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閱讀公務員考試申論的《歷年河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特點分析》考試資料,關鍵詞為申論 河南 公務員考試,本文發(fā)表于2012年08月21日 15時42分32秒。
認真閱讀給定資料,簡要概括山西省煤炭資源整合過程中出現(xiàn)的幾種主要爭議。(15分)
要求:簡潔,準確。200字以內(nèi)。
“給定資料7”提到,山西煤炭資源整合是場大進小退、優(yōu)進劣退的改革,請結合資料內(nèi)容,談談這一觀點得出的主要依據(jù)。(20分)
要求:觀點明確,條理清晰,具有針對性。300字以內(nèi)。
結合“給定資料10東梁煤礦被低價轉(zhuǎn)讓”這一事例,指出煤炭資源整合應從中吸取哪些教訓?(25分)
要求:概括準確,條理清楚,具有針對性。300字以內(nèi)。
圍繞“給定資料2”提到的“朔州途徑”,寫一篇議論文。(40分)
要求:
1. 參考給定資料內(nèi)容,自選角度,自擬標題;
2. 觀點鮮明,分析深刻,邏輯嚴謹,表達流暢;
3.總字數(shù)1000-1200字。
(一)題量
從上面表格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2007年河南申論考試采取的是三題模式,2009、2010年則為四題模式,不僅增加一道試題,并且在答題字數(shù)上有了一定增加,要求考生加快閱讀和寫作速度,以在給定時間不變的情況下按要求完成作答。中公教育專家判斷,未來河南申論考試采取四題模式的可能性較大。
(二)題型
2007年河南申論考試的題型依次為綜合分析類試題、提出對策類試題和文章寫作類試題;2009年為歸納概括類試題、綜合分析類試題、提出對策類試題、文章寫作類試題;2010年為歸納概括類試題、綜合分析類試題、綜合分析類試題、文章寫作類試題。除文章寫作類試題每年作為壓軸題出現(xiàn)外,綜合分析幾乎是每年必考的題型,且2010年出現(xiàn)兩道此類型題,應引起考生高度重視。此外,歸納概括、提出對策類試題作為常見題型亦經(jīng)常出現(xiàn),不可忽視。
(三)難度
2010年以前,河南省申論考試采取自主命題的形式,其難度是逐年遞增的,從2009年的試題來看,較2007年不僅在試題的數(shù)量上升到了四道,材料字數(shù)、作答字數(shù)要求也都有所增加,考查題型更為全面。2010年河南省參加9·18聯(lián)考,采取統(tǒng)一命題形式,試題靈活性增強,難度與國考趨同。未來河南申論考試亦有可能參加聯(lián)考,難度變化應不大
認真閱讀給定資料,簡要概括山西省煤炭資源整合過程中出現(xiàn)的幾種主要爭議。(15分)
要求:簡潔,準確。200字以內(nèi)。
“給定資料7”提到,山西煤炭資源整合是場大進小退、優(yōu)進劣退的改革,請結合資料內(nèi)容,談談這一觀點得出的主要依據(jù)。(20分)
要求:觀點明確,條理清晰,具有針對性。300字以內(nèi)。
結合“給定資料10東梁煤礦被低價轉(zhuǎn)讓”這一事例,指出煤炭資源整合應從中吸取哪些教訓?(25分)
要求:概括準確,條理清楚,具有針對性。300字以內(nèi)。
圍繞“給定資料2”提到的“朔州途徑”,寫一篇議論文。(40分)
要求:
1. 參考給定資料內(nèi)容,自選角度,自擬標題;
2. 觀點鮮明,分析深刻,邏輯嚴謹,表達流暢;
3.總字數(shù)1000-1200字。
(一)題量
從上面表格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2007年河南申論考試采取的是三題模式,2009、2010年則為四題模式,不僅增加一道試題,并且在答題字數(shù)上有了一定增加,要求考生加快閱讀和寫作速度,以在給定時間不變的情況下按要求完成作答。中公教育專家判斷,未來河南申論考試采取四題模式的可能性較大。
(二)題型
2007年河南申論考試的題型依次為綜合分析類試題、提出對策類試題和文章寫作類試題;2009年為歸納概括類試題、綜合分析類試題、提出對策類試題、文章寫作類試題;2010年為歸納概括類試題、綜合分析類試題、綜合分析類試題、文章寫作類試題。除文章寫作類試題每年作為壓軸題出現(xiàn)外,綜合分析幾乎是每年必考的題型,且2010年出現(xiàn)兩道此類型題,應引起考生高度重視。此外,歸納概括、提出對策類試題作為常見題型亦經(jīng)常出現(xiàn),不可忽視。
(三)難度
2010年以前,河南省申論考試采取自主命題的形式,其難度是逐年遞增的,從2009年的試題來看,較2007年不僅在試題的數(shù)量上升到了四道,材料字數(shù)、作答字數(shù)要求也都有所增加,考查題型更為全面。2010年河南省參加9·18聯(lián)考,采取統(tǒng)一命題形式,試題靈活性增強,難度與國考趨同。未來河南申論考試亦有可能參加聯(lián)考,難度變化應不大
行測真題 | 行測答案 | 申論真題 | 申論答案 | 面試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