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大洋彼岸的中國情懷—來自加拿大的成都舊影》由出國留學網(wǎng)(liuxue86.com)05月03日轉載于人民網(wǎng)-人民日報海外版。
100多年前,一批加拿大友人來到中國的西南。在這里,他們開辦了中國西部第一家西醫(yī)診所(今成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使西醫(yī)走進四川百姓家;他們創(chuàng)建了醫(yī)、牙為主、文理并重的華西協(xié)和大學(今四川大學華西醫(yī)學中心),使之成為我國現(xiàn)代口腔醫(yī)學的發(fā)源地。數(shù)十年間,他們在四川工作生活,為自己也為在四川出生的子孫起了中國名字。在傳播科學、醫(yī)學的同時,他們還拍攝了數(shù)以萬計的攝影照片,為當時的中國留下一筆珍貴的影像資料。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他們和他們的子女陸續(xù)離開中國,回到他們自己的國家。
每一張照片背后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大洋彼岸的中國情懷——來自加拿大的成都舊影”圖片展日前在北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共享大廳開幕,共展出100年前的老照片500余幅?!冻啥?,我的家》老照片畫冊同時在京首發(fā)。本次展出的這些老照片正是由當年出生在四川并在四川長大,幼年時就讀于成都加拿大學校(CanadianSchool),故自稱“CS孩子”的加拿大人提供的。這些“CS孩子”如今已年屆八旬甚至九旬,已走到人生中不再為功名利祿而執(zhí)著的年歲。但是,有一件事他們一直執(zhí)著地做著:每年10月中旬,散居在加拿大各地的“CS孩子”會如期趕赴多倫多,在一家有中國餐館的酒店聚會。每一次聚會,他們都會拿出自己珍藏的有關四川的老照片、老幻燈片以及各種藏品進行交流與回味。這場于1936年由他們的父輩發(fā)起、由他們延續(xù)下來的多倫多聚會,已經堅持了76年。
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中國西南當時的地理、民俗、民風、建筑,讓更多的人了解那段歷史,也為了回報加拿大友人對中國的這份情意,5年前,一群中國志愿者組成了“加拿大老照片項目組”,希望把這些照片收集起來并展示給當代的中國人。
圖片展在京展覽期間,老照片的提供者伊沙貝爾·柯魯克、比爾·維爾馬特、大衛(wèi)·斯普勒、羅莎·斯普勒、瑪爾恩·瓦爾克等應邀來到現(xiàn)場,與大家分享他們的故事。據(jù)悉,有關方面還安排他們赴成都,“重返故里”舉行“回家活動”。
每一張照片背后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大洋彼岸的中國情懷——來自加拿大的成都舊影”圖片展日前在北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共享大廳開幕,共展出100年前的老照片500余幅?!冻啥?,我的家》老照片畫冊同時在京首發(fā)。本次展出的這些老照片正是由當年出生在四川并在四川長大,幼年時就讀于成都加拿大學校(CanadianSchool),故自稱“CS孩子”的加拿大人提供的。這些“CS孩子”如今已年屆八旬甚至九旬,已走到人生中不再為功名利祿而執(zhí)著的年歲。但是,有一件事他們一直執(zhí)著地做著:每年10月中旬,散居在加拿大各地的“CS孩子”會如期趕赴多倫多,在一家有中國餐館的酒店聚會。每一次聚會,他們都會拿出自己珍藏的有關四川的老照片、老幻燈片以及各種藏品進行交流與回味。這場于1936年由他們的父輩發(fā)起、由他們延續(xù)下來的多倫多聚會,已經堅持了76年。
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中國西南當時的地理、民俗、民風、建筑,讓更多的人了解那段歷史,也為了回報加拿大友人對中國的這份情意,5年前,一群中國志愿者組成了“加拿大老照片項目組”,希望把這些照片收集起來并展示給當代的中國人。
圖片展在京展覽期間,老照片的提供者伊沙貝爾·柯魯克、比爾·維爾馬特、大衛(wèi)·斯普勒、羅莎·斯普勒、瑪爾恩·瓦爾克等應邀來到現(xiàn)場,與大家分享他們的故事。據(jù)悉,有關方面還安排他們赴成都,“重返故里”舉行“回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