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公立中學謀海外生源“求生”

字號:

《美公立中學謀海外生源“求生”》由03月09日報道。
    新民晚報報道 招生難,已成為不少美國公立中學面臨的困境。與家長不同,學校不擔心學生上不了學,反而擔心學生越來越少。在本地生源少、財政開支降的困擾下,這些中學開始到海外尋找出路:把日益增多的空余座位“賣”給希望來美國求學的外國學生。
    學校陷困境
    美國南達科他州勒維洛市的格蘭特德爾中學,校長福斯特為越來越空的教室煩惱。因為地段偏僻,人口不多,入學的本地學生連年減少。招生數(shù)目降低,意味著政府財政撥款減少,教師面臨工資發(fā)放問題,學校則陷入逐漸“消失”的困境。
    美國不少偏遠小鎮(zhèn)的公立中學均面臨與格蘭特德爾中學同樣的困境。在美國大學海外招生收入連創(chuàng)新高后,這些公立中學也開始盯上了海外生源。
    在這些學校眼中,沙特阿伯拉、俄羅斯、中國、巴基斯坦等國富裕家庭是主要對象。這些家庭希望孩子學習純正英語、了解美國文化,最終有機會進入美國大學,而且愿意為此支付每年高達3萬美元的學費。
    學費“純收入”
    根據(jù)美國國土安全部提供的數(shù)據(jù),現(xiàn)有1135名海外學生在美國公立中學付費入學,這一數(shù)字雖不高,比起5年前的309人卻增幅明顯。
    盡管海外“擴招”尚不成規(guī)模,不少公立中學已摩拳擦掌,期待借助這一財源保住教師飯碗,提高教學硬件水平。目前已有1000多所公立中學獲得聯(lián)邦資質(zhì)認證,可以招收付費入學的海外學生。
    賓夕法尼亞州一所公立中學的校長默里介紹,他們學校有270名當?shù)貙W生,今年希望招40名海外學生。以每名學生每年1萬美元學費計算,40萬美元收入可以沖抵去年的財政撥款削減額。
    紐約州普萊西德湖城一所中學的校長理查茲認為,對于不少班級里只有10到15名學生的中學而言,增加幾名外國學生不會帶來額外開支,他們的學費屬于“純收入”。
    “淘金”引爭議
    公立中學掀起海外“淘金”熱潮,引發(fā)一些教育人士的爭論。
    在馬薩諸塞州莫霍克特雷爾地區(qū)中學任董事的弗拉庫斯反對招收海外學生。她說,一旦海外學生越來越多,學校會越來越依賴于海外學費收入,從而忽視自己作為公立學校的義務(wù),即首先服務(wù)好當?shù)貙W生。
    她還認為,一些公立中學位置偏遠、規(guī)模不大、水平不高,卻向海外學生收高額學費,存在欺騙因素。
    另一些教育人士卻認為,海外學生入讀美國中學,第一考慮不應(yīng)為學術(shù),而是掌握英語以及與當?shù)亟處熃⒙?lián)系,以便日后有機會通過他們的推薦入讀美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