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吉林公務員行測指導:言語理解與表達

字號:

 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英文名Administrative Aptitude Test,簡稱AAT)和智力測驗一樣,屬于心理測驗的范疇。它用來測試應試者與擬任職位相關的知識、技能和能力,是考查應試者從事公務員工作所必須具備的一般潛能的一種職業(yè)能力測試,主要考查的是應試者在行政管理方面的潛力和傾向。是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共筆試的一門,也是同學們比較頭疼的一個科目,所以出國留學網(wǎng)公務員頻道(www.liuxue86.com/gongwuyuan)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相關的答題技巧,解題方法以及例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邏輯填空
    邏輯填空是吉林省公務員考試的必考題型,每年都有出現(xiàn),主要考查實詞成語,難度基本穩(wěn)定??忌趥淇歼^程中應加強基本能力的訓練,多積累一些常見詞語,打牢基礎知識體系。另外,要想答好邏輯填空,不僅僅需要打牢基本的語文功底,還需要注重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和對生活的事理分析能力。
    例題1:吉林行測真題
    思想史研究在很長時間里面,變得相當狹窄和單一,近來這種狀況有一些變化的         ,其實,學科界限的打破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在這種趨勢下的思想史研究不能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    A.痕跡  刻舟求劍           B.苗頭  南轅北轍
    C.跡象  畫地為牢           D.呼聲  閉門造車
    解析:句中說的是學科界限的打破是一種必然趨勢,因而思想史的研究不應再局限于原來狹窄和單一的學科領域,而應著眼于更廣闊的視野。畫地為牢:比喻只許在指定范圍內活動。指定范圍在此處指的是學科界限,較其他三項更符合句意,本題答案為C。
    知識鏈接:刻舟求劍:比喻拘泥、不變通,不懂得根據(jù)實際情況處理問題。南轅北轍:比喻行動和目的完全相反。閉門造車:比喻不管客觀情況如何,只憑主觀愿望辦事。
    例題2:吉林行測真題
    我們的宣傳思想工作,必須以科學的理論         人,以正確的輿論         人,以高尚的精神         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         人,不斷培養(yǎng)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    A.武裝  開導  塑造  感染    B.指導  武裝  造就  鼓舞
    C.武裝  引導  塑造  鼓舞    D.引導  武裝  造就  感染
    解析:本題考查詞語的習慣搭配。第二空中,輿論起的是引領導向作用,故應填“引導”。原句已有“造就”,若第三空再填“造就”便顯重復,故第三空填“塑造”更合適。句子的主語是“宣傳思想工作”,故“感染”一詞的力度不夠,不如“鼓舞”合適,故第四空應填“鼓舞”。本題答案為C。
    2.片段閱讀
    吉林省考中片段閱讀的題量穩(wěn)定,重點考查主旨觀點型題目語句排序型題目等。在備考過程中,要注重提高迅速而準確地理解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學會抓材料關鍵,通過關鍵信息的提示來找到文段的重點所在。
    片段閱讀部分的關鍵信息主要包括數(shù)字信息、時間信息、修辭手法、高頻詞語、處于特殊位置的句子(主要是首句和尾句)、標點符號、重要概念??忌谖亩沃杏龅竭@些信息,要格外關注,看其是否提示了文段的重點所在或者是否對概括文段、理解文意有著重要作用。
    例題3:吉林行測真題
    人類一直就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生活,即使萬一猜到了,也肯定不知道如何去實現(xiàn)最好的生活,即使碰巧猜到了什么是實現(xiàn)最好生活的條件,也一定做不成,這是一個難以置信的事實,但確實如此,根本上說,這是因為,人類的好事需要普遍合作,而人性的缺陷總是使任何普遍合作成為泡影。
    這段文字要表達的主要意思是:
    A.實現(xiàn)最好的生活是人類追求的目標
    B.只有普遍合作才能實現(xiàn)人類的美好生活
    C.人性的缺陷使人類無法達到最好的生活
    D.人性具有反合作的缺陷
    解析:文段是一個層層遞推的結構,由人類一直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生活,到即使猜到了也不知道怎么去實現(xiàn),再到即使知道怎么實現(xiàn)也做不到,最后點明原因:人類的好事需要普遍合作,而人性的缺陷使得人類無法做到這一點。綜合分析,即人類的缺陷使人類無法實現(xiàn)最好的生活。本題答案為C。
    例題4:吉林行測真題
    ①也許,除了反思民眾的文化素質,不妨再問問,是什么絆住了百姓走向正規(guī)醫(yī)院的腳步?是什么促使百姓寄希望于那些“神醫(yī)”?
    ②解決這些問題,也是防止“神醫(yī)現(xiàn)象”再現(xiàn)的關鍵所在。
    ③可是怎樣既在社會制度層面、民生層面,又在精神領域順利完成這種“現(xiàn)代性轉換”,這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
    ④實際上,作為一個轉型中的擁有悠久傳統(tǒng)文化的古國,出現(xiàn)張悟本、李一等“神醫(yī)現(xiàn)象”也算是一種“必然”。
    ⑤除了醫(yī)療資源嚴重不足的原因,我們對病患及其家屬的精神關懷是否充分?有沒有將以人為本落到實處?
    將以上5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A.①⑤④③②                  B.①⑤④②③
    C.④③②①⑤                  D.④③①⑤②
    解析:本題的關鍵在于兩個指示代詞。由①句中的“那些‘神醫(yī)’”中的“那些”可知,①句前應出現(xiàn)了關于神醫(yī)的描述,故④句應排在①的前面。由此可排除A、B。由②句中的“解決這些問題”中的“這些”可知,②前應出現(xiàn)了關于“這些問題”的具體描述,故①和⑤句應排在②的前面,由此排除C。故答案選D。
    3.語句表達
    語句表達也一直是吉林省考的必考題型,其中病句題每年都有考查,另外又新增了拼音題修辭題。
    例題5:吉林行測真題
    下列成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沆瀣(xiè)一氣  剛愎(fù)自用  杳(yǎo)無音信  連篇累(lěi)牘
    B.飲鴆(zhèn)止渴  言簡意賅(g?。椋?恃(shì)才傲物  一曝(pù)十寒
    C.如火如荼(tú)  睚眥(zì)必報  縱橫捭(pí)闔  繁文縟(ròu)節(jié)
    D.良莠(xiù)不齊  追本溯(sù)源  巋(kuì)然不動  殘垣(yuán)斷壁
    解析:A項,應為:剛愎(bì)自用。C項,應為:縱橫捭(bǎi)闔,繁文縟 (rù) 節(jié)。D項,應為:良莠(yǒu)不齊,巋(kuī )然不動。本題選B。
    例題6:吉林行測真題
    判斷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正確的一項是:
    ①月下觀景,霧中看花,不是別有一番情趣在心頭嗎?
    ②讀好文章如飲醇酒,其味無窮。
    ③頭頂盤著大辮子,頂?shù)脤W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④許多馬克思主義的學者也是言必稱希臘,對于自己的祖宗,則對不住,忘記了。
    A.反問  夸張  比喻  借代    B.設問  比喻  夸張  比喻
    C.反問  比喻  夸張  借代    D.設問  夸張  比喻  象征
    解析:設問與反問區(qū)別為:設問自問自答;反問只問不答,答案暗含在問句中。①句只有問沒有答,屬反問,排除B、D。②句把讀好文章比喻為飲醇酒,③句用富士山來夸大學生制帽頂?shù)母叨?,分別使用了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④句以“希臘”指代一切外國的東西,使用了借代的手法。本題選C。
    
  1. 定義判斷

    定義判斷主要考查應試者運用標準進行判斷的能力。定義判斷包括肯定型否定型判斷,題干和選項信息量一般比較大,涉及學科廣泛,包括法律、經濟、心理、社會、行政管理等各個方面。
    例題1:吉林行測真題
    邊際效應:消費者在逐次增加一個單位消費品的時候,帶來的單位效用是逐漸遞減的。
    根據(jù)上述定義,下列屬于邊際效應的是:
    A.洪某下海創(chuàng)業(yè),第一年賺了六十萬,第二年賺了二十萬,第三年賠了錢
    B.程某第一次帶孩子逛博物館時孩子非常好奇,第二次去的時候孩子還是很開心,但是第五、六次去的時候,孩子就有點厭倦的感覺了
    C.郭某是資深集郵愛好者,前天終于集齊了他那套寶貝郵票的最后一張,那興奮勁兒簡直比抱孫子還要開心
    D.范某請朋友吃飯,酒一瓶一瓶下去,越喝越高興,越喝越香
    解析:邊際效應定義要點有:①消費者;②單位效用是逐漸遞減的。對比選項可知A項中洪某在經商獲利過程中并不屬于消費者,故不符合①;C、D兩項所述情況不符合②,也排除。B項程某的孩子在多次去博物館的過程中對博物館的興趣明顯降低了,符合定義。故答案選B。
    例題2:吉林行測真題
    搶劫罪:是指非法占有為目的,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行劫取公私財物的行為。
    根據(jù)上述定義,下列行為屬于搶劫罪的是:
    A.甲在路上放了很多鐵釘,乙騎自行車路過,車胎被扎破,甲趁乙下車查看時,迅速將乙車筐里的包拿走
    B.甲伙同乙在夜間闖入丙家中,用獵槍脅迫丙拿出現(xiàn)金和銀行卡
    C.甲見乙手上拿著手機,上前將乙的手一碰,乙的手機掉在地上,甲迅速拿起手機逃走
    D.甲對乙懷恨在心,趁天黑時將乙打昏后逃跑,后來甲返回發(fā)現(xiàn)乙還未醒來,又將乙的手表拿走
    解析:搶劫罪的定義要點是“強行”。A、C、D三項中甲均沒有強迫被害者,不符合定義要點,排除。B項甲乙二人在脅迫丙的情況下,占有丙的現(xiàn)金和銀行卡,符合定義要點。故答案選B。
    
行測真題 行測答案 行測答題技巧 行測題庫 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