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落下帷幕,考前被大家揣摩了很久的考卷最終亮相,第三年自主命題的浙江文綜卷在追求整體協調的基礎上仍保持了地方特色,在歷史部分尤為明顯,以下對今年的歷史部分試題作以分析,希望對大家今后的備考有所幫助。
首先,從難易程度來看,今年的歷史題難度適中,沒有出現偏題怪題,能夠客觀反映出考生的真實水平。
第二,從內容上看,選擇題還是以中國史為主,其中12、13、14、15題從中國古代史方向命題,16、17、18、19題以中國近代史內容命題,20題為中國現代史內容;世界史內容有:12題——世界古代史,21、22題——世界近代史,23題-世界現代史,知識涉及政治制度、經濟貿易、思想文化、社會生活幾大方。
主要考點切片如下:
客觀題考點分值出現題目備注難度
中國古代思想史(老子思想)4分12
考察不同知識的相同點中
世界古代史(雅典民主政治特點)
中國古代經濟(次要分布)4分13記憶型題目中
歷史研究方法論4分14中
中國古代經濟(商業(yè))4分15考察會館的概念中
中國近代思想(新文化運動)4分16考察新文化運動的主題中
中國近代社會習俗4分17考察婚俗易
中國近代史(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形成)4分18中
中國現代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4分20中
中國近代史(馬克思主義的傳播)4分21易
19世紀以來的文學藝術(印象畫派)4分22記憶性題目易
世界現代史(70年代美國經濟危機)4分23記憶加分析中
主觀題考察知識點出現答題思路
西周和秦朝主要政治制度38題(1)中第一問分封制,宗法制,專制主義中央集權
周秦政治制度差別38題(1)中第二問西周、秦政治制度特點
顧炎武的思想主張及評價38題(2)中第二問記憶型題目
近代中國社會變化(革命任務、政治變革)38題(3)中第1問鴉片戰(zhàn)爭,淪為兩半社會,革命任務變化
38題(3)中第2問按時間順序依次是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國民政府。按趨勢是專制-民主-人治的歷程。
蘇聯對二戰(zhàn)的影響39題(1)根據材料二戰(zhàn)中有關蘇聯的內容一一分析
美蘇冷戰(zhàn)39題(2)根據材料并從積極性和局限性兩面分析
戈爾巴喬夫改革39題(3)從思想、社會、政黨三方面來回答,是對書本知識的記憶考察
可以看出,無論客觀題還是主觀題,都側重對基礎知識考察,因此建議同學們依舊注重扎實基礎。
第三,從出題特點看,為了更加全面地考察知識點,試題非常注重學科內的綜合,即使是客觀題,備選答案往往涉及不同板塊內容,如:第12題,從“小國寡民”出發(fā),考察到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化,以及古希臘雅典民主政治,十分靈活。主觀題更注意學科內橫向縱向的聯系,如38題,從民主政治建設的角度入手,跨越古代、近代、現代作以考察。但即便如此,側重點還是基本知識,并沒有特別深入貨翻新,因此只要做好基礎知識的鞏固,還是能夠應對自如。
同時,浙江卷比較注重對宋代歷史資料的應用,因此在對中國古代史的考察上更多對宋代歷史的考察。如13題對宋代名窯分布的考察,14題通過運用宋代歷史材料對歷史方法論作以考察。這也是我們指導學生備考的側重點。
總體看來,浙江卷的歷史試題題目新穎,材料更具有地方特色,同時延續(xù)了歷史考試不盲目追求熱點的原則,側重于考察考生對基礎知識的綜合理解、靈活運用。
今天看到了高考文綜卷,現做一下評析。
總得來講,本次地理難度中等,但很多同學反映偏難。原因就在于本卷選取的點非常巧,考的都是講過的,但角度都是很新的。
一、考點切片
考點分值出現題目
自然
地理地球運動89、10
地質637(2)
等值線83、4
氣候836(2)
天氣系統(tǒng)411
河流167、36(1)
自然地理特征237(1)
人文
地理人口42
城市化41
工業(yè)生產結構837(3)
工業(yè)布局48
農業(yè)65、37(1)
港口1036(3)
國土整治837(1)
環(huán)境46
由上表可以看出,本次地理考點分部較均勻,分值的“貧富差距”不是很大。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往年一向占比非常多(70%左右)的自然地理,本卷只占了52分。正中了我之前的預測――人文地理的比重必然會增大。這是因為我們國家越來越務實,學地理僅僅是為了算個時間、算個角度、算個海拔,這是沒意義的。學地理的更大的意義在于,我們能夠初步解決一些簡單的社會問題,也就是能夠看懂一些社會材料,總結出材料反映的問題,進而分析問題的成因,最后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這才是當前中國最需要的人才。而這是自然地理所達不到的。
二、主觀題切片
類型分值出現題目
比較題1236(1)
成因分析題1236(2)、37(3)
區(qū)位分析題1036(3)
描述題1437(1)、37(2)、37(3)
對策措施題837(1)
主觀題主要有描述類、成因類、區(qū)位類、對策類、比較類等,這次也基本都考到了,可以說考的非常全面,也非常巧妙。但是不管怎樣,主觀題都有其套路。
三、具體分析
第1、2題。城市化水平。這四個國家當中能夠達到90%的顯然是英國,因為英國是這些特發(fā)達大國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也是唯一一個在90%以上的。但是筆者認為該題出得非常不好,原因在于,世界銀行的數據與日本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據是不一樣的。世行的數據是63%,而日本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據是86%。到底以哪個為準呢?我們不得而知。不過我們可以根據題意來分析一下:日本城市化水平只有63%,是因為它到達一個頂峰之后遇到了持續(xù)二十年的嚴重的經濟危機,再加上其對農業(yè)的鼓勵政策,日本人口的逆城市化嚴重;而沙特的數據是沒問題的,沙特作為世界第一儲油國,又是產油大國,其石油工業(yè)特別發(fā)達,再加上其人口稀少,廣大地區(qū)是荒漠,因此人口只能集中在沿海的城市里。
第3、4題。本組題考查等值線的應用。等值線的考查已不再單純求值了,計算某點可能的數值范圍以及算陡崖的相對高度正逐漸減少,而實用性卻在增強。第3題考查能夠得出的結論有哪些,這其實更傾向于常識。但有些同學會做錯是因為把簡單問題復雜化了。第4題就是一個透視問題,此問題較簡單,不再贅述。
第5題。考澳大利亞農業(yè)。這個考點沒想到再考。因為杭州市二模時已經考過一道主觀題了。澳大利亞農業(yè)是典型的混合農業(yè),也就是小麥-牧羊帶。這里的小麥-牧羊跟英國不一樣的。英國是以牧羊為主,小麥很大程度上是加工成飼料的,小麥為牧羊服務。而澳大利亞是世界五大谷物出口國之一,其小麥也非常重要,商品率也很高――這才是本題的主要考查點。
第6題。從題干的“牧場擴大”“引水過多”等可以輕松得出答案。
第7、8題。第7題之前考過類似的,是圖表題的新形式。但是不難的,把0和1的區(qū)域分別畫出來就可以。第8題根據題中的兩個條件即可。
第9、10題。晨線是Q1,昏線是Q2,兩者間距最大,說明北半球夜最長。
第11題。四幅圖分別是低壓、副高、冷高壓、臺風四種系統(tǒng)。本題題干有語法錯誤,命題人的漢語水平有待提高。
第36題。第(1)問考查水文特征。水文特征無非就那么幾個:流量、流速、內外流、冰期、汛期、季節(jié)變化、凌汛、含沙量、水能蘊藏量等等。但此題并不容易,因為題中不是兩條河流,而是上下游關系的兩段,所以應該著重從流量、季節(jié)變化的角度來分析。當然,比較題的一個原則是既要說A如何,又要說B怎樣。
第(2)問則考查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大氣環(huán)流、地形、下墊面、洋流等因素。
第(3)問考查港口的區(qū)位條件。與傳統(tǒng)港口分析不同的是,本題考的是“小麥出口港”,因此要把“小麥”這個具體因素放到套路里面去。
第37題。第(1)問是地理環(huán)境特征描述題,一定要看后面那一問的導向――地理環(huán)境特征題不可能單獨出現,它出現的目的是為下面的問題做準備的。因此,這一問要往“沙”和“旱”上套。此外,沙地的治理可以參照西北荒漠化的整治。
第(2)問。本題知道就得分,不知道就失分。
第(3)問。工業(yè)結構的原因往往與該地的資源、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等要素有關。
今年是浙江省第三次自主命題,從近三年浙江文綜的自主命題整體上看,可以說是緊扣《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逐漸走向成熟的特色的。
一、緊扣《考試說明》,體現樣卷的指導意義
每年省考試院頒布的高考說明是考生的指導性文件,2011年浙江高考文綜政治試卷與樣卷的比較來看,高考試卷完全是按照“樣卷”命題的。表現在:
(1)選擇題部分,從各模塊的題量構成看,高考試卷與樣卷完全吻合?!敖洕睢惫?小題,“生活與哲學”共4小題,“文化生活”1題,“政治生活”1題,“國家與國際組織”3題。
(2)主觀題部分,40題從“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角度各設一題;41題則從“經濟生活”角度設兩問,“文化生活”角度設一問。跟2010年一樣,取消了“國家與國際組織”的主觀題考查。
二、考查學科的基礎知識,強調主干知識
相比較與2010年,2011年的考卷更加側重于考查基礎知識和主干知識,其所占比重較大,比如24題考查銀行信用卡與貨幣的知識,25題考查通貨膨脹與財政政策,27題考查量變與質變、運動與靜止,29題考查社會歷史觀,,34題考查我國的政體的特點,35題考查法國半總統(tǒng)辦議會制;在主觀題方面40題考查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知識和辯證否定觀的實質。41題考查了政府的相關知識,包括職能、宗旨原則和行政方式。
學生如果對教材知識掌握得比較扎實,這些問題應該能回答的。因此,高考的主體仍然是基礎知識和主干知識的掌握,而即使是能力型的題,也是以基礎知識為基礎的。
三、突出能力考查,體現運用的靈活性
綜合能力測試注重考查學生的能力,考查學生分析、解決、論證、探討問題的能力,尤其注重“獲取和解讀有效信息并對相關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能夠從題目的文字表述中獲取回答問題的有關信息,能夠準確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獲取的有關信息,能夠根據從題目獲取和解讀的試題信息有針對性地調動有關知識進行分析運用??梢哉f,全卷注重基礎知識,但不是記憶性的"螞蟻搬家"式考核,而是現實材料與實際問題的有機融合,以例析理,以理示例。這一考查亮點要求引導學生在平時學習中必須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只是死記教材知識,不具備一定程度的信息提取和分析處理能力,不可能做好這份測試卷。無論是選擇題的27、28、30、32題,還是主觀題40題和41題,均突出了能力的考查。
四、考查與新課程改革理念相關聯,體現課改堅定性
首先,試題的取材源于生活,緊扣時代脈搏。比如24題地“銀行信用卡”,25題的背景“通貨膨脹”;26題“個稅起征點”;32題美國的“茶黨”;40題圍繞“國產動漫大片”;41題圍繞“用工荒”等等,取材都是社會生活的寫照,都是時代發(fā)展的氣息。
其次,試題的取材不囿于浙江地方素材,課程更加的體現一般化,相較于2010年,有了更為廣闊的國家甚至國際視野。比如說29題以中東、北非眾多阿拉伯國家為材料,31題把“豎大拇指”放在北美、日韓、英國之間相比較。而能體現浙江特色的,僅僅在41題的背景材料少有體現:東部地區(qū)民營企業(yè)的“用工荒”,但同時這也是全國甚至全球的熱點。
另外,試題設計延續(xù)2010年文綜注重知識和思維的探究性。比如,2010年的26題“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條件下,從投資的角度看”側重于情景探究,而2011年的26題則是“其他條件不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41題第二問“運用勞動和就業(y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關知識評析三位同學的觀點”,試題設問能引發(fā)學生多向思維,體現思維的探究性。
?
浙江高考語文試題 | 浙江高考數學試題 | 浙江高考英語試題 | 浙江高考理綜試題 | 浙江高考文綜試題 |
浙江高考語文答案 | 浙江高考數學答案 | 浙江高考英語答案 | 浙江高考理綜答案 | 浙江高考文綜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