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巴黎牽動著中國人的夢想

字號:

 精致而又慵懶的歐洲適合慢節(jié)奏旅行。從巴黎出發(fā),一路走走停停,造訪柏林,漫步維也納,觀賞羅馬,體驗巴塞羅那,最后回歸原點,再度分享巴黎的溫情。之后你便可以吹牛說,盡管是走馬觀花,但你已經(jīng)逛遍了歐洲名城,飽覽了西方名勝。你同時也會問心無愧地說,五大都城中,你最愛慕的仍然是巴黎,因為只有巴黎凝縮了你的所見所聞,讓你有機會領(lǐng)略歐洲文明的巔峰。
    巴黎是夢,歷史的舊夢。街道、石墻、河水、橋梁……漫步巴黎,你會心曠神怡,激情泉涌,幻想自己是在歷史中穿行。對于飽經(jīng)戰(zhàn)亂之痛的多數(shù)歐洲城鎮(zhèn)來說,這座城市真的相當幸運。那些悠久的街區(qū)、園林、低層建筑,至今依然保留著未經(jīng)戰(zhàn)爭破壞的歷史風韻。盧浮宮、圣母院、凱旋門,還有那些大大小小不勝枚舉的博物館都在用自己的存在訴說著歷史的厚重,甚至那些不貼任何歷史標簽的普通民宅、圍墻、石路,也無一不在講述幾百年來的喧囂與寧靜。每一個街區(qū)都有自己獨特的氣質(zhì),每一個路口都蘊藏著一代又一代人充滿歡愉或悲苦的命運。
    巴黎也是誘惑,彌漫著現(xiàn)代氣息的誘惑。純正的紅酒、鮮美的鵝肝、優(yōu)雅的畫廊、精致的美食,再加上歌劇、芭蕾以及名目繁多的歌舞表演,世界上好像沒有哪個城市的居民會比巴黎人更善于優(yōu)雅地吃喝玩樂。知道那個被譯為“馬卡龍”的杏仁小圓餅嗎?走進香榭麗舍大街上那家精致而華美的甜點店,你便可以享受到這久負盛名的“甜品中的藝術(shù)精品”,而漂亮女店員不僅會自豪地向你解說它的來歷,還會用清脆迷人的聲音告訴你,“馬卡龍”的意思原來是“少女酥胸”。如果你能夠理解巴黎人對藝術(shù)的敬仰和尊重,你便不會驚訝于“少女酥胸”也擠進了“奢侈品”行列,售價驚人。這就是法式浪漫,這就是巴黎風情!
    巴黎人通常是不會閑坐在家里的,他們好熱鬧,愛出門。天氣好的時候,你會看到蒙馬特爾高地人山人海,到處是表演藝人、街頭畫家、興奮的游客、消遣的學生。在塞納河邊,吸引你目光的一定是那些抱著吉他自彈自唱的少年、玩滑輪的孩子、野餐的情侶或散步的老人。對巴黎人來說,每年六月的音樂節(jié)和十月的“不眠夜”都是激情澎湃的時刻,萬眾狂歡的場面著實令人感動。巴黎市政府也格外重視市民的生活質(zhì)量,公園和林蔭道永遠被打理得格調(diào)優(yōu)雅、賞心悅目。一到夏天,市政廳還會運來細沙,在塞納河畔鋪設(shè)近兩公里長的人工海灘,并安裝一批吊床和躺椅,讓不能外出度假的百姓也能享受到海濱浴場的風情。
    巴黎是什么樣子的?是優(yōu)雅、浪漫、風情萬種,或是傲慢、自負、清高冷漠?是高貴、時尚、超凡脫俗,還是消極、慵懶、及時行樂?巴黎是一個既保留了傳統(tǒng)生活方式又吸納了現(xiàn)代社會元素的城市。巴黎人盛贊自己的城市熱情,但外省人卻批評這個國際都市的“冰冷”。他們說,巴黎過大的生活壓力和過于緊張的生活節(jié)奏實在令人難以接受。巴黎人欣賞自己的生活觀念,但來自紐約的客人卻對“巴黎的閑散和低效”印象深刻。無論如何,在褒貶不一的評價背后,涌蕩著同樣的向往、關(guān)注和推崇;在那些犀利的嘲諷和批評當中,同樣洋溢著百般眷戀的情懷,隱匿著對無窮魅力的折服和感動。
    去巴黎,一定要進咖啡館坐坐。在咖啡館里喝咖啡是巴黎人生活中頗為重要的部分,因為咖啡不僅僅是一種意義單純的飲品,它更是一種文化,是人們的交友方式、生活情趣和人生態(tài)度。或手捧一本好書,或與友人高談闊論,巴黎人正是借助沉浸在咖啡館里的傳統(tǒng)休閑方式,促成了存在主義、超現(xiàn)實主義、印象派和新浪潮的誕生。
    坐在“雙叟”、“花神”等左岸著名的咖啡館里,腦子里自然會閃過曾是此地??偷乃_特、加繆、畢加索、海明威的身影,但眼望絡(luò)繹不絕的中國游客,你也許會想起辜鴻銘對巴黎的議論:“世界上似乎只有法國人最能理解中國和中國文明,因為法國人擁有一種和中國人一樣非凡的精神特質(zhì)。”果真如此嗎?仔細想來,中國與法國,北京與巴黎,的確有許多相同相似之處。巴黎人懂生活,北京人懂享受,大家彼此惺惺相惜,都是駕馭情趣人生的高手。中國人會吃,法國人善飲,世界由此產(chǎn)生了最美妙的烹調(diào)藝術(shù)。
    圍爐夜話,北京人和巴黎人該會有更多的相互賞識和認同。從拿破侖、雨果到秦始皇、曹雪芹,有多少精彩絕倫的往事可以感動兩個“帝都的臣民”;從凡爾賽宮到紫禁城,中國人和法國人幾乎用同樣的視覺感受詮釋了國家的偉岸與恢宏。北京人會說,巴黎可以牽動中國人的夢想;巴黎人會說,若想要弄清巴黎的夢想與光榮,最好把目光投向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