè)考試大綱》綜合性學習考查要求:綜合性學習重在考察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中考著重考查學生根據設置的情景發(fā)現(xiàn)問題和探索問題的能力,搜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根據占有的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設或觀點的能力。
    重視語言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2010年泉州市中考語文考試說明》綜合性學習考查要求:具備探究精神與創(chuàng)新意識,具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強調了考查學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
    我們從中領悟到考查范圍和方向:
    綜合性學習必須是語文的綜合性學習→可有學科的融合,但考查學生的語文能力是關鍵點??疾榉秶c學生的語文學習實際密切相關。
    關注社會熱點問題→體現(xiàn)生活處處有語文的大語文觀→關注的不是社會熱點問題本身→關注的是由社會熱點問題引發(fā)的語文能力。
    我們從中領悟到考查的部分考點:
    (1)制定活動計劃、方案(2)提煉概括信息(3)讀圖表、數(shù)據的得結論
    (4)運用和利用資料探究(5)設計調查方式、探究調查結果
    結合前三學段的相關要求還可以發(fā)現(xiàn)到如下考點:
    (5)口語交際(6)論辯說理(7)專題演講(8)擬寫宣傳標語、廣告語
    只有先研究吃透了《課程標準》和《考綱》的目標要求,明確考點,我們方能有明確的復習思路。
    ⑵吃透教材,分類復習,重點突破
    中考備考應該采取符合學生認識規(guī)律的計劃。一般說來,遵循全面防手,分類復習,重點突破的原則。教師首先要對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內容進行全面梳理,合理分類,并從中總結出各類綜合性學習的共通的要求和做法。這樣便于引導學生掌握各種綜合性學習的目標、方法、要求,切實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初中階段語文教材綜合性學習具體內容見下表:
    課本單元名稱學習內容課本單元名稱學習內容
    七年級(上)第二單元學習利用圖書館七年級
    (下)第二單元為本地人物立傳
    第三單元調查社會用字情況第三單元文學風采
    第五單元現(xiàn)代科技給我們帶來了什么?(主題探究)第五單元橋
    八年級(上)第一單元旅游資源調查八年級(下)第一單元主題探究:婦女解放
    第二單元新聞(主題探究)第三單元編演短劇
    第五單元環(huán)保小課題研究第六單元主題探究:從古詩看古代交通
    九年級(上)第一單元獻給教師節(jié)一份特殊的禮物九年級(下)第五單元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
    第五單元舉辦中外戲劇知識競賽第七單元主題探究:初識“諸子百家”
    第六單元主題探究:神話
    對以上17項綜合性學習內容進行梳理分類,我覺得大體可以分為以下三大類:
    (1)專題探究類(8項):現(xiàn)代科技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新聞、神話、婦女解放、從古詩看古代交通、初識“諸子百家”、橋、環(huán)保。
    (2)調查實踐類(4項):調查社會用字情況、旅游資源調查、為本地人物立傳、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
    (3)體驗成長類(5項):學習利用圖書館、獻給教師節(jié)一份特殊的禮物、舉辦中外戲劇知識競賽、文學風采、編演短劇
    合理分類后就應該給學生梳理出各類綜合性學習相通的具體要求和一般做法,讓學生懂得如何去開展綜合性學習,這樣應對中考語文綜合性學習才不會手足無措,無從下手。
    如:專題探究類綜合性學習的基本做法:確定探究主題、成立探究小組、制定探究計劃、圍繞探究主題利用資料室、圖書室、互聯(lián)網收集資料、討論交流、分析資料完成探究報告、展示探究成果。
    調查實踐類綜合性學習的基本做法:確定調查主題、制定調查計劃和調查方式、做好調查記錄、統(tǒng)計分析調查記錄得出調查結論、提出合理的建議或倡議。
    體驗成長類綜合性學習的基本做法:確定活動計劃、方案、活動前期準備(宣傳)、營造活動氛圍、開展活動、活動總結。
    教給給學生基本做法后,引導學生根據模式、套路結合不同的學習內容進行系統(tǒng)的復習,真正掌握知識。
    在全面復習的基礎上教師還應該確定一些綜合性學習主題進行重點突破。我個人認為考查比較有可能的專題有:現(xiàn)代科技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從古詩看古代交通、初識“諸子百家”、橋、環(huán)保、旅游資源調查、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學習利用圖書館、文學風采。
    ⑶研究命題形式,把握命題規(guī)律,總結解題規(guī)律
    ★命題特點:縱觀幾年來中考綜合性學習的命題,主要呈現(xiàn)以下幾個特點:
    (1)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試題材料直接取材于生活實際,貼近時代,貼近現(xiàn)實生活,與學生實際生活聯(lián)系緊密,體現(xiàn)了生活即語文的大語文觀。
    如:2009年莆田市中考題。綜合性學習
    六十年光輝歲月彈指一揮間,六十年中華大地滄桑巨變。我們偉大的祖國將迎來她的六十歲生日,普天同慶,舉國同歡。某中學準備舉行以“祝福祖國”為主題的慶?;顒?,請你積極參與。
    18.校團委會和文學社聯(lián)合舉辦“我對祖國說句話”活動。請你抒寫對祖國的贊美、熱愛之情或祝福之意。(2分)
    19.學校即將舉辦大型攝影作品展,下圖是小張同學準備參展的作品,拍攝的是父親和他兩代人用過的照明燈具。請認真觀察并思考,從這兩張照片的對比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3分)
    20.這是一段還沒寫好的慶祝晚會開幕詞,清你根據前一句的內容,續(xù)寫下句。要求:句式相同,前后內容銜接自然,字數(shù)大致相同。(5分)
    我們在燦爛星光下傾聽時代的鐘聲,;多少次,我們心潮難平,多少次,,都是為了這不同尋常的一天——祖國母親六十華誕。
    又如:(2009年益陽市中考)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問題。
    據《春城晚報》報道,云南省孟連縣一中初三女生小思,糾集同校7名女生將本校初二女生小艷拖進廁所,毆打、侮辱,甚至將從廁所里撿起的臟衛(wèi)生巾強行塞入小艷嘴中,還把小艷的外衣脫下丟進糞坑,整個過程長達10分鐘。施暴者還用手機拍下照片和視頻。
    小思與小艷的矛盾由早戀引發(fā)。小思喜歡上小艷的前早戀男友,看小艷不順眼,便教訓她。
    令人吃驚的是,小思的母親是該縣分管教育的副縣長,父親是該縣第一小學副校長。
    ⑴用一句話概述上面這件事。
    ⑵現(xiàn)在,小艷已經住進了昆明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她班上的同學準備去看望她,假如你是她的同學,你見到她之后準備說些什么?
    ⑶這件事經媒體報道以后,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人們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對事件進行反思,你從這件事中想到了什么呢?請把你的想法寫出來。
    (2)注重基礎,注重綜合。一是學科內部的綜合。著眼于知識的綜合運用和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注重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綜合運用各種語文基礎知識,去解決綜合性的語文問題;二是學科間的綜合,以語文學科為主,學科之間的滲透。
    如:2009年廈門中考題:探究性學習:(10分)
    廈門與金門的各種交流活動日益頻繁。這天,有一個金門學生考察團到你們學校參觀,這些金門朋友興致勃勃地參與到你們班組織的“夏日話扇”活動中……
    (1)解說扇用途(2分)
    林濤借助“google谷歌”從網絡上搜索到一則有關扇子的材料:
    數(shù)千年來,扇子不斷演變完善,種類日趨繁多。民間習慣將扇子大致歸為兩大類:一曰平扇(如圖一),包括羽扇、絹扇、葵扇等,不能折疊;二曰折扇(如圖二),即可自如敞開收疊者。在生活中,扇子有多種用途,例如……
    林濤搜索來的這則材料不完整,請你續(xù)寫一句話將扇子的用途介紹得具體些。(圖一)(圖二)
    (3)依托實踐,凸顯探究。實踐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主要途徑,實踐必須依托于具體的語文活動。因此,實踐性就成為“語文綜合性學習”類試題的主要特點之一,主要考查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2009年泉州市中考題:問題探究(6分)
    漢字是漢文化的標志。但是,在語文學習與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漢字使用不規(guī)范的現(xiàn)象。為維護漢字的尊嚴,培養(yǎng)對漢字的尊重之情,朝陽中學初三(6)班決定舉行“使用規(guī)范漢字”的語文活動,請你參與到這一活動中去,探究問題并發(fā)表見解。
    在活動中,同學們通過深入調查,列舉了漢字使用中不規(guī)范的現(xiàn)象,諸如:寫錯別字、濫用繁體字、使用不規(guī)范的簡化字、用諧音借用的成語、使用不規(guī)范的網絡文字……
    (1)探究一:你認為造成以上漢字使用不規(guī)范現(xiàn)象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什么?
    (2)探究二:使用不規(guī)范漢字,會造成怎樣的后果?
    (3)試擬一則“使用規(guī)范漢字”的宣傳標語。
    題型分析:綜合性學習內容包羅萬象,一般是確立一個主題,進行系列活動。主要的考查方式有:
    我認真鉆研近兩年全國各地中考語文試卷中的語文綜合性學習題,根據試題特點可分為四類:圖文轉換、學科滲透、材料探究、活動實踐。作為老師在總復習階段所應該做的就是給學生總結解題的思路,讓學生解題時有規(guī)律可循。
    比如:解答圖表徽標轉換成文字題。因命題呈現(xiàn)多元化,立意具有新穎性,再加上能綜合考查學生的圖表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所以成了近幾年來中考的寵兒??荚囍忻}形成大體上包括圖文、表文轉換兩類。在表達要求上,包括把圖表信息直接表述為文字和對圖表信息推斷總結兩類。
    如:(2009年龍巖市中考題)綜合性學習:
    2009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將于2010年5月在上海隆重舉辦,這次世博會的理念是“理解、溝通、歡聚、合作”。右圖是上海世博會的會徽,請從構圖設計和創(chuàng)意上說說他是從哪些方面來體現(xiàn)世博會的理念的?
    ?
    
中考政策 中考狀元 中考飲食 中考備考輔導 中考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