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語文教材專題知識歸納 26

字號:


    第16課 音樂之聲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崢嶸zhēng róng 山麓lù 鱗次櫛zhì比
    漣漪lián yī 嬤嬤mó mo
    彌撒mí sa 遠眺tiào
    2.解釋下面詞語。
    (1)鱗次櫛比:像魚鱗和梳子的齒一樣,一個挨一個地排列著,多用來形容房屋等密集。
    (2)頂禮膜拜:這里形容十分虔誠地行禮。
    (3)通宵達旦:從天黑到天亮,整夜。
    (4)老成持重:經(jīng)歷多,做事謹慎穩(wěn)重。
    (5)固執(zhí)己見:堅持己見,不肯改變。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巍峨崢嶸的阿爾卑斯山,挺拔的松樹漫山遍野,云雀聲聲啼唱。高山的山崩上尚未化盡的殘雪魔魔點點,山風陣陣呼嘯。
    2.群山洋溢著音樂之聲,群山唱著古老的歌兒,群山把音樂之聲充滿我心房。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1.《音樂之聲》的作者是勒曼,是美國劇作家。
    2.電影文學劇本是專供拍攝影片而創(chuàng)作的劇本,是電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稱電影文學。跟小說、戲劇一樣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節(jié),其容量也像戲劇一樣受時間的限制。但又不同于小說和戲劇。戲劇中人物對白繁多,側重于聽覺表現(xiàn);“電影語言”則是連續(xù)不斷的銀幕畫面,側重于視覺表現(xiàn),不以人物對話為主。
    3.電影文學劇本的結構是以鏡頭為單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飛的發(fā)展以及觀眾的注意力和關心的程序,有節(jié)奏地、合乎邏輯地銜接成整體。
    第17課 公輸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郢yǐng敝 輿yú 犀兕xī sì 黿鼉yuán tuó
    鮒fù魚 文梓zǐ 楄pián 守圉yù
    2.根據(jù)語境,給下列多音字注音。
    公輸盤bān 請說shuō之 見xiàn我于王
    長zhàng木 禽滑gǔ厘
    3.解釋下面加點詞。
    (1)起于魯 起:出發(fā),動身。
    (2)請說之 說:解釋。
    (3)胡不已乎 胡:為什么。已:停止。
    (4)以牒為械 牒:木片。
    (5)吾知所以距子矣 所以:用來……方法。
    (6)不可謂知類 知類:明白事理。
    (7)請獻十金 請:請允許我。
    (8)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入侵。
    4.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公輸盤不說
    說通悅 解釋為高興、愉快
    (2)吾知所以距子矣
    距通拒 解釋為對抗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通御 解釋為抵擋
    (4)公輸盤詘
    詘通屈 解釋為理屈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用原文填空。
    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夫子何命焉為?
    先生有什么見教呢?
    (2)愿借子殺之。
    希望借助您去殺了他。
    (3)宋何罪之有?
    宋國有什么罪呢?
    (4)荊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
    楚國土地方圓五千里,宋國土地方圓(不過)五百里,這好像彩飾篷車與破車相比。
    (5)雖殺臣,不能絕也。
    即使殺了我,也不能殺盡(宋國的抵抗者)。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1.《公輸》選自《墨子?公輸》。
    2.墨子,名翟,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第18課 《孟子》兩章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畎quǎn畝 傅說yuè 膠鬲gé 拂bì士
    2.解釋下面加點詞。
    (1)委而去之 委:放棄。去:離開。
    (2)寡助之至 至:極點。
    (3)天下順之 順:歸順,服從。
    (4)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舉:任用,選拔。
    (5)苦其心志 苦:使……苦惱。
    (6)人恒過 恒:常常。
    (7)而后作 作:奮起,指有所作為。
    (8)而后喻 喻:明白,了解。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親戚畔之 畔通叛 解釋為背叛
    (2)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 解釋為增加
    (3)衡于慮 衡通橫 解釋為梗塞,不順
    (4)人則無法家拂士 拂通弼 解釋為輔佐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用原文填空。
    (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提出的中心論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中心論點是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劃定的邊疆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
    (2)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兄弟骨肉也會背叛他。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的人都會歸順他。
    (3)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zhàn)則已,作戰(zhàn)就一定勝利。
    (4)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要下達重大使命到這樣的人身上。
    (5)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這些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堅忍,增加他尚未具備的才干。
    (6)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這樣人們才會懂得憂患使人生存發(fā)展,而享受安樂使人萎靡死亡。
    三、段背記知識清單
    默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第二段。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四、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選自《孟子?公孫丑下》;《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選自《孟子?告子下》。
    2.《孟子》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孟子,名軻,字子輿,是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第19課 魚我所欲也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茍gǒu得 —簞dān食 一豆羹gēng 蹴cù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1)故不為茍得也 茍:茍且。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禍患,災難。
    (3)非獨賢者有是心 是:這樣。
    (4)蹴爾而與之 與:給予。
    (5)妻妾之奉 奉:侍奉。
    (6)此之謂失其本心 本心:天性,天良。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 解釋為躲避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辯通辨 解釋為辨別
    (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通德 解釋為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
    與通歟 解釋為語助助詞
    (4)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鄉(xiāng)通向 解釋為從前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原文填空。
    (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3)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通過某種手段就可以保全生命,然而有人卻不采用:通過某種手段就可以躲避禍患,然而有人卻不采用。
    (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不只是賢德的人有這樣的思想,每個人都有,不過賢德的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3)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優(yōu)厚的俸祿卻不分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那優(yōu)厚的俸祿對于我有什么益處呢!
    (4)此之謂失其本心。
    這叫做喪失了人生下來固有的善的本性。
    (5)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輕蔑地吆喝著給他,(饑餓的)過路人也不會接受;用腳蹋著給人(吃),乞丐也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三、段背記知識清單
    默寫課文第一段。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 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四、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魚我所欲也》選自《孟子?告子上》。
    第20課 《莊子》故事兩則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鹓yuā chú 醴lǐ泉 鴟chī
    濠háo梁 鯈tiáo魚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1)惠子相梁 相:輔助君主的人,相當于后代的宰相。這里作動詞,做宰相的意思。
    (2)搜于國中三日三夜 國:國都,京城。
    (3)非梧桐不止 止:棲息。
    (4)安知魚之樂 安:疑問代詞,怎么。
    (5)是魚之樂也 是:這。
    (6)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全:完全,確定是。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
    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
    2.夫鹓 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鵝 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3.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現(xiàn)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吧?
    4.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
    5.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jīng)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莊子》是道家經(jīng)典之一。莊周,戰(zhàn)國時期的哲學 家,道家代表人物。
    ?
    
中考政策 中考狀元 中考飲食 中考備考輔導 中考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