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網(wǎng)[liuxue86.com]為留學生全程報道海外留學相關(guān)新聞:《留英學子談留學:異國的本命年比想象中難很多》02月17日liuxue86.com報道。
據(jù)英國BBC英倫網(wǎng)報道,兔年到了,記者采訪了三位屬兔的留英學生。他們是:倫敦藝術(shù)大學中央圣馬丁學院(出國留學網(wǎng) liuxue86.com)服裝設(shè)計專業(yè)本科生李雨山、華威大學(出國留學網(wǎng) liuxue86.com)市場營銷與策略專業(yè)碩士生沈銳、威斯敏斯特大學(出國留學網(wǎng) liuxue86.com)國際新聞專業(yè)碩士生仲誠。
三位“小兔子”暢談了在英國過本命年的感受和留英生活的體會。以下是訪談實錄的部分:
記者:幾位“小兔子”來英國有段時間了,廚藝有沒有飛速長進?
沈銳(出國留學網(wǎng) liuxue86.com):對,我來之前只會做蛋炒飯,到這邊之后,我室友教我,一個菜一個菜地做。因為不習慣吃這邊的菜,只能自己做?,F(xiàn)在會做的菜有糖醋排骨、拔絲地瓜、茶樹菇牛肉等等都會做了。
李雨山(出國留學網(wǎng) liuxue86.com):哇,已經(jīng)專業(yè)級了!
記者:雨山來英國一年多,是不是已經(jīng)練成“骨灰級”了?
李:沒有了,比起女同學來說,我很懶了。我最擅長的就是煮小火鍋了,因為方便,就是在唐人街買一大堆食材都丟進鍋里,蘸醬吃就好。偶爾也會炒一些菜,但是經(jīng)常失敗,比如炒青菜就會很硬,所以我也很少炒。(出國留學網(wǎng) liuxue86.com)
記者:(出國留學網(wǎng) liuxue86.com)是火候沒到吧?
仲誠(出國留學網(wǎng) liuxue86.com):你多放點油就好了啊。
沈:其實平時學習壓力大,給自己做幾個小菜還是蠻減壓的。
李:對,很開心能夠吃到自己做的菜。
記者:你們來英國以后,除了飲食方面不適應(yīng),還有哪些方面覺得有困難?
沈:困難還是挺多的,畢竟,像我其實是一個人在華威。我有很多同學在伯明翰,他們可以互相照顧啊,一起下館子什么的。我在華威住在校外,比較偏的地方,就得早起坐公交車上學。等車需要20分鐘,坐車還要20分鐘,每天耗在車上的時間很多。因為我暈車,所以一開始非常不適應(yīng)?,F(xiàn)在4個月過去了,我就習慣了。還有困難的就是語言方面。像學市場營銷有很多小組討論,我們班90人左右,大家來自不同的國家,所以對語言的要求特別的高。雖然以前覺得自己英語還不錯,但是來這邊之后發(fā)現(xiàn)根本不夠。
記者:跟你來英國之前想象的還是不太一樣?
沈:對,來這邊以后發(fā)現(xiàn)什么都比想象中的要難很多。
記者:可能很多留英中國學生都會有相似的想法。
仲:沒錯,在國內(nèi)的時候很自信、英語很好,但其實都是中國式的教學,應(yīng)試教育。來英國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英語聽說能力還差得很遠。除了語言之外,我覺得最大的障礙是文化問題。我現(xiàn)在覺得,西方人跟我們想問題的方式非常不同,比如說上課的時候,老師從來不會像中國老師那樣說,你去做這個、做那個,總是很模糊…
沈:對,這邊的老師比較有引導(dǎo)性。
李:或許這也是西方教育中我很欣賞的地方,就是它會讓你自己去探索、獨立去思考。我也發(fā)現(xiàn)這一點,我們中國學生都習慣了按照老師說的去做,所以剛開始還是有點不適應(yīng),但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學會了獨立學習。
沈:這一點上我可能跟你們有點不同,因為我本科是在英國諾丁漢大學寧波分校讀的,已經(jīng)接受過英式教育,所以還比較習慣這種老師主要做引導(dǎo)的方式。
記者:雨山,你來倫敦一年多了,用了很久來適應(yīng)嗎?
李:我還好了,去哪里都能夠超快適應(yīng),像飲食等等。我覺得,英國人對藝術(shù)的欣賞和崇敬是很棒的一個方面。比如,他們可以花很多錢去看芭蕾、展覽,而且展覽特別豐富。這種氛圍非常棒,希望中國在這方面有所提高。
記者:最近幾年的倫敦時裝周上,一直有來自中國設(shè)計師的作品。中國的設(shè)計已經(jīng)慢慢打入了西方社會。
李:有一位我的師姐叫杜旸,她畢業(yè)之后因為作品很出色,入選了倫敦時裝周。我也非常為她高興。
記者:2008年,我在V &A博物館的上海時裝秀上采訪過她。圣馬丁的同學們,多加把勁兒!
李:我會努力的!
記者:仲誠,我了解到,你們國際新聞碩士專業(yè)有很多中國學生。你當時為什么想要申請這個專業(yè),來威斯敏斯特大學讀書?
仲:我覺得威斯敏斯特大學在國際新聞這個領(lǐng)域是龍頭老大。我選擇來這里讀書,首先因為它在倫敦,在國際大都會里機會多、見識也會比較多。我想在學習之外,還是要見識不同的文化,像博物館、展覽、各種風土人情。其次,從專業(yè)的角度,我也想了解西方記者是如何看待世界的,因為他們的視角和思維方式非常不同。如果想要接觸這些的話,只能到他們工作的地方來學習。倫敦是世界新聞之都,歷史非常悠久,所以我就選擇來倫敦威斯敏斯特大學讀新聞專業(yè)。
記者:沈銳,你之前是在中國讀的英國大學,所以你來了之后有沒有覺得有太大的不同?
沈: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的。比如,華威大學的所在地考文垂是一個比較小的地方。我當時之所以選擇這里,除了因為學校專業(yè)實力強大,也是因為覺得自己在中國的時候久居大城市,人會比較浮躁,就想用一年的時間沉淀一下。來這邊4個月以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性格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會計劃了,這對我非常有幫助。
記者:有沒有感到寂寞、孤獨?
沈:當然有。但我有一個習慣就是寫博客,基本上每一天都會寫一篇日志,記錄一下生活點滴。開心的、不開心的都記下來,也與國內(nèi)的同學、朋友互相交流。每次寫完一篇博客,心情就會好很多。
記者:雨山和仲誠有沒有感到寂寞?
李:偶爾也會有了,會想念國內(nèi)那種很熱鬧的氣氛。而且,大家都是中國人,在溝通方面也很方便。但是,如果學業(yè)忙起來也就忘記了。
仲:我也查不多。對于我來說,到期末課程緊張的時候,每天都學習到很晚,回到宿舍蒙頭就睡,第二天早上睜開眼睛、洗洗臉又去上課,也就沒有時間想家了。
記者:這種形象可能跟有些人在中國想象中的,在英國讀書多么輕松大相徑庭啊。
沈、仲、李:不是那樣的。
仲:英國的碩士課程是一年制,所以還是很緊張的。
記者:總的來說,你們覺得收獲大嗎?
沈、仲、李:很大,很值得。
仲:我不后悔來英國讀書。
李:我也是,剛來一年多,我就向國內(nèi)的朋友們推薦說,一定要來倫敦。我覺得這里非常棒。(子川)
據(jù)英國BBC英倫網(wǎng)報道,兔年到了,記者采訪了三位屬兔的留英學生。他們是:倫敦藝術(shù)大學中央圣馬丁學院(出國留學網(wǎng) liuxue86.com)服裝設(shè)計專業(yè)本科生李雨山、華威大學(出國留學網(wǎng) liuxue86.com)市場營銷與策略專業(yè)碩士生沈銳、威斯敏斯特大學(出國留學網(wǎng) liuxue86.com)國際新聞專業(yè)碩士生仲誠。
三位“小兔子”暢談了在英國過本命年的感受和留英生活的體會。以下是訪談實錄的部分:
記者:幾位“小兔子”來英國有段時間了,廚藝有沒有飛速長進?
沈銳(出國留學網(wǎng) liuxue86.com):對,我來之前只會做蛋炒飯,到這邊之后,我室友教我,一個菜一個菜地做。因為不習慣吃這邊的菜,只能自己做?,F(xiàn)在會做的菜有糖醋排骨、拔絲地瓜、茶樹菇牛肉等等都會做了。
李雨山(出國留學網(wǎng) liuxue86.com):哇,已經(jīng)專業(yè)級了!
記者:雨山來英國一年多,是不是已經(jīng)練成“骨灰級”了?
李:沒有了,比起女同學來說,我很懶了。我最擅長的就是煮小火鍋了,因為方便,就是在唐人街買一大堆食材都丟進鍋里,蘸醬吃就好。偶爾也會炒一些菜,但是經(jīng)常失敗,比如炒青菜就會很硬,所以我也很少炒。(出國留學網(wǎng) liuxue86.com)
記者:(出國留學網(wǎng) liuxue86.com)是火候沒到吧?
仲誠(出國留學網(wǎng) liuxue86.com):你多放點油就好了啊。
沈:其實平時學習壓力大,給自己做幾個小菜還是蠻減壓的。
李:對,很開心能夠吃到自己做的菜。
記者:你們來英國以后,除了飲食方面不適應(yīng),還有哪些方面覺得有困難?
沈:困難還是挺多的,畢竟,像我其實是一個人在華威。我有很多同學在伯明翰,他們可以互相照顧啊,一起下館子什么的。我在華威住在校外,比較偏的地方,就得早起坐公交車上學。等車需要20分鐘,坐車還要20分鐘,每天耗在車上的時間很多。因為我暈車,所以一開始非常不適應(yīng)?,F(xiàn)在4個月過去了,我就習慣了。還有困難的就是語言方面。像學市場營銷有很多小組討論,我們班90人左右,大家來自不同的國家,所以對語言的要求特別的高。雖然以前覺得自己英語還不錯,但是來這邊之后發(fā)現(xiàn)根本不夠。
記者:跟你來英國之前想象的還是不太一樣?
沈:對,來這邊以后發(fā)現(xiàn)什么都比想象中的要難很多。
記者:可能很多留英中國學生都會有相似的想法。
仲:沒錯,在國內(nèi)的時候很自信、英語很好,但其實都是中國式的教學,應(yīng)試教育。來英國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英語聽說能力還差得很遠。除了語言之外,我覺得最大的障礙是文化問題。我現(xiàn)在覺得,西方人跟我們想問題的方式非常不同,比如說上課的時候,老師從來不會像中國老師那樣說,你去做這個、做那個,總是很模糊…
沈:對,這邊的老師比較有引導(dǎo)性。
李:或許這也是西方教育中我很欣賞的地方,就是它會讓你自己去探索、獨立去思考。我也發(fā)現(xiàn)這一點,我們中國學生都習慣了按照老師說的去做,所以剛開始還是有點不適應(yīng),但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學會了獨立學習。
沈:這一點上我可能跟你們有點不同,因為我本科是在英國諾丁漢大學寧波分校讀的,已經(jīng)接受過英式教育,所以還比較習慣這種老師主要做引導(dǎo)的方式。
記者:雨山,你來倫敦一年多了,用了很久來適應(yīng)嗎?
李:我還好了,去哪里都能夠超快適應(yīng),像飲食等等。我覺得,英國人對藝術(shù)的欣賞和崇敬是很棒的一個方面。比如,他們可以花很多錢去看芭蕾、展覽,而且展覽特別豐富。這種氛圍非常棒,希望中國在這方面有所提高。
記者:最近幾年的倫敦時裝周上,一直有來自中國設(shè)計師的作品。中國的設(shè)計已經(jīng)慢慢打入了西方社會。
李:有一位我的師姐叫杜旸,她畢業(yè)之后因為作品很出色,入選了倫敦時裝周。我也非常為她高興。
記者:2008年,我在V &A博物館的上海時裝秀上采訪過她。圣馬丁的同學們,多加把勁兒!
李:我會努力的!
記者:仲誠,我了解到,你們國際新聞碩士專業(yè)有很多中國學生。你當時為什么想要申請這個專業(yè),來威斯敏斯特大學讀書?
仲:我覺得威斯敏斯特大學在國際新聞這個領(lǐng)域是龍頭老大。我選擇來這里讀書,首先因為它在倫敦,在國際大都會里機會多、見識也會比較多。我想在學習之外,還是要見識不同的文化,像博物館、展覽、各種風土人情。其次,從專業(yè)的角度,我也想了解西方記者是如何看待世界的,因為他們的視角和思維方式非常不同。如果想要接觸這些的話,只能到他們工作的地方來學習。倫敦是世界新聞之都,歷史非常悠久,所以我就選擇來倫敦威斯敏斯特大學讀新聞專業(yè)。
記者:沈銳,你之前是在中國讀的英國大學,所以你來了之后有沒有覺得有太大的不同?
沈: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的。比如,華威大學的所在地考文垂是一個比較小的地方。我當時之所以選擇這里,除了因為學校專業(yè)實力強大,也是因為覺得自己在中國的時候久居大城市,人會比較浮躁,就想用一年的時間沉淀一下。來這邊4個月以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性格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會計劃了,這對我非常有幫助。
記者:有沒有感到寂寞、孤獨?
沈:當然有。但我有一個習慣就是寫博客,基本上每一天都會寫一篇日志,記錄一下生活點滴。開心的、不開心的都記下來,也與國內(nèi)的同學、朋友互相交流。每次寫完一篇博客,心情就會好很多。
記者:雨山和仲誠有沒有感到寂寞?
李:偶爾也會有了,會想念國內(nèi)那種很熱鬧的氣氛。而且,大家都是中國人,在溝通方面也很方便。但是,如果學業(yè)忙起來也就忘記了。
仲:我也查不多。對于我來說,到期末課程緊張的時候,每天都學習到很晚,回到宿舍蒙頭就睡,第二天早上睜開眼睛、洗洗臉又去上課,也就沒有時間想家了。
記者:這種形象可能跟有些人在中國想象中的,在英國讀書多么輕松大相徑庭啊。
沈、仲、李:不是那樣的。
仲:英國的碩士課程是一年制,所以還是很緊張的。
記者:總的來說,你們覺得收獲大嗎?
沈、仲、李:很大,很值得。
仲:我不后悔來英國讀書。
李:我也是,剛來一年多,我就向國內(nèi)的朋友們推薦說,一定要來倫敦。我覺得這里非常棒。(子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