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高考:考生選什么就考什么

字號:


    大考大玩兒不考不玩兒
    不久前,我在澳大利亞參加了高考,最終被西澳大學錄取。澳大利亞的教育部門怎樣通過高考,在最大范圍內讓每一個學生發(fā)光發(fā)熱?
    我所在的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實行選課制度,在每個學期的期末,學校會發(fā)給學生一張專門為選課而制作的光盤或者一本選課目錄。在每個學期結束前,學生要完成下個學期的選課。當然,經(jīng)過一個假期的思索,學生可以改變所選課程。
    選課最大的好處是,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學習。在學習自己喜歡的科目時,學生更容易出成績。選課的弊端是,由于課程的難易程度不同,學生花在不同課程上的學習時間不同,對那些選擇了高難度課程的學生來說不公平,他們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可能比那些選擇難度系數(shù)較低課程的學生多,但得分不一定比他們高。為了保證公平,教育部門出臺了“加分”政策。選擇難度系數(shù)高課程的學生,在考試結束后,將得到加分。盡管如此,老師并不建議學生追捧加分高的科目,因為選擇難度系數(shù)低的課程,得分可能比獲得了加分的分數(shù)還高。
    大部分學生的高考科目是在11年級(高二)時就確定了的。為了保證課程的連續(xù)性,很少有人在12年級(高三)時突然改變所選課程。
    起初,維多利亞州高考最看重的是最終的大考成績,平時成績只占很小一部分。由于澳大利亞高考是“我選什么課程你考什么”,一些學生平時學習很努力,成績很好,但由于大考占的分數(shù)比例大,一些學生會產(chǎn)生“懼考”現(xiàn)象,分數(shù)不理想。后來,高考成績的計算方法變成了50%取自平時成績,50%取自大考成績。這樣的成績計算方法不僅減少了學生對大考的恐懼,也使他們走上了“大考大玩兒,小考小玩兒,不考不玩兒”的正軌。
    在我的5門高考科目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要算中文第一語言的口語校外考。考試時,我們被帶進一個小屋子,在兩位考官面前闡述自己事先準備的論點,例如我的論點是“門當戶對是幸福婚姻的基礎”,之后回答考官提出的問題。整個考試的過程會被錄音,在考試剛開始時,我要用英語報出考號,但不能說出真實姓名,這也是為了保證公平。如果考官詢問了我的真實姓名,而我后來又發(fā)現(xiàn)這門考試的成績不理想時,可以向維多利亞課程評價委員會(VCAA)提供自己的考試時間和考號,VCAA將播放我考試時的錄音,證實考官確實詢問了我的真實姓名后,重新評估我的得分。
    留學生“蒙”答案
    維多利亞州的高考得分讓考生們很頭疼,因為你不可能清楚地預測你的高考成績。
    每年6月,參加高考的學生要參加名為GAT的考試。這個考試的內容包羅萬象,英語、藝術、物理、化學、生物、經(jīng)濟、心理、地理、邏輯等都將出現(xiàn)在考題中。對留學生們來說,這是個無法復習、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考試。考卷中的大部分題目是選擇題,每題有4個選項。起初,大家都很認真地翻字典,盡量弄清每個生詞的意思,以便選出正確答案。可到后來,由于時間緊、生詞多,大家只好“蒙”著答。
    平時成績和大考成績各占總成績的50%。經(jīng)過復雜的分數(shù)計算后,學生的5科成績(除了必考的英語,成績最差的一門只計10%的分數(shù))總和在州內排名。此后,考官們會把分數(shù)化成滿分是100分的高考分數(shù),如果你的分數(shù)夠高,各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就是你的囊中之物,選擇你最喜歡的大學和專業(yè)即可。
    一般來說,每年9月30日是維多利亞州的高考報名截止日期。不過,在得知你的高考分數(shù)后,你可以根據(jù)分數(shù)更改志愿。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亞每所大學擅長的專業(yè)都是不同的,選擇一所適合自己喜歡專業(yè)的大學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