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語文課本知識 岳陽樓記 2

字號:


    1、簡介文體:
    記,是古代一種文體,(學(xué)生回答已學(xué)過的“記”)一般指作者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某物或某事有所感受,然后記下來的一種文體。因此,它可以寫景狀物如《小石潭記》《核舟記》,也可以敘事如《桃花源記》,也可以將寫景狀物與議論抒情結(jié)合起來就像《岳陽樓記》。
    2、簡介作者和他的好友滕子京的狀況及本文寫作的背景:
    范仲淹,字希文,謚號文正公,北宋中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幼年時代家境貧寒,在母親教育下,發(fā)奮讀書并懷有大志。公元1015年考取進(jìn)士。后來曾經(jīng)鎮(zhèn)守西北邊疆,抵抗西夏,使西夏不敢進(jìn)犯。1043年任參知政事,任職期間,敢于直言,實行有一定進(jìn)步意義的政治改革,不幸遭到排斥被貶到鄧州任太守?!对狸枠怯洝繁闶撬卩囍萑紊蠎?yīng)好友滕子京所請而作。作者一生的詩文收集在《范文正公集》里。
    滕子京與范仲淹是同榜進(jìn)士。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勢力的反對。后被貶謫守岳州,心里很有些憤慨。范仲淹很擔(dān)心他惹出禍來,想找機(jī)會勸他,恰好趕上他請范仲淹為重修岳陽樓作記。范仲淹就借題發(fā)揮,寫出自己理想的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勉勵滕子京學(xué)習(xí)古代有修養(yǎng)的人,不計較個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當(dāng)時范仲淹的處境同滕子京一樣,寫此文是勸友也是自勉。
    3、注音并朗讀課文:
    謫(zhé) 屬(同“囑”zhǔ) 淫(yín) 霏(fēi)
    檣(qiáng) 楫(jí) 冥(míng) 讒(chán) 偕(xié)
    4、實詞:
    通假字
    百廢具興:具,同“俱”,全,都。
    屬予作文以記之:屬,同“囑”,囑咐。
    一詞多義
    (1)或:
    一食或盡粟一石:有時。
    或異二者之為:或許。
    (2)居: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在。
    面山而居:居住。
    (3)通:
    政通人和:順利。
    初極狹,才通人:通過。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曉。
    北通巫峽:通達(dá)。
    中通外直:貫通。
    (4)求: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不求聞達(dá)于諸侯:謀求。
    (5)為:
    及為忠善者:動詞,做
    或異二者之為:動詞,心理活動(即兩種心情)。
    是以眾議舉寵為督:動詞,做,擔(dān)任。
    俱為一體:動詞,是。
    武陵人捕魚為業(yè):動詞,當(dāng)作。
    不足為外人道也:介詞,對,向。
    (6)屬:
    屬予作文以記之:屬,同“囑”,囑咐。
    忠之屬也: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
    (7)和:
    政通人和:和睦。
    地利不如人和:和睦。
    春和景明:和煦,和暖。
    詞類活用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名詞作狀語,在……之前;在……之后。
    5、句式:
    (1)判斷句: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2)倒裝句:
    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多會于此;
    吾誰與歸?
    6、課文分析:
    (1)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為:
    第一部分(1段):記敘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及作記的緣由。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體。寫“遷客騷人”或悲或喜的“覽物之情”。
    第1層(2段):寫洞庭湖雄偉壯麗的景象并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
    第2層(3、4段):用兩個排比段分別寫出“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鮮明對比。
    第三部分(5段):抒發(fā)作者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fù)。這是全文的核心。
    (2)寫文章,往往以一兩個警句(關(guān)鍵性詞句)振起全篇,第1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這背景是什么?說明了什么?
    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基礎(chǔ)上“重修岳陽樓”,這說明滕子京在謫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條。由此可見作者欣賞他的闊大胸襟,與一般的“遷客”不同。
    (3)提問:第2段寫洞庭湖的全景,用“銜遠(yuǎn)山,吞長江”,如果把“銜”改為“連”,把“吞”改為“接”好不好?為什么?
    洞庭湖是無生命之物,用“銜”“吞”則使人產(chǎn)生有生命之感,把“遠(yuǎn)山”“長江”跟洞庭湖的關(guān)系寫得活靈活現(xiàn),成了一幅氣勢磅礴的動人畫面。如果用“連”“接”來替換,只是客觀地說明三者的相對位置,畫面是靜止的,效果沒有這樣好。
    (4)從岳陽樓上看到的雄偉景象有哪些?
    A、氣勢非凡:銜遠(yuǎn)山,吞長江。
    B、寬闊無邊: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C、湖光山色: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5)作者沒有停留在寫景上,而用“然則”從岳陽樓的地理形勢,轉(zhuǎn)入寫什么?
    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6)第3段的畫面渲染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
    極力渲染“悲”的氣氛。因己而悲。
    (7)第4段的畫面渲染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
    極力渲染“喜”的氣氛,因物而喜。
    (8)作者用哪些話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和“喜”?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喜”。這樣寫是為了將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情自然轉(zhuǎn)入議論,突出全文的主旨。
    (9)“古仁人之心”是怎樣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古仁人”的憂樂觀是怎樣的?
    先講“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講“樂”,“后天下之樂而樂”。
    (11)“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對滕子京的慰勉和規(guī)勸之意。
    (12)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
    我國古代早有“與民同樂”的思想。孟子“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边@里說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來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發(fā)展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并以此作為對待仕途進(jìn)退的原則,表現(xiàn)他曠達(dá)的胸襟和偉大的抱負(fù)。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著借鑒和教育的意義。
    (13)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樣推出這個警句的?
    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設(shè)問方式逐層推進(jìn),最后才點出警句。先用比較方式設(shè)問,以“不以物喜……則憂其君”,闡明“古仁人之心”的內(nèi)涵,顯示了“古仁人”的闊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進(jìn)亦憂,退亦憂”的論斷,突出一個“憂”字,自然引出第二個設(shè)問“何時而樂”,使文章又推進(jìn)一層。設(shè)問后而警句出現(xiàn),給人印象極深。
    7、小結(jié):
    本文題為《岳陽樓記》,自然要寫岳陽樓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圖卻是借題發(fā)揮,談一個人應(yīng)有的政治抱負(fù),并以此勸勉友人。文章先由敘事入手從重修岳陽樓的背景,說到岳陽樓的“大觀”,再寫“遷客騷人”登樓時一悲一喜的情懷,最后將這種情懷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自然引出議論,說明作者意圖。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自然結(jié)合起來,句式上駢散交錯,節(jié)奏不斷變化,讀起來聲調(diào)鏗鏘,使人產(chǎn)生審美的感受。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60分鐘)
    (一)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謫守 屬予作文 浩浩湯湯 淫雨霏霏
    山岳潛形 寵辱偕忘 一碧萬頃 檣傾楫摧
    (二)默寫。
    1、若夫淫雨霏霏, , , ;日星隱曜,山岳潛形; , ; ,虎嘯猿啼。
    2、至若春和景明, , ,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 。而或長煙一空, , , ,漁歌互答,此樂向極!
    3、《岳陽樓記》中寫岳陽樓雄偉景象的句子是: , , , , ,
    。
    4、新市長上任兩年,全市面貌一新,干群同心,社會安定,各項建設(shè)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真是 , 。(用《岳陽樓記》中兩個相連的四字短語填寫。)
    5、面對人生中成功的歡樂和失敗的痛苦,我們應(yīng)擁有“ , ”的心態(tài)。(用《岳陽樓記》中的原句答)
    (三)選擇題。
    1、各組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是( )
    A、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B、其喜洋洋者矣 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C、多會于此 于廳事之東北角
    D、屬于作文以記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居廟堂之高(指朝廷) B、先天下之憂而憂(然而)
    C、是進(jìn)亦憂,退亦憂(這樣) D、予嘗求古仁人之心(的)
    3、下列短語中的“臨”與“把酒臨風(fēng)”的“臨”同義的有( )(可多選)
    A、雙喜臨門 B、身臨其境 C、臨危不懼
    D、臨陣磨槍 E、如臨大敵
    4、不是對偶句的一項是( )
    A、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 B、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C、銜遠(yuǎn)山,吞長江 D、日星隱耀,山岳潛形
    5—11題:選擇下列句子的正確譯文。
    5、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
    A、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荒廢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
    B、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荒廢的家園又興建起來了。
    C、到了第二年,政事通順,人都和氣,許多荒廢的事業(yè)又都興辦起來了。
    6、屬于作文以記之。( )
    A、囑托我寫文章來記述重修岳陽樓這件事。
    B、囑托我寫文章來記述唐賢今人的詩。
    C、寫文章來記述重修岳陽樓這件事就歸我了。
    7、而或長煙一空。( )
    A、可能有的時候長長的一片煙霧擴(kuò)散充滿了天空。
    B、或許是細(xì)長的煙霧飄散在一片天空。
    C、有時大片的煙霧完全消失。
    8、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
    A、沙鷗時而飛開,時而聚攏,美麗的魚時而在水面,時而在水底游動。
    B、沙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時而在水面,時而在水底游動。
    C、沙鷗都聚集在這里,五顏六色的魚都在游動。
    9、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
    A、我曾經(jīng)探求過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于以上的兩種心情。
    B、我曾經(jīng)探求過古時有仁愛之心的人的思想感情,有的不同于以上的兩種心情。
    C、我曾經(jīng)探求過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情,或許不同于以上的兩種行為。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A、不因為外物好而歡喜,不因為自己失意而悲傷。
    B、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C、不因為外界環(huán)境好而高興 ,不因為自己處境不好而悲傷。
    11、微斯人,吾誰與歸?( )
    A、這種渺小的人,我能和他在一起嗎?
    B、沒有這種人我歸屬于呢?
    C、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12、對“微斯人,吾誰與歸”一句理解最好的一項是( )
    A、勉勵滕子京以“古仁人”為榜樣,做自己的好朋友。
    B、表現(xiàn)作者自己學(xué)習(xí)“古仁人”崇高思想的抱負(fù)和決心。
    C、表達(dá)了自己做人為官的追求,也期望友人與己共勉。
    D、表現(xiàn)作者找不到志同道合伙伴的惆悵。
    13、“是進(jìn)亦憂,退亦憂”一句表現(xiàn)了( )
    A、做朝官或赴外任都憂國憂民。 B、當(dāng)官為民都憂慮重重。
    C、順境逆境都悲觀失望。 D、時時處處都擔(dān)驚受怕。
    14、文章寫“遷客騷人或悲或喜的覽物之情”目的是( )
    A、客觀地表現(xiàn)“遷客騷人”登樓觀景的思想感情。
    B、突出不同的景色會對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影響。
    C、通過對比突出下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
    D、側(cè)面表現(xiàn)環(huán)境對人的思想感情的影響。
    15、下面對課文語句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被貶職外調(diào)的官員和詩人大多在此相會,他們觀賞景物時的心情,大概沒有區(qū)別吧?
    B、“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薄?此時)登上岳陽樓,就會想起被貶離京、懷念家鄉(xiāng),擔(dān)心遭到誣陷誹謗,眼前景物蕭條,感慨致極而心中悲傷。
    C、“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此時)登上岳陽樓,就心情暢快,榮辱都被丟開,在清風(fēng)中舉杯痛飲,高興到了極點。
    D、“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薄憩F(xiàn)滕子京雖被貶官,但上任后積極有為,僅一年就取得了成就。
    16、下列語句,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A、予/觀夫/巴陵勝狀 B、銜/遠(yuǎn)山,吞/長江
    C、前人/之述備矣 D、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17、下列語句,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A、予嘗 / 求古仁人 / 之心 B、或 / 異二者 / 之為
    C、先天下 / 之憂而 / 憂 D、處 / 江湖之遠(yuǎn) / 則憂其君
    18、對本文寫作目的解說有誤的一項是( )
    A、應(yīng)朋友之托,為重修的岳陽樓作記。
    B、借作記之機(jī),表達(dá)自己的胸襟和抱負(fù)。
    C、當(dāng)時作者和滕子京都在被貶之時,作者要借此文與朋友共勉。
    D、描寫巴陵勝狀,抒發(fā)覽物之情,評說遷客騷人。
    (四)課內(nèi)閱讀。
    文段一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都。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yuǎn)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1、從第一段中找出兩個成語。 (1) (2)
    2、重修后的岳陽樓有何變化? 答:
    3、作者對“岳陽樓之大觀”的描寫很簡略,其原因是什么?(請用語段的原話回答)
    4、第二段文字的寫作順序是( )
    A、先寫景,后議論 B、先寫景,后敘事
    C、先敘事,后寫景 D、先議論,后寫景
    5、與“前人之述備矣”相照應(yīng)的一個句子是
    6、從空間上描寫洞庭湖的句子是
    從時間上描寫洞庭湖的句子是
    文段二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是進(jìn)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1、從文中找出四對反義詞。
    答:(1) (2) (3) (4)
    2、有關(guān)這段文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這段文字出自宋代文學(xué)家歐陽修寫的《岳陽樓記》。
    B、“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一句表達(dá)了作者的曠達(dá)胸襟。
    C、文中的“進(jìn)”和“退”分別照應(yīng)前文的“居廟堂之高”和“處江湖之遠(yuǎn)”。
    D、本段文字表達(dá)了作者被貶后的苦悶心情。
    3、本段文字使用的表達(dá)方式有( )
    A、記敘 B、議論 C、抒情
    4、本段首句中的“二者之為”指什么?(默寫)
    答: 和 。
    5、“何哉?”這是針對什么提出來的問題?文中是怎樣回答這個問題的?
    答:
    6、“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表現(xiàn)了一種什么精神?談?wù)勀愕目捶ā?BR>    答:
    (五)課外閱讀。
    岳陽樓記
    ①岳陽樓值得一看。長江三勝,滕王閣、黃鶴樓都沒有了,就剩下這座岳陽樓了。
    ②岳陽樓最初是唐開元中中書令張說所建,但在一般中國人印象里,它是滕子京建的。滕子京之所以出名,是由于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國過去的讀書人很少沒有讀過《岳陽樓記》的?!对狸枠怯洝芬婚_頭就寫道:“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雖然范記寫得很清楚,滕子京不過是“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然而大家不甚注意,總以為這是滕子京建的。岳陽樓和滕子京這個名字分不開了。滕子京一生做過什么事,大家不去理會,只知道他修建了岳陽樓,好像他這輩子就做了這一件事。滕子京因為岳陽樓而不朽,而岳陽樓又因為范仲淹的一記而不朽。若無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不會有那么多人知道岳陽樓,有那么多人對它向往?!对狸枠怯洝吠ㄆ獙懙煤芎茫绕錇槿藗髡b者,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名言??梢赃@樣說:岳陽樓是由于這兩句名言而名聞天下的。這兩句話哺育了很多后代人,對中國知識分子的品德的形成,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yuǎn)的影響。
    ③寫這篇《記》的時候,范仲淹不在岳陽,他被貶在鄧州,即今延安,而且聽說他根本就沒有到過岳陽,《記》中對岳陽樓四周景色的描寫,完全出諸想像。這真是不可思議的事。他沒有到過岳陽,可是比許多久住岳陽的人看到的還要真切。岳陽的景色是想像的,但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yún)s是久經(jīng)考慮,出于胸臆的,真實的、深刻的??磥硪黄恼伦钪匾氖撬枷?。有了獨特的思想,才能調(diào)動想像,才能把在別處所得到的印象概括集中起來。范仲淹雖可能沒有看到過洞庭湖,但是他看到過很多巨浸大澤。他是吳縣人,太湖是一定看過的。我深疑他對洞庭湖的描寫,有些是從太湖印象中借用過來的。
    ④我在別處沒有看見過一個像岳陽樓這樣的建筑。全樓為四柱、三層、盔頂?shù)募兡窘Y(jié)構(gòu)。主樓三層,高十五米,中間以四根楠木巨柱從地到頂承荷全樓大部分重力,再用十二根寶柱作為內(nèi)圍,外圍繞以十二根檐柱,彼此牽制,結(jié)為整體。全樓純用木料構(gòu)成,逗縫對榫,沒用一釘一鉚,一塊磚石。樓的結(jié)構(gòu)精巧,但是看起來端莊渾厚,落落大方,沒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氣,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上很壓得住,很有氣魄。
    ⑤岳陽樓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勢。“滕王高閣臨江渚”,看來和長江是有一段距離的。黃鶴樓在蛇山上,晴川歷歷,芳草萋萋,宜俯瞰,宜遠(yuǎn)眺,樓在江之上,江之外,江自江,樓自樓。岳陽樓則好像直接從洞庭湖里長出來的。樓在岳陽西門之上,城門口即是洞庭湖。伏在樓外土墻上,好像洞庭湖就在腳底,丟一個石子,就能聽見水響。樓與湖是一個整體。沒有洞庭湖,岳陽樓不成其為岳陽樓;沒有岳陽樓,洞庭湖也就不成其為洞庭湖了。站在岳陽樓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湖中帆船來往,漁歌互答,可以揚聲與舟中人說話;同時又可遠(yuǎn)看浩浩蕩蕩,橫無際涯,北通巫峽,南極瀟湘的湖水,遠(yuǎn)近咸宜,皆可悅目?!皻庹粼茐魸桑?a ”,并非虛語。
    ⑥我們登岳陽樓那天下雨,游人不多。有三四級風(fēng),洞庭湖里的浪不大,沒有起白花。本地人說不起白花的是“波”,起白花的是“涌”?!安ā焙汀坝俊庇羞@樣的區(qū)別,我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可以增加對于“洞庭波涌連天雪”的一點新的理解。
    ⑦夜讀《岳陽樓詩詞選》。讀多了,有千篇一律之感。最有氣魄的還是孟浩然的那一聯(lián),和杜甫的“吳楚東南坼, b ”。劉禹錫的“遙望洞庭山水翠, c ”,化大境界為小景,另辟蹊徑。呂洞賓的絕句:“朝游岳鄂暮蒼梧,袖里青蛇膽氣粗。三醉岳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很有點仙氣,但我懷疑這是偽造的。寫得最美的,還是屈大夫的“裊裊兮秋風(fēng), d ”兩句話,把洞庭湖就寫完了! (作者 汪曾祺)
    1、本文第②節(jié)中表明滕子京、范仲淹和岳陽樓這三者關(guān)系的一句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選出下列詩句依次填入第⑤⑦節(jié)空缺處。(將答案的字母依次寫在答題紙上)
    備選項:A、洞庭波兮木葉下 B、乾坤日夜浮
    C、白銀盤里一青螺 D、波撼岳陽城
    3、聯(lián)系上下文看,第⑤節(jié)中劃線的句子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讀全文,用簡潔的語言說說“岳陽樓值得一看”的幾條理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試題答案】
    (一)注音。(略)
    (二)默寫。(1、2略)
    3、銜遠(yuǎn)山 吞長江 浩浩湯湯 橫無際涯 朝暉夕陰 氣象萬千
    4、政通人和 百廢具興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三)選擇題
    1、C 2、B 3、CE 4、B 5、A 6、A 7、C
    8、B 9、A 10、B 11、C 12、C 13、A 14、C
    15、A 16、B 17、D 18、D
    (四)課內(nèi)閱讀
    文段一
    1、兩個成語 (1)政通人和 (2)百廢具興
    2、變化: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3、描寫簡略的原因前人之述備矣
    4、寫作順序(A)
    5、與“前人之述備矣”相照應(yīng)的一個句子是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6、空間上銜遠(yuǎn)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時間上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文段二
    1、反義詞:(1)喜—悲(2)進(jìn)—退(3)先—后(4)憂—樂
    2、說法正確的一項(C)
    3、表達(dá)方式(BC)
    4、“二者之為”指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和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
    5、針對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回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
    6、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無私精神。
    看法:(略)
    (五)課外閱讀
    1、滕子京因為岳陽樓而不朽,而岳陽樓又因為范仲淹的一記而不朽。2分。
    2、依次為D、B、C、A。各1分。
    3、因為有了洞庭湖的煙波浩淼,才有了岳陽樓的宏大氣魄;因為有了岳陽樓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才使洞庭湖名聲大振。意思對即可。
    4、岳陽樓結(jié)構(gòu)精巧(樓美)。在岳陽樓可以觀賞到洞庭湖的美妙景色(景美)。岳陽樓有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洞庭湖的“波”“涌”有新的認(rèn)識。
    ?
    
中考政策 中考狀元 中考飲食 中考備考輔導(dǎo) 中考復(fù)習(xí)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