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朱力亞諾在深圳發(fā)表演講。校長辦公室提供
僑報記者管黎明8月19日紐約報道:在剛剛結束的深圳2011年世界大學校長論壇上,紐約理工學院(NYIT)校長愛德華·朱力亞諾(Edward Guiliano)在中國教育部副部長郝平的邀請下,成為唯一應邀出席大會的美國大學校長。剛剛從深圳回到紐約的朱力亞諾表示,在過去十多年里,紐約理工學院已經同十多所中國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階段的雙學位項目。
就同中國高校合作的深度和廣度而言,紐約理工學院無疑是一所走在最前列的美國高校。朱力亞諾也因此在中國教育部門和許多大學里擁有很多朋友。過去10年里,他平均每年都到中國訪問兩三次,而今年他已經去了4次。
在剛剛結束的、有68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60余位大學校長出席的世界大學校長論壇期間,朱力亞諾作為主題發(fā)言嘉賓之一,提出了大學作為“思想中心”(idea center)的概念,這些“思想中心”必須將各國的文化、經濟和科研聯系起來,共同應對21世紀人類所面臨的各項挑戰(zhàn)。事后他應深圳當地的大學和教育官員的邀請,到相關學校進行了參觀與交流。
與10所中國高校合作
朱力亞諾19日接受僑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最初與江西財經大學建立MBA合作項目至今,紐約理工已經與10所中國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包括同濟、清華、上海交大、廈門大學、暨南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京郵電大學等,其中多數項目為雙學位或EMBA培訓項目,雙方互派師生到對方學校。
基于自己十多年的經驗,朱力亞諾認為,這些項目成功的關鍵之一是要找到讓自己感覺舒服的打交道的對象,同時也要對一些文化上的不同持寬容態(tài)度。他表示,紐約理工在中國的項目都不是以盈利為目的,有些項目其實是賠錢的,但從學術和文化交流的角度來說,大家實現了雙贏。
朱力亞諾也提到奧巴馬總統(tǒng)提出的派遣10萬留學生到中國的計劃,他認為政府缺乏對學生的實質性支持,比如提供一定的資助。單就紐約理工前往中國留學的美國學生而言,他們回來后都感覺收獲良多,很多人還想去第二次,第三次。但另一方面,選擇去中國留學的美國學生畢竟還是少數,這其中有經濟方面的原因,也有文化和生活條件方面的原因。比如,在中國自來水沒有熱水,而中國許多大學的公共衛(wèi)生間缺乏隱私,這些都對習慣了單人或雙人宿舍,甚至自己有車的美國學生構成不小的挑戰(zhàn)。
在談到下一步與中國同行的合作時,朱力亞諾表示,他們正準備在未來12個月內,在北京成立一個綜合性的科研和交流中心,該中心將作為紐約理工在中國所有項目的總部。同時,未來數月內也計劃在南京設立一個文化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