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絕大多數(shù)要出國的中國學生來說,在整個計劃,辦理,以及留學的過程中,家長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很多家長都不能跟孩子做有效的溝通,不知道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也不知道讓孩子如何理解自己的期望和想法。最終的結果就是家長為孩子付出了很多,一方面并沒起到作用,另一方面孩子絲毫不領情,甚至埋怨家長。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
原因之一:"家長制"思想
當然這種思想是和中國幾千年的社會制度和文化有關的,一時難以改變,但是我們不得不說,這種思想不但是家長自私的表現(xiàn),也是導致學生缺乏想象力和解決事情能力的罪魁禍首。我們很多家長希望孩子按照自己設定的路線行走,甚至希望孩子完成自己沒有完成的人生理想和愿望,很少能考慮到學生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這樣久而久之,學生可能在學校里仍然是好學生(因為我們國家的教育也是家長式,填鴨式的),一旦自己獨立出去留學或者走上工作崗位,他會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應該怎么做,或者學了家長喜歡的專業(yè),或者做了家長喜歡的工作,而自己卻陷入痛苦之中。當然我們不是說對于學生的想法聽之任之,畢竟他們還不成熟,我們可以提出我們的觀點,也讓孩子提出他們的觀點,綜合來考慮,甚至如果孩子確實沒什么想法,我們可以多提出幾個我們家長認為都可以接受的想法,讓孩子在我們選定的范圍內(nèi)主動的去選擇,這樣既給孩子提供了指導,又不會讓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
原因之二:過度溺愛
這種現(xiàn)象一般出現(xiàn)在爺爺奶奶這一代,對孩子過度溺愛,聽之任之,父母剛剛要和孩子溝通,孩子立刻跑到爺爺奶奶那邊告狀,夾在中間的父母不知如何是好,一邊哄著父母,一邊對孩子的教育不得不停止。希望有這種情況的父母一方面要跟爺爺奶奶這些長輩做工作,另外一個方面盡量讓孩子跟爺爺奶奶住在一起。
原因之三:對孩子缺乏關心和了解
目前大部分父母都忙于所謂的工作,事業(yè),平時對孩子關心很少,更有甚者,都不知道學生上幾年級,到了出國或者升學這種大事上才過來拿主意,有些家長在給學生選學校時常說"選好的就行,錢不是問題",殊不知,孩子的英語幾乎要從A,B C開始學起,選這樣的學校他能讀下來嗎?美國人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是"Baby is yours,Jobs by turn",意思就是孩子永遠使我們的,而工作可以不斷更換。
原因之四:父母雙方意見矛盾
經(jīng)常會遇到一家三口過來咨詢,說著說著爸爸和媽媽就先吵起來了,孩子在這時只好把頭轉到窗外看風景,任何人說神馬都是浮云了。在這里也希望家長朋友們在和孩子交談之前先溝通一下,把意見統(tǒng)一起來才能給孩子正確有效的指導。
對于絕大多數(shù)要出國的中國學生來說
在整個計劃,辦理,以及留學的過程中,家長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很多家長都不能跟孩子做有效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