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轉帖文章主要針對申請美國前20的化學工程系(包括生工,制藥,高分子和控制方向)的申請人,文章來源于留學美國多年的化工系在讀生,揭秘美國化工專業(yè)招生、選校、套磁以及申請等方面的建議和信息,希望申請美國化學工程專業(yè)的同學可以參考。
1.陶瓷:針對是否該陶瓷,看到版上眾說紛紜。一個比較主流的觀點是招人是由committee決定的,陶瓷成功概率不大。在我看來,申請的時候能陶瓷還是盡量陶瓷,即使是小本沒有paper也應該試試。個人的研究背景固然很重要,但美國這邊的教授還是很看重興趣的。
從我來美國這幾年的經驗來看,以前的專業(yè)和背景絕對不是轉方向主要的障礙:我見過很多國內做高分子的到這里做過控,國內做流化床的到這里做生物材料,也有國內讀生工的來這里改行做膜,做催化劑或者系統工程。一個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美國的化工系做的東西越來越雜,什么方向都有。
盡管top20的化工系招人決定基本是committee說了算的,但是系里每個教授對招生都可以有一定的影響(當然前提是學生的申請材料里要提到對那個教授的方向感興趣,這個下面會詳談)。雖然同等條件下是方向match的申請者概率大很多,但對于一些不是那么噱頭的方向(比如生物和納米以外的方向,尤其是和計算相關的 - 因為大多數美國學生的數學和計算水平不如國際學生 - 讀化工的老美很多數學和計算都一般,牛的都直接去華爾街了)找到方向match的申請者并不是那么容易,這時陶瓷的作用就來了。
陶瓷的另一個作用是看看對方教授是否nice,是否熱情,是否打算招人。這些信息對選校和準備申請材料還是很有幫助的。
2.申請材料:這幾年來經常碰到的一個問題是PS和網申表里是否要填寫具體感興趣教授的研究方向或者名字。一個觀點是不填比填了好 - 萬一那個教授不在committee里就虧了。在我看來,這不盡然。據我所知top20的化工系(包括我們系)招人的時候都是committee先挑一部分top candidates出來,這些人是無論研究方向如何也要招的(比如那些有NSF fellowship的)。如果覺得自己背景足夠強,肯定能進前面那一批,那ps和申請表里選不選方向/教授都無所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