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中學散學典禮發(fā)言 2010.7.9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剛經(jīng)歷完高考,你們的2010屆學長王道蘊。今天,作為過來人,我愿意與同學們一起分享我對于高中學習和高考的一些感悟,與學弟學妹們交流一下。
對于我們這些已經(jīng)畢業(yè)的人,高考是一場帶著不同感情色彩的夢;對于準高三的同學們來說,高考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挑戰(zhàn)——樂意也好,不樂意也好;對于還有兩年高中時光的準高二同學們,高考卻仿佛還很遙遠。但是,高考是每個人必須經(jīng)歷的一關,在高三之前,我們笑談高考;在最后一年,我們一邊罵著高考一邊為自己的夢想奮斗;只有我們經(jīng)過了人生的歷練,離開了我們心愛的學校之后,才會明白,高考是一次重要的人生經(jīng)歷,讓我們懂得了責任,勇氣和把握自己的命運。經(jīng)歷過高考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我們不得不披荊斬棘地前行。我們不能把握題目的難易,閱卷的尺度,但是我們可以為自己打下一個扎實的基礎,以一種專注而理性的心態(tài)去投入考試,那么,我們就成功了。
如果你們問我,什么是高中學習最重要的,那么我想說,是踏實,是平常心,是有條不紊。我們班流行著這么一句話,練習的時候當考試,考試的時候當練習。當然,并不是說每次做練習都要像考試時一樣全力以赴,而是在平時的學習中就要有踏實的精神,不輕易放過自己每一次的錯誤,而且保持著適度的緊張狀態(tài),不能完全松下來。也許,你可以憑借著自己的聰明,上課隨便聽一聽,隨便做點作業(yè)就拿到不錯的成績,被夸“有潛力”,但是你是否發(fā)現(xiàn),你用這種狀態(tài)去學習,可以很好,卻永遠不是最好的?你是否總是“有潛力”,卻總是沒能把潛力轉化成成績呢?就像足球場上,我們經(jīng)常聽到這樣的話:某隊比賽中嘗試了超過30腳射門,但是射門卻始終沒能最終轉化成進球,最終吞下了平局的苦果。一般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該隊的臨門一腳準頭不夠,或者是缺少配合,不能攻入真正有威脅的地方。同樣,如果沒能把潛力發(fā)揮出來,一般來說也是欠缺了一點東西,那就是踏實。聽個似是而非,卻自以為懂了,結果是浮著看過去,卻沒有抓到實質。用老師的話說,就是一聽就懂,一問就會,一做就錯,一考就懵。或者是平時做一題兩題總是非常出色,并且時有驚人之作,但是考試時總是在一些細節(jié)處丟分,累積起來數(shù)量可觀。這不是粗心,只能說是自身學得并不扎實。舉個例子,德國隊本屆世界杯有過好幾場經(jīng)典之戰(zhàn),也許幾十年之后仍然會為人津津樂道,但是德國隊卻像神經(jīng)刀一樣,非常不穩(wěn)定。反而是老練的西班牙,不溫不火,在略顯沉悶中不聲不響殺死了一個個對手。你可以問,高三的意義是什么,其實高三就是將德國磨練成西班牙的過程,讓棱角分明的我們平淡而踏實地前進。一時發(fā)揮好不難,難的是一直穩(wěn)定地發(fā)揮,這就要求我們有一顆踏實的心。
相反,在考試的時候,我們就要有一顆平常心了。除了注意適當休息,不要熬夜,其他的生活應該照常。保持自己的正常的生活習慣,對于心態(tài)的放松,是很重要的,起著一種類似心理暗示的作用。考試的緊張是每個人都會有的,而且,沒有適度的緊張,很難進入考試的最佳狀態(tài)。但是考試緊張分為兩種:一種是將全副精力投入到答題當中時頭腦緊張而快速的思考,一種是對于自己考試結果的焦慮。一般來說,兩種情緒在一場考試中都是會存在的,前者有利于發(fā)揮,而后者不利于解題。我們要做的,就是訓練自己盡量將注意力集中在題目上,考試時心無旁騖不受干擾,同時冷靜地選取答題的策略以讓自己的分數(shù)最大化,這一點在理綜的答題中尤為重要。只有冷靜,專注,不讓一些狂喜或消極的想法占據(jù)我們的頭腦,才能在考試中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水平。此外,應該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不宜有過高的期望,以避免消極情緒。同時,因為每次考試試題難度不一,很難知道自己能夠拿到一個什么樣的分數(shù),所以最好不要在做題時算分,也不要以拿到一定的分為目標,只要在考試時你的每一分鐘都用在了思考和書寫上,那么你就已經(jīng)做到了分數(shù)的最大化。雖然我們在考試時都是向著取得好的分數(shù)的目標而去的,不能不說這其中有功利的色彩,但是我們追求功利結果的心態(tài)卻不能是功利的,這就是平常心。我們只有忘卻結果,專心過程,結果才會水到渠成。
此外,還有一點對于我們高中的學習非常重要,那就是有自己的計劃,總是很清楚自己要干什么,并有條不紊地去實施。什么時候什么是重點,自己這一段時間的學習重心放在哪里,都應該心里有數(shù),這一點對于有志于搞學科競賽的同學尤其重要。因為不同于老師上課的按部就班,搞競賽是少部分同學去做的,老師不會專門為你擬定計劃,那么就要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計劃,這個計劃的關鍵是處理好課堂學習與學科競賽的關系。除非你以進省隊為目標,否則就應該以最小的代價拿到想要的競賽加分,不可為競賽而放棄常規(guī)的學習任務。同時,抓緊接下來的這個暑假,完成對競賽的最后沖刺。平時常規(guī)的學習也應該有計劃,在老師講課進度的基礎上根據(jù)自己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和練習,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尤其是對高三的學弟學妹們,因為進入高三以后考試的頻繁到來,希望大家不要被考試打亂自己的復習節(jié)奏,也不要因為某一科考得出色或不佳而忽視或者過度重視對該科的復習。每一次考試,都會對各人的心態(tài)造成不同的影響,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經(jīng)歷迷惘的時期,這時候,一個清晰的計劃就非常重要了。有著這個計劃的指引,我們就能堅持自己的原則繼續(xù)走下去,總有一天,會撥云見日。人生的道路也是這樣,總有各種各樣的誘惑,但是我們始終要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其他的因素就要舍棄。
暑假是我們經(jīng)過一個學期之后相對放松的時期,也是我們進行充電的最佳時期。把握暑假,勞逸結合,才能讓我們身心愉悅,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希望大家過一個快樂充實的假期!我的發(fā)言完了,謝謝大家。
附相關資料:
王道蘊,桂林中學2010屆高中畢業(yè)生。小學在桂林市蘆笛小學就讀,初中在寶賢中學就讀,2007年以5A1B的中考成績錄取到桂林中學,高一年級在261班就讀,高二年級考入理科實驗班267班,2010年高考以總分704分奪得廣西高考理科第一名,現(xiàn)已錄取清華大學。所在班級45名學生全部考上一本院校,班級總平均分576.1分,考分600分以上的有10人,考分進入廣西理科前10名有2人,前100有5人,被清華大學錄取2人,其他43名同學分別被中國人大、中科大、中央財大、北京對外經(jīng)貿(mào)大學、上海同濟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西安交大等國內(nèi)知名高校錄取。關于王道蘊的其他介紹,請參見《桂林晚報》2010年7月7日報道和新浪網(wǎng)獨家專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