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語文課本知識 風箏

字號:

七年級上冊每課要點--21風箏
    這篇作品創(chuàng)作于1925年1月24日。當時在北洋軍閥統(tǒng)治下,政治更加腐敗,社會更加黑暗。根深蒂固的封建家族制度、倫理道德依然沉重束縛和殘酷地虐殺著兒童的精神。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魯迅先生創(chuàng)作了《風箏》作品,意在啟示人們:如不改革整個社會,任何人的"補過"均無濟于事,孩子們也絕不會真正獲得"春日"的愉快。
    作品采用倒敘方法,以"風箏"為線索,由北京冬季天空的風箏談起,指出"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設下懸念。接著回憶故鄉(xiāng)放風箏的情景及小弟對風箏的喜愛,為寫中心事件作鋪墊。中心事件是"我"殘忍地毀壞了弟弟躲在角落里偷扎的風箏。在"我"進入中年,明白了"游戲是兒童最正當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這一道理后,對這件事深深懺悔。但已沒有彌補過失的機會了。小弟已有了胡子,不再迷戀風箏;向他道歉,求他寬恕,而他已全然忘了這件事,所以"我的心只得沉重著"。課文結尾呼應開頭:"故鄉(xiāng)的春天又在這異地的空中了,既給我久經(jīng)逝去的兒時的回憶,而一并也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結構嚴謹。
    學習時,先朗讀課文,了解大致內(nèi)容,標出生字詞。查字典,自主解決。
    一. 字
    1.給紅色的字注音。
    嫩(  )藍   寂寞(  )  憔悴(  ) 訣(  )別
    嫌惡(  )   纏(  )繞  笑柄(  ) 驚惶(  )
    2.給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組詞。
    ┏____(  )     ┏ ____(  )
    惡 ┫          解 ┫ ____(  )
    ┗____(  )     ┗ ____(  )
    二.詞
    1.解釋下列詞語
    驚異:驚奇詫異。
    寂寞:孤單冷清。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點綴:加以襯托或裝飾,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
    訣別:分別(多指不易再見的離別)。
    不堪:不能忍受。
    塵封:擱置已久,蓋滿塵土。
    寬?。簩捜蒺埶?。
    寒威:本文指嚴冬給作者造成的寒冷和威壓的感覺。也暗指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給人造成的寒冷和威壓的感覺。
    2. 詞語積累
    浮動    寂寞    憔悴    蕩漾
    不堪    寬恕    恍然大悟  苦心孤詣
    三、句
    第二段"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而久經(jīng)訣別的故鄉(xiāng)的久經(jīng)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與最后一段"現(xiàn)在,故鄉(xiāng)的春天又在這異地的空中了,既給我久經(jīng)逝去的兒時的回憶,而一并也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這兩句中的"久經(jīng)訣別的故鄉(xiāng)的久經(jīng)逝去的春天"、"故鄉(xiāng)的春天"都是指"風箏",因為在作者的筆下,"風箏"已成了故鄉(xiāng)春天的象征。
    理清文章寫作思路:
    北京冬季空中的風箏→故鄉(xiāng)春天多姿多彩的風箏→虐殺弟弟風箏夢→讀書明理無限懊悔→想補過而不得→再回北京現(xiàn)實的冬天。
    或:回憶前→回憶中→回憶后
    你現(xiàn)在能準確給作品劃分段落層次并概括段意了嗎?
    討論課文內(nèi)容:
    1、"我"弟弟"最喜歡風箏",文中哪些地方作了描述?
    ①"他……最喜歡風箏,自己買不起,我又不許放,他只得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有時至于小半日。遠處的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得跳躍。"
    ②躲進平時很少有人去的一間堆積雜物的小屋,專心致志地偷做風箏,被"我"發(fā)現(xiàn)后異常害怕(此時越害怕,越能表現(xiàn)出他當初興趣之濃厚,自做風箏愿望之迫切,因為他肯定考慮過一旦被發(fā)現(xiàn)的后果),在我毀掉他的風箏后,他獨自絕望地站在小屋里(希望越大,失望才會越大)。
    2、"我"弟弟最喜歡風箏作為事例,它能證明文中的哪個觀點?
    "游戲是兒童最正當?shù)男袨椋婢呤莾和奶焓埂?
    結合全文說說"我"原來的看法,并談談你對兒童玩游戲的看法。
    "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他的這些,在我看來都是笑柄,可鄙的。"余略。
    3、讀了幾遍課文后,你便會發(fā)現(xiàn)作者的無限懊悔正是作者嚴于責己,勇于自新的表現(xiàn)。那么,你能說說作者是如何逐步寫出自己無限懊悔的嗎?
    ①"我"管教弟弟,弟弟想放風箏而不可得,并且,粗暴毀壞了弟弟后來忍不住偷偷制作的風箏。這是后來作者產(chǎn)生懊悔的根源所在。
    ②"我"的小弟弟,那時"多病,瘦得不堪"。文章愈是把小弟寫得可憐,就愈反襯出"我"后來感情負重的份量,加深了作者的懊悔情感。
    ③中年讀書明理后,深知少時所做十分愚蠢,從此一直想方設法努力補過卻已不可得,終使作者本已很深的懊悔情感又無休無止地折磨著自己了,以至懊悔無限。
    4、如何評價作品中的"我"?
    從"我"的動機和行為看,"我"認為放風箏"沒出息",玩物喪志。作為哥哥,"我"從關心弟弟健康成長的角度粗暴地制止了弟弟做風箏放風箏。但"我"當時還是"少年",平時身受封建思想毒害而不能自覺,做出精神虐殺的事來,"我"不能負全部責任,封建禮教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我"也是一個受害者。
    從"我"后來的覺悟和轉(zhuǎn)變看,"我"以前的謬誤是在不自覺的狀態(tài)下"善意"做出的,一旦到了中年讀外國書明理后,眼前才展開了"二十年來毫不憶及"的這一幕,于是心如鉛墜,長期想法補過而不可得,深受懊悔心情無休無止地折磨,"我"也成了受害者。
    深入探究:
    1. 作品中,"我"的弟弟有沒有受過封建思想的毒害?為什么?
    "我"的弟弟也深受封建思想毒害,這從作品有關描述中可以看出。
    (1)"我"是哥哥,他從內(nèi)心深處也認為受"我"管教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所以,雖然他"最喜歡風箏",卻因為"自己買不起,我又不許放", 他就只好強忍著放風箏的強烈欲望,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呆看空中別人放的風箏出神。
    (2)后來終于忍不住偷做風箏,被"我"發(fā)現(xiàn)時,他"很驚惶地站了起來,失了色瑟縮著",這也表明"我"的小兄弟已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誤認為自己玩風箏是沒出息的事,所以偷玩,被平時就怕的對自己管教甚嚴的哥哥發(fā)現(xiàn),因自認有錯而害怕異常。
    (3)也許正是自認沒理,所以漸漸淡忘了兒時風箏被毀一事。
    2. 聯(lián)系全文,結合時代背景,談談你對作品最后一段的理解。
    最后一段又回到現(xiàn)實中的北京冬季。"故鄉(xiāng)的春天"指的是空中的風箏,因此,第一句實際上就如同說"故鄉(xiāng)春天天空中常見的風箏又在這北京的天空中了,這既引起"我"對很久以前的兒時的回憶,而這回憶卻又帶給我無限懊悔而終使人感到悲哀,這悲哀之所以"無可把握"是因為"我雖清楚了產(chǎn)生這種悲哀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這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社會,可偏又苦于無法改變。
    后面一句大意是說:"我不如不看這春天的標志--風箏,躲到嚴冬中去,以求能擺脫風箏事件所造成的無限懊悔的心情折磨。但是,釀成風箏事件的封建思想,在北洋這閥統(tǒng)治下的現(xiàn)實生活中還十分猖獗,勢力強大,令人生寒。啟示人們?nèi)绮桓母镎麄€社會,孩子們?nèi)圆粫@得"春日"的愉快。
    學習本文語言
    1.第一段中"灰黑色",準確傳神地描寫了在白色積雪的映襯下"禿樹枝"的特有色彩和神韻。
    2.第二段中的"寂寞"是孤單冷清的意思,用在這里準確寫出了瓦片風箏既伶仃地放得很低,又沒有風輪發(fā)出沙沙聲的特點,同時又帶有擬人化的色彩,增添了文章的情趣。
    3.第四段中的"傲然",在文中指"得意"的樣子。因為"我"認為作為哥哥,教管"苦心孤詣地來偷做沒出息孩子的玩藝"的弟弟,是份內(nèi)的事,更何況這次是憑著"我"的智慧準確推測又當場抓獲,并恣意發(fā)泄一腔怒氣毀壞了弟弟正在偷偷制作的風箏,取得了完全的勝利,所以,走的時候,內(nèi)心的那股得意勁不禁溢于外了。
    4.第七段第一句冒號后的四個短分句,語氣急促,語意一層一層地遞進,準確表達出"我"補過心理的急切與真誠。
    ?
    
中考政策 中考狀元 中考飲食 中考備考輔導 中考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