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大眾化時代警惕“被留學”

字號:


    上個月,澳大利亞5所私立院校倒閉,千余名中國留學生失學,引發(fā)人們對留學價值與現(xiàn)狀進行再思考——
    留學大眾化時代警惕“被留學”
    有人說,中國的留學已經(jīng)進入了大眾化時代,繼2008年中國自費出國留學人數(shù)超過16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后,專家預計2009年這一數(shù)字將飆升至20萬,而其中增長幅度最大的是高中生留學群體。上個月,澳大利亞5所私立院校倒閉,千余名中國留學生失學,在火熱的中國留學市場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也觸發(fā)了人們對留學價值與現(xiàn)狀的再思考。
    他們如何來到莫瑞迪安
    2009年11月6日,對于澳大利亞莫瑞迪安國際學校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黑色星期五。緊閉的學校大門使他們突然失去了方向。莫瑞迪安5所學校宣布倒閉,造成3000多人失學,其中中國留學生竟達1200人之多。
    此次澳洲破產(chǎn)的學校,記者在教育部公布的33個留學國家的學校名錄中未能查到。而已破產(chǎn)的莫瑞迪安國際學校網(wǎng)站上,“100%大學入讀率”、“中國學生就讀本??梢曰砻庋潘肌钡葍?yōu)惠條件還赫然在目。不難看出,這是入學門檻很低的國際性學校。
    據(jù)了解,莫瑞迪安國際學校2006年在墨爾本建立,只提供高中、英語(論壇)語言以及職業(yè)教育與培訓課程,其澳洲本地學生僅百人左右。
    “為什么有那么多學生到澳洲私立學校讀TAFE(職業(yè)技術教育)?”“為什么留學中介喜歡將學生送到私立學校?”面對記者的問題,一位業(yè)內人士給出了答案:私立學校給的回扣比公立學校多,而且很多學生去這個學校就是為了將來找一份工作移民。
    在過去10年中,澳大利亞國際教育發(fā)展迅速,已經(jīng)躍居為澳大利亞第三大出口產(chǎn)業(yè)。澳洲現(xiàn)有國際學生約50萬人,其中來自中國的留學生最多達13萬人,印度的留學生也高達9萬多人。來自各國的眾多留學生每年給澳大利亞經(jīng)濟帶來150多億澳元的收入,并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就業(yè)機會。
    受巨大利潤的誘惑,澳大利亞近年來涌現(xiàn)了許多私營教育培訓院校。他們通過各種方式招收國際學生,但提供的信息既不完備也不準確。一些資質不夠的私立學校甚至與留學中介機構勾結,私自招募海外留學生,致使留學生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
    今年5月,澳大利亞教育主管部門已著手清理辦學質量不高的學校,有的學校已被取消簽發(fā)COE甚至入學通知書的資格。為保持國際教育的領先水平,澳大利亞政府采取了收緊簽證政策、控制國際學生數(shù)量質量、清理整頓不良學校、通過《海外學生教育服務法案》修正案、要求所有澳大利亞從事國際教育的院校進行重新登記等一系列舉措。
    此次澳洲5所私立校的倒閉,應該說是澳教育主管部門對辦學質量不高學校進行清理的必然。近兩年,到澳大利亞學廚師、美發(fā)、平面設計等TAFE課程的簽證和畢業(yè)后移民相對容易,留學生人數(shù)迅速增多,擴張速度過快難免存在魚龍混雜的情況。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事件中涉及的大部分中國留學生,多是由一些不知名甚至不正規(guī)的中介機構辦理出國的。
    國內通過教育部認可的合法留學中介機構不少,但仍無法避免“黑中介”的存在。少數(shù)不規(guī)范留學服務機構謊稱到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等地留學,只要在培訓機構學習滿兩年,就“有機會”進入優(yōu)秀高等學府,而不需“雅思”成績。事實上,正規(guī)的大學尤其是名牌大學都需層層考核,并非讀完語言學校就能直接升入。
    一位澳洲著名大學的教授與記者談起他所接觸的中國留學生,用詫異的口吻說:“他們以為有了錢,到了國外,就可以直接入大學拿學位,這怎么可能?”應該說,正是個別中介或輿論的誤導,使學生有了這樣的錯誤認識。他們真正到了國外方知,所謂的“沒有語言要求”的大學是不存在的,更多的學生讀完語言學校后,只是有資格參加大學的入學考試而已。
    那么,學生如何預見類似的風險并加以規(guī)避?有關專家指出,現(xiàn)階段赴澳留學最好選擇公立學校,選擇私立院校前應參考中、澳兩國政府主管部門的權威信息。有留學行業(yè)內的資深人士介紹經(jīng)驗:“如果一所私立學校的國際學生人數(shù)超過50%,或者中國留學生人數(shù)超過30%,就應該警惕了?!?BR>    這些年,“留學大眾化時代到來了”的呼聲越來越高,很多中等收入家庭紛紛把孩子送出國門,學習成績普通的學生把目光投向了國外的私立學校和職業(yè)教育。信息不對稱和這些學校的不穩(wěn)定性在此前已給部分家長和學生帶來煩惱,而澳大利亞5所學校倒閉事件更給很多正在積極籌劃孩子赴澳留學的父母澆了一盆涼水。(記者 姜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