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語文備考:《桃花源記》同步試題3

字號:


    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長查詢相關(guān)信息,出國留學(xué)網(wǎng)中考頻道特別搜集匯總了中考語文資料以供參考:
    一、探討橫線的詞語意思。
    1.緣溪行( ) 2. 芳草鮮美( ) 3.漁人甚異之( )
    4.欲窮其林( ) 5.林盡水源( ) 6.仿佛若有光( )
    7.豁然開朗( ) 8.屋舍儼然( ) 9.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
    10.阡陌交通( ) 11.悉如外人( ) 12.黃發(fā)垂髫( )
    13.并怡然自樂( )( )
    1.乃大驚( ) 2.具答之( ) 3.便要還家( )
    4.咸來問訊( ) 5.妻子邑人( ) 6.來此絕境( )
    7.不復(fù)出焉( ) 8.無論魏晉( ) 9.具言所聞( )( )
    10.延至其家( ) 11.不足為外人道也( )12.既出( )
    13.便扶向路( ) 14.處處志之( ) 15.及郡下( )
    16.詣太守( ) 17.說如此( ) 18.尋向所志( )( )
    19.欣然規(guī)往( ) 20.未果( ) 21.尋病終( )
    22.后遂無問津者( )
    二、作者極力表現(xiàn)漁人怎樣的感覺?借用文中詞語回答。
    默寫表現(xiàn)桃花林美異的文字。
    默寫表現(xiàn)世外桃源中環(huán)境美異的文字。
    三,補充下列語句中的省略詞。
    1.( )具答之。
    2.( )問(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此人一一為( )具言所聞,( )皆嘆惋。
    4.林盡( )水源。
    四簡答:
    桃源中人為何來此?
    桃源中人為何皆嘆惋?
    桃源中人為何叮囑漁人“不足為外人道也”?
    作者為什么又寫后人無法尋找到世外桃源?
    五指出下列語句中的通假字。
    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 )
    六指出下列句中古今異義的詞,并分別解釋。
    1.阡陌交通 古義: 今義:
    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古義: 今義:
    3.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古義: 今義:
    4.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古義: 今義
    5.不足為外人道也。 古義: 今義:
    七.寫出本文中出現(xiàn)的三個成語。A. B. C.
    八翻譯、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六.給下列加橫線字注音:
    豁然開朗(  ) 屋舍儼然(  ) 阡陌交通(   ) 黃發(fā)垂髫(  ) 怡然自樂(  ) 便要還家(  )
    七.下面幾句話,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A、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 B、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C、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八.《桃花源記》作者 ,他是 時人,名 ,是著名 。本文原是
    中的“序”?!短一ㄔ从洝肥且黄拿?,它虛構(gòu)了一個與 的美好境界,寄托了 ,反映了 的意愿。本文以 為線索,以 為順序。
    九.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古今意義基本相同的一項是(  )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C.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十.下列句中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中:晉太元中  中無雜樹 B、舍:便舍船  屋舍儼然
    C、皆:皆嘆惋  皆出酒食 D、尋:尋向所志  尋病終
    十一.對“世外桃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是逃避現(xiàn)實的一種空想,毫無積極意義可言。B、這是針對現(xiàn)實的一種追求,在當(dāng)時有著積極的意義。C、這是空想,但寄托了人民要求和平生活的愿望。D、它的出現(xiàn)反映當(dāng)時社會黑暗,戰(zhàn)亂頻繁。
    十二.解釋下列多義字:
    武陵人捕魚為業(yè)( ) 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
    為 其
    不足為外人道也( )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 )
    見漁人,乃大驚( ) 尋向所志( )
    乃 尋
    乃不知有漢( ) 尋病終( )
    便舍船( ) 便扶向路( )
    舍 向
    屋舍儼然( ) 尋向所志( )
    便得一山( ) 處處志之( )
    得 志
    既出,得其船( ) 尋向所志( )
    答案:第一部分:一.略二. 1.沿著2.鮮艷美麗3.對此景感到驚詫4.走完沒有5.隱隱約約6.開闊的樣子7.整齊的樣子8.之類9.交錯相通10.都11.老人小孩12.都13.高高興興,自得其樂三.略四.1.竟然2.詳細(xì)3.通“邀”4.都5.妻子和兒女6.與世隔絕的地方7.這里8.更不必說9.詳細(xì) 所聽說的事情10.邀請11.值得12.已經(jīng)13.沿著14.做標(biāo)記15.到 16.到,拜見17.像這樣18.原來的 所做的標(biāo)記19.計劃20.實現(xiàn)21.不久22.訪求五.1.漁人2.村中人 漁人3.村中人 村中人4.于六.1.先世避秦時亂2.為外面世界變化之大而驚訝,為其動蕩不休而嘆息。3.擔(dān)心外面世界的侵?jǐn)_。4.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花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遠(yuǎn)源是虛構(gòu)的境界。同時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第二部分:一.要,通“邀” 二. 1.交通:古義,為交錯相通;今義,往來通達(dá),或各種運輸?shù)目偡Q。2.妻子:古義,指妻子和兒女;今義,專指男子的配偶。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今義,毫無出路的境地3.無論:此處為“不用說”“更不用說”之意;今義,是表條件關(guān)系的關(guān)聯(lián)詞4.鮮美;古義,色彩鮮艷美麗;今味好,香濃5.得:此處義為“看到”,今義,用為助詞6.不足:古義,不值得;今義,不滿不充分7.如此:古義,像這樣;今義,這樣三. 1.B 2.B 3.A 4.C 5.A 6.C. 四.A.豁然開朗 B.世外桃源 C.怡然自得五.1.C 2.D六.略 七.C 八.陶淵明;東晉;潛;詩人 《桃花源詩并序》;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作者的政治理想;廣大人民 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時間先后 九.B十.C 十一.A 十二. 為:作為、對,向 其:這,那 他(指漁人) 乃:就,于是 竟然 尋:尋找、不久 舍:舍棄、房屋 向:舊、原先的 得:看到、找到 志:做標(biāo)記、做的標(biāo)記
    中考相關(guān)信息請關(guān)注出國留學(xué)網(wǎng)中考頻道......
    ?
    
語文試題 數(shù)學(xué)試題 英語試題 政治試題 物理試題 化學(xué)試題 歷史試題
語文答案 數(shù)學(xué)答案 英語答案 物理答案 化學(xué)答案 歷史答案 政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