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不同于研究生招生階段,招生的話語權多掌握在教授手里,哥倫比亞大學本科生階段,招生的決定權則更多地是落在負責招生的行政人員身上。同哥倫比亞大學一樣,大多數(shù)常春藤(Ivy League)學校本科生的招生都是由專門的行政人員來完成,而不會太多涉及負責教學的老師或者教授。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哥倫比亞大學本科是如何進行招生的吧。
哥倫比亞大學本科招生第一步,區(qū)域內(nèi)初選
首先,不同的招生辦人員,按照生源的區(qū)域region單獨進行第一輪篩選。由相同的招生辦人員進行第一輪初選,篩選標準主要分三個類別,分別是:NO.1 Social,NO.2 Academic,NO.3 Intellectual。三個類別同等重要。
social方面主要是指領導力,加入各種社團、興趣特長的情況。
academic主要是指SAT、TOFEL以及高中階段各科成績。當我問到中國高考成績是否也作為他們錄取的參考的時候,哥倫比亞大學本科生招生辦副主任給予了否定。
Intellectual方面,主要看重的是學生的閱讀能力,比如是否讀過一些公認的、有影響力的好書,課外會讀一些什么有趣的書,或者讀過專業(yè)領域內(nèi)哪些重要的書籍,是否了解專業(yè)領域內(nèi)發(fā)生的重大事件以及當前專業(yè)發(fā)展的趨勢等。重點看的就是你是否了解你想學的專業(yè)。用他的話說,intellectual方面可以衡量學生是否真的對該學科感興趣,一旦這個學生真的對該學科感興趣,他一定會自己去搜尋并試圖了解更多該領域相關的研究或者新聞。
哥倫比亞大學本科招生第二步,小組討論
在進行完第一輪個人篩選后,負責不同區(qū)域招生的人員聚在一起,一般3-4人,進行小組討論,比如陳述同意招收這個學生的原因,或者不錄取的原因。小組討論后,招生名單最終確定。
哥倫比亞大學本科招生第三步,發(fā)放錄取
一般來說,他們會按照9%的錄取率發(fā)放錄取通知書,因為部分收到錄取通知書的同學,會選擇就讀其他學校,這樣一來,通常最終入學率為5%,這也是他們預估的理想數(shù)值。
值得一提的是,當與他談到很多高中畢業(yè)生,即便是美國本土高中畢業(yè)生未必真正知道自己想學什么,所以可能很難到達他們所期待的Intellectual的要求的時候,他的回答是:美國的大學很多,對于不了解自己喜好和興趣的申請者,他們完全可以去其他學校,不一定要選擇哥倫比亞大學。所以,了解自己的選擇,陳述自己的理由在申請名校的時候顯得尤為重要。
而談到花在每個學生申請材料上的時間的問題,他的問答是:因材料而異。而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不管這個學生的材料開始表現(xiàn)得有多強或者多弱,作為專業(yè)的招生人員,他們還是會go over學生的所有網(wǎng)上申請材料。
當談到提前提交申請材料是否會有錄取上的優(yōu)勢?他的問答是:不會。一般招生分兩種,一種屬于rolling式招生,即沒有截止日期,你可以隨時申請;另一種屬于有截止日期式招生。一般哥倫比亞大學本科生招生截止日期分為early decision(截止日期一般為11月)和regular decision(截止日期一般為1月份),只要在截至時期前提交,都是同樣的選擇標準。
就哥倫比亞大學本科招生人員來說,他們更喜歡在申請材料上看到學生能夠更多地談自己的興趣,申請這個專業(yè)自身的理由,這樣會給人更加真實、更加可信的感覺,而對于過于修飾,或者出現(xiàn)語法錯誤的申請,通常會給他們不太好的印象。
總的來說,雖然哥倫比亞大學本科確實存在某些專業(yè)的申請相對于其他專業(yè)會相對容易些,但所有的哥倫比亞大學申請人都需要符合以上3大類的標準,如果不符合,也會出現(xiàn)個別地區(qū)當年沒有招生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