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閘北區(qū)2012高三4月模擬語文試題參考

字號:

上海市閘北區(qū)2012屆高三4月模擬考試(二模)試題語文 一 閱讀 80分閱讀下文,完成1—6題。(14分)功利性讀書              祝勇 ①讀書是愛書人自我滿足的一種方法,實在沒有太多值得夸耀的地方。它像呼吸、吃飯一樣自然,所以,真正的讀書人,并不張揚自己讀得多。反過來,炫耀自己讀破萬卷的人,未必是真正的讀書人,商務(wù)印書館元老王云五先生僅僅將讀書視為一種好玩的事情。這樣的心態(tài)是健康的,讀書就是一樁好玩的事情,一次輕松的自我放逐。無聊才讀書,這話未必是錯。因為正是讀書,驅(qū)趕了清寂,使脆冷的心房獲得了一層溫潤的苞衣,月長似歲,閑情難忍,如何是好?友人凸凹便在隨筆中答曰:“就依自家所好,想辦法‘消閑’,可與同道飲黃酒,或串門子道短長,或網(wǎng)開一面與人對弈,或入歌廳卡拉OK……但諸多妙法均有局限,須有物質(zhì),須有黨朋,須有這方面的技藝和興味。若首無物質(zhì),次無黨朋,又無技藝興味,居家枯坐,便只有向書乞援。不管是什么書,只要讀下去了,凝滯的時光,便如澗底的暗流,兀自流走。” ②至于讀書與人的精神境界究竟有著怎樣的干系,這個不敢說,因為許多大字不識一筐的普通勞動者,內(nèi)心亦溫暖如秋陽下的田野;而有些肚腸冷于冰雪的大奸大佞,倒是飽讀過詩書的。話雖如此,讀書總還不失為一件好事,好書總是引人向善的罷——但愿如此。但是引人向善也罷,豐富智慧也罷,卻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飯食使我們長大,而使我們長大的,卻很難說是哪一天的飯食。故而,讀書的興味,源于反復摩挲中生出的一股熱情,是一份得到了開發(fā)的天性。讀書的佳境,如同愛情一樣,是_____,是_____,是_____,是_____,來不得半點強求與逼迫?;蛟S正是出于愛書人共通的生命感受,我和林語堂先生一樣,講求性情,反對功利。12月8日——暫時尚無法搞清是哪一年12月8日——林先生在復旦大學演講,題目是《論讀書》,講得痛快:“今人讀書,或為取資格,得學位,在男為娶美女,在女為嫁賢婿;或為做老爺,踢屁股;或為求爵祿,刮地皮;或為做走狗,擬宣言;或為做塾師,騙小孩……諸如此類,都是借讀書之名,取利祿之實,皆非讀書本旨。亦有人拿父母的錢,上大學,跑百米,拿一塊大銀盾回家,在我是看不起的,因為這似乎亦非讀書本旨。” ③林先生所談之功利性讀書,于今未絕,相反,倒是更豐富了。學堂中的本本主義只是一種,其他各種心態(tài),多系新形勢下的新生事物,怕是連林先生都未曾料及。比如,為寫作——當然,讀書寫作,本是一回事,讀而后寫,亦乃文人本分。只是,當下現(xiàn)炒現(xiàn)賣,做投機生意的,大有人在,常有炮制讀書札記的高手,一本書尚未握暖,一篇宏文卻早已揮就,急匆匆換稿費去了。這樣對書,讀與未讀,區(qū)別不大;這樣的文章,怕也值不了幾個銀兩。其次,裝大瓣蒜,譬如某君,每每玄談,皆胡言亂語,狀若酒醉:“關(guān)于正在解構(gòu)的后現(xiàn)代主義精神文本的反向敘述以及一種強勢的文化互證……”讓人覺著比愛斯基摩人的語言還難懂,不禁喟嘆:真有學問!好歹總算是一種自我包裝罷,沒準會蒙上哪個傻瓜蛋,祝他成功。再次,為圖省事。名著巨制,卷帙浩繁,通讀起來,頗為費力,不如去讀些隨筆小品,或者一些輕松的短構(gòu),甚至一些文摘或者妙言集錦,輕而易舉,便“知道”了許多東西。時日一久,經(jīng)典長卷,便愈發(fā)懶得碰觸。于是,約翰?克利斯朵夫便在布滿蛛網(wǎng)的書架上熬白了頭發(fā),老黑格爾的墳頭更是荒草成堆。最后,為趕時髦,人讀我讀,人云我云,怕是落伍,惟不考慮自我的失落。市面上流行的書是永遠讀不完的,跟蹤追擊,步步為營,力是費了,“好”未必討得到,無非是把自己打扮得更入時一點,體會一下瞬間的浪漫罷了,待云煙散盡,眼前依舊空蒙。總之,跟著排行榜走,未必比泡圖書館高明。書有千種,人有千種,讀書的感覺,亦有千種,只有讀到符合自家心性、氣質(zhì)與欲望的書,才能倍感精神之至美;盲從于他人抑或媒體的牽引,常常會白費光陰。冷書熱讀,倒是別顯幾分生趣。一本書倘出版三五年后還有人讀,此書便可刮目相看了,因而,在顧準潮退后研讀顧準,在“王小波熱”冷卻后品味“王二”,未必不是一件美事。時間差若打得巧了,一定會有大收獲。 ④讓功利走開,純?nèi)粸榱巳傂撵`而讀書,那才真叫享受。書不是揮鞭的強盜,不是高高在上的君主。瑟瑟的清風里,書是嫵媚的情侶,溫順的馬駒,是杯中的明月,更是幽暢的歌吟。書能讓我們覺著活得很好,這就足夠了。 1. 第②段空格處應(yīng)填入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號)(2分) a 相許 b融合 c 投契 d 沉浸 2. 第③段“裝大瓣蒜”的意思是:_____ _______。(2分) 當下“功利性讀書”,作者認為具體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可有人以為“圖省事”與“功利性”無關(guān)。對此,你的看法如何?并說明理由。 。(4分) 4. 作者將“書比喻為“嫵媚的情侶”、“溫順的馬駒”、“杯中的明月”、“幽暢的歌吟”,這組比喻的共同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 簡述本文在“讀書”的問題上提倡什么,反對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下面對本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將讀書視為好玩是一種健康的心態(tài)。 B.林語堂先生提倡讀書要“講求性情,反對公里”。 C. “約翰﹒克里斯多夫便在布滿蜘蛛網(wǎng)的書架上熬白了頭發(fā),老黑格爾的墳頭更是荒草成堆”-----這是經(jīng)典被冷落的形象表述。 D. “在顧準潮退后研讀順準,在‘王小波熱’冷卻后品味‘王二’”是針對“圖省事”的讀書心態(tài)說的。 閱讀下文,完成第7—12題。(21分)秦淮河上尋槳聲 ?龔文瑞  ①最早對秦淮河的認識,緣于唐代杜牧的《泊秦淮》詩:“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霧靄如煙,月蒙蒙,夜蒙蒙,酒肆飛歌,人家熱鬧,商女如花……從此,在我的印象中,秦淮河與風月,與商女、人家、詩人是裹挾在一塊的。 ?、诋敃r的我沒有能力走近秦淮河,只能是心生些無端的遐想。想什么呢?想秦淮河的風月,歷經(jīng)六朝累下來是不是可以壘成一摞詩冊了?想有誰可以測知秦淮河里究竟溶了商女胭脂紅多還是溶了商女的相思淚更多?想秦淮人家是誰?是酒家、船家、商家、女人家?是酒家的花雕芬芳,是船家的輕舟載月,是商家的揮金如土,是女人家的裊裊婷亭?想是秦淮河風流還是來到秦淮河的詩人風流?是秦淮河的風流誘發(fā)了詩人的風流,還是詩人的風流賦予了秦淮河的風流?到過秦淮河的人說,在秦淮河詩境與環(huán)境曼妙無比——詩歌中可以讀出秦淮河,秦淮河可以流出詩歌。 ?、畚蚁胂蟮那鼗春?,兩岸的酒家肯定是要有的,軟軟的吳歌也肯定是要有的,即便是艷俗的女子也可以是有的,而每個酒家門前肯定也飄逸著一方旌旗或是幾枚燈籠,打著誘人的“秦淮人家”字樣,吸引著天下來客;臨河的窗邊最好有一扉窗開著,窗臺上吊一盞小燈,供著一盆蘭花或茶花,或倚著一個婉約的江南女子,如果沒有女子倚窗,則要有吳歌從窗里飄逸出來,迷得游船的才子、公子們船艙探頭,引頸項覓美人。而秦淮河的水呢,必定是清澈見底,甚至可見魚蝦追逐,船從如鏡的水面劃過,劃出一道清波,清波在逶迤的燈光下閃爍著片片磷光;天上有一輪孤月隨著船走,船窗里有三兩個知已男女,或撫琴或輕歌,或飲酒或品茗,或敘情或抒懷,盡說些風花雪月之事。如果是冬天則要有一爐暖炭煮著黃酒,如果是夏天則要有一把絹絲的扇搖著涼風,如果是春天就遐想“無風自婀娜”的王獻之詩中的桃葉姑娘,如果是秋天就戲說來江南貢院考試的才子唐伯虎的風流韻事……  ?、芎髞?,我讀大學時,讀到了朱自清、俞平伯兩位散文大師的同題美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對秦淮河有了新的感悟。兩位大師因為生活經(jīng)歷和對事物感悟的角度不同,出來的文章或重于抒情或偏于狀景,伯仲難分,均是千秋文章。這時的秦淮河,已然沒了六朝的歷史味的古韻,但仍有商女的歌聲從“生澀的歌喉里機械的發(fā)出”。朱、俞是性情中人,更是道德中人,顯然不適應(yīng)這種缺乏情韻的歌聲,他們寧愿在燈與月交溶的秦淮河靜靜的一隅“靜聽那汩——汩的槳聲”……于是,秦淮河的風月在我心中演變成了“汩汩的槳聲”?! 、?005年農(nóng)歷大雪的一天,我走近秦淮河。時值寒冬,卻人流如織。秦淮河窄窄的,不過百米,兩岸燈火如炬,迷離閃爍,舊唐詩流淌的風韻被放大有些變形,感覺上更似一位珠光寶氣的女子。這熱烈的場景令我一時竟不能適應(yīng)。我心想:秦淮河可以有商女有人家,但秦淮河不應(yīng)該是如此艷俗的呀? ?、揎@然,我要失望了。把秦淮河定格于美好想象的詩歌與傳說中,只會是如同朱自清一樣的結(jié)局了——“心里充滿了幻滅的情思”。21世紀的市場經(jīng)濟,商業(yè)運作古文化,秦淮河的商味濃郁得像粘稠的蜜,現(xiàn)代、時尚的霓虹燈五光十色,加之形色匆匆的人群、南腔北調(diào)的人語,鼓惑得秦淮河的清韻全然無了蹤影。或許,秦淮河的唐詩宋詞的妙韻全部回到詩卷中去,回到歷史中去了。這日,天寒地凍,我四處尋覓也沒有尋覓到曾經(jīng)載過朱、俞的那種帶槳的“七板子”船,因此,我放棄了游船的想法,我預(yù)見上了船去必定也感受不到杜牧的詩韻,感受不到朱、俞筆下的那感動人心的“汩汩的槳聲”?! 、咂鋵?,浮躁的是人心。,她沉淀了層層疊疊的歷史,流逝了年年歲歲的時光,而且,還將繼續(xù)把歷史沉淀,把時光溶解,直到永遠。,她歷經(jīng)千秋歲月,早已看慣了風花雪月、刀光劍影,看慣了朝野更迭、聚合離散,看慣了春風揚柳、冰霜殘梅,也早就聽慣了商女們的歌舞升平,習慣了商女們的愛恨情仇。,她為城市承載了過多的奢侈,包容了過多的繁華,可這奢侈與繁華是人類給予她的呀,應(yīng)該返樸的是人類,是攪了秦淮河清韻的人類。歷史一頁一頁翻過,時光一年一年走過,世事變遷,世事繽紛,靈魂屬于自己,本就是走馬觀花的我們又何必向秦淮河尋求些什么呢? ?、鄬η鼗春佑辛诉@樣的理解,我的心驀地清明起來。身臨繁華卻心如靜水。而在這心的靜水中,一支靈魂之槳在游弋,發(fā)出“汩汩的槳聲”…… 汩汩的槳聲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光,留醉與山翁“圖省事”是出于讀書人的偷懶行為;(2分)不愿花時間、費精力,確實與“功利”無關(guān)。(1分) 4;(2分)都能愉悅?cè)说男郧椋ㄒ馑紝纯桑?5.(2分)在讀書的問題上,作者提倡取悅心靈,(1分)反對功利(1分) 6.(2分)D (二)(21分) 7.(4分)此段文字,作者將置身子“秦淮人家”的情形,通過想象,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1分)、春夏秋冬,四季皆宜:暖炭黃酒,絹扇涼風,顯現(xiàn)出環(huán)境的舒適宜人;“桃葉姑娘”, “風流韻事”表現(xiàn)了人物的儒雅浪漫。(1分)運用排比句式,以虛擬手法寫實,再加上文人墨客的趣聞軼事,使得這段文字極富表現(xiàn)力。(2分) 8.(2分)BAC 9.(4分) 內(nèi)容:第②段展示秦淮河的全貌;第③段凸現(xiàn)“秦淮人家”迷人的特色三誓(2分) 表達:角度不同,第②段著眼于“面”,是全景式展示;第③段著眼于“點”,屬特寫。(1分) 寫法不同,第②段為概述,點到為止;第③段是描述,具體而微。(1分) 或:句式不同,第②段多用疑問句;第③段多用陳述句。(1-分) 10.(3分)詩情面意 艷俗(粗俗) 浮躁(一處1分;超過字數(shù)不得分) 11.(4分)要點:①本文題目為“秦淮河上尋槳聲”,“汩汩的槳聲”多次出現(xiàn),是點題的需要。②在行文的各處出現(xiàn),標明了作者“尋”的足跡——古代、現(xiàn)代、當下、未來——由此構(gòu)成散文的線索。③“汩汩的槳聲”如同主旋律,不斷出現(xiàn),不斷變化,不斷得以強化,使主旨更加鮮明突出。(對一處1分;對兩處3分;全對4分) 12.B E (4分)(三)(6分) 13.①天生我材必有用 ②憑軒涕泗流,,③.老大徒傷悲:④:不破樓蘭終不還 ⑤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⑥形影相吊 ⑦克終者蓋寡 ⑧疏影橫斜水清淺(四)(8分) 14.(2分)律詩(五言律詩) 頸聯(lián)(一處1分) 15.(2分)D 16.(4分)要點:“浮”:表面上寫城郭在水面上飄動,實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動;(1分) “動”:表面上寫天空在搖蕩,實言波濤洶涌,浪拍云天。(l分)詩人借用動與靜的錯覺,渲染了磅礴水勢。(2分)(意思對即可)(五)(17分) 17.(4分)①業(yè):從事……職業(yè)(行當) ②暴:突然 ③舍:安置;安排住下 ④伐:發(fā)作;攻出 18.(2分)C 19.(4分)“病新去而六腑方憊,復有悒然之氣自內(nèi)而伐,即不可救”(2分)藥物、器 械 心理安慰(2分) 20.(4分) ①如果真能使我活命,我給你酬金五十萬古,:,(關(guān)鍵詞:“誠”、“生”。2分) ②(像這樣),可怎么辦?他剛有病的時候,認為我能治他的病而來央求我,我僥幸使他的病好了。(關(guān)鍵處:“奈何”“幸”。 2分) 21.(3分)不虛偽。(1分)首先他有適度的收費標準:“吾直吾之藥,計吾之功,不能損千錢”;(1分)其次他懂得病人心理,替病人著想,誠心為病人創(chuàng)設(shè)安心養(yǎng)病的好境況。(1分)(六)(14分) 22.(2分)夫臺猶不足恃以長久,而況于人事之得喪,忽往而忽來者歟? (斷句、標點各1分) 23.(2務(wù))C 24.(2分)①太守住在最靠近終南山的地方,卻不能觀山,這于情理不合;筑臺是為了觀山。②太守認為此處一定有奇異的地方(“是必有異”),所以在此筑臺。(一點1分) 25.(4分)先由此臺說起:此處荒蕪時,無人知道日后會筑臺;筑臺之后是否荒蕪也不得而知。(1分)再由此展開:臺的四周曾有歷代的宏偉宮殿,如今卻成了斷壁殘垣。(1分)最后得出結(jié)論:人事如臺,其得失成毀確實難以料定;(1分)如果有人想借此炫耀以求滿足,那就太過分了。(1分) 26.(4分)兩文均采用了敘議結(jié)合、以議為主的表達方式。(1分)前者借筑臺一事闡發(fā)事理,后者就一次失敗的游歷感悟人生;(1分)敘事為作文緣起,為議論作依據(jù)、作鋪墊;(1分)為文的重心在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與見解。(1分)(意思對即可) 二、寫作(70分)一類卷( 63—70) 基準分67分準確理解材料,角度恰當,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內(nèi)容充實,感情真摯,結(jié)構(gòu)嚴謹,有新意,有文采。二類卷(52—62分)基準分57分理解材料基本準確,角度較恰當,立意較深刻,中心明確,內(nèi)容較充實,感情真實,結(jié)構(gòu)完整,語言通順。三類卷(39—51分)基準分45分能理解材料,角度尚恰當,立意一般,中心尚明確,內(nèi)容尚充實,感情尚真實,結(jié)構(gòu)基本完整,語言基本通順,偶有語病。四類卷(21—38分)基準分29分偏離材料,角度或立意不當,中心不明確,內(nèi)容單薄,結(jié)構(gòu)不夠完整,語言欠通順,語病較多。五類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項即為五類: (1)脫離材料。(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說明:(1)未寫題目扣2分。(2)錯別字1個扣1分,至多扣3分。(3)文面不整潔,標點錯誤多,酌情扣1-2分;文面整潔美觀,酌情加1-2分。
    
上海高考語文試題 上海高考數(shù)學試題 上海高考英語試題 上海高考理綜試題 上海高考文綜試題
上海高考語文答案 上海高考數(shù)學答案 上海高考英語答案 上海高考理綜答案 上海高考文綜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