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語文備考:第六單元試卷1(九上)

字號:


    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長查詢相關信息,出國留學網(wǎng)中考頻道特別搜集匯總了中考語文資料以供參考:
    一、(4分)全卷書寫分。
    二、(22分)語言操練營。
    1.給加點字注音。
    鴻鵠之志( ) 免冠徒跣( ) 度德量力( )
    陟罰臧否( ) 猥自枉屈( ) 咨諏善道( )
    2.解釋句中加點的通假字。
    ①發(fā)閭左適戍漁人 ( )
    ②為天下唱 ( )
    ③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 ( )
    ④故不錯意也 ( )
    ⑤欲信大義于天下 ( )
    ⑥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 )
    3.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古今異義。
    ①旦日,卒中往往語
    ②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
    ③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
    ④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⑤先帝不以臣卑鄙
    ⑥由是感激
    4.解釋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①廣故數(shù)言欲亡,忿恚尉 ( )
    ②置人所罾魚腹中 ( )
    ③天下縞素 ( )
    ④尉果笞廣 ( )
    ⑤恢弘志士之氣 ( )
    ⑥優(yōu)劣得所 ( )
    5.“用“/”標示出下面語句的停頓之處。
    ①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
    ②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③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土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
    6.默寫。
    ①溫庭筠的《望江南》:
    ②塞下秋來風景異, 。 , 。
    ③聞說雙溪春尚好, , , 。
    ④八百里分麾下炙, , 。
    7.讀《江城子·密州出豬》并答題。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
    看孫都。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執(zhí)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①既能表現(xiàn)作者的性格,又能統(tǒng)領全詞的一個詞是“ ”。
    ②詞中“遣馮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別表達什么意思?
    三、(44分)閱讀精品屋。
    (-)(12分)閱讀《陳涉世家》選段,回答8~13題。
    二世元年七月,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xiāng)。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shù)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蛞詾樗?,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眳菑V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蹦说唬骸瓣悇偻酢保萌怂吏~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8.疏通字詞: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①會天大雨 ②失期法皆斬 ③死國可乎 ④楚人憐之
    9.整理文句:將下列文言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意梳理:陳勝起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導火線又是什么?如果沒有這根導火線,會不會有陳勝起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問題探討:為了這次起義,陳勝、吳廣做了哪些輿論準備?有人認為,這些準備是對人民的欺騙,是不可取的,你怎么看待這一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2.綜合分析:根據(jù)陳勝的言行,說說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13.拓展延伸:陳勝在起義時提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一口號激勵了千千萬萬的貧寒之士奮發(fā)圖強,立志進取。說一說在今天,你是如何看待這一口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0分)閱讀《唐睢不辱使命》,完成14—18題。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
    秦王謂唐睢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睢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偃f,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玻鞘恐?。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稹?BR>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BR>    14.解釋下面加點詞的古義和今義。
    (l唐睢不辱使命 古義 今義
    (2)雖然,受地于先王 古義 今義
    15.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2)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
    (3)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 ) (4)非若是也( )
    (5)長跪而謝之曰( ) (6)寡人諭矣( )
    16.說說下面句中加點詞的語氣。
    (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
    (2)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17.唐睢提出“布衣之怒”的目的是什么?
    18.“與臣而將四矣”一句中說到的是哪四個人?
    (三)(10分)閱讀《隆中對》,完成19—23題。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19.詞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于:曹操比于袁紹 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
    B.之:今操已擁有百萬之眾 賢能為之用
    C.以:以弱為強者 挾天子以令諸侯
    D.而:而其主不能守 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20.詞義不同的一項是 ( )
    A.誠:此誠不可與爭鋒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B.身: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 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
    C.微:名微而眾寡 微斯人,吾誰與歸
    D.據(jù):孫權據(jù)有江東 荊州北據(jù)漢、沔
    21.諸葛亮替劉備設計的政治藍圖是什么?(用課文中的話回答)
    22.諸葛亮為達到這個目標提出了什么戰(zhàn)略方針?根據(j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3.在諸葛亮的眼里劉備是一個怎樣的人 請從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說明。
    (四)(12)閱讀《出師表》,完成24—29題。
    ①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 ②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依、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③將軍向?qū)?,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穆,優(yōu)劣得所也。 ④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也,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24.解釋加點的詞。
    ①平明之理(    )   ?、谡撈湫藤p(    )
    ③以遺陛下(    )   ?、茇懥妓拦?jié)(    )
    25.解釋下面的短語。
    ①作奸犯科
    ②悉以咨之
    ③優(yōu)劣得所
    ④性行淑均
    26.翻譯。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27.列出文中的幾組反義詞。
    28.在下面的橫線上填上四字短語。
    ①第一段作者提出了        的建議;②第二段作者作出了         ;
    ③第三段作者作出了           ;④第四段提出了        的建議
    29.用“|”將文段分為兩層,并在下邊橫線上說明理由。
    四、(50分)作文演習坊。
    只要我們留心觀察,用心體驗,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許多有價值的東西。如從一件尋常小事中感悟出一個道理,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有效的方法,在與人交往中察覺到一份真誠……請以“我發(fā)現(xiàn) ”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將題目補充完整;②表達真情實感;③文體不限;④600字左右;⑤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第六單元
    1.hú xiǎn duó pǐ wěi zōu 2.①通“謫” 把有罪的人遷調(diào)到條件較差的地方去。②“唱”,通“倡”倡導、號召 ③“被”通“披”,披戴 ④“錯”通“措”,放置 ⑤“信”通“伸”,伸張 ⑥“有”通“又”用來連接整數(shù)和零數(shù) 3.①古義:處處;今義:常常 ②古義:雖然這樣;今義:表轉(zhuǎn)折關系的連詞 ③古義:失敗;今義:兇猛而放肆 ④古義:痛心遺憾;今義:深切地恨 ⑤古義:身份低微,見識短淺;今義:品行低劣 ⑥古義:感動激奮;今義:由衷地感謝 4.①使……惱怒 ②用網(wǎng)捕 ③穿喪服 ④用鞭、杖或行板打 ⑤發(fā)揚光大 ⑥好的差的人5.①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 ②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③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 6.①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②衡陽燕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③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④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7.①狂 ②“遣馮唐”表達作者希望重新受到皇帝任用的愿望;“射天狼”表達了作者為國御敵立功的決心 (以上共22分。其中1—4題各3分;5、7題題各2分;第6題為6分)
    8. ①適逢,恰巧遇到;②依據(jù)法令;③為……而死;④愛戴。9. ①現(xiàn)在果真把我們的這些人冒充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向全國發(fā)出號召,應該有很多響應的人。②戍卒買到那條魚回來煮著吃,發(fā)現(xiàn)魚肚子里面的帛書,本來已經(jīng)對這件事感到奇怪了。10. 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導火線是遇雨失期,“失期,法皆斬”。即使沒有這根導火線,即使陳勝不起義,在秦殘暴的統(tǒng)治之下也會有其他人因某事而起義,秦朝一定會走向滅亡的。11. ①帛書“陳勝王”三字,放在別人所捕獲的魚腹中;②晚上在駐所旁邊的叢祠中篝火狐鳴“大楚興,陳勝王”。在當時的情況下,利用人們的迷信心理,是取得民心的最便捷的方法,是不得已而為之。(亦可贊同“欺騙人民”這一觀點,理由是:當人民知道真相后可能會失去民心。)12. 陳勝是一位深謀遠慮,有很強洞察力及很強領導和組織才能的農(nóng)民領袖。13. 示例:任何人只要有志氣,有毅力,就一定能做出不凡的業(yè)績,這與個人的出身和地位是沒有多大關系的。(每題2分,共12分)
    14.(1)古義:出使任務;今義:重大任務 (2)古義:兩個詞。雖,雖然;然,這樣,如此;今義:轉(zhuǎn)折連詞 15.(1)交換(2)通“措”,置(3)擴充(4)這,這樣(5)道歉(6)明白,懂得 16.(1)疑難語氣 (2)質(zhì)疑語氣 17.針鋒相對,顯示平民的力量,阻止秦王并吞安陵 18.專諸、聶政、要離、唐睢(每題2分,共10分)
    19.D 20.C 21.成就霸業(yè),統(tǒng)一中國 22.(1)占據(jù)荊益兩州,安撫西南諸戎,聯(lián)合孫權,整頓內(nèi)政,然后俟機從荊、益兩路北伐曹操,統(tǒng)一中國。(2)根據(jù)當時“天下大勢” 23.“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
    (每題2分,共10分)
    24.①治;②罰;③給予;④堅貞 25.①做奸邪事情,犯科條法令;②都拿來問問他們;③好的差的各得其所;④性情品德善良平正 26.親近賢臣,遠避小人,這是漢朝前期之所以能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遠避賢臣,這是漢朝后期之所以衰敗的原因 27.宮中府中、陟罰、臧否、異同、內(nèi)外、大小、優(yōu)劣、親遠、賢臣小人、興隆傾頹 28.①嚴明賞罰;②內(nèi)政安排;③軍政安排;④親賢遠佞 29.第一段為一層,后面為一層,二三段為第四段張本 (每題2分,共12分)
    中考相關信息請關注出國留學網(wǎng)中考頻道......
    ?
    
語文試卷 數(shù)學試卷 英語試卷 政治試卷 物理試卷 化學試卷 歷史試卷
語文答案 數(shù)學答案 英語答案 物理答案 化學答案 歷史答案 政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