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留學:牛津劍橋新生集中“富人區(qū)”

字號:


    牛津和劍橋名校的新生,大多數(shù)集中在少數(shù)幾個富人區(qū)。
    你家住在倫敦近郊薩里郡(Surrey)嗎?那你上牛劍名校的幾率很大。
    根據(jù)英國商務部(BIS)公布的2009/10學年度牛津和劍橋以及其他羅素集團(Russell Group)大學的入學資料,薩里郡出身的年輕人進入牛津和劍橋這兩所名校的人數(shù)最多,一共有280人。
    在薩里郡之后,依序是牛津郡(Oxfordshire, 210人),漢普郡(Hampshire, 180人),赫特福德郡(Hertfordshire, 175人),肯特郡(Kent, 150人),倫敦的巴內(nèi)特區(qū)(Barnet, 125人)和白金漢郡(Buckinghamshire, 120人)。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英國蘭150個地方行政區(qū)中,進入牛津劍橋這兩所名校人數(shù)最多的前10名,全部都位于英格蘭東南地區(qū)。
    相比之下,以下11個地方行政區(qū)沒有一個年輕人能進入牛劍名校:蓋特謝德(Gateshead)、哈爾滕(Halton)、赫爾(Hull)、諾斯利(Knowsley)、米德爾斯堡(Middlesbrough)、普利茅斯大學(Plymouth)、雷德加和克利夫蘭(Redcar and Cleveland)、南泰恩賽德(South Tyneside)、圣海倫斯(St Helens)、特倫特河畔斯托克(Stoke-on-Trent)和瑟洛克(Thurrock)。
    教育的貧富差距
    薩里郡一共有280名年輕人獲得牛津和劍橋錄取,比最貧窮最落后的47個地方行政區(qū)進入牛劍的年輕人全部加起來還要多。
    牛津和劍橋,乃至于所有羅素集團大學的新生,大多數(shù)集中在少數(shù)幾個富人區(qū)的現(xiàn)象,再次凸現(xiàn)英國教育的貧富差距。
    也就是說,孩子能否受到良好教育,仍然和居住地點息息相關,而居住地點則和家庭背景脫不了關系。
    保守黨議員海因茲(Damian Hinds)表示,工黨執(zhí)政長達13年,花費巨額投資教育,擴大貧困生上牛劍名校,但工黨下臺后教育的貧富差距竟然還如此懸殊。
    他說,年輕人的未來完全取決于他們在哪里長大,這實在是讓21世紀的英國蒙羞。
    《牛津劍橋新生集中"富人區(qū)"》由liuxue86.com編輯團隊整理,轉(zhuǎn)載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