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學生打工不如要錢難

字號:

在日本,不管是公費還是自費的中國留學生們幾乎或多或少都一段打工的經(jīng)歷。光看看天文數(shù)字式的學費,高居不下的物價,就夠讓人民幣望而生畏,另辟途徑打工貼補留學費用。
    這里,一個署名忍之的作者談了自己與周圍中國留日學人打工的各種感受。
    在日本打工,第一,工作不好找。由于日本長期經(jīng)濟不景氣,找工作很困難。蘇州來的小徐,家底殷實,國內高中畢業(yè)后,想到日本來上大學。大把大把的錢花出去,才上了一所語言學校。幾個月過去,什么工也沒找著,到了怎么也不好意思向家里要錢的尷尬境地,平時省吃儉用,全沒了大家閨秀的風采。有一天終于打了一次工,第一次掙了8000日圓,高興地對朋友說,這下子可以買張電話卡、給家里通通電話了。
    第二,工作強度高。王曉研究員55歲,在國內還是一個處級單位的領導,這次也搭上了公派出國的末班車。王曉的最崇高的理想是買輛車,于是放下架子,先是到一家中國餐館去洗菜刷碗端盤子,向假洋鬼子貢獻剩余價值。假洋鬼子的管理能力真是夠強的,不是吃飯高峰期不用;節(jié)假日不用,王曉研究員切身體會一下什么叫滿負荷作業(yè)。你以為是讓你鍛煉身體的?不把你累趴下才怪。
    同樣是以體驗打工生活為目的的劉云教授,境遇可沒有忍之只是搬搬畫具這樣好,他在國內時的一個學生現(xiàn)在早稻田大學讀博,聽說老師來了總想給老師介紹干點活。一次學部搞了個規(guī)模較大的學術活動,需要把展牌運送、陳列到展廳。學生得到了這次機會,劉云教授干得也挺賣力,總不能辜負學生的一片好意吧。哪知道日本人還不滿意,說你哪像一個打工的,簡直像個教授。被人家不幸言中。老劉不高興了,甩手走人。當劉云的學生告訴日本人真相時,那日本人半晌才冒出一句:怪不得!
    一群在為中國人辦的日本公司打工的留學生,平時苛刻的要命不說,干到第3個月,老板突然沒錢了。到了發(fā)薪水的日子,老板對著這些打工的日本留學生一副楊白勞狀,兩字“沒錢。”遇到這種要錢不給的情況,也只能暗自叫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