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歷史復習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字號:


    教材解析:七年級下冊 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山東桓臺縣實驗學?!埼挠?BR>    一、知識梳理
    

    ?
    二、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
    (1) 蒙古族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蒙古族是我國歷史上的重要民族,其領袖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國,是中國歷史上的杰出人物??梢酝ㄟ^圖片成吉思汗像或放映錄像《成吉思汗》片斷,了解鐵木真童年經歷,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對鐵木真的堅強和機敏留下深刻印象。突出蒙古政權的建立,是成吉思汗最大功績。
    忽必烈建立元朝,在政治經濟等方面采取多項措施,他也是中國歷史上的杰出人物。對于元朝的建立和統(tǒng)一,可以指導列出元朝建立和統(tǒng)一的線索圖(如下)進一步明確元朝建立和統(tǒng)一的過程。
    

    ?
    (2)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指民族間的自然融合,它是民族間經濟、文化以及生活習慣密切聯(lián)系的結果,是中國歷史上的進步現(xiàn)象。元朝統(tǒng)一后,再次出現(xiàn)了民族大融合的現(xiàn)象。其特征表現(xiàn)為:第一,元朝的民族融合,是歷史上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從三國、兩晉、南北朝民族大融合開始,中經隋、唐、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到元朝時,民族融合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第二,元朝民族融合的發(fā)展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漢族人民開發(fā)邊疆;邊疆各族遷入內地,同漢族等雜居相處;契丹、女真等族與漢族的融合;回族開始形成。第三,元朝的統(tǒng)一促進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又促進了各民族經濟文化的發(fā)展。
    難點:
    “行省制度”的理解是個難點。此概念對于初一學生認識有一定難度。關鍵要解決以下知識點:施行行省制度的目的,行省制度的內容,行省制度的作用,西藏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qū),對琉球(今臺灣)的管轄。
    講述行省制度之前,可以先出示《元朝疆域》圖,或將元朝的疆域與漢、唐版圖進行對比,突出元朝疆域空前遼闊,是當時亞洲一個強大的封建國家。為了進行有效的管轄和統(tǒng)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這是行省制度施行的目的。行省制度的內容介紹,應力求簡捷。突出以下幾點:①中央——中書省——全國最高行政機構——管轄大都及周圍地區(qū);②地方——行中書省(行省或省)——中書省的派出機構——管轄11個行省(可指出地圖中如嶺北、遼陽、云南等行省的范圍);③西藏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qū);④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對于行省制度的作用,應指出它是秦以來郡縣制的一大發(fā)展,有利于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對明清及后來政治制度影響深遠。行省從此成為我國的地方行政機構,保留至今。
    三、學法指導
    (1)綱要信號法:通過綱要信號,濃縮本課知識要點,既清晰又便于記憶。如下圖
    

    ?
    再比如回族的形成也可以通過下面的綱要信號來記憶:
    

    ?
    (2)人物評價法:本課中涉及三個重要人物,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對于這些人物要學會作簡要的評價。如對成吉思汗的評價,既要看到他最大的貢獻是統(tǒng)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權,又要認識到他發(fā)動的一些戰(zhàn)爭給人民也帶來災難。再如對文天祥的評價,點明他是抗元英雄即可。引導學生學會正確評價人物。
    (3)讀圖學習法:學會從地圖中獲取信息?!对倪\河和海運航線》圖、《元朝疆域》圖都需要注意。如觀察《元朝疆域》圖,會獲取很多知識點,如行省制度,元朝加強對西藏管轄,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qū),元朝還加強對琉球的管轄等。
    (4)要點提煉法:本課知識點涉及較多,可以把要點提煉出來,幫助記憶,可以把本課內容歸納為:三個年代、三個人物、四件大事。
    三個年代:1206年 1271年 1276年
    三個人物:成吉思汗 忽必烈 文天祥
    四件大事: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行省制度的建立 民族融合的加強
    (5)歌謠學習法:將每一課主要內容編成歌謠或順口溜,既提高學生興趣又幫助其記憶,也是學習歷史的一種好方法。本課內容可以編成如下歌謠:
    忽必烈戰(zhàn)功高, 1271建元朝;次年定都在大都, 1276滅宋朝(南宋),
    中央設立中書省,省級行政始元朝,西藏正式歸元管,琉球臺灣也管到,
    重視農業(yè)治黃河,開通運河有兩條,海上運輸大發(fā)展,大都繁華景象好。
    四、中考命題分析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是古代史考查的一個重點,中考出題大多以選擇題、材料分析題出現(xiàn)居多,考查的主要知識點圍繞三個歷史人物(成吉思汗 忽必烈 文天祥)四件大事(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行省制度 民族融合),并注意元朝與前后朝代有關的知識點的聯(lián)系與比較。
    五、中考試題分析
    1.(2007年,沈陽市)從唐末五代,經兩宋至元朝,先后誕生了四個強大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遼、西夏、金和元。其中,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疆域空前遼闊的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少數(shù)民族是(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黨項族. D.蒙古族
    解析:此題考查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主要政權,分析四個選項,契丹族建立遼,女真族建立金,黨項族建立西夏,蒙古族建立元朝,由此確定正確答案。
    答案:D。
    2.(2007年,常德市)秦朝和元朝對后世影響深遠的制度分別是( )
    A.科舉制 行省制 B.科舉制 中央集權制
    C.郡縣制 行省制 D.郡縣制 丞相制
    解析:此題前后知識聯(lián)系,考查對重大事件的理解、分析能力。秦朝和元朝都是古代史上兩個重要朝代,都開創(chuàng)過對后世影響深遠的制度,秦朝的郡縣制對后世影響深遠,一直沿用到今天,而元朝的行省制度奠定了今天省級行政區(qū)的基礎。分析四個選項,C項是正確的。
    答案:C。
    3.(2007年,常德市)我國歷史上曾出現(xiàn)過幾次民族融和的高潮,實現(xiàn)民族融和的基本因素是( )
    A.封建統(tǒng)治者采取促進民族融和的措施 B.各民族間的交往
    C.封建經濟的發(fā)展繁榮 D.少數(shù)民族大量內遷
    解析:此題考查對知識的理解分析能力。仔細分析各選項,明確經濟的發(fā)展繁榮是基礎,是民族融合的主要因素,只有經濟發(fā)展了,才會促使少數(shù)民族大量內遷,各民族間的交往更密切,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所以選C最為合適。
    答案:C。
    

    ?
    4.(2007年,濟寧市)與右圖相關的朝代是( )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解析:此題為圖片式選擇題,考查觀察、閱讀地圖的能力。首先仔細觀察地圖,從圖中看出,設立了很多行省,且疆域遼闊,再對照提供的四個選項,很容易確定是元朝,且元朝才開始設立行省制度。由此確定正確答案。
    答案:C。
    5.(2007年,常德市)馬可·波羅在中國有可能看到了( )
    ①《紅樓夢》 ②隨蒙古大軍東征西討 ③使用漢語穿漢服寫毛筆字 ④讀唐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解析:此題的關鍵是要明確馬可·波羅生活在哪一時期或他在何時來到中國,結合所學知識,馬可·波羅是在元朝時來中國的,在元朝之前出現(xiàn)的景象,他都有可能看到,仔細分析提供的選項內容,除《紅樓夢》是清朝創(chuàng)作的作品,根本看不到,其他景象馬可·波羅在中國都有可能看到的。由此確定正確答案。
    答案:B。
    6.(2007年,湘潭市)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都為中華文化的燦爛輝煌做出了重要貢獻?;刈迨俏覈迨鶄€民族之一,最早生活在(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解析:此題考查民族融合的問題。自唐朝以來,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漢、蒙、畏兀爾等長期雜居相處,逐漸融合,從而在元朝出現(xiàn)一個新的民族——回族。所以斷定這個民族最早生活在元朝。
    答案:B。
    作者簡介:張文英,山東桓臺縣實驗學校教師,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自1986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初中歷史教育教學工作,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成績突出,在師生中有較高威信。積極參與教學研究,主持編寫過《新教材詳解》《初中同步測控優(yōu)化設計》《誘思探究》等多種教學資料,在《山東教育導報》《中學政史地》《少年智力開發(fā)報》《新課程》等報刊雜志上發(fā)表文章多篇,先后獲得過市優(yōu)秀教師、市學科帶頭人、振興淄博勞動獎章、市師德標兵等多項榮譽。
    ?
    
中考政策 中考狀元 中考飲食 中考備考輔導 中考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