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家庭談教育 側重培養(yǎng)孩子世界觀和人生觀

字號:


    黃家小兄妹在眾多獎杯旁合影。照片由黃先生提供
    僑報特約記者蔣勤報道:望子成何龍?望女成何鳳?
    年初以來,虎媽形象巍然聳立已經成為華人嚴苛教育方式的一種象征?;屧趶V受批駁的同時,也受到相當多美國媽媽的追捧。默契配合虎媽出臺的還有一則消息:在全球中學生水平測試中,首次參加的中國上海在所有65個參與國家和地區(qū)中,囊括閱讀、數學和科學三個領域的第一。相形之下,美國中學生只分別排在閱讀第17、數學第31、和科學第23名。美國朝野上下無不震動,掀起了向中國教育方法學習的熱潮。
    側重培養(yǎng)孩子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徐先生來自大連,太太來自上海,在亞利桑那州留學時相識相愛,雙雙獲得碩士學位后幸福牽手,育有一兒一女。兒子今年8歲,女兒5歲,一家人在休斯頓安居樂業(yè),日子過得和和美美。
    徐先生說:“我們和一般的華人父母的確有所區(qū)別,我們覺得有關生活的諸多學問遠遠重要于所學的技能,所以我們培養(yǎng)孩子的側重點放在塑造他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上。對中國虎爸虎媽們給孩子參加各種學習班這種心態(tài)可以理解,但我們不會追隨。目前為止除了讓孩子們參加游泳班,其余才藝課程都還沒怎么開展呢。因為在我們眼里,生活的最終目的畢竟不是競爭取勝,而實在是生活本身?!?BR>    “我們教孩子學愛人,學做人,對生活充滿感恩。這些難道不是培養(yǎng)孩子時更應側重的嗎?學業(yè)、工作真的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對人生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真心期望兩個孩子能健康地成長,有開朗的良好心態(tài),能感受快樂充滿愛心,還要懂得享受生活?!毙煜壬贿吽伎家贿吘従彽纴怼?BR>    徐太太在一旁補充說:“當然,我們也不會忽略孩子在學業(yè)及興趣愛好上的培養(yǎng),平時也很注重配合老師在學校的教育,也會買一些教輔材料給孩子們做,我女兒非常有趣,特別喜歡做題,也許是因為這里的練習書編排得都跟游戲似生動吸引人吧。上個月我兒子頭一回參加德州統(tǒng)一的TAKS考試,學校老師特別嚴陣以待,專門通知家長讓給予足夠重視,那兩天就弄得我也很緊張,盡量讓孩子吃好休息好??纪炅瞬胖繲AKS題目并不難,兒子完全能取得好成績的。對了,他雖然才8歲,可是對自然、天文、地理知識的了解已經超越我了,這些都是他憑著興趣愛好自己去追尋探索的。我們比較注重培養(yǎng)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時間一長他們遇到困難就會想方設法自己去克服。這方面,真的很為自己的兩個孩子感到驕傲和自豪?!?BR>    談到未來上什么大學讀什么專業(yè),徐先生強調真沒給予太多考慮所以沒有設定任何目標。他說:“孩子愿意干嘛就干嘛唄!這也管,那也管,大人孩子都累,真沒什么意思?!痹谒磥?,父母注意言傳身教,孩子的將來不會差到哪里去。
    學中文是家規(guī),其余就看自己造化了
    Z先生說起他的教育觀,特別強調的就是讓一雙兒女學好中文了。他說:“大道理不用多講,就說實在的,讓我上班和同事說了一天英文回家后還要對自己孩子說,這該多難受??!我一位朋友還用切身體會告訴我,一定要讓孩子學中文懂中文,否則孩子大了萬一教訓他也得用英文的話,孩子一反駁,又氣又急的大人英文說得語無倫次,哪有半點威信和說服力???”
    怕記者誤會,Z先生趕忙解釋:“別以為我英文不好,我當年也是全獎留學美國,托??剂私咏鼭M分,GRE也近2200了。但英文再好也不是母語,文化感情更是無法替代。我希望我自己的兩個孩子能把中文學好,代溝也可以小一些。再說了,誰知道未來會怎么樣?就像我小時候系著紅領巾,從來也沒想到長大后會來美國還在這生了兩孩子啊。我現在讓他們把中文學好,也許他們將來去中國能派上用處,也算我送給孩子終身管用的一大厚禮吧?!?BR>    說起虎媽,Z先生臉現敬佩地說:“這一般人還真做不到她這份上。先看她娘家,老爸是MIT博士,生了四個女兒,老大和老三是哈佛的博士,老二是耶魯的博士,最小的先天得了唐氏綜合癥,也照樣特奧會上拿金牌?;騾柡χ皇且环矫妫硪环矫婢褪歉蓜牌磩艑嵲谔懔??;寱飳憺樗∨畠耗芾梦顼埖膸资昼娋毲?,居然自己中午溜出辦公室,趕到學校把小女兒接出來送去練琴,那種精神真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像我吧,下了班就累得不想動,回家就光顧著自己看國內影視劇輕松輕松了,真沒啥精力管孩子。我家孩子以后也不指望他們上名校,就UT Austin或者Texas A&M念念我已經挺滿意了。將來的路得靠他們自己走啊……”
    “所以除了中文,我對孩子們別的要求還真不高。他們愿意學啥我就送他們去,興趣愛好總歸越多越好。我兒子練了兩年多鋼琴不想練了,我就隨他放棄,沒啥大不了的。說句心里話比比那些才藝課程,還是中文最容易學了。我女兒性格不怕生我就讓她參加中文演講比賽,讓她哥當教練督促著背,結果小姑娘拿了二等獎,兩孩子都高興極了。我兒子每周叫他寫篇作文,他的零用錢就是稿費所得,養(yǎng)成習慣了也沒什么難的。剛剛舉辦的華夏杯造句比賽,我兒子就得獎了,積極性更高了?!盳先生越說越來勁。
    “對了,光問我們家長對孩子期望如何意義不大,還得看看孩子們自己想成什么樣的龍、想作什么樣的鳳啊?!盳先生好心地建議。記者一想這點子不錯,就拿Z家11歲男孩的作文結束這篇專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