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ている」和「てある」

字號:


    "ている"是日語里表示"時制"的手段之一,但是就像其他的表示時制的手段一樣,"ている"并不單純表示時制,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句子里,有時表示時制范疇內的意義,有時表示時制范疇外的意義,這一點和"た"非常相像,我們在學習"た"的時候,普遍的都認為"た"相當于英語里的ed,是標志過去時的。但是以后的學習中我們卻經常遇到這樣的句子:
    (1) あ、あしたは僕の誕生日だった。
    很多同學就會感覺奇怪,明明是明天的事,為什么要使用表示過去的"た"呢。因而得出結論,日語里時制混亂,莫名其妙。事實上給大家造成這種印象的,一個原因是日語里表示時制的語法手段并不專職表示時制,而是一肩多能,除了表時制還表其他的意義,而另一方面,則是由于我們的教育體系,我們的教科書在編纂的時候也忽視了這些問題,對一些比較重要的問題往往含糊其辭,介紹簡略,才造成了學生知識體系的不完備和因之而起的困惑。
    下面我們回到"ている"的問題上來。其實日語并不是像以英語為代表的印歐語那樣,時時刻刻把時態(tài)掛在嘴邊,用語法的形式體現在每個句子中。我們可以根據英語的每一句話來判斷說話的內容是發(fā)生在說話前還是說話后,是正在進行還是已經完成,日語和漢語都不是這樣的語言,日語和漢語里都有完備的表達"時制"和"相態(tài)"的語法手段,但"時制"和"相態(tài)"卻絕沒有英語里那樣的優(yōu)勢地位,日語和漢語的"時制"和"相態(tài)"都是和別的意義交混使用同一個語法手段的,沒有專職的只表示"時制"和"相態(tài)"的語法手段,如上面我們講的"た","時制"用"た"來表示,"相態(tài)"也用"た"來表示,甚至語氣也要用"た"來表示。漢語里的"了"也是一身兼多能,表示很多個意義。在日語里,我們印象里日語的"時制"是由"る" "ている" "た"這個體系構成的,實則不然,日語里想要像英語里那樣強調時間的時候,使用的恰恰不是這個體系,而是"ところ"體系:"るところ""ているところ""たところ".而我們印象里的"る" "ている" "た"這個體系卻表示著許多其他的意義。這一節(jié)我們就來講講"ている"的用法。
    大致上來講,"ている"并不是對應英語里的正在進行時"ing"的,第一,在"ている"前面如果出現持續(xù)性動作動詞,如「読む」「走る」,或表示狀態(tài)的動詞,如「聳える」等,那么"ている"表示的是正在進行的過程中,相當于英語里的正在進行時。第二,當"ている"前面出現的是瞬間動詞,如「死ぬ」「転ぶ」等時,那么"ている"表示的則是這個動作發(fā)生后,引起了狀態(tài)的改變,而改變了的狀態(tài)在持續(xù),一般都是到說話時仍在持續(xù),如:
    (2)あの人は死んでいる。
    這句話表達的是那個人死了,死的動作發(fā)生在過去的每一個時刻,而其結果狀態(tài),"那個人不在了"保持到現在,而如果要表達"那個人馬上就要死了,正在走向死亡",用的則是另外的表達手段:
    (3)あの人は死につつある。
    或者
    (4)あの人は死んでいるところだ。
    第三,"ている"還有可能表示動作的反復進行:
    (5)毎日バスで學校へ通っている。
    (6)戦爭で多くの人が死んでいる。
    "ている"有如此多個意義,比較容易造成記憶和理解的誤區(qū),我們要懂得具體的情況,具體的句子具體分析。那么"てある"又怎樣一回事呢,它和"ている"有沒有什么交叉點呢?首先我們說,"てある"表示的是一種狀態(tài)的持續(xù),那么當"ている"接在瞬間動作動詞后,表示動作發(fā)生后狀態(tài)的持續(xù)這一意義的時候,"てある"和"ている"就似乎有些分不清楚了,有的同學就說,"ている"接的是自動詞,而"てある"接的是他動詞,這完全是一種誤解,不但是對"ている"、"てある"的誤解,而且也是對自動詞他動詞的誤解,可以說誤解非常之深,當然,日語自動詞他動詞的問題也確實是一個很大的難點,它不像漢語那樣駕輕就熟,也不像英語那樣清晰可辨,日語的自動詞和他動詞常常含混雜糅,所以在這里犯錯誤也是很正常的,那么關于自動詞和他動詞本站有專門文章敘述,給大家提供了一把清晰掌握這個知識點的鑰匙。我們就不再這篇文章里贅述了。
    那么究竟要怎樣區(qū)別"ている"和"てある"呢,首先,我們必須要明確的一點是,"てある"必須要接在他動詞的后面,而"ている"則對前面接的動詞是自動詞還是他動詞沒有要求。那么這又是為什么呢。我們先來看兩個漢語的例子,也許對我們理解這兩個句型有幫助:
    (7)黑板擦了。
     
    |||
    (8) 畫掛在墻上。
    我們來思考一下,黑板自己能不能擦,能不能干凈?畫自己能不能掛在墻上?答案是不能,我們可以體會到,(7)(8)兩句都曾經有過人為的參與,其實主語曾經是一個被動句的賓語,如,"我擦黑板""小明掛畫"等等,但是現在,這個發(fā)出了動作,給予了"黑板""畫"影響的人是誰,是什么時候發(fā)出動作的都變得不重要了,視線,或者說關注點在"黑板"和"畫"本身,雖然這里面我們能體會出曾經的被動意味,但要強調的并不是"黑板被擦了""畫被掛了"這個被動過程,而是"黑板干凈""畫在墻上"這種狀態(tài)。而漢語里這類句子恰恰和日語里的"てある"句完全對應。
    (9)黒板は消してある。
    (10)絵が壁に掛けてある。
    日語的"てある"句正是這樣,以當初的被動者"黒板\"、"絵"為敘述焦點的,強調的是被人影響后,"黒板\"、"絵"所處的狀態(tài)的持續(xù)。
    而"ている"在表示動作發(fā)生后狀態(tài)持續(xù)這一點上,與"てある"有某些相似之處,但"ている"與"てある"的不同之處就在于,"てある"句表示的是曾經的被動者的狀態(tài)在持續(xù),而"ている"句表示的是曾經的主動者的狀態(tài)在持續(xù)?,F在的主語,也就是敘述焦點在當初就是動作的發(fā)出者,比如:
    (11)彼は結婚している。
    (12)太郎は買い物に行っている。
    用法區(qū)別:ている與てある
    1、補助動詞てある只能用于他動詞的連用型,表示動作的狀態(tài)延續(xù);而でございます則是である的丁寧語,意思是表示斷定的だ和です的意思,它只能接在體言后面,而且兩者意思風馬牛不相及,根本不能替換。
    2、本問題涉及到てある與ている的區(qū)別,先得從各自的功能說起。
    (一)、てある接在他動詞后,表達兩種意思,
    一是動作結果肉眼能看見的,它表示動作存續(xù),例如:
    1)、紙に字が書いてある/紙上寫著有字。
    二是動作結果肉眼看不見的,一般表示"提前準備".例如:
    1)、合格者にはもう通知してある。/對考上的人,已經發(fā)出通知了。
    2)、論文を書くために、わたしは沢山の資料を集めてある。/為了寫論文,我已經收集了許多資料。
    在表示"提前準備"意思時,基本可以與ておく替換使用。
    (二)、ている有四層意思,
    (1)、接動作動詞的繼續(xù)動詞后,表示動作正在進行。(例略)
    (2)、接動作動詞,表示動作的習慣、反復和狀態(tài),例如:
    1)、彼は毎日體操をやっている。/他每天做體操。(表示習慣)
    2)、彼は続けてスローガンを叫んでいる。/他繼續(xù)不停地喊口號。(表示反復)
    3)、彼はいい辭書を持っている。/他具有好詞典。(表示狀態(tài))
    (三)、接在自動詞的瞬間動詞后面,表示動作持續(xù)。這與他動詞后的てある的意思相近。例如:
    1)、窓が開いている。/窗開著。
    2)、彼はもう結婚している/他已結婚(婚姻狀態(tài)持續(xù)中)。
    (四)、接在狀態(tài)動詞后,表示存在。例如:
    1)、彼の成績が優(yōu)れている。/他成績優(yōu)異。
    2)、二人はよく似ている。/兩人很像。
    由它們各自的功能看出,他動詞后加ている不能表示存續(xù)或持續(xù)的意思,所以說是不能表達てある的意思的。也就是說,沒有相應的自動詞的他動詞,其存續(xù)態(tài)仍由てある來表達。
     
    日語小常識:外來語。日語不僅有豐富的本土產生的詞匯,它還有許多源自中文的詞。許多從中文來的外來語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廣泛,以致它們不被認為是從日本之外引進的外來語。在多個世紀之中,中國的文化影響很深,許多知識或哲學背景用詞起源于中國。在十九世紀晚期和二十世紀初從西方引進新概念時,經常會使用中文字的新搭配來翻譯它們。這些詞是現代日本人所使用的知識詞匯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收音機 ラジオ 咖啡 コーヒー 計算機 コンピューター 。
    日本留學網https://riben.liuxue86.com友情提醒,點擊日本留學網考試頻道可以訪問《「ている」和「てある」》的相關學習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