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彭博眼里,“強叔”彭成強是個不折不扣的傳奇人物。(圖片來源: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
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近日刊文講述了一名華裔新移民積極融入新加坡當?shù)貢^,并為老移民寫傳記的故事。文章如下:
彭博,1990年畢業(yè)自東北師范大學中文系,主修對外漢語教學;1998年來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深造,2000年獲碩士學位,之后成為新加坡永久居民,曾在本地政府中學教書。彭博一向喜歡寫作,大學期間曾創(chuàng)作現(xiàn)代話劇《尋魂》,自編自導在學校藝術節(jié)上公演,引起矚目。來獅城后,1999年她參與新加坡作家協(xié)會與國大藝術中心聯(lián)辦的“人與自然:環(huán)境文學國際研討會”,擔任司儀并撰寫會議紀實《做回樹木》,在《香港文學》發(fā)表。
廢棄已完成的15萬字長篇小說
擔任中學教職后,由于工作繁重,令她難以找到大塊時間來創(chuàng)作。她曾擠出時間完成一部15萬字的長篇小說,但寫完后自己并不滿意,認為作品“很混亂”,非但沒有尋求發(fā)表,反而將整部作品廢棄。之后,創(chuàng)作的欲望便在她身上慢慢消失。
一晃幾年過去了。彭博辭去中學教職,專注于對外漢語教學,在國大語言中心、中華總商會等兼職授課。
“有一次上完課到食閣用餐,一名陌生女孩走過來說要為我拍照?!迸聿┗貞浀溃骸八嬖V我,她是一名攝影師,剛剛失戀。她不想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她要把這件事當成自己成長的過程,所以選擇走出來,想為那些一個人用餐的人拍一組照片,題為‘Table for One’(一個人的餐桌) ?!?BR> 女孩的一番話,不經意間撥動了彭博的心弦。一種莫名的感動,喚醒了冰封在她內心深處的創(chuàng)作欲望。“女孩可以用創(chuàng)作來對抗生活中的挫折,而我為什么要放棄呢?女孩手中有相機,我手中不也有一支筆嗎?”
第一次走進彭氏總會 感到血脈相連
無巧不成書。就在彭博重新萌生寫作念頭后,她接連碰到幾個重要人物。2009年底,國大中文系舉辦國際研討會,她以校友身份參與,晚宴上巧遇來自中國廣西師范大學的彭會資教授,他也是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世界彭祖文化學術委員會主任。
與彭教授相談甚歡,也受益匪淺?!案袆又?,我問教授有什么可以幫忙?他說,這次來新加坡除了開會,也想拜訪一下新加坡彭氏總會,問我可否幫忙聯(lián)系?!迸聿┯谑谴蛲ㄅ硎峡倳L彭嘉坤的電話。恰巧彭會長要出國,于是安排前會長彭鎮(zhèn)祥與她聯(lián)系。彭博也因此陪彭教授,一起走進了彭氏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