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級物理十七章教案人教版優(yōu)秀(五篇)

字號: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九年級物理十七章教案人教版篇一
    2、過程和方法:能在探究活動中,初步獲得提出問題的能力。
    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和方法。
    重、難點:1、試驗的過程。2、總結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教學器材:透鏡、光屏、蠟燭、刻度尺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凸透鏡、凹透鏡對光各有什么作用?
    2、什么是焦點?什么叫焦距?光心有什么特點?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
    照相機:可以成縮小、倒立的實像
    凸透鏡投影儀: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思考:是什么原因影響了凸透鏡所成的像?
    1、演示試驗:
    物距: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用u表示。
    像距:像到透鏡的距離,用v表示。
    焦距:用f表示
    2倍焦距:用2f表示
    注意事項:a、蠟燭、透鏡、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b、調(diào)節(jié)光屏找出最清晰的像。
    結果:距離不同成的像不同
    像與距離有什么關系?
    2、學生試驗:試驗過程如課本示
    a、要找出放大、縮小的區(qū)域b、要找出倒立、正立的區(qū)域c:要找出不成像的區(qū)域。
    試驗結果填入課本表格,并進行總結
    3、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對照電腦模擬)
    物距像距倒、正大、小虛、實
    u>2f
    u=2f
    f
    u
    4、凸透鏡成像的原理:(作圖法)
    實像:真實光線匯聚而成的像,可以出現(xiàn)在光屏上。
    虛像:討論其特點
    討論:平面鏡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
    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jié)內(nèi)容。
    小結:根據(jù)板書,總結本節(jié)內(nèi)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完成課本練習。
    寫出凸透鏡成像時各種的規(guī)律。
    九年級物理十七章教案人教版篇二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為人教版(2012)八年級物理下冊,
    教材在內(nèi)容選配上,注意從物理知識內(nèi)部發(fā)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潛能,積極推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學習方法上,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學習參與實踐,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的實際活動,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科書采用了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由易到難、由簡到繁,以學習發(fā)展水平為線索,兼顧到物理知識結構的體系。這樣編排既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
    教科書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把學生當作第一讀者,按照學習心理的規(guī)律來組織材料。全書共6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實踐活動和物理科普講座,每章開頭都有幾個問題,提示這一章的主要內(nèi)容并附有章節(jié)照片,照片的選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啟發(fā)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學習時心中有數(shù)。章下面分節(jié),每節(jié)內(nèi)都有些小標題,幫助學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課題、講述知識、歸納總結等環(huán)節(jié),以及實驗、插圖、練習中,編排了許多啟發(fā)性問題,點明思路,引導思考,活躍思維。許多節(jié)還編排了“想想議議”,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討論的問題,促使學生多動腦、多開口。
    二、學生基本情況
    從本學期開始,八年級學生要增加一門新學科——物理。因為是新課程,學生都有非常濃厚的興趣和較強烈的好奇心,期待學習這門新鮮的學科。同時,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跟平時的實際生活比較接近,因而學生對物理研究的基本內(nèi)容和現(xiàn)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和初步印象,通過引導也能挖掘一些學生潛在的探究既能和方法。相信本著“生活中的物理”這一思想來進行教學,必能讓學生在形象生動中體會到物理的樂趣,也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教育目標
    1、積極探索開展物理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實踐環(huán)節(jié)。要盡可能地擴大物理教學空間,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發(fā)展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
    2、加強物理觀察、實驗教學。教學中教師要多做演示實驗或隨堂實驗;落實學生實驗,認真思考和操作;并適當增加探索性和設計性實驗;鼓勵學生在課外做一些觀察和小實驗。加強實驗意識和操作訓練。
    3、突出應用物理知識教學,樹立知識與應用并重并舉的觀念。物理教學要“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培養(yǎng)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4、必須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把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認識和分析社會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單純地掌握知識,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
    四、教學質(zhì)量目標
    本學期我擔任113班-114班3個班的物理,共146個人。我定的目標如下平均分:60分。90-100分:5%,7人。80-89分:5%,7人。
    70-79分:10%,14人。60-69分:10%,14人。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力、彈力、重力、牛頓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摩擦力、壓強、液體的壓強、大氣壓強、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功、功率、動能和勢能、機械能及其轉(zhuǎn)化、杠桿、滑輪、機械效率
    難點:讓學生領悟科學研究的方法,并能用所學研究方法探究問題
    六、教學具體措施和方法:
    1、對照《物理課程標準》,認真鉆研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備好每一節(jié)的教案,不打無準備的仗。
    2、積極準備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盡可能開設出要求完成的實驗,讓學生參與“活動”,讓學生經(jīng)歷較多的科學探究過程。
    3、及時布置作業(yè),及時檢查或批閱作業(yè),有時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時反饋教與學的情況,以便改進不足之處。
    4、課后抽出一定的時間輔導學生,解答疑問,點拔思路,也以便學困生完成作業(yè)。
    5、做好每一章的復習和測試工作,做好期中復習和期末復習工作,完成教學的結尾工作。
    6、適當?shù)拈_展相關的社會實踐工作,多聯(lián)系生活、多聯(lián)系社會,突出“科學技術社會”的觀點,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七、教學進度和教學活動安排表:
    略
    九年級物理十七章教案人教版篇三
    一、知識和技能
    1、了解光在物體表面可以發(fā)生反射。2、認識光反射的規(guī)律。
    3、知道光路可逆。4、知道什么是鏡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二、重、難點:
    1、理解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內(nèi)容。
    2、利用實驗現(xiàn)象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
    三、教學課時:2課時
    四、教學過程:
    1、、前提測評: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現(xiàn)象,說明光是沿傳播的。
    2、閃電與雷聲雖然同時產(chǎn)生的,但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而后聽到雷聲,這說明了什么?
    2、、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①我們?yōu)槭裁纯梢钥匆娢矬w?②學生探討:許多物體本身并不發(fā)光,我們?yōu)槭裁匆部梢钥吹囊?
    五、進行新課:1、任何物體表面都可以反射光。
    2、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
    角i角r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器材:有什么器材?如何使用
    方法、步驟:如何做?
    結果:填入左表
    結論如下:
    3、光的反射規(guī)律:
    (1)、在反射現(xiàn)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個平面內(nèi),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cè),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練習:物理套餐p30作圖題
    4、試驗:兩種反射,得到定義如下
    (1)、漫反射:表面凹凸不平的反射(反射光線朝各個方向)
    (2)、鏡面反射:光滑鏡面的反射(平行光線射入,光線平行射出)
    探討:在漫反射中,是否遵守上面的反射規(guī)律?
    (學生討論后,作圖證明)
    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規(guī)律。
    5、光的反射的應用:學生舉例(注意黑板反光問題)
    6、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jié)內(nèi)容。
    六、小結:根據(jù)板書,總結本節(jié)內(nèi)容,明確重、難點。
    七、教學后記:
    在探究活動中,應給出較具體的指導,避免學生的盲目性。
    前、后的練習要補充。
    八、完成時習在線作業(yè),并做好訓練題。
    九年級物理十七章教案人教版篇四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c=3×108m/s。
    2、過程和方法
    ?閱讀“我們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內(nèi)容,了解宇宙的信息。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親身的體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通過親身的體驗與感悟,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
    ?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提高探索的積極性。
    重、難點:
    1、光的直線傳播的內(nèi)容。2、分析解釋有關現(xiàn)象。
    教學器材:
    激光源、玻璃杯、水、煙霧、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學達標:引入課題:①我們?yōu)槭裁纯梢钥匆娢矬w?……物體有光線射
    入我們的眼睛。例如:陽光、日光燈、電視等。
    ②學生探討:光線是如何傳播的?
    二、進行新課:
    1、能夠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
    例如:……………………學生舉例
    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幾種類型?(1)、自然光源(2)、人造光源
    2、探究:光的傳播
    演示試驗①:圖片……陽光穿過樹林
    演示試驗②:激光在水中穿過
    演示試驗③:激光在煙霧中穿過
    結論: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應用:影、排隊、射擊、日食、月食……
    (可以讓學生先討論,部分現(xiàn)象要解釋)
    3、光的速度:
    討論:光有沒有速度?(有,非常大)
    在真空中,光的傳播速度為c=3×108m/s,是宇宙中
    最快的速度。
    利用對比說明:34頁圖示。在其他介質(zhì)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小
    4、分析總結小孔成像的原理及特點:倒立的實像。
    5、影子與像的不同:
    三、小結:根據(jù)板書,總結本節(jié)內(nèi)容,明確重、難點。
    四、課后活動:
    1、完成物理套餐內(nèi)容。
    2、課本后練習。
    九年級物理十七章教案人教版篇五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鏡,什么是凹透鏡,了解透鏡的焦點、焦距。
    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2、過程和方法
    觀察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能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xiàn)象的美好與和諧。
    重、難點:
    焦點、焦距的定義。
    透鏡對光的折射作用。
    教學器材:
    激光源、各種透鏡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完成光路圖:
    空氣玻璃
    水空氣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我們經(jīng)常用到一些玻璃器件。如:眼鏡、照相機的鏡頭,它們有什么作用?
    進行新課:
    1、透鏡:一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實物觀察)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
    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圖3.1-1示)
    2、透鏡的做法:
    主光軸:連接圓心的直線
    光心:透鏡的中心光心在主光軸上。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
    3、透鏡對光的折射作用:
    (1)、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又叫會聚透鏡。
    (2)、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又叫發(fā)散透鏡。
    4、焦點和焦距:
    焦點:與主光軸平行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后會聚到一點,叫凸透鏡的焦點。
    焦點有幾個?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單位是什么?
    5、凹透鏡的焦點和焦距
    6、兩種透鏡上能畫三條特殊的光線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jié)內(nèi)容。
    小結:根據(jù)板書,總結本節(jié)內(nèi)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完成課本練習。寫出日常生活中你見到的透鏡。
    教學后記:對光心、主光軸的知識進行補充。會聚、發(fā)散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