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教授甘陽:大學應擺脫留學依賴

字號:

《中山大學教授甘陽:大學應擺脫留學依賴》由06月14日報道。
    甘陽中山大學博雅學院院長、教授
    擺脫對留學的過度依賴,這才是建設一流大學的根本目標。否則長此以往,中國大學永遠無法擺脫靠別人為自己培養(yǎng)人才的狀況,只能淪為西方大學的附庸藩屬,無論學術成果有多高,國際排名有多靠前,也只能是二流、三流大學。人民日報 100年前,老一輩的教育家就強調(diào)過,我國大學不可過分依賴歐美為我們培養(yǎng)人才;100年后談建設“一流大學”,仍要重申這一觀點,那就是逐步擺脫留學歸國人才依賴,樹立中國大學的文明自信,獨立自主地培養(yǎng)人才。因為這乃是建設一流大學最根本、最核心的問題。
    這一點,老一輩教育家早有論述。胡適曾講過,“留學當以不留學為目的”,“使后來學子可不必留學,而可收留學之效”。在那樣內(nèi)憂外患的時期,他們的文明自信從來沒有喪失過。美國在19世紀整個100年,也派了大量留學生赴德。但從20世紀初開始,美國絕大多數(shù)的大學人才都是自己培養(yǎng)的。
    因此,建設一流大學,首先得樹立這樣的自信:讓那些留學回來的人才,在本土培養(yǎng)出和自己一樣好甚至超過自己的學生,從而逐步形成自己的師生傳承和學術傳統(tǒng)。
    反觀現(xiàn)在,盡管我們的國力和環(huán)境遠遠優(yōu)于過去,但這個終極目標,似乎已被人遺忘了。大學主政者過分強調(diào)從國外引進現(xiàn)成的人才,而忽視了本土人才的培養(yǎng);名牌大學更是“非海歸博士不招”,花費大量金錢的同時,還壓抑了本國博士成長的空間。
    擺脫對留學的過度依賴,這才是建設一流大學的根本目標。否則長此以往,中國大學永遠無法擺脫靠別人為自己培養(yǎng)人才的狀況,只能淪為西方大學的附庸藩屬,無論學術成果有多高,國際排名有多靠前,也只能是二流、三流大學。
    舉例來說,如果有朝一日,北大、清華培養(yǎng)出來的博士生越來越吃香,受到哈佛、牛津等的競相聘請,我們大概可以說,北大、清華進入了世界一流大學的行列;反之,如果北大、清華博士不但得不到世界一流大學的青睞,甚至也得不到國內(nèi)一流大學的聘請,而只有資格在中國的二、三流大學任教,那么意味著,北大、清華本身已下滑成了二流、三流大學。
    當然,樹立自信,不是空喊口號,要一步步腳踏實地做出來。具體來說,當前應該著重的,不是花高價直接從海外引進博士,而是主要面向國內(nèi)博士招聘,同時制度化地為他們提供出國研究的機會,并施以嚴格的學術管理。我相信,長期堅持下去,就有可能在二三十年后,初步形成我國大學的內(nèi)在凝聚力和學術傳統(tǒng),擺脫對留學歸國人才的過度依賴。
    在此過程中,還要防止兩個誤區(qū)。第一,我并不是說,現(xiàn)在馬上結束留學狀態(tài)。不得不承認,我國大學與歐美大學尚有較大差距,短期之內(nèi),海外引才仍是非常重要的,但引才的目標要明確:讓海歸人才實實在在地服務于中國大學,逐步形成培養(yǎng)與自己相當人才的能力,有計劃、有目的地縮短與西方大學的差距。這個目標要是連想都不敢想,建設一流大學就永遠是空談。
    第二,擺脫對海外人才的依賴,并非意味著閉關自守,正相反,意味著更加開放的交流和更加廣泛的合作。只不過這種交流合作是建立在文明自信心態(tài)上的,而非文明自卑心態(tài)上的崇洋媚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