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談各國移民回歸:中國海歸回國基于文化認同

字號:

出國留學網(wǎng)[liuxue86.com]為中國留學生提供海外新聞:《美學者談各國移民回歸:中國海歸回國基于文化認同》05月01日liuxue86.com報道。
    據(jù)美國《僑報》報道,“海歸”近年來成為海外華人熱點詞匯,殊不知,“海歸”的現(xiàn)象在全世界由來已久。紐約市立大學亞裔研究所當?shù)貢r間29日晚邀請紐約市大史坦頓島分校心理學系主任、過去6年來對香港和中國大陸“海歸”現(xiàn)象進行了專門研究的薩斯曼教授(出國留學網(wǎng) liuxue86.com)作專題演講,談西方和中國的“海歸”歷史以及這一過程中人們對自我文化身份的認知與定位。
    薩斯曼在座談中表示,她過去20年對世界各地的移民“回歸”現(xiàn)象和這一過程對人們的心理及文化沖擊進行了長時間的研究,過去6年里她更將香港移民的回歸作為主要課題,并在最近推出了新書《移民回歸和身份認同:全球現(xiàn)象,香港特例》(出國留學網(wǎng) liuxue86.com)。
    薩斯曼先從歷史的角度闡述了世界各國的移民回歸現(xiàn)象,她表示,其實人們在談論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的時候,往往忽視了歷史上很多的歐洲“海歸”,當年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歐洲移民來到美國后又回到了歐洲(出國留學網(wǎng) liuxue86.com);還有過去一兩百年間的美國人到歐洲定居一段時候后又返回美國。有趣的是,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很多西方移民在“海歸”后發(fā)現(xiàn)融入母國的文化也并不容易。
    薩斯曼表示,她在采訪一些西方的年輕“海歸”時,也發(fā)現(xiàn)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從海外回來后,會跟自己當初的環(huán)境格格不入,自己和當初的朋友們對對方的話題都彼此毫無興趣。
    薩斯曼在新書中總結(jié)出了“海歸”群體對自身文化身份重新定位的四種類型,即“加固型”(出國留學網(wǎng) liuxue86.com)、“減少型”(出國留學網(wǎng) liuxue86.com)、“附加型”(出國留學網(wǎng) liuxue86.com),和“全球型”(出國留學網(wǎng) liuxue86.com)。所謂“加固型”是指海歸人士回到母國后對自己的原有文化身份更加認同,如中國海歸回國后更加認同自己作為中國人的文化定位;“減少型”則是減少了自己對原有身份的認同;“附加型”則是在保持原有文化定位的基礎(chǔ)上,也吸收了很多外國文化的因素;“全球型”則是少數(shù)在很過國家生活過的人,他們認為自己是“世界公民”,到哪里都能很快適應那里的文化。薩斯曼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多數(shù)西方“海歸”都屬于“減少型”,“海歸”后通常還會遭遇精神抑郁,而多數(shù)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海歸”都屬于“附加型”,“海歸”后通常都對生活滿意度很高,不會經(jīng)歷感情上的不適。
    薩斯曼表示,她之所以對香港的移民回歸現(xiàn)象進行專門研究,是因為從1984年到1997年,有80萬香港人移民海外,主要是加拿大和澳大利亞,而從1997年到現(xiàn)在,這80萬人里有50萬作了“海歸”。這些香港“海歸”在回到香港后呈現(xiàn)一些文化認知上的共同點,是前面所述類型中的“附加型”,比如語言上更加靈活--薩斯曼在一項測試中發(fā)現(xiàn),“海歸”們平均在396個單詞的談話中做了26次中英文切換。同時,這些香港“海歸”在飲食、文化、隱私和生活步調(diào)方面都受到海外文化的影響,但他們對自身中國文化的認同絲毫沒有減少。薩斯曼發(fā)現(xiàn),日本的“海歸”也通常對自己的文化有堅實的認同,有些人在回歸后不得不想法隱藏自己在西方已經(jīng)習慣了的一些舉動。有一個采訪對象告訴薩斯曼,他在美國時喜歡上了在上班途中閱讀《Newsweek》這本雜志,但他回到日本后意識到,在地鐵上看這種雜志會讓引來異樣的眼光,因為日本男人在上班途中最流行的就是看色情卡通一類的讀物,于是這位日本“海歸”不得不將《Newsweek》夾在一本色情卡通書里偷偷閱讀。薩斯曼也順帶提及,她本人在日本時養(yǎng)成了進門脫鞋的習慣,結(jié)果回到曼哈頓后,她的很多朋友都拒絕服從她這一要求,因此半年后她不得不改掉這一習慣。
    薩斯曼也對中國大陸,尤其是上海的“海歸”做了一些初步的調(diào)查,中國大陸的“海歸”將是她下一步的研究重點。薩斯曼表示,就她目前觀察所得,中國大陸的“海歸”在文化身份的轉(zhuǎn)換中屬于“附加型”再加“加固型”,即他們吸收了很多西方的文化元素,但對中國的文化也更加認同。有趣的是,中國大陸的“海歸”在就業(yè)方面,凡是回到以前國有企業(yè)的,50%以上都隨后辭職,凡是到大學做教職人員的,都很成功,其中北大75%的教師都是“海歸”人員。而最成功的“海歸”群體就是創(chuàng)業(yè)者,目前上海有6000家“海歸”人員創(chuàng)立的新企業(yè)。(出國留學網(wǎng) liuxue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