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出國在外父母如何度過“空巢期”

字號:


    北京師范大學的李國珍教授今年73歲了,她和老伴王守銘一起生活。李教授有兩個兒子,都已成家立業(yè),大兒子住在美國的新澤西州,二兒子在加拿大。兒子常年在外,平均兩年才能回家一次,平日里只有李教授和老伴相依為命?!皟鹤觿偝鰢哪菚何覀儧]有感到寂寞,但歲數(shù)越大,這種孤獨感就越強烈。”李教授告訴筆者。
    李教授身體好的時候,兩位老人偶爾去頤和園、香山散散心,也去社區(qū)活動中心跳跳舞,打打太極。但這幾年二老的身體狀況大不如從前,不能長時間走動,只能偶爾在小區(qū)里走走,更多的時間是老人在家讀報紙、看電視。老人感慨說:“每天去奧林匹克公園的人那么多,自己卻一次也沒去過,真遺憾?!?BR>    今年3月,李教授重病住進了醫(yī)院,兩個兒子放下手頭的工作回國看望,這讓李教授十分感動。但是兒子們走后,李教授心里更不是滋味?!拔姨貏e羨慕那些子女在身邊的老人?!崩罱淌诘莱隽撕芏唷翱粘病备改傅男穆?。
    隨著留學進入了大眾化時代,像李教授這樣,孩子在國外的父母越來越多。兒女不在身邊,父母的生活狀況和心理狀態(tài)究竟如何?他們怎么度過“空巢時期”?
    兒行千里母擔憂
    今年4月,高中畢業(yè)的畢浩去日本留學,從此畢浩的母親何平開始在博客里記錄兒子出國留學的點點滴滴。她在博客中寫道:“孩子,你知道嗎?媽媽愛你!媽媽很想你……”
    何女士認為,男孩子長大了就應該出去鍛煉一下。經過再三考慮,何女士和丈夫最終選擇送兒子去國外讀書。和“空巢老人”多處在被動狀態(tài)不同,像何女士這樣的中年空巢家庭,多半是經過主動選擇形成的。家長總希望孩子有更好的發(fā)展,通常會鼓勵孩子出國留學。但是兒女離開后,因為缺少了生活的重心,很多父母會產生寂寞和牽掛。
    “我擔心兒子一個人不能適應在日本的生活,擔心他吃不好。在視頻里看到他的精神狀態(tài)不好時,我就很難過。”何女士說。后來得知兒子的生活、學習漸入正軌,她才松了一口氣。畢浩7月30日過生日,何女士在博客寫道:“我沒有浪漫的詩句,只有輕輕的祝福,祝你生日快樂。愿健康平安屬于你。”
    看到孩子在學習、生活方面的成長,何女士非常欣慰?!澳赣H節(jié)那天晚上十點半左右,我收到兒子的電話祝福。放下電話,又收到了兒子的手機短信:‘老媽,母親節(jié)快樂!’在那一瞬間,我覺得孩子長大了,不是心中只有自己。”
    兒女在外,父母難免牽掛,但他們更多體會到的是寂寞?!芭畠涸趪鴥鹊臅r光大概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了。那時候她放學回家,會一步不離地跟著我,幫我做家務,逗我笑。但是現(xiàn)在女兒出國留學了,我心里一下子沒了著落?!奔易∩綎|省濟南市水園小區(qū)的王女士告訴筆者,她唯一的女兒去年去了美國讀書,家里只剩下她和丈夫生活?!懊慨斘野溩拥臅r候我就會想:女兒最喜歡吃餃子了,在美國不知道能不能吃得到?!鄙钌系墓陋毢图拍湟缰跖康男?。
    子女出國后,有些夫婦覺得家庭失去了生活的中心,自己也失去了精神支柱和依賴,家庭中的女性感之尤深?!爱斘腋嬖V丈夫,兒子在外邊吃不飽時,他說‘每個在外留學的孩子都是一樣,不必太掛心’”。何女士對筆者說。
    上海政法學院女性研究中心主任陳曉敏撰文指出:這是因為家庭中通常是女性更多地承擔了教育、撫養(yǎng)子女的任務,所以孩子離開后女性的失落感更大。同時,子女離家的“空巢期”正好是女性的更年期,同時又是男性的“事業(yè)搏殺期”。這三個特殊時期一“撞車”,有些心理承受能力稍差的女性就可能吃不消。
    父母如何度過“空巢期”
    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孫玲在接受《留學生》雜志采訪時說:“空巢父母”應該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積極地看待“空巢現(xiàn)象”,利用“空巢”的悠閑和清靜,培養(yǎng)業(yè)余愛好,廣交朋友,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經營好自己的生活,借以戰(zhàn)勝孤寂和不安。因此觀念上的轉變很重要。比如女性不僅是一個母親,還是妻子、女兒、他人的朋友、職業(yè)女性等,擁有多重的社會角色。
    “空閑的時候我就養(yǎng)養(yǎng)花、跳跳舞,還報了書法班,生活更加豐富了。兒子小的時候,我圍著孩子轉,現(xiàn)在終于有時間了?!奔易”本┦谐枀^(qū)的林女士告訴筆者,她的兒子現(xiàn)在在法國讀書,雖然不免牽掛,但林女士表示自己已經適應了“空巢”的生活。
    對于空巢的老年人,孫玲建議要積極發(fā)展社會化養(yǎng)老服務體系。在筆者采訪李教授的時候,就恰遇物業(yè)人員上門服務。他們的態(tài)度都十分熱情。據(jù)李教授說,物業(yè)、居委會經常來問寒問暖,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困難。賣煤氣的、賣菜的人也經常幫老人把東西送到家里。北京師范大學物業(yè)客服部張女士告訴筆者,小區(qū)目前只有李教授家是“空巢”家庭,所以他們能比較集中地投入時間和精力幫助老人。
    還有相關留學專家建議,針對兒女出國在外的“空巢父母”的實際狀況,社區(qū)服務還可對中國留學生選擇頻度高的國家,介紹其基本情況,以增進他們對子女留學國家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牽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