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美麗之旅篇一
我奶奶家的菜園好美啊!
走到菜園旁,站在籬琶多第一眼看到的是一朵朵爬上籬琶的牽牛花,牽?;ㄩ_著,想正要開始演奏的音樂家。這是一排排的菜椒,就像一個個小燈籠掛在綠傘下。包菜呢,像背著鼓的小娃娃,害羞的用自己的雙臂遮著臉龐,不讓雨淋,不讓風吹。忽然,一群頑皮的北風從上空追趕而過,一棵長得正高的小白菜點了點頭,好像在向北風招手問好呢。幾只小鳥站在樹上嘰嘰喳喳的唱著歌兒。到處是鳥語,真美啊!
我喜歡奶奶家的菜園,更喜歡奶奶種的菜。
廣西美麗之旅篇二
廣西位于中國的南部,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這里有壯族、布依族、瑤族等多個少數(shù)民族的聚居地,因此擁有豐富的文化和風景資源。我有幸前往廣西旅游,親眼目睹了這里令人陶醉的美景。廣西的自然風光讓我流連忘返,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段:廣西的青山綠水。
廣西地處南部,因此擁有大片的山水風光。無論是桂林的漓江風光還是南寧的青秀山,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漓江的碧水翠岸仿佛仙境一般,每一張照片都是一幅精美的畫作;青秀山的巍峨壯麗令人驚嘆,山中的那片祥和寧靜讓人心曠神怡。廣西的山山水水給人以寧靜與安詳,讓我忘卻了塵世的紛擾。
第三段:廣西的民族文化。
廣西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的地方,這里的人民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我感受到了廣西的民族文化的獨特之處。在廣西的少數(shù)民族村寨里,我欣賞到了獨具特色的歌舞表演,感受到了濃厚的族群氛圍。廣西的民族文化融合了各個民族的智慧和藝術(sh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四段:廣西的美食和特產(chǎn)。
廣西的美食和特產(chǎn)多種多樣,令人垂涎欲滴。無論是著名的桂林米粉還是壯族的酸湯魚,每一道菜都讓我回味無窮。而廣西的特產(chǎn)如芋艿干、桂花糕等也是美味中的佳品。品嘗這些美食和特產(chǎn)不僅可以滿足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種對廣西文化的美好體驗。
第五段:回顧廣西之行的感悟。
通過這次廣西之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廣西的魅力和美麗。這里的自然風光、民族文化、美食特產(chǎn)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廣西的美麗讓我從中領(lǐng)悟到了生活的熱情和美好,讓我明白到快樂和幸福并不只存在于物質(zhì)和享受上,更存在于內(nèi)心的感受和對生活的感激。我希望有機會能夠再次來到廣西,感受這片美麗的土地帶給我的無窮魅力。
總結(jié):
綜上所述,廣西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民族文化、美食特產(chǎn)等方面而聞名于世。通過廣西之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里的美麗和魅力,也對生活和世界有了更深的體會。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夠來到廣西,親身體驗這里的美麗和魅力,感受生活的美好。
廣西美麗之旅篇三
走進我們的校園,右側(cè)的小山坡上有一個美麗的小菜園就會展現(xiàn)在你的眼前,一眼望去,像一塊巨大的玉石鑲嵌在我們的校園里。
小菜園的蔬菜可多了,你看菜園的右邊就有幾棵長長的豆角藤,豆角的藤爬滿了支架,結(jié)出的又長又綠的豆角多得把支架都壓彎了,你看,那長長的豆角像一根根翡翠做的長繩,風一吹,這些豆角娃娃在支架上蕩起了秋千,好像在說:“我們已經(jīng)長大小呢,快把我摘下來吧?”
菜園的中間有茄子樹,上面掛著頭戴紳士帽,身穿紫大袍,大腹便便的茄子先生,茄子先生懶洋洋的望著下面,哦,原來它在欣賞紅薯藤妹妹的優(yōu)美的舞姿!翠綠的紅薯藤密密層層的紅薯葉像小金魚的尾巴,挨挨擠擠在一起來,風兒吹來,他們一起抖動著哪像金魚的尾巴,跳起了優(yōu)美的舞蹈,風兒頓時停住了,為她們這迷人的舞姿伴奏呢!那金黃金黃的南瓜害羞地躲在一片片手掌一樣的葉子里,調(diào)皮的樣子可愛極了。
菜園的左邊有黑不溜秋的芋頭,它們的葉桿綠而光滑像一把翡翠做的寶劍,葉子像一把大扇子,如果你放一些水珠在葉子上,你會看到一些珍珠在滾動,好玩極了。
我閉上眼睛,仿佛聽見風兒吹過,聞到淡淡的清香,看見人們快樂的收獲勞動的成果,小菜園真美呀!它將成為我永遠的記憶。
《作文:美麗的菜園》走進我們的校園,右側(cè)的小山坡上有一個美麗的小菜園就會展現(xiàn)在你的眼前,一眼望去,像一塊巨大的玉石鑲嵌在我們的校園里。
小菜園的蔬菜可多了,你看菜園的右邊就有幾棵長長的豆角藤,豆角的藤爬滿了支架,結(jié)出的又長又綠的豆角多得把支架都壓彎了,你看,那長長的豆角像一根根翡翠做的長繩,風一吹,這些豆角娃娃在支架上蕩起了秋千,好像在說:“我們已經(jīng)長大小呢,快把我摘下來吧?”
菜園的左邊有黑不溜秋的芋頭,它們的葉桿綠而光滑像一把翡翠做的寶劍,葉子像一把大扇子,如果你放一些水珠在葉子上,你會看到一些珍珠在滾動,好玩極了。
姥姥家的小菜園。
真高興!真高興!今天舅媽要帶我和兩個妹妹一起去姥姥在農(nóng)村的小菜園玩。一聽到這個消息,我們高興地蹦起來。坐在車上,望著窗外美麗的景象,我的心早就飛到了小菜園,想著想著就到了。
時間過的真快,不知不覺天快黑了,我們只好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小菜園,有時在夢中我還夢見我又回到了美麗的小菜園。
在奶奶的菜園里,有很多種蔬菜。
真是一幅美麗的菜園秋色圖??!《奶奶的菜園》。
姥姥家住在離縣城很遠的一個偏僻的小山村,那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但最讓我留戀的還是姥姥家那片美麗的小菜園。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各種青的草,綠的樹都次第發(fā)芽了。待到清明前后,姥姥和姥爺便開始在院子里播種下希望的種子,過了幾天,種子發(fā)芽長葉了,姥姥和姥爺都高興的笑了,于是便開始給它們澆水、松土、捉蟲、施肥……再過些時日,黃瓜該上架了,南瓜該打叉了,韭菜該割茬了,姥姥姥爺又開始忙活了。
夏天,菜園里一片蔥郁,這時,許多蔬菜也相繼成熟了,一丈青豆角直垂地下,四季青也爬滿了架,豆角王一個個都胖乎乎的,還有那身材苗條的黃瓜,胖娃娃似的南瓜,真讓人目不暇接。
秋天,紅紅的番茄掛在枝頭,紫色的茄子也長成了大個,茄子把枝頭都壓彎了,把這兩種蔬菜放在一個鍋里烹炒,然后加上合適的佐料,那是姥姥的拿手好菜,吃一口,簡直比吃了山珍海味還要香。絲瓜調(diào)皮地倒掛在墻頭上,有的還半遮半掩地給我捉迷藏呢,叫人數(shù)也數(shù)不過來。
轉(zhuǎn)載自 XuEFEN.COm.cn
入冬,當各種蔬菜都下架的時候,正是種大蒜的好時機,姥姥姥爺挑選出最大的蒜個,精心種好,等待來年的好收成。這時,白菜蘿卜也長得正旺,還有那發(fā)著濃郁香味的芫荽,在塑料薄膜的覆蓋下正努力地生長著,更顯出了它的勃勃生機。
這就是姥姥家的菜園,一年四季都播種著希望,充滿著生機的菜園,我愛姥姥家的小菜園,因為它帶給了我無限的樂趣,給予了我無盡的暇想。
姥姥家的菜園。
今天,我們吃過午飯,媽媽建議去姥姥家的菜園去看一看。我和表姐都高興的得跳起來。
去菜園的路上,我們看見了美麗的牽?;ㄟ€有倉耳和蒲公英。我摘了一些蒼耳粘在表姐身上,她也不甘示弱,我們開始了嬉戲的打鬧。不知不覺就來到了菜園。
姥姥拔了幾顆白菜,媽媽割了一些韭菜,我也來拔蘿卜,誰知拔幾顆蘿卜不費吹灰之力。
我們提著滿籃的蔬菜,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在奶奶的菜園里,有很多種蔬菜。
玉米棒子有的像棒槌,有的像?g面杖,一個個頭頂長著棕色的頭發(fā);青椒像小燈籠掛在枝上;卷心菜的葉子像媽媽,里面有個胖娃娃;還有紫色的茄子,綠色的豆角,紅色的西紅柿,……。
廣西美麗之旅篇四
廣西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在我游覽廣西的一周時間里,深深地感受到了廣西的美麗和獨特之處。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在廣西旅行中的心得體會。
第一段:美麗的自然風光。
廣西的自然風光是令人嘆為觀止的。從壯麗的桂林山水到神秘莫測的梧州蝴蝶谷,每個景點都有其獨特之處。在桂林,我游覽了漓江和陽朔,這些地方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山水畫廊”。溫柔的水鄉(xiāng)、奇峰聳立的山巒和古老的村落形成了一幅宛如畫卷的美景。在蝴蝶谷,我看到了大量的蝴蝶在樹林間翩翩飛舞,仿佛進入了一個童話世界。廣西的自然風光溫婉而又壯麗,讓人流連忘返。
第二段:悠久的歷史文化。
廣西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這里有許多古跡和傳統(tǒng)民俗。在廣西的漓江岸邊,我們參觀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漁人村和黃布倒峽,了解了當?shù)氐臐O民生活和歷史淵源。在南寧的青秀山,我們參觀了兩漢時期的西漢大墓,這座墓葬是中國最大的一座中央帝國陵墓。通過這些古跡,我對廣西的歷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三段:多元的民族風情。
廣西有著多元的民族風情,這里有壯、瑤、苗、侗等多個少數(shù)民族。在我的旅行中,我參觀了壯族的歌舞表演和苗族的鼓舞,深深地被他們的獨特表演和熱情打動。在壯、瑤、苗、侗等族群中,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服飾、音樂和舞蹈,展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文化。
第四段:美食和當?shù)靥厣?BR> 廣西的美食也是令人難以忘懷的。我品嘗了當?shù)氐膲炎迕追?、柳州螺螄粉和廣西特色的螺螄蘇蕙面等。這些美食口感獨特,風味純正,讓人回味無窮。此外,廣西還有許多當?shù)靥厣a(chǎn)品,如銀飾、麻線和民間手工藝品等,這些都是廣西的獨特之處。
第五段:熱情好客的人民。
最后,廣西人民的熱情好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無論是在旅游景點還是在當?shù)氐拇迩f,人們總是熱情地歡迎我們的到來。他們樂于向我們介紹他們的文化,為我們提供幫助和指導。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們在廣西旅行期間沒有面臨任何困難。廣西人民的熱情好客讓我感到賓至如歸。
總結(jié):美麗廣西讓我流連忘返。在這個擁有自然風光和悠久歷史的地方,我不僅欣賞到了令人嘆為觀止的風景,還了解了當?shù)氐臍v史和文化。廣西不僅有美景,還有多元的民族風情和美食。最重要的是,廣西人民的熱情好客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美麗廣西是一個讓人心馳神往的地方,我希望有機會再次游覽廣西,繼續(xù)體會這里的美麗和魅力。
廣西美麗之旅篇五
夏天的假日里,我隨爸媽來到老家,路邊美麗的景色使我眼前一亮。??!原來是一片綠油油的菜地,是誰家的菜園吧?哇哦!一排排青菜小姐,它們穿著綠顏色的裙子,下面露出白色的水晶鞋真漂亮;青椒小弟它們穿著各式各樣的禮服,有橙色的、有黃色的、有紅色的;還有番茄寶寶,它穿著紅色的背袋褲,像個小火球,番茄寶寶聞起來香香的,摸起來滑滑的皮膚可好了;黃瓜哥哥有張碧綠碧綠的臉,身上好像長滿了白色的青春痘,像個仙人掌,還有它的個子可高了,大約有兩分米;還有南瓜叔叔,它像橙色的大燈籠,它可有重要功能呢,把它安裝在水果車上,這個水果車就能開起來了;你看,茄子太太,頭上還帶著一頂有趣的綠帽子,它的臉漲紫了,可能因為年紀大了,腰也彎了下來。
農(nóng)民伯伯來了,看見自己的勞動成果,他開懷大笑,說:“我的蔬菜終于成熟了?!边@些美麗的蔬菜們也很高興,因為它們是農(nóng)民伯伯的勞動成果,可以給農(nóng)民伯伯的辛勤勞動換來收獲和回報,也可以走上餐桌,給人們帶來健康美味的飲食。
廣西美麗之旅篇六
我一走進我家的小菜園,就不想回家。我家的向日葵就像一個大大的太陽。紅紅的辣椒就像一個個紅色的小船。還有一大叢一大叢的葉子,像一把寶劍沖上天空。最后一個就是大蒜,像一個個圓圓的小輪胎。
到了晚上,我才依依不舍的回家去。
廣西美麗之旅篇七
疊彩山位于桂林市區(qū)東北部,濱臨漓江。疊彩山與城中的獨秀峰、漓江畔的伏波山鼎足而立,同為城內(nèi)的游覽勝地。疊彩山占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由明月峰、仙鶴峰和四望山、于越山組成,橫亙市區(qū),景色優(yōu)美,又易于攀登,為桂林山景中的一個熱點。山中佳景甚多,有疊彩亭、于越閣、瞿張二公成仁碑、仰止堂、風洞、疊彩樓、望江亭和拿云亭等名勝。山上歷代名人的摩崖石刻尢多,為文物的精華。若登上明月峰,駐足拿云亭,全城景色盡書眼底?!耙幻媲顼L四面山,望疑仙境在人間”。
疊彩園門疊彩公園園門,1990年建,為飛檐、硬脊、坡頂、綠瓦的仿古圓門建筑。我國現(xiàn)代著名書法家王遐舉書“疊彩山”橫匾懸其上,右側(cè)為售票處,左側(cè)飾以玻璃壁窗,古樸雅麗,嵌于錦翠相間的山石林木之前。疊彩山門在疊彩山仰止堂前,是坡頂、青苡的仿古建筑,高踞在登上風洞的咽喉之地,可拾級而上。門上有魏繼昌書”疊彩山“隸字橫額;兩側(cè)懸掛清廣西布政使張祥河撰、桂林書法家伍純道寫的”到清涼境,生歡喜心“的楹聯(lián)。一過山門,即進入歷史文物、宗教、自然風光相互交融的勝地。
景風閣在疊彩山風洞南洞口右前方的平臺上,唐元晦建于會昌間(841-846),歷代有修茸,閣已久廢,數(shù)十件珍貴詩刻同毀于抗日戰(zhàn)爭。據(jù)清畫家張寶《泛槎圖》,景風閣為重檐、坡頂、長方形建筑。清慶?!毒帮L閣記》說閣”居四望、于越之間,前接廣野,倚大江,廓然翕受,窈而多風。其東小閣數(shù)椽,故為游人憩望地,每盛夏熏灼,于此解煩焉“。景風閣為一時名建,歷代名人有詩刻,變法維新風云人物康有為、百歲愛國老人馬相伯先后居此。
疊彩亭位于疊彩登山道上。4角、平頂、單層、紅柱、綠瓦,高約5米,長7.5米,寬8.5米。面積約64平方米,呈十字形。正面懸掛著名書法家王遐舉所書“疊彩山“的匾額。疊彩亭東依于越,西鄰四望,北對明月,與山景和諧而不爭高。東西設坐凳,北隅為觀賞”彩翠相間“的最佳角度,是游憩的理想場所。亭西,刻有明代羽卿的”江山會景處“。疊彩瓊樓在疊彩山明月峰與于越山之間,是一組以桂北侗族建筑形式為依據(jù)構(gòu)筑的大型風景園林建筑群體,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1990年建成。疊彩瓊樓以鼓樓和連廊為中軸線,將整個建筑分為東西兩個院落;東院庭轉(zhuǎn)院接,曲徑通幽;西院開闊疏朗,小橋勾連。院落以池水為中心,東為高閣,西有亭廊,南設層樓,北置水榭。主體的鼓樓為2層歇山頂樓閣,前面是小巧的卷棚敞軒,其余為1、2層坡頂,局部突起重檐、3重檐卷棚歇山頂或6角、8角攢尖頂。整組建筑,主從分明,層次豐富,錯落有致,富于變化,與自然環(huán)境和諧調(diào)協(xié),具有仙山瓊閣的意境。
仰仁堂桂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qū)疊彩山風洞前。抗日戰(zhàn)爭期間所建。原建已毀。1958年重建。堂東西長11.5米,南北寬7.1米。東西開門,北壁嵌有瞿式、張同敞畫像、《潔氣嶺》唱和詩,以及1963年郭沫若來此憑吊所作二公像贊詩等石刻。
望江亭在疊彩山北半山腰處,原為正德間(1506-1521)明太監(jiān)傅倫作為欽差鎮(zhèn)宋廣西都知監(jiān)時所建。他酷愛桂林山水,尢偏愛疊彩,有七登疊彩山詩。他的《望江亭詩》,有“山色佛云青,溪光照空碧,構(gòu)亭倚風洞,超然意自適”句,繪出望江亭“佛云”“照空”的特色,亭早廢,1954、1990年兩次在原址重建,為紅柱、綠瓦、翹角、攢尖頂?shù)姆鹿欧酵ぃ呒s6米,南北長5.2米,東西寬4.9米,總面積約25.5平方米。亭右壁有摩崖題刻“探奇處”3個大字,站在亭內(nèi)或由此攀登,都有奇景可探。
臨江上巖位于疊彩山北麓。臨江巖有二:南為上巖、北為下巖。上巖洞口刻有“臨江上巖”4字。上巖高4.6米,寬3.5米,深8.6米,面積約30平方米。巖口臨江,視野開闊,江山景色與巖景交融,登臨玩賞,興味無窮。古往今來的仁人志士,無不以到此弄吟為快。明陳于明《題木龍洞石壁》詩,“逶迤江路洞天開,奇峰排空擁翠來,水石參差當檻出,亭臺高下自天栽”,如實地概括了上巖的特色。
風洞明月峰山腰一奇洞,南北對穿,中狹小,僅通人,形成前后兩個洞,南北開敞,呈葫蘆狀,全長20米,最寬9.2米,最高5米??偯娣e約140平方米。風洞原是一條地下古河道,兩頭大中間小,所處地勢高,北接“湘桂走廊”,南迎駕橋嶺與海洋山之間的“峽道”,形成對流,兩端過風的斷面大,中間小,風速增大,壓強減少,風不斷補充。隨著季節(jié)變換,來風有清、和、暖、冷之別。
風洞既是風的世界,又是文物寶庫,是桂林山水一個重要景點。
疊彩北牖洞風洞之北,即后洞,橢圓形,是葫蘆的后半部。洞口北向,如窗,又稱“北牖”。洞高4.8米,寬9.2米,長7.5米,面積約69平方米。洞口有清人陳維湘題刻“北牖洞”三字,洞內(nèi)摩崖石刻數(shù)十件,以朱顏《訪疊彩巖登越亭》、楊芳《游風洞山》、袁枚《游風洞登高望仙鶴明月諸峰》、康有為《風洞題名》和李秉綬的蘭竹畫刻為珍。洞中原有臥佛一尊,供撫摩祈祥,現(xiàn)已無存。
疊彩太極洞位于明月峰山腰,南口在北牖洞西南隅,北口朝登山道口,呈彎管狀,洞內(nèi)有石柱分隔,酪似太極圖的兩條陰陽魚。洞門寬4.2米,洞高3米,寬3~4米,長13米,面積約50平方米?!疤珮O洞”3字,刻在北洞口上。從洞的一端到另一端,紆回曲折,能見度低。北口大而敞,光線可透達轉(zhuǎn)折處,洞景依稀可辨;南口在北牖洞內(nèi),小而隱,光源微弱,初入有伸手不見五指之感。自南口盤旋而上,出北口,從黑暗中漸見光明;從北口人,出南口,至北牖洞,涼風習習,題刻琳瑯,如入仙境。樂于在不同境況中探索、感受,捕捉各異樂趣的人們,尢愛太極洞。
迎風樓在疊彩山風洞的北牖洞口處,原為古建,久廢。1972年重建,為8柱、兩層、開敞的仿古建筑,總面積180平方米。柱間設坐凳,中有石桌。一層置楹聯(lián)二:其一“登臨爽氣此間生,且喜江山多麗色;回首屐痕何處是,惟留天地一奇觀”,其二“風指落花妍小徑;雨清芳草翠層階”。分別描繪迎風樓當風雨立、爽氣此生的特點,以及樓前“多麗色”“一奇觀”的氣勢和榜旁樓后”花妍草翠“、”層階“、”小徑“的景物,是給游人以啟迪的絕妙導游詞;二層為觀景樓和登上明月峰的必由之路。
明月峰位于疊彩山東北,海拔223米,相對高度約73米,山體總面積1.41公頃,是疊彩山的主峰。清袁枚《游風洞登仙鶴明月諸峰》詩有“仙鶴不可招,明月猶堪弄”句,明兵部右侍郎楊芳《風洞山詩》,“引手欲探天上月,俯躬疑礙日邊云”,均言峰高可攬月,故有明月峰之謂,峰頂有形如葫蘆的小平臺,五代馬殷曾在此建臺,人稱馬王臺。宋靜江知府張筑“堯山”、“漓水”二壇,以祭祀山川,并寫《堯山漓水二壇記》,把山川作為土地資源,江河資源加以贊美,呼吁加以重視、保護,以維護自然環(huán)境的生態(tài)平衡。臺、壇均早廢。1955年在舊址建拿云亭。
明月峰以高、險、峻、秀蓍稱。高可摩天,雄踞江邊,壁立木龍古渡頭。峰尖如筍,山石逐層深進,漸次升高,登上頂顛,滿城春色,田野奇峰,縱覽無余。峰側(cè)刻有共和國締造者之一朱德總司令和徐特立老人。1963年以80高齡登上明月峰所題“登高不用杖,脫帽喜東風”名句,給名山增輝。
四望山位于疊彩山西南,與東南之于越山相對,以山間徑道相隔,山體面積3.32化頃。四望山“亂石縱橫,枕籍排突”,他山稀有。登山可四面臨眺,東面堯山、漓江,南有穿山、塔山、南溪、斗雞,目之所游,群勝交集,山壁有唐元晦《四望山記》刻跡及清李少蓮刻“玉疊蓬壺”4個大字,近年新刻我國著名作家芭盾等墨跡。山麓曾建普明庵,后在遺址建定粵寺。綃憂亭和定粵寺,均已早廢。仙鶴峰位于明月峰的西北,海拔253.6米,相對高度101米,是疊彩諸峰最高的,山體面積2.1公頃。山腹有仙鶴洞,高約14米,底寬8.6米,長60米,面積516平方米。呈三角形,相傳古時有二仙鶴棲息山峰上,好事者鐫二鶴于洞口,供人瞻仰,因名“瞻鶴洞”。到了明代,明宗室第3代靖江王朱佐敬之曾孫朱鎮(zhèn)山,在瞻鶴洞碩面壁修道;自號瞻鶴道人,據(jù)為別業(yè),改名仙鶴洞。此后,峰和洞都以仙鶴為名,一直沿用。
仙鶴洞分兩層。上層曾建“慶真閣”,祀真武帝,香火頗盛。明約結(jié)《古光尊師像詩》云:“傍崖間妙香,晨鐘下空碧?!毕聦虞^宏曠,東西穿透,平整光滑,儼如長形拱頂大廳。東西兩洞口成為借景窗口:東口面對明月、于越諸峰,層巒重疊,錦翠連山;西口面對城北,屋宇樓臺,鱗次櫛比。一洞之中,薈集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色。
環(huán)碧園在疊彩山北白鶴洞下,與仙鶴洞相通。因“滿園碧翠,環(huán)顧可得“而名,是清代桂林畫家李秉綬所建,也叫李園;園中遍種反栗樹,亦稱板栗園,園已久廢,李的姻親張維屏,有《桂游日記》可窺環(huán)碧園之盛。據(jù)載,”園以洞為尢勝“,一園之中有”林屋“、”水壺“、”瞻鶴“、”明月“、”墨云深處“5個奇洞,最高的明月洞,皓月東升時滿洞清輝;園中建筑遍布,有亭、臺、堂、榭、圃、廊10余處,成為一代名園。
于越亭在疊彩山的于越山頂上,是一個8柱、3開、單檐、翹角、長方、四面開敞的亭閣。長10.6米、寬4.95米,高4.54米。面積51.47平方米。原為唐元晦所建,久廢。1954年在原址上重新構(gòu)筑,更名于越閣,閣名為美籍華人、美國邁阿密中國畫院院長梁粲英女士所書。于越亭是游人多喜登臨之處。宋人朱顏《訪疊彩巖登越亭詩》:“不到越亭久,榴花經(jīng)幾紅。江流寒瀉玉,山色翠浮空,百越薰風里,三湘夕照中?!北容^客觀地寫出了于越山和于越亭的特點。
康巖、素洞在于越山麓。洞北向,高3.2米,寬1.7米,長10.5米,面積約18平方米。1894年12月,康有為到桂林講學期間,住在疊彩山景風閣,發(fā)現(xiàn)于越山下兩個巖洞。以自己的字號命名,東叫“康巖”,北叫“素洞”,并摩崖篆名刻?,F(xiàn)“素洞”兩個篆字和題記尚存。
疊彩巖風洞之南,即前洞,是疊彩洞,因山得名,古稱疊彩巖。高3.65米,寬5.6米,長12.5米。面積約70平方米。洞口有陳毅名句“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的題刻,以及著名書法家沈尹默題“疊彩山”3個大字。洞壁有佛像90余尊,為唐宋物,故又名福庭洞。
拿云亭在疊彩山明月峰頂,又名齊云、倚云、取其高之意。始建于唐,久廢。1955年重建,1988年遭雷劈,再建,高約5米,面積19.36平方米。為紅柱、單檐、攢尖頂、青苡、四面開敞之圓亭,柱間設坐凳,亭基三級,意謂上升九宵。香港書畫家趙少昂為之書額。登亭眺瞰,目極無遺。
銷憂亭在疊彩山的四望山上。唐會昌年間(841~846)建。元晦《四望山記》載:“山名四望,故亭為銷憂。亭之前后,綿絡山腹,皆溪梁危磴。由南而北,復東上疊彩右崖,至福庭石門,約三十余步?!蓖ぞ脧U。
木龍洞在疊彩山東麓,高4米,寬2~3米,長10米,面積40平方米,南北穿透。西鄰明月峰僅數(shù)十米,南去伏波山約1公里,是龍珠路與驛前街必由之路。相傳洞口原有盤曲的古樹,洪水突漲時化龍入海,這個洞被叫作木龍洞。明天啟間(1621~1627),督學曹學做了兩條木龍,懸于洞頂,早廢。疊彩山有通往木龍洞的路,明周進隆《再題疊彩山》詩,“重巒疊峰瞰江流,空明一徑通人游”,道出了木龍洞的特點,木龍洞踞山臨江,洞北約20米處,在一塊巨大的蛤蟆石上,建有一座喇嘛古塔。宋譚舜臣《木龍洞游覽題名》:“嘉祜癸卯(1063)寒食旬休,譚舜臣攜累累石門,下臨江巖,參唐代佛塔,覽風帆、沙鳥、江山之勝,此為最焉,遂舟過虞山。”據(jù)此,塔為唐代所建,是廣西最古的石塔之一。
寶積山舊名臥龍山,在疊彩區(qū)政府西北。與疊彩的四望山隔中山北路相對峙,海拔208米,相對高度58米,長350米,寬120米。山體面積7.75公頃,呈蟠龍狀。北宋前,城池北門建在寶積與四望山間,山上筑有城墻,“城壁峻悄,皆斬崖火之”,有“鐵封云鎖“之譽。元代在山上建武侯祠,通稱孔明臺,寶積山也被稱作孔明臺,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移至南麓,清康熙間又重建于山頂。后毀于抗日戰(zhàn)爭烽火。山北有寶積巖、華景洞、華景塘。華景洞附近曾建有巖光亭、鐵佛寺。洞深5、6丈,平坦敞朗,曲折深幽,可達孔明臺。登臺遠望,前后左右為華景塘、桂湖、漓江、八角塘所拱,四周則觀音、鸚鵡、疊彩、獨秀、騮馬、老人諸山環(huán)繞,北面峰巒常為嵐氣凝集,雨后初霧,紫霧籠山,景色獨麗,有“桂嶺晴嵐”之稱。唐宋時已成游賞勝地,壁間有宋明以來石刻10余件。1979年5月,在寶積巖內(nèi)發(fā)現(xiàn)距今約3萬年前人牙化石兩枚、動物化石和打制石器等。寶積山不僅是旅游勝地,也是文物薈萃之地。
寶積巖洞穴遺址位于市區(qū)中山北路寶積山山腹。洞口呈三角形,為單斜巖層構(gòu)成,向南距地面7-8米。巖洞面積968平方米。主洞之外,有支洞數(shù)個。本世紀70年代開始,洞內(nèi)就不斷發(fā)現(xiàn)原始文化遺跡和遺物。經(jīng)過1979年發(fā)掘,推定為舊石器時代晚期洞穴遺址,距今約三萬年。
華景洞在寶積山北扉,高5米,寬17米,深50米,面積約850平方米。《廣西通志》:云“(在)華景山下,巖誹東向,空明軒豁,有穴直通山后。由石徑循雉堞南行,竟達武侯祠?!鼻宀槎Y在游記中寫道:“洞口高約十五六尺,廣五十尺,洞中平坦軒豁,后有二個竇,一竇右折,黑暗不可下;一竇左旋通光,漸上漸高,長百五十尺,出洞有飛云臺,臺廣三十尺,外為石欄,憑欄則城西諸山,歷歷在目?!碧圃拊诙辞敖◣r光亭交題詩,“石靜如開鏡,山高若聳蓮:筍竿抽玉管,花蔓綴金鈿”。明清時建鐵佛寺,毀于火,光緒間重修,并鑄大鐵佛一尊。洞壁詩刻多件?,F(xiàn)封閉以培植食用菌。
華景塘在寶積山下華景洞前,寬120米,長60米,水面面積約7200平方米。明《桂勝》載:“橫塘深廣,晨飄霞綺,夕麗金波,得水而觀益增。故唐元常侍晦建亭一,曰‘巖光’,以巖指水而寫光也?!闭f明自唐以來得到名士、游人的青睞。塘畔遍植榴花,水光花色交相輝映,引人入勝。
廣西美麗之旅篇八
當天我們游覽了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藝術(shù)殿堂——莫高窟及距敦煌市西北約180公里的雅丹國家地質(zhì)公園,使我對博大精深的中國佛教文化及奇異壯麗的雅丹地貌--風蝕現(xiàn)象有了更多的了解,不過敦煌之行我還是想著重介紹一下鳴沙山和月牙泉的奇異與壯美。
24日清晨我們來到了位于敦煌城南約5公里處的鳴沙山和月牙泉風景區(qū),該景區(qū)以沙泉共處,妙造天成,古往今來以“沙漠奇觀”著稱于世。
一踏入景區(qū)的大門,還帶有濃濃睡意的我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了:淺黃色的沙丘與湛藍色的天空相映襯,給人以視覺上強烈的美感沖擊;不太刺眼的太陽光照射在沙山正面與背面的黑色陰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給人異常強烈的立體感。再配上滿眼金黃色、浩瀚的沙漠、影影綽綽的駝隊和清脆的.駝鈴聲,這簡直就是一幅栩栩如生的油畫!
穿好防沙襪,各自選好一頭駱駝后我們就開赴沙山頂。騎駱駝其實是一件挺愜意的事,一顫一顫的,象做按摩,真舒服!
大約走了半小時,我們就到達了快接近沙山頂?shù)囊粔K大平地上,下了駱駝,我們存放好隨身的物品后,就準備上山頂去滑沙。多虧在登山道的沙面上架了二條超長“梯子”,要不是很難登得上去(因為沙子是會滑動的),等我們手腳并用地爬上山頂,已經(jīng)是上氣不接下氣了。
山頂上堆著幾十個竹筏,我第一次滑沙,心里不免有些緊張。經(jīng)過一番“心理斗爭”,我還是自告奮勇,坐上竹筏,“勇敢”地滑了下去。但速度根本就沒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快,還要用手撐著才能滑動,一點也不爽。到山下后我又想再滑一次,于是我再次爬上山頂,上面的叔叔想必也知道了我用意,就不動聲色地在我要坐的竹筏上抹了點“油”,結(jié)果我坐上后哧溜一下就滑下去了,還有點兒“剎不住車”。感覺真是爽極了!隨后其他人也紛紛開始效仿,我開心極了,很有點“成就感”。
滑完沙后我們再次騎上駱駝前往月牙泉,到月牙泉邊的路有一段是要自己步行的,因為駱駝在離月牙泉約500米的地方就不能進入了,途中要經(jīng)過一個小沙丘,翻過沙丘后就可以看見整個月牙泉的全景,遠遠望去,碧綠的泉水與古色古香的樓閣相互輝映,煞是美麗。
廣西美麗之旅篇九
首段:引言(引出主題)。
美麗長沙,是一個富有魅力的城市。我有幸踏上了長沙之旅,領(lǐng)略了這座城市的美麗與獨特之處。在這次旅行中,我不僅欣賞到了長沙的自然景觀與人文風情,還體驗了長沙人民的熱情和友善。下面我將分享這次旅行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二段:自然景觀(山水之美)。
長沙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融山水之美于一身。我特別去了岳麓山,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山之一。登上山頂,一覽無遺的美景使我大開眼界。站在山頂,俯瞰整個城市的壯麗景色,遠處的湖泊和山巒融為一體。在山中漫步,清新的空氣和腳下的綠意讓人感到舒暢。長沙的自然景觀給人一種寧靜與宜人的感受,讓人流連忘返。
第三段:人文風情(古跡之美)。
除了山水之美,長沙還擁有豐富的人文歷史。我參觀了長沙的橘子洲頭,那里有一座孫中山的銅像,是他在革命時期發(fā)表了“讓革命進行到底”的著名演講。站在這里,我感受到了曾經(jīng)的歲月滄桑和革命情懷。另外,長沙還有眾多的古建筑,如岳麓書院、坡子街等,這些古跡保存得非常完好,讓人仿佛穿越時空,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文化底蘊。
第四段:人民熱情(熱情之美)。
長沙人民熱情友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迷路的時候,好心的長沙人會主動幫我指路;在我詢問美食的時候,他們會熱情地向我推薦當?shù)氐奶厣〕浴K麄兊男θ輦鬟f出對待生活的樂觀和善良的心靈,讓我感受到了長沙人民的熱情和友善。
第五段:小結(jié)(總結(jié)全文)。
美麗的長沙之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次旅行中,我欣賞了長沙的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感受到了長沙人民的熱情和友善。長沙之行讓我更加了解了這座城市,也讓我體會到旅行的魅力。希望未來還有機會能夠再次來到長沙,再次暢游于它的山水之間,體驗這個城市的獨特魅力。
(注:以上文章僅為模板,未添加實際內(nèi)容)。
廣西美麗之旅篇十
中國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即將來臨,我也和舅舅、舅媽以及表哥的帶領(lǐng)下開始了一段美麗的廣西之旅。
出發(fā)前,我們拎著幾個大大小小的旅行包、袋子,走近一看,呀!東西還真不少,有裝衣服的、裝禮物的,還有裝作業(yè)本的,讓我看得目瞪口呆,一雙眼都覺得不夠用,不應說,肯定是有備而來。
終于,用了半個小時的`時間,我們把這沉甸甸的行李放進了車的后尾箱,上午9;00,我們坐著舅舅的豪華車出發(fā)了。
一路上,我們簡直像一窩豬一樣,吃了睡、睡了吃,無憂無慮、逍遙自在,車頭不時傳來舅舅導航系統(tǒng)的聲音,這導航系統(tǒng)實在是太不可靠了,明明3分鐘可以到達的地方卻在它的“精明”指導下繞了十萬八千里都到不了,使我們走了許多冤枉路。
可老的還是可靠地,下午5;00,我們到了外公家,外公家的門鈴可真高啊,我都要墊著腳才能夠夠著。沒過一會兒,外公樂呵呵的為我們開了門、笑呼呼的招待我們。我們也毫不怠慢,打過招呼后,我們迅速的將這大包小包、琳瑯滿目、應有盡有、數(shù)不勝數(shù)的行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一一運上4樓。這時候我才發(fā)現(xiàn)外公家原來有7層樓之高。第一樓并沒有什么,只是一大堆雜物;二樓是飯廳和廚房,外婆正在里面忙來忙去的為我們做菜呢,我們回來,這二老可高興了,特別是外公,這是樂的合不攏嘴;三樓是客廳,專門用來招待客人的;四樓至六樓都是房間,一般都是空著的,只有在放長假時才回來??;七樓是用來養(yǎng)雞的養(yǎng)雞場,外公可養(yǎng)了好多雞呢!
我一邊參觀著外公外婆的“七層大樓”,一邊回想著4年前的一幕幕,心中漾起了甜蜜……。
廣西美麗之旅篇十一
在這個寒假里,我和爸媽一起去廈門,我們從早上九點出發(fā),坐了一個半小時的飛機才來到廈門,我們找了一個合適的酒店住了下來。
我們把行李放好就準備出去吃飯,因為廈門是在海邊,所以都是我最愛吃的海鮮。吃完飯后,我們回到了酒店準備睡覺。
我來到海邊天就像要下雨似的,海水就想粘過泥巴似的,不過我還是很快樂,因為這是我第一次來海邊。我把鞋子脫了把腳放在冰涼水里,我的腳似乎結(jié)了冰,突然一個浪沖過來水里出現(xiàn)了很多貝殼,我和爸媽一起撿起了貝殼,不一會兒,我們撿了很多很多的貝殼,就這樣我們愉快的過來一天。
在廈門我過得十分愉快。
廣西美麗之旅篇十二
今天,我們要去廬山暢游一番。
天橋是我們的第一景點。只見陡峭的懸崖邊突出一塊大石頭,好像要和對岸連接,像一座斷了的橋。“橋”的對面,似乎沒有任何痕跡表明這里曾經(jīng)有一座橋,好像它已經(jīng)被歷史沖刷干凈。導游介紹說,這座“橋”完全是天然形成的,絕不是人工開鑿的。我們望著它,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據(jù)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章有一次打了敗仗,被人追趕,當它狼狽地逃到這個懸崖邊時,看似走投無路時,突然閃了一道亮光,在朱元璋面前出現(xiàn)了一座橋。只見他急忙駕馬飛奔過橋。這時,他的敵人已經(jīng)到了橋邊,只見一個霹靂,轟的一聲,天橋被劈成兩段直到現(xiàn)在。
當我們正準備拍照留念時,發(fā)現(xiàn)后面的山已經(jīng)不見了,不知從哪里冒出那么多“煙”來?!叭照障銧t生紫煙”,大概就是廬山的霧吧。對了,這就是廬山的一大特色——霧。廬山的霧,說來就來,說散就散,變化極快,真是“孫猴子的臉——說變就變”。我們剛到此地時,還沒有一點霧,轉(zhuǎn)眼間,廬山已經(jīng)云霧彌漫,周圍什么也看不見了。
昨夜的雨水已經(jīng)把馬路沖刷地干干凈凈,天氣也非常涼爽,樹葉有了新綠,眼前的一切都明亮了起來,汽車在崎嶇的山路上小心爬行,向“仙人洞”走去。
說到仙人洞,就讓我想起毛主席的一首詩——《廬山仙人洞》: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云飛渡仍從容。
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詩中的仙人洞,就是指廬山的仙人洞,這個仙人洞也是自然形成的,所以說“天生一個仙人洞”。傳說這個仙人就是呂洞賓,呂洞賓曾在此洞居住,并修煉成仙?,F(xiàn)在里面還供奉著呂洞賓的塑像。
我們看完仙人洞,走小路回到環(huán)山路,乘車趕到龍首崖景區(qū)。步入景區(qū)小道,抬頭望,是綠得發(fā)深的滿枝樹葉,低頭看,是碌碌的觀景道上沒有一絲投下的耀眼的光斑,掉落的'樹葉被雨水粘在道上,似乎有點凄涼。順著一層層的樓梯,我們來到了大天池。
此時山中的霧越來越大,連別處山峰的一點影子也看不清了,只是白茫茫的一片,就連小路兩邊也有一點模糊了。大家相互扶著,一步步順著越來越陡的臺階走下去。
過了一會兒,我突然發(fā)現(xiàn)近處的山峰輪廓慢慢顯現(xiàn)出來,也能隱隱約約看出山的石頭和樹木。咦,霧怎么散開了,變化真快啊!我叫爸爸趕快照相,不一會兒,霧又起來了。
果然沒多久,霧又開始上來了。我們趁著霧還沒完全把世界遮蓋,來到了龍首崖前。站在這兒,隱隱感到山崖邊突出了一塊大石,它怎么那么像一條昂首挺胸的龍?你看那神態(tài),那形狀再加上……咦,哪來的龍須啊?原來是石頭上長出的松樹,真是惟妙惟肖啊!
再往下走,山路越來越險,越來越陡,爸爸和媽媽互相扶著,走在后面,而我和導游則勇往直前。導游是廬山人,經(jīng)常爬山,身體強壯,路況又熟,理應走在前。我呢?年紀小,精神足,又靈巧,當然也沖在前面。爸爸留在后面照顧媽媽。就這樣,我們離谷底越來越近。
忽然,一陣水聲傳入了我的耳中。我停下來側(cè)耳靜聽,水聲極其猛烈,像老虎咆哮,獅豹怒吼。在山上,我就可以想象這股水流奔騰的壯烈景象。遠處,山峰又能看見,我借機朝下看,已離谷底不遠,那股水流順山而下,一眼望不到頭。在這湍急的水流的上面,懸著一架隨風搖擺的鐵索橋。
走上橋,往下望,流水似乎要把橋上的人吞沒,讓人膽戰(zhàn)心驚。鐵索橋雖不猛烈搖晃,但是總輕輕擺動,也夠嚇人的。山峰上飄著一層淡淡的霧,好似仙境。
跨過橋,渡過水,我們來到了石門間景區(qū)。這回,路全變成了下坡的樓梯,非常陡,有時好幾十個臺階連成一條直線,一眼就能望到底。臺階又高又窄,凹凸不平,稍有不慎,就可能嘰哩轱轆滾下去,我們?nèi)夹⌒囊硪淼耐伦摺?BR> 山再一次被大霧籠罩,煙云之中,隱約從山頂飛瀉下一條銀光閃閃的帶子。只見那條帶子若有若無,若隱若現(xiàn),最后直跌入谷底的青龍?zhí)丁D乔帻執(zhí)兑彩庆F氣朝朝,煙霧彌漫,透過云霧,只見水中有幾塊大石頭。
走到了那潭水邊,一切真相大白,煙云霧氣漸漸散開,廬山顯出了它的真面目。眼前是一潭碧綠清澈的池水,面對著我們的大石頭上刻著“青龍?zhí)丁比齻€字。對面的山峰上掛著一條飛瀉下來的瀑布。山頂上懸著一架水泥橋。瀑布底下立著一塊奇怪的石頭,受瀑布沖擊,真像是一只頑皮可愛的熊貓在洗澡嬉戲。網(wǎng)上看,尋不見瀑布之源頭。順著青龍?zhí)锻驴?,也不知道它流向何方。當我們已登上臺階,準備返回時,霧氣再起,頓時,什么也看不見了,就連那條白帶子,那只可愛的“熊貓”,也不知藏到哪里去了。
回到石門間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個個腰酸背疼,手腳發(fā)麻。你想,下到谷底是容易,可是要是上來,就麻煩了,何況還是那么都的路,那么高的山。導游趕快領(lǐng)我們回到賓館去休息去了。
下午,我們準備看看廬山的文化景點,體驗廬山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第一個瀏覽的當然是廬山著名的“美廬”別墅”。聽人說,這“美廬”別墅曾經(jīng)住過國共兩黨的最高領(lǐng)導人----蔣介石和毛澤東。別墅是個二層的小樓,背靠大山,二樓有個很大的露天陽臺。別墅被參天大樹掩蓋著,小溪環(huán)繞,一條小徑從中來回穿梭,非常幽靜。這里有山,有水,有樹,住在這里真是一種享受。站在這里,我有一種說不出的舒服。
美廬不僅環(huán)境優(yōu)美,室內(nèi)還陳列這許多寶貝,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件象牙雕刻的展品,它是用整只象牙鏤空雕刻的,大約有1.2米的長度,雕的非常精致,外面的花紋雕的像絲一樣精細,真是太美了。
待我們回到賓館,廬山已被夜幕籠罩,小鎮(zhèn)亮起了萬家燈火。
廣西美麗之旅篇十三
2013年5月2日上午,自治區(qū)黨委、政府召開“美麗廣西·清潔鄉(xiāng)村”活動電視電話會議,部署并對開展這項活動進行全面動員以來,全區(qū)各族人民在這件很具體、很平常的事情中干出了極為不平凡的事業(yè)。對于開展“美麗廣西·清潔鄉(xiāng)村”活動的具體參與者,我有著這樣的感想:
第一,地干凈了,城鄉(xiāng)煥然一新。在黨的十八大勾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藍圖的背景下,全區(qū)開展“美麗廣西·清潔鄉(xiāng)村”活動,是完成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布局要求,把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建設美麗中國”的戰(zhàn)略任務在廣西具體化,推動全區(qū)各族人民家家保護環(huán)境,人人講衛(wèi)生,留住了藍天、綠山、清河,促使廣西秀麗的山水風光與整潔的衛(wèi)生相匹配,更讓鄉(xiāng)容村貌煥然一新。
第二,共同參與,全民素質(zhì)得到提高。愛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講究衛(wèi)生從我做起,扮靚廣西全民參與,共同建設。開展“美麗廣西·清潔鄉(xiāng)村”活動不僅僅是把大街小巷、村前屋后打掃清理干凈,美化廣闊的田園風光,更主要的是讓全區(qū)人民有了共同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繼承好老祖宗深厚延綿的歷史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遺產(chǎn),為子孫后代留住青山綠水的美好共識,增強了意識,提高了文明素質(zhì),推動了全區(qū)各族人民用勞動創(chuàng)造我們更為美好的美麗家園和幸福生活。
廣西美麗之旅篇十四
近年來,隨著我國旅游業(yè)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愛好旅游,各地旅游勝地也開始競相展露自己的風采。而作為我國西南地區(qū)的一顆明珠,云南旅游自然是不可錯過的。我剛剛結(jié)束了一次美麗云南之旅,下面,我將分享我的心得體會。
第一段:云南美景感受。
云南作為世界上生物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qū)之一,她的大自然景色絕對令人驚嘆,并且值得每一位旅行愛好者一來深深地體會。從昆明的翠湖公園到麗江的玉龍雪山,我們一路欣賞到了壯麗的山水風光;從大理的洱海到昆明的石林,我們也親眼目睹了神奇、美麗的天然奇觀。這些自然景色的畫面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發(fā)了我們對自然的熱愛。
第二段:多元文化心靈觸動。
云南處于中國西南地理位置,從而使得這里的人文歷史更加豐富多彩。旅行當中,我們不僅欣賞到了自然美景,也體驗到了不同的文化習俗,例如昆明石林中的彝族文化、麗江古城中的納西族文化、大理洱海畔的白族文化等等。這些金色的人文歷史,以及它們的傳承與開創(chuàng),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毫無疑問,云南民族文化對我們的人文修養(yǎng)提供了巨大幫助。
第三段:云南美食口感記憶。
除了自然風光、人文歷史,云南的美食也是旅游者最為注目之處。云南美食的獨特之處在于不同民族不同傳統(tǒng)的烹飪技法和調(diào)味口感的體現(xiàn),這些美食正是自然美景和民族文化的鮮明體現(xiàn),也表達了云南的質(zhì)樸之美,讓我們等到了舌尖上的豐盛盛筵。在這次旅行中,我們品嘗到了酥脆的過橋米線,也感受到了香辣的云南菜、清新爽口的竹筒飯以及夏季宜人的普洱茶等等。這些美食的味道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味蕾之中。
第四段:旅行汲取的精神財富。
作為人處于人生旅途的中途,我們總會有高潮與低谷、迷茫與成熟。旅行無疑是一個了解生命、塑造品格、汲取智慧、欣賞美好的良好渠道,這次美麗云南之旅,也給了我們心靈上的豐盈收獲。旅途中,我們和旅伴相互認識、相互照應;也需要不斷地處理著路途中遇到的一些意外的狀況、顛簸與不順,走出心靈的坎坷,也意識到了生命的價值。這樣的精神體驗可以給人以積極的心態(tài),以更加有力的規(guī)劃生命。
第五段:感悟美麗世界。
云南之旅中,除了領(lǐng)略到自然之美、文化之美、美食之美外,更重要的是我們普及了自身豐富知識,以及愈加立體的看待世界的方式。我們明白了自然是多么神奇、文明是多么磅礴、人生是多么寶貴。我們更加感悟到,世界是如此之美,生命也是如此之珍貴。我們在長長的旅程中得到了多重啟示,以及終止一切的奮發(fā)向前的勇氣。
一個觸動心靈的人生旅程,不僅僅是一份視覺上的美麗印象,還需要悉心感受,在告別旅途之時,印象中的美好,應該是一份感悟與標記,記錄下行程中的心路歷程,成為品更加美好的自己的見證。各位讀者,也可以盡早規(guī)劃您美麗的云南之旅,也曾留下屬于自己的心靈印記。
廣西美麗之旅篇十五
去年寒假,爺爺奶奶帶我去三亞探親,我興奮極了。
飛機上,爺爺告訴我:三亞的地理位置很有趣,位于我國最南邊的海南省的最南邊,也就是【大公雞】的腳。剛一下飛機,我感覺熱氣撲面而來。這里真的是太熱了。我們東北現(xiàn)在正在下雪呢!我不禁感嘆:我們的祖國真大啊!
三亞的道路兩旁有許多椰子樹,樹上有許多椰子。路旁就有賣椰子的商人,如果你要買椰子,他們就馬上從樹上摘下一個新鮮的椰子,讓你品嘗最純正的椰汁和椰肉。
三亞的海很藍,海水很溫暖。光著腳踩在沙灘上很燙。我在海邊揀了許多貝殼和海螺。有的貝殼像個勺子,有的貝殼像叉子……我還發(fā)現(xiàn)寄居在海螺里的寄居蟹了呢!
三亞的動物園里有許多動物。有長頸鹿、黑熊、孔雀……我最喜歡的是長頸鹿,我還親手喂它吃餅干了,長頸鹿吃餅干的樣子特別的可愛。
三亞有聞名世界的【天涯、海角】。當我站在【天涯】的巨石下感覺非常的壯觀。
三亞真的是太美了。這不禁讓我感慨:大自然是最美的,我們要好好的珍惜和愛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