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留學:AA制詳解

字號:


    “AA制”是在英國比較流行的飯局付賬方式,但中國留學生總是對這種各付各帳的方式感到很別扭,但事實上英國人也并非一開始就很接受這種付賬方式,但慢慢地接受程度也高了起來。下面天道小編就簡單的介紹一下吧,“AA制”也是廣大留學生適應國外生活的一個小細節(jié)哦。
    如果你在英國尚未待上太長時間,大概還沒忘了這樣的場景:一眾人酒足飯飽,叫來服務生買單,席間最具老板相者登時跳起,剩余人紛紛尾隨。霎那間,各種音色之“我來,我來”不絕于耳。噢對了,還得配上標準動作:錢包是不是真掏出來了不要緊,關鍵是手必須得按在口袋上,最好是半掙扎著掏出了錢包的一角方顯真實——這還不算搞定,等各自沖對方叫囂幾輪“你這是看不起我”“你跟我談錢不是傷感情么”等等等等,之后,該掏錢的終于掏了錢,沒打算掏錢的依然掙扎在錢包的那一角上。
    可能是對此情此景記憶太深,有同胞來了英國后深覺自己感情上受到了傷害:譬如幾位朋友出去吃飯,吃完一抹嘴打來單子,立馬有人跳出來指認“理科生”——是這樣的,理科生數(shù)學好嘛,按人頭一除,人人倍兒自覺的低頭拿錢,也就是咱俗稱的“AA制”。受傷害者哀怨咆哮:資本主義真是一個功利的社會啊……
    有種說法講“AA制”里的“AA”是“Algebraic Average”的縮寫,代表“代數(shù)平均”。英語里的“go Dutch”早年則帶有對荷蘭人的貶義,因為荷蘭人有平分賬單的傳統(tǒng),當時的英國人譏笑荷蘭人沒有紳士風度。眼下“AA制”在世界各地因文化、個人觀念差異已有不同的接受程度。中國相對而言大概算接受程度比較低的了。
    叫人意外的是,大概兩年前,英國《衛(wèi)報》曾揭示數(shù)據(jù)表明:就算今時今日,一些情況下“AA制”仍被英國人所排斥,譬如約會中絕大部分的男士會主動付賬,而僅有小部分女性會主動提出各付各的——然而,我們這群游子,卻正是在到達英國之后,失去了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安全感,恍然驚覺每個人生活的不易,而后學會了表情自然的平分賬單。
    我也記不清是從什么時候起了,反正身邊各路友人皆如同商量好了一般,統(tǒng)統(tǒng)高舉起“AA制”的大旗,向著無數(shù)飯局聚會旅行前進進。當然你要非作無比慷慨狀也沒人攔你,白給誰不要?不過心理預期可別太高喲。
    比如,有人曾擺出掏心掏肺的模樣給她認為的“好朋友”買去一百鎊有余的水晶項鏈作生日禮物。沒過多久兩人出去吃飯,結賬時因為零錢不夠,“被禮物”小姐幫“掏心掏肺”小姐先墊付了一鎊,下次聚會時又正色找人討債。“掏心掏肺”小姐怒火攻心:“暈,她也真做得出來啊,我對她這么好,一鎊錢還跟我算?!”“被禮物”小姐亦無辜:“一碼歸一碼嘛……”言下之意,誰叫你把國內那套帶這兒來,活該。
    其實,倒是有個折中辦法不用當即拉下臉面,可以轉而暗地里盤算,叫做:你一頓來,我一頓。就像某君自稱大方之人,瞅準時機買來buy one get one free或者half price之類的菜一大堆,做出擲金如土的架勢請來朋友飽餐一頓,完后便翹起二郎腿坐等回請。這就叫:有請有回請,再請不難嘛。不過,這方法未必適用于每個人,有人就納悶兒:哥不但天天得想著誰請過我,還得琢磨他上回都請我什么價位的飯局了,哥還干不干別的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