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多元的美國高校招生制度

字號:

    美國高校招生制度最顯著的特點是靈活多元,錄取評價指標包括中學成績、標準化考試分數(shù)、課外活動、才藝與能力、個性品質(zhì)等。其中,中學成績是美國大學入學最重要的一條標準。但大學在評估此項指標時,也并非片面追求高分數(shù),而是將其放置到學生的中學教育條件或家庭背景中綜合評價。
     
    此外,注重學生追求上進、挑戰(zhàn)自我的精神,鼓勵學生在可能的情況下多選修難度大的高級課程或大學預修課程,修習并通過了這些高難度課程的統(tǒng)一考試,可以為大學申請成功增加不少籌碼。標準化考試(包括SAT和ACT)分數(shù)是僅次于中學成績的另一條主要入學指標,也是大學排行榜的影響因子之一。近年來,一些學校開始把它列為可選條件,或者干脆取消這一要求,但四年制公立大學和非營利性私立大學極少有放棄這一指標的。課外活動也是一些大學,尤其是一流大學在考察學生入學申請時較重視的內(nèi)容,它不僅有助于大學了解學生對非學術(shù)活動或在學校以外社區(qū)活動的參與程度、承擔的義務、所作的貢獻,而且可以關(guān)注到學生的特殊才能或成就。推薦信在入學申請中亦占有一定分量,一般要求學生提供由高中主要課程任課教師所寫的推薦信,有的學校也歡迎提供由雇主、教練、宗教領袖、朋友、家人等寫的額外推薦信。由于希望選拔到全面發(fā)展的學生,一些大學還鼓勵申請者提交自己在藝術(shù)、體育或其他方面的才能證明。學生的個性品質(zhì)通常也是招生人員所關(guān)注的,主要從推薦信、中學報告以及學生所寫的短文或個人自述等材料中考察,這些材料使學校在冰冷的考試分數(shù)之外,了解學生作為"人"的思想、觀念、態(tài)度、愛好、興趣、生活經(jīng)歷等活生生的另一面。此外,面試表現(xiàn)也是一些大學錄取評價的內(nèi)容之一。當然,并非每所大學都具備面試條件,即使是那些具備條件的學校,面試也并非必要條件。沒有得到面試機會(入學申請?zhí)峤坏迷皆纾玫矫嬖嚈C會的可能性越大)的申請者,并不會在入學競爭中處于劣勢。盡管如此,大學一般仍鼓勵學生盡量利用面試機會,以便學校和學生能更好地相互了解。面試并不在校園內(nèi)由招生人員完成,而是由散布在全美各地(乃至全世界)的校友志愿者們代表學校在當?shù)剡M行。因此,面試與其說是入學條件之一,毋寧說是架構(gòu)在學生與大學之間的一座橋梁,或者說是大學向?qū)W生推介自己的一條渠道。
     
    美國數(shù)千所高校招生計劃"因校制宜"。常用的招生計劃有提前招生、常規(guī)招生、滾動招生三種。其中,提前招生又分為"提前決定"和"提前行動"。二者的區(qū)別在于,"提前決定"是捆綁式的,學生申請這一計劃,就意味著對大學做了某種承諾,一旦被錄取,便有義務進入該校,且要交納一定的入學保證金,同時撤銷已提交的其他學校的同類申請,否則便是違規(guī)。"提前行動"則是非捆綁的,學生即使被某所大學錄取,也可等到所申請的其他大學錄取結(jié)果出來比較后,再決定上哪所大學。
     
    提前招生一般要求學生在每年11月1日前遞交申請,12月中旬出錄取結(jié)果。全美有數(shù)百所大學采行提前招生計劃,但更多的大學僅采行常規(guī)招生計劃(實行提前招生的大學也兼行常規(guī)招生)。常規(guī)招生的申請截止日一般為1月1日,3月底或4月初出錄取結(jié)果,被錄取的學生要求在5月1日答復學校,并交納保證金。競爭性不強的大學則多實行滾動招生,即早申請早錄取,以刺激學生積極申讀。滾動招生一般在入學前6-9個月開始受理申請材料。由于申請不久便可知曉錄取結(jié)果,滾動招生對部分學生的吸引力相當大。此外,近年來還有少量學校實行"當場錄取"辦法,學生帶著申請材料到學校,招生人員審閱后,當場便告知錄取結(jié)果。
     
    任何國家招生制度的形成與運作,與該國的歷史、文化、經(jīng)濟、政治和教育等因素關(guān)聯(lián)甚密,我國高考多樣化改革在借鑒美國的做法時切不可忘"橘逾淮而北為枳"的教訓,否則便可能南轅北轍,弄巧成拙。筆者認為,中國高考多樣化改革可以從美國高校招生制度中得到以下四點啟發(fā)與借鑒:第一,注重入學機會公平。美國是個典型的移民國家,由于各族裔各階層子女的教育條件不同,高等教育階段的入學機會差異甚大,入學機會公平也因此成為美國高校招生的重要議題與努力方向。我國的民族、階層、城鄉(xiāng)、地域間也差異甚大,教育條件不均衡以及由此帶來的機會不公平,在某種程度上與美國相似,特別是城鄉(xiāng)、地域間的差別,相比于美國有過之無不及。高考制度在多樣化改革過程中,也必須時刻凸顯公平,尤其要防止因客觀標準減少導致權(quán)力、金錢介入而給弱勢群體帶來的不公。
     
    第二,適度采用多元錄取指標。美國高校錄取新生并無量化的指標體系,而是綜合評價:既有智力方面的要求,又有非智力因素的考量;既重視學生的統(tǒng)考成績,又看重平時的學業(yè)成就;既從考試分數(shù)或年級排名等硬指標來評判學生,又從充滿個性與人情味的推薦或自述材料中了解學生。多元評價體現(xiàn)了其注重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又不錯失專才、偏才。這種綜合評價正是我國高考多樣化改革的目標。在目前高等教育資源緊張、誠信制約機制尚未健全的背景下,我國高考多樣化改革仍需以統(tǒng)考為主。但本著從實際出發(fā)、循序漸進等原則,可將考試成績之外的其他因素適度、逐步、切實納入錄取指標體系,并建立、健全相應的監(jiān)控機制。
     
    第三,擴大高校招生自主權(quán)。美國高校招生享有高度自主權(quán),招生的標準、規(guī)模及運作完全是由各校招生委員會自主制定,聯(lián)邦與州政府不得干預。我國的高考改革雖然一直致力于此,但高校真正享有的自主權(quán)仍十分有限。應鼓勵現(xiàn)在正在進行自主招考的試點院校穩(wěn)步加大改革力度。待時機成熟,可將統(tǒng)一考試與招生兩相分離,由高校自主決定考試結(jié)果的使用比例,或?qū)⒔y(tǒng)一高考變成水平考試,讓招生院校在水平測試的"基準"之上最大限度地享有自主權(quán)。
     
    第四,建立分層分類的考試體系。我國目前雖然不大可能采取完全個性和自主的招生機制,但分層分類進行考試卻有其可行性,對于某些生源較少的高校,則完全可以實行開放入學,使高校招生在堅持統(tǒng)一考試的前提下,建立起多渠道、多層次的考試"立交橋",以便適應高等教育多樣化和人才需求結(jié)構(gòu)立體化的需求。
     
            以上就是美國大學的招考制度的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