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華夏文化學校辦中文演講會 學生大呼有意思

字號:


    據(jù)奧尺網(wǎng)報道,為了考核同學們的中文綜合表達能力,位于悉尼北岸的華夏文化學校日前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中文演講會。
    演講會在布置簡樸的教室里舉行。華夏文化學校老師張晉在開場白中介紹這次演講會是對同學們在學習中文的一個階段之后綜合表達能力的檢驗。事先沒有讓同學們太多準備,就是要看看同學們學以致用的實際應用能力。演講內(nèi)容不限,但要求用普通話,講清楚一件事情。
    演講開始后,同學們一個一個爭先走上講臺。好幾位入學一年左右的外國學生和只會講廣東話的華裔生以及平時連自己名字都說不出口的同學,都勇敢地走上臺。一個三十多人的合班,只有一人因故未上臺,其積極性出乎老師們的預料。
    演講內(nèi)容,大多數(shù)人都是即興構(gòu)思的。內(nèi)容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既有冬令營見聞、學習中文的體會,也有雞蛋的營養(yǎng)價值、家中的寵物以及自編童話故事和臺下某同學的愛好等等主題。
    大花、小花是地道的澳洲人,母女倆同時登臺,用生硬的普通話講“我的家”,還唱“一閃一閃亮晶晶”中文歌,贏得熱烈掌聲。黃力行、吳穎欣同學,過去只學廣東話,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已經(jīng)能夠用普通話介紹學習中文的好方法,那就是多看中文電視劇,多交會說普通話的朋友。臺下有人說:“是好方法!”陣陣掌聲,表明都有同感。駱姍姍、陳廣宇同學有聲有形地講述經(jīng)過他們改編的“三個小豬”的故事。講到狼撞石頭房子頭破血流時,雙手摸頭,發(fā)出嚎叫聲,還用舉雙手、跳起來表達高興的心情,臺下的同學們拍手稱快。還有一位同學在演講中提到一個詞語“hobby”只會說英文,便問臺下同學,“中文應當怎么講?”有的說“喜好”,有的說“喜愛”。臺下臺上互相交融,形成活躍、輕松的生動場景。演講結(jié)束時,臺下同學全都站了起來,熱烈鼓掌,雀躍歡笑。p>
    最后,張晉老師在點評這次中文演講活動時說,同學們的中文綜合表達能力考核成績優(yōu)秀,于是給每個人都頒發(fā)了小獎品以資鼓勵。下課后,同學們圍著張老師說:“這樣學中文太有意思了!”看到孩子們自信、歡樂的笑容,讓老師們也感到十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