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高考改革呼聲,一邊是針對名校自主招生聯(lián)考影響高考復習的質疑……一時間“北約”、“華約”、“卓越聯(lián)盟”這些有關自主招生的名稱,一度成為社會各界口中出現率極高的詞匯。自主招生究竟怎樣搞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作用,高校的校長怎樣評價這種被擔心成為“小高考”的招生模式,教育界是否有必要調整自主招生的考試時間?昨日,本報采訪多名正在北京出席全國兩會的人大代表,其中還有來自教育界的高校校長。對于自主招生,這些代表們都有各自的看法。
建議一:
自主招生可多次考試取最好成績
因提議降低法定婚齡、主張公民有權18歲結婚而受到熱議的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對目前“北約”、“華約”等高校自主招生選在每年2、3月份舉行明確表示反對。
黃細花援引中學生家長和教師的話稱,“他們認為,自主招生考試放在高考前,實際就是小高考。它難度較大,考生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準備應付……大大加重了考生、家長的心理壓力和負擔。 ”
黃細花擔心自主招生考試“過關”的孩子會松懈,到最后反而因成績下滑嚴重而用不上加分。她建議自主招生在時間上可改在高考成績公布之后、錄取工作開始之前進行,“參加考試的資格則是報考特定學校且通過某一分數線的全體學生。 ”
另外,她還建議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經驗,每年為考生提供兩次甚至多次考試機會,由考生自主決定參加考試的時間和次數,或在規(guī)定時限內取一次最滿意的成績計入最終成績。
建議二:
應使考生以“社會人”身份應考
全國人大代表、東北師范大學校長史寧中,也贊成自主招生考試的時間挪到高考之后進行,不過他更希望的是應試者能夠以“社會人”的身份參加“高考”和“自主招生”。
史寧中解釋說,如果以“社會人”身份參加高考,則錄取結果不再成為高中教學質量的評價指標,有助于高中階段素質教育的展開,不過他也強調這需要“統(tǒng)一規(guī)劃”。
在這位有著14年高校校長經歷的人大代表看來,如果高考錄取結果與高中教學質量評價脫鉤,則可減輕考生在高中階段的課業(yè)負擔,校方也可有更多精力展開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
作為退而求其次的選項,贊成現階段自主招生放到高考之后進行。同時他也建議,應該根據學生的意愿分類組織考試,“想考大專的,沒必要跟想考重點大學、甚至清華北大的一張卷子……”
建議一:
自主招生可多次考試取最好成績
因提議降低法定婚齡、主張公民有權18歲結婚而受到熱議的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對目前“北約”、“華約”等高校自主招生選在每年2、3月份舉行明確表示反對。
黃細花援引中學生家長和教師的話稱,“他們認為,自主招生考試放在高考前,實際就是小高考。它難度較大,考生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準備應付……大大加重了考生、家長的心理壓力和負擔。 ”
黃細花擔心自主招生考試“過關”的孩子會松懈,到最后反而因成績下滑嚴重而用不上加分。她建議自主招生在時間上可改在高考成績公布之后、錄取工作開始之前進行,“參加考試的資格則是報考特定學校且通過某一分數線的全體學生。 ”
另外,她還建議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經驗,每年為考生提供兩次甚至多次考試機會,由考生自主決定參加考試的時間和次數,或在規(guī)定時限內取一次最滿意的成績計入最終成績。
建議二:
應使考生以“社會人”身份應考
全國人大代表、東北師范大學校長史寧中,也贊成自主招生考試的時間挪到高考之后進行,不過他更希望的是應試者能夠以“社會人”的身份參加“高考”和“自主招生”。
史寧中解釋說,如果以“社會人”身份參加高考,則錄取結果不再成為高中教學質量的評價指標,有助于高中階段素質教育的展開,不過他也強調這需要“統(tǒng)一規(guī)劃”。
在這位有著14年高校校長經歷的人大代表看來,如果高考錄取結果與高中教學質量評價脫鉤,則可減輕考生在高中階段的課業(yè)負擔,校方也可有更多精力展開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
作為退而求其次的選項,贊成現階段自主招生放到高考之后進行。同時他也建議,應該根據學生的意愿分類組織考試,“想考大專的,沒必要跟想考重點大學、甚至清華北大的一張卷子……”
高考招生 | 自主招生 | 招生計劃 | 高考招生簡章 | 高考保送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