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端午節(jié)散文片段摘抄(模板13篇)

字號: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端午節(jié)散文片段摘抄篇一
    在我童年的記憶里,印象最深的是我六虛歲那年的端午節(jié)。那是我在爺爺奶奶身邊度過的最后一個端午節(jié)。爺爺告訴我說,過了端午節(jié),就要送我去爸爸媽媽那里了。他們說爸爸媽媽住在城市里,那里有汽車、火車,有公園和寬闊的大路,還有賣各種花衣服的商店。我對這些都不感興趣,我最想見到的是爸爸媽媽,還有弟弟妹妹。我最想知道的是爸爸媽媽是不是很愛我。
    奶奶提前一天的下午就把大黃米和糯米淘洗干凈,各泡了小半盆,把蘆葦葉、馬藺葉、紅小豆、紅棗、肥瘦相間的肉都準備好,然后就開始包粽子了。奶奶先把蘆葦葉折疊成漏斗狀,放一把大黃米,再放上幾個紅棗,或者是一塊肉,然后用手利索地一扭,就成了一個粽子的模樣,最后用馬藺葉捆綁結(jié)實,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包完大黃米的,再包糯米的。兩種粽子合起來有一大鍋呢!
    晚飯后,奶奶就把粽子放在鍋里,然后放上適量的水,開始往灶膛里面加柴禾,一邊拉風(fēng)箱,一邊加柴禾,火焰在灶膛臉部一進一出的,像是要逗人玩似的。我說:“奶奶,我來幫你燒火吧?!蹦棠陶f:“不用啦,已經(jīng)差不多了,你在這里看著灶火,別叫火燒出來啊。”于是,奶奶從蒲團上站起來,走了。我趕緊坐在灶火旁邊的蒲團上,把馬秸稈往灶膛里添。
    一會兒,我發(fā)現(xiàn)奶奶去點炭火盆了,那是一個小小的泥做的火盆,燒的是木炭。上面只能放一個小小的砂鍋。這個小砂鍋是奶奶專門用來做砂鍋豆腐的,給我留下極深的印象??墒?,今天是端午節(jié)的前夜,奶奶不需要做砂鍋豆腐,她干什么呢?我躡手躡腳地走過去一看,奶奶在數(shù)雞蛋呢。她對我說:“過端午節(jié)了,奶奶做茶葉蛋給你吃。”喔,原來是要煮茶葉蛋啊。奶奶把雞蛋洗干凈,放在砂鍋里,倒上水,就咕咕嘟嘟地煮起來了,藍色的火苗一舔一舔地親吻這小砂鍋的鍋底,給我一種神秘的感覺。不一會兒,雞蛋就熟了,奶奶用銅勺子背把雞蛋殼敲開,然后放上茶葉,小火煮了一會兒,就端下來,放在門口的石頭臺階上,說:“明天才能吃,你小心點,不要碰了砂鍋?!?BR>    第二天清早,奶奶把五彩線系在我的手腕上,說這是辟邪的,還把一盒小香囊系在我的脖子上,我吸吸鼻子,真香??!這時候爺爺已經(jīng)從山上拉露水回來了,把又涼又濕的大手往我臉上抹,抹得我一臉露水。這也是端午節(jié)的講究。據(jù)說這樣可以明目,對眼睛有好處。三叔手里是一大捆艾草、桃樹枝,他把這些用紅布條捆了,掛在門楣上??傊际菫榱吮傩昂徒】?。我也不多問了,我只關(guān)心什么時候讓吃粽子啊!
    終于可以吃粽子了,全家人圍坐在方桌旁邊。奶奶端上小砂鍋,打開一看,我愣住了:不是茶葉雞蛋嗎?怎么變成粉條燴豬肉了?三叔拿出一個瓶子對爺爺說:“爹,這是雄黃酒,喝點兒吧?!闭f著給爺爺?shù)搅艘槐?。奶奶端上一個小盆,里面是雞蛋,雞蛋已經(jīng)變了顏色。奶奶又拿來一個小籃子,一籃子都是清香的粽子,粽子還冒著熱氣呢!
    第三天,我大舅來了,給我?guī)硪患ㄈ棺?,是粉紅色的小碎花,我很喜歡。大舅說要去城里見我爸爸媽媽,要帶著我到城里上學(xué)讀書。我自然是很高興。奶奶偷偷地抹眼淚,爺爺說:“沒出息的娘們,哭什么,孩子去城里找爸爸媽媽,是高興的事兒,你看你這個老太婆……”奶奶破涕為笑了。我說:“奶奶別難過,明年端午節(jié)我還回家來吃粽子”。
    到了城里才明白了,城里不但沒有那些豐富的食材,而且爸爸媽媽也沒有時間包粽子,要吃的話,就是買。而買的那些粽子無論如何也沒有奶奶做的那種特殊的味道。
    幾十年過去了,我吃過的粽子數(shù)不過來了,可是在我的心中,最好吃的粽子還是奶奶包的粽子。那是地道的家鄉(xiāng)味兒,吃著它才想到故鄉(xiāng)的人,故鄉(xiāng)的情。
    啊,我童年時代的端午節(jié),一去不復(fù)返了……
    端午節(jié)散文片段摘抄篇二
    題記:有一種習(xí)俗,生長在靈魂處,任歲月遷移,依然不改當(dāng)初的模樣,因為那里有父母的身影印在了兒時記憶的深處在最溫暖的時光。
    站在歲月的明媚,輕拈著光陰的命脈,淡著絢麗的色彩,在盛夏焦灼的靜待中,一束比夏更濃的情,執(zhí)意演繹著一場足夠的精彩、熱烈的來了,灑潑著濃濃情懷,端午節(jié)。我知道,這種深入骨髓的隱痛,來自時間深處的召喚,一個背負著深重苦難,行走了兩千多年的節(jié)日,其實是在為自己的存在,尋找一個答案。
    端午的由來,有著許許多多不朽的傳說,有抱石投江的愛國詩人屈原,忠貞之士伍之胥,到東漢之女曹娥,都在民間流傳著。
    而生在北方關(guān)中大地的人們,端午節(jié)才是一年中最繁忙的季的開始。黃瞪瞪亮瑩瑩的油菜堆集在場上,菜角里包裹的里黝黝的小珍珠散落在場間滿眼烏黑,在太陽的照耀下黝亮黝亮。成熟的小麥低著沉甸旬的麥穗,在微風(fēng)的搖曳中翻滾的著金色麥浪,來來往往的人們,戴著一頂頂黃色的草帽,迎著炎炎烈日穿梭于田埂之間,顧不上擦拭臉上的汗水,有的揮舞著銀鐮,生龍活虎,熱火朝天,成片熟透小麥齊刷刷在閃閃的刀刃下躺倒在地上,金燦燦的麥穗映襯著人們歡欣的笑臉上。有的深一腳淺一腳的緊緊跟隨收割機后面,有的在田間地頭等著滿倉而歸的收割機,滿臉的灰塵和汗水也掩蓋不住歡欣鼓舞豐收的喜悅,赤銅色臉上平日里的愁緒也被褐黃色的麥香淡化,淺露出燦爛的笑意。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歲歲年年端午情。今天又逢端午,自己的心里油然而生一種樸素的思想,一縷純潔的情愫,一種濃濃的情意,仿佛又見父親踩著露水的草地,在我家坡坎上割艾草的背影,母親打半夜起來熬油羔、做香包、做花花繩的身影,我又聞了艾香,又想到那甜甜酥脆的油糕。
    陣陣油糕雞蛋香,艾葉插門廊,花花繩拴避邪魔,香包熏香飄。小時候家里窮,根本沒有錢去買米做粽子,但到了端午節(jié),母親總會用她自己的方式叫我們過好節(jié)日,她會提前用紅、黃、蘭、黑、白等色的線合擰在一起,母親說這是花花繩,能保佑避邪、尤其是避蛇,蛇見了手上、腳上纏著花花綠綠的花花繩都會離得遠遠的。一般都還在我們熟睡的時候就系在我們的手碗腳碗處,在衣服的'袖窩處縫掛上親手做的香包〈我們叫熏火蟲〉,母親說戴上它能防止蚊蟲叮咬,香包的香料都是母親親自選的小茴香、大香及上年的艾香等香料,然后碾碎再縫在香包里,那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彌久留香,像從未走遠。并在節(jié)前的晚上就和好了做油糕的面,備好黑糖、青紅絲,等我們起來時,熱騰騰的油糕,一碗香味四溢的合包雞蛋湯就做好了,那種飄著蔥花、香菜的蛋湯,至今想起來都讓人饞。
    父親則在黎明的時候去采割艾草,有一年,父親叫我跟著他去割艾草,路上我問父親為什么要起的這么早,今天要采割呀,父親說今天割的艾草,草花未開香最濃,這個時候去因草上的露珠還在,采割的艾草因露水的浸潤留香會更長久。還給我講了割艾草、掛艾香驅(qū)災(zāi)避難的傳說,父親說“從前,有個叫黃巢人,殺了好多人。一天,他決定去屠殺一個村莊,但想起那個村子有個人曾救過他的命,于是,他來到這個村子,找到他的救命恩人,讓他在自家門口掛個一把艾蒿做標記,他回去告訴手下,門口掛放艾蒿這家不能殺,其余全殺。黃巢走后,這位好心的人,告訴了村子所有的人家在門口放掛上上一把艾蒿。待黃巢的人來后,看到村中家家門口都掛放著一把艾蒿,這些人看到后離開村子,村中人因此避去了血洗之禍。從那時起,每年端五節(jié)早晨,家家門口都放一把艾蒿。以驅(qū)災(zāi)避難”。直到多年后我才在書本里看到了這個傳說,想那不識字的父親記的這些,一定是千百年來代代相傳,就像今天的人們,早己不再為吃不到粽子而無米發(fā)愁了,但我們似乎正缺失了什么,這種缺少讓我們一直走來,一直找尋。
    端午,是一種的傳統(tǒng),更是一種情懷,它厚重而堅固。我們已經(jīng)到了雖是節(jié)日但人們卻不再以為是過節(jié)日的時代,而時光帶給人們的早已失去了節(jié)日的祥慶和喜悅的同時,是否也該尋找已經(jīng)缺失懷舊和信仰中那種博愛、仁厚,不要忘卻己有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忘記已傳頌了千百年愛國的傳承。
    一個節(jié)日,因為收留了偉大詩人的高尚魂魄,而內(nèi)涵充溢。也許這就是節(jié)日,這就是端午節(jié)吧!但愿我們都不要去想那個時光,可當(dāng)明天變成了今天成為了昨天、到最后成為記憶里不再重要的某一天的時候,在不知不覺之中,我們都被時間推著向前向前的走,節(jié)日也許就成為我們最為重要的記憶。這種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詩人余光中所說:“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备菍ψ鎳某嗾\。
    而在我的心中,還是早前那個早晨,陽光暖暖的照在了小小窗戶上,微微的細風(fēng)搖曳著樹枝,鳥兒嘰嘰喳喳的叫著,還在夢醒之中、蒙蒙朧朧的時候,母親用圍腰布揣著一個小小煮熟的雞蛋,給我說今天是端午節(jié),父親正抱摟著艾草跨進門簾的時候。
    感謝屈原,讓我們銘記這個日子,既有對古文化的追溯,同時又承載著啟迪后人的使命,感謝這個節(jié)日,讓傳承在我們?nèi)松谐蔀橐环N美好的回憶和向往,愿這朵傳統(tǒng)的奇葩之花在中華大地綻放更加的美麗。更愿在每個端午節(jié)時,我們不要忘親情,親人,忘了真實的自己,情系粽香,粽香傳情,世代永遠。或許如此,節(jié)日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眼角晶瑩的淚珠,不僅僅是疼痛,更是幸福的抒寫,相約的美麗。
    端午節(jié)散文片段摘抄篇三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這一天最主要的習(xí)俗就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和將包好的粽子扔進江中祭奠屈原。
    屈原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他創(chuàng)立了氣勢恢弘,辭章瑰麗的《楚辭》,他出身貴族,卻不墨守成規(guī),勇于改革。
    屈原一生行廉志潔,憂國憂民,曾任三閭大夫、左徒,參與法律制定,兼管內(nèi)政外交,對內(nèi)主張舉賢能,對外連齊抗秦。他為人耿直,行事磊落,楚懷王時期就常遭人排擠,陷害。被懷王流放后,所提政治主張得不到支持與采納。
    楚懷王死后,
    主張得不到支持與采納。楚懷王死后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再次將他流放到沅、湘流域。
    最后楚國的命運,就如屈原所料得那樣,一步步走向滅亡,在秦將白起一舉攻破楚國的那一天,五月初五,屈原懷著滿腔憤懣和一身無法實現(xiàn)的理想與抱負,投身冰冷的汨羅江中。
    楚國百姓因舍不得屈原投江而死,紛紛劃船拼命追趕搶救。追至洞庭湖時,屈原早已沉身江底。
    于是每年端午這一天,人們借劃龍舟驅(qū)散江中之魚,投入江米團,喂飽魚蝦,免的魚蝦吃屈原的身體。粽子這個美食就是由此演變而來的。
    一年當(dāng)中,我最喜歡的節(jié)日就是端午節(jié)了。因為,每到端午,媽媽都會親手包好多粽子,紅棗的,蜜豆的,只要是我喜歡的餡料,媽媽都能給我做幾個嘗鮮。就連香蕉,橙子,雪梨,山楂,我都包過,味道也是美美的。
    各形各色的粽子,大大小小,只要是我們能找到的葉子,都可以制作成外皮。除了北方用的蘆葦葉子,南方用的箬葉,原來荷葉,芭蕉葉,甚至玉米葉也都可以包粽子呢?而且味道都很好。
    最難忘的是,這一天除了可以聽媽媽講屈原的故事,更可以發(fā)揮我這個小吃貨的所有想象,媽媽允許我參加制作,任憑我隨心所欲的玩耍,擺弄出什么奇形怪狀的東西,媽媽都不生氣,也不責(zé)備我。
    最美妙的當(dāng)然是,粽葉的清香繚繞滿室,掀開鍋蓋的那一瞬間,甜美,碧綠,香糯語言已成多余。
    難忘的端午,是我心中最重要的節(jié)日。是我每年的`最愛,每當(dāng)我親手端著熱氣騰騰,美味漂亮的各式粽子,恭恭敬敬擺放在供臺,跟在媽媽身后拜祭屈原,并且誦讀《楚辭》中的詩篇時,心中更是感慨萬千,華美的詞章,震撼我的靈魂,端午就變成詩的洗滌,屈原你將與我們同在。
    于是端午在我幼小的心靈中形成特殊的公式:詩意+美食+解放=我想擁有的快樂生活!
    端午節(jié)散文片段摘抄篇四
    這是我第一次將要在異鄉(xiāng)度過五月的端午節(jié)。
    異鄉(xiāng),第一次,端午節(jié),當(dāng)這些詞匯串聯(lián)在一起的時候,落寞的感覺就像潮水一般慢慢地涌上心頭。深夜,落寞,河流,當(dāng)這些詞匯融合起來的時候,腦海里便浮現(xiàn)出千百年前那個在汨羅江邊哀婉吟唱的詩人。同樣是異鄉(xiāng),同樣是落寞,不一樣的是屈原的落寞是國破山河碎,而我的落寞僅僅是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屈原,是絕望,而我,是希望,所以他會縱身跳進江水中,但我不會。
    不過,我心中的這種落寞的感覺很快便消失在來自家鄉(xiāng)的溫暖的言語中了。昨晚,在和結(jié)拜義姐蔡宇聊天時,我便向她隱隱約約地吐露了我身在異鄉(xiāng)逢佳節(jié)的落寞。她聽我這么說后,身在家鄉(xiāng)的她的心里似乎有些難受,她說要給我郵寄一點端午節(jié)的禮物過來。我再三推辭說,千里迢迢,那太麻煩了,還是算了吧。可是她很固執(zhí),硬要我把通訊地址和郵編發(fā)送給她,我無法勸阻,也就只好乖乖地給她發(fā)了過去。沒想到,今天下午,她就給我發(fā)來短信:禮物我已給你寄出來了,不過似乎要在端午節(jié)后才能寄到,真不好意思了。我立馬給她回復(fù)過去:遲到,早到,都沒有關(guān)系,飽含在禮物中的那份情,早已越過千山萬水,來到我的心里。
    說來有些奇怪,連續(xù)幾天陰雨的蘭州,今晚突然灑滿了皎潔的月光。那月光,透過窗,靜靜地照進我的房間,地上,墻上,被子上,都是月光。我躺在床上,呆呆地看著這些月光,越看越感覺這些月光像是從家鄉(xiāng)照過來的。眼淚最怕提到家鄉(xiāng),剛一觸碰,我的眼角就莫名其妙地留下了淚水。心底有些淡淡的感動,淚花中閃現(xiàn)的是義姐甜美的笑容和溫暖的言語。
    異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即將到來。我想,有義姐遠在家鄉(xiāng)的祝福和在千里路途中的端午節(jié)禮物,這個端午節(jié),我終究不會太落寞。
    或許,這個端午節(jié),我將忘記遠古的屈原,忘記暮色里的汨羅江,只記住家鄉(xiāng)的月光,記住遙遠而親近的溫暖。
    端午節(jié)散文片段摘抄篇五
    天氣轉(zhuǎn)暖,溫度升高了許多,石榴樹開始在枝頭炸開一朵又一朵花?!皸d子花啦,白蘭花啊,要不?”一串如歌似的叫賣聲飄在大街小巷,賣花姑娘的周邊彌漫著梔子花、白蘭花特有的清香。大嫂買了幾朵梔子花,頭上插一朵,身上別一朵,在家中蚊帳上也別上兩朵,呵呵,到晚上,別提帳子里的香氣有多濃。哦,又快到端午節(jié)了。
    節(jié)前兩天,我們這里家家要買來生長在高郵湖邊的蘆葉——粽箬葉子,用翠綠的粽箬葉子把雪白的糯米裹成粽子。裹出的粽子特色紛呈,就食材上分,有鮮肉粽、咸肉粽、赤豆粽、蜜棗粽和普通的白糯米粽等等。從粽子的形狀上分,有四角粽、蹺腳粽等。粽子裹好后,每兩只聯(lián)結(jié)在一體成為一對。到了煮粽子的時間,家家戶戶散發(fā)出陣陣誘人的粽葉清香,把整個小城染透,用“香噴噴”這個詞來修飾端午節(jié)是最恰當(dāng)不過了。
    端午節(jié)這天,小城許多人家的大門上要插上蒲草和香艾,用來驅(qū)邪。母親要給孩子的手腕系上五色絲線編成的“百索子”,用來避邪護身。民間有“六月六,百索子拋上屋”的歌謠?!鞍偎髯印币欢ㄒ獟伾衔?,而不能隨意拋棄。據(jù)說在六月初六這天,拋上屋的“百索子”,會被等候的喜鵲銜去,用于在銀河之上搭起彩橋,讓牛郎織女過橋相會呢。小孩的脖子上,還會掛著母親頭一天晚上用彩線編成的網(wǎng)兜,網(wǎng)兜里裝著一只煮熟的綠殼咸鴨蛋。
    做飯的時辰,戶戶菜香四溢。在我的記憶中,一年中節(jié)日的菜肴,除了春節(jié),就數(shù)端午節(jié)菜品豐富,也更有特色。這天的菜有“十二紅”,這是我們揚州的傳統(tǒng)菜式。一般有:炒紅莧菜、拌萵苣、拌涼粉、拌黃瓜、鹽水毛豆、糖漬西紅柿、燒黃魚、炒河蝦、炒黃鱔、紅燒肉、紅燒鵝和流淌著紅油的咸鴨蛋等等。
    中午,不客氣地?zé)崞饋淼奶柈?dāng)頂照著村子。家家圍著八仙桌吃飯,大人們喝著雄黃酒,戲說著許仙與白娘子的千古傳說;孩子們的兩只筷子像長了眼睛似的,瞄著炒黃鱔的盤子,夾著香軟的黃鱔脊背直往嘴里送。一家人直吃得滿面紅光、酒足飯飽。
    飯后,家長還會帶著孩子去浴室洗艾水澡。巧的是,在端午節(jié)這天泡艾水澡,到了盛夏時節(jié)即便受了暑氣,身上也不生瘡皰。所以端午節(jié)前后三天,郵城大大小小的男浴室,都會打出“艾水澡”的招牌,前來沐浴者不少,一個個唱著歌兒來去。
    在我的記憶里,端午節(jié)就是一頓香噴噴的甘美豐盛的家宴,以及一些驅(qū)魔避邪的故事,還有搬運工人在古運河賽龍舟時吼出的震天號子……久遠依稀,像一個不散的夢,年年五月初五,如約而來。
    端午節(jié)散文片段摘抄篇六
    輕輕的風(fēng),輕輕的夢,輕輕的晨鐘暮鼓;淡淡的云,淡淡的淚,淡淡的朝思暮想;默默的憶,默默的念,默默的魂牽夢縈?;厥琢髂?,蝶夢浮生,一些絢爛一些惆悵,一半歡喜一半憂傷,經(jīng)年重逢,若念若離,香箋小語,落字成殤,一段段回憶如殘葉隨風(fēng)飄落,落在我肩上,落盡我眸中,拾起一段回憶,卻拾不起那遺落在風(fēng)中的經(jīng)年,將那抹剪影,定格于歲月的流年中,悠遠,綿長。
    和著淡淡的月光,繾綣在夜的情韻里,思緒,宛如一朵小花,慢慢開出了微妙的心事,是誰在午夜用靈魂相依相暖?紅塵如煙,蒼茫天地誰可鑒?深情似夢,愛恨離散幾相逢?相遇如花,誰為誰傾盡天下?與君化蝶,醉過風(fēng)花月兒圓。誰的回眸,香染了半世浮華;誰的守候,等成了各安天涯;誰的轉(zhuǎn)身,褪盡了相遇繁華,時光消逝了深情,歲月蹉跎了韶華,那瞬間絢爛的花期,不知傾覆了誰的美如花。很多往事,漸行漸遠漸生涼,念起一些人,一些事,當(dāng)所有的痛,所有的傷,所有的不甘,都不敵手中一杯暖茶、嘴角一絲淺笑時,念起的一定是故事的美,人的好,愛的真。
    歲月如歌,心情如花,總有一份情,讓人總不能忘卻;總有一段緣,詮釋人生遇見。美好就像一杯酒,歲月的沉淀,經(jīng)久的佳釀,永遠的醇香,回想起便會醉了,既使有時感傷得想要落淚,但淚花里有苦澀也有甜蜜的笑意!在默然而沉寂的時光里閃著永恒的美麗。常常會累,也常常會心情浮燥,常常在一些早已老去的回憶里念念不忘;常常因為將心情投入了哪段文或者是哪首歌而引發(fā)了些感慨,也很容易陷入別人的情緒或別人的故事,所以,也總是絮絮著些許憂傷。
    倚著夜光,沐浴春風(fēng)中清新淡雅,懷有詩一樣的心情,任由思緒與花瓣隨風(fēng)飛揚,夾帶著一點點縹緲的心事以及幾分刻意的傷感,依水而歌,依風(fēng)而逝。一直都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個在生活中很懶散而隨性的人,可對待感情卻有著極致的細膩與敏感,多愁善感卻又固執(zhí)己見,常?;煜爽F(xiàn)實與夢境之間的差距,常常迷失在真與幻的邊緣,常常感傷在記憶里,走不出心的荒濛。
    那滴滴凝淚里,或許微蘊著似有還無的一抹淡淡的相思,或許盈滿了紅塵中那已化為輕煙的往事。蝶戀天涯,遷移一季,守望一季,對影兩相忘,愛不為情生,璨璨淚雨下,流年,殘惜,終究太多的痛,繁花,沒落,終究逃不過惆悵!筆生花,淺痕暗,書素墨,帶箋妝,眼眸含淚,笑靨冷殘,輕斟淺醉,虛弱的筆,依舊為你,填補斷句殘章。纖指滑過靈魂的憂傷,多少深情未了,多少笑淚飛揚,驀然回首,惘然一夢,傾盡一生溫柔與詩意,惘然回顧中,卻早已遺失了你。
    多少事,盡塵埃,悵然看花隨風(fēng)去,似把離愁歌一曲,了卻思緒,驀然,風(fēng)又起,亂了青絲,斷了思意,是不是每一場繁華到最后都會以黯然收場?是不是每場盛宴到最后都會有一曲斷腸的殤曲?是不是每一位知心的知己到最后都難免會陌路?我仍在執(zhí)念著對你千絲萬縷情,徒留在文字間的那抹孤單的身影,美麗的讓人憂傷,而你,可曾看見,淡絹濃墨那渺渺的思念。
    銀白色的月光灑滿了夏夜,墨染了一池的悵惘,漸濃,微涼,滿地殘花堆積,不知何處惹相思!將一席憂傷寫盡。我用沾著春雨的筆墨寫歲月花開,一段塵緣,風(fēng)月輪回,僅一筆,就寫進昨日的風(fēng)煙,然后,看浮華萬千都悉數(shù)遠去,一顆心,平靜安好,通透清遠,誰能執(zhí)守一顆心,直到永遠?誰愿牽一人手,走過滄海桑田?一直盛開在我的字里行間,明麗著心里永恒的春天。
    執(zhí)筆無言,縱雙目滯情欲語曾知,獨留嘆息相回,卸下一身的繁華,刺痛了夢里花香,惹了一身惆悵,空留一生回憶,無眠了多少夜,又付了多少枕間相思,如癡,如醉,醉相忘,何當(dāng)纏眷,堪憐午夜,疏影話凄涼,千年緣識,今生情惆,載不動,許多愁,欲語淚先流,在不老的夜里,串起你溫潤的片言碎語,折疊成文字,鋪襯今夜的彎月,一種情緣只能遙寄夢里,而我,化成夢里的蝴蝶,在瘦長的月光中等待黎明的瞬刻,共舞。
    凝眸思遠,月瘦星稀,冷風(fēng)過,單衣不奈五更寒,誰的情思在夜色中沉寂,搖曳了夢里繁花空等誰記起?欲語淚先流,滿腹相思對誰傾!在這端午節(jié)的午夜時分,雖然我的心,那么傷、那么涼,卻依然。端午情節(jié),多少相思醉。
    端午節(jié)散文片段摘抄篇七
    端午節(jié)到了,親朋戚友又免不了相互走動,同祝共賀。然而,我們往往會經(jīng)常說錯一句話,一句不能也不應(yīng)該說的話。這句話便是:“祝端午節(jié)快樂!”
    錯了嗎?錯了!稍微想一想,便會恍然大悟,這個日子,真的不能祝大家快樂。
    這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是一個來歷特別的日子,是一個歷史上來歷特別讓人們難已忘卻的日子,是一個穿越千百年時空讓炎黃子孫銘心刻骨的日子。在這個日子,請別祝賀生者快樂!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六月雪,是竇娥冤,是舉國殤。忠心為國伍子胥,鴟夷革裹尸沉錢塘江;孝女救父,曹娥含笑撲身舜江;憂國憂民,三閭大夫懷沙憤投汨羅江。江水悠悠,天地悠悠,民心悠悠。
    還有多少人知道,這個月份的這個日子,原是民間傳說的大兇“重五”,是不吉利的鬼魂節(jié)日。還有多少人知道,每當(dāng)這一天到來,家家戶戶插菖艾,飲雄黃,吃粽子,競龍舟,只是為了避邪辟毒逃災(zāi)殃。還有多少人知道,端午端午啊,其實就是躲五躲五。
    很多很多年已經(jīng)過去,在不死的民俗文化領(lǐng)域中,百姓雖然將端午節(jié)與屈原聯(lián)系起來以為紀念,也是悲壯的日子,是祭祀的日子,而作為惡月惡日驅(qū)避日的習(xí)俗,依然如故。
    非遺專家楊廣宇教授曾經(jīng)這樣告誡,不是所有的節(jié)日都能夠互??鞓罚鐪[明節(jié),只能互送幸福健康。道理就是這個道理,不作說教,只擺事實。那好吧,端午節(jié),我們只祝平安吉祥,不說快樂!
    端午節(jié)散文片段摘抄篇八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在魯中,端午時節(jié)民間有流傳“吃了端午粽,才把炎熱送”的農(nóng)諺。當(dāng)我們吃著粽子,頂著日漸炙熱的日頭,打著花傘欣賞龍舟賽的時候,北方真正意義的酷暑夏天已經(jīng)悄然而至。
    端午節(jié)是我國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始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2006年通過了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申報。據(jù)《史記》記載,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在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而死。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異常悲痛,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把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粽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今天的粽子。
    小時候,看到蘆葦發(fā)芽就扳著手指數(shù)算著端午節(jié)的到來,于是我們每天便跑到小河里看蘆葦長了沒有,期盼著蘆葦?shù)娜~子一天天的長大。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晚上,大街小巷便是一片粽子飄香,但是多數(shù)人家只是把粽子煮好,舍不得吃,要等到第二天早上才能解饞的!端午節(jié)的早晨是粽子的天下,更是孩子們的天下,孩子們終于可以敞開肚皮大吃一頓!除了粽子,還有雞鴨鵝蛋,于是孩子們個個吃得直打飽嗝!多數(shù)孩子會把母親分給的雞鴨鵝蛋留著,帶到學(xué)校,和別人碰蛋,看誰的雞鴨鵝蛋更結(jié)實!哪一方的雞鴨鵝蛋碰破了就輸了,那時候碰蛋的游戲可要比現(xiàn)在的足球世界杯還能讓孩子興高采烈!中午時分,大大小小的孩子都被家長叫回家,用艾蒿水洗澡,洗完還要在耳朵、鼻孔、肚臍等地方抹雄黃酒,那酒抹在身上,涼涼的,辣辣的,感覺很特別。然后在脖子上系上母親給縫制的“荷包”,于是大街小巷脖子上掛著花花綠綠的“香荷包”,飄著清香艾蒿的味道.......
    轉(zhuǎn)眼我自己成家了,而母親還是會在端午節(jié)記得為我送上一把艾蒿,叮囑我?guī)Щ匦录?,懸掛在門前。朱紅色防盜門上系著這把純天然的辟邪之物,滿載的是母親心目中那個永遠要惦念著的孩子,承載的是眷眷的母愛。
    每年的端午節(jié),母親都要到村西的臥虎山上采摘“柏臘葉”,親手包裹出一只只誘人的粽子,她說只有我們村子特有的柏臘葉才有這份獨特的清香。而我,卻不以為然,在遍布粽子花色、品種世界的超市,買一些就可以過節(jié),何必徒勞那份累。其實,不管是兒時,還是現(xiàn)在,我都不懂那份端午粽子里包裹著的深深母愛。雖然現(xiàn)在粽子的種類越來越多,但是總也品不出小時候的甜美。
    在民風(fēng)樸素的魯中,端午的習(xí)俗和民俗風(fēng)情雖然十里各異。但是,卻總能在各類端午的產(chǎn)物中查看到舐犢情深的影子,從母親對端午的那份神態(tài)和對包粽子那份堅持和執(zhí)著,端午,注定充滿了母愛的味道?!鞍锊逶诖箝T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魯中處處是端陽”……吟唱著這首描述端午的民謠,感受著“吳根越角”獨特的端午情,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端午節(jié)散文片段摘抄篇九
    村子里人一年只過兩個節(jié),春節(jié)是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也是傳統(tǒng)的。其它節(jié)日,村子里人沒多少概念。
    村里人的端午節(jié),走親是必需的。嫁出去的姑娘攜兒帶女,回家看父母,熱熱鬧鬧;未婚女婿也要走親,帶上禮物,拜見岳父、岳母。左鄰右舍,親朋友好友,也要趁端午嘗新面,摘鮮果。
    山村的端午節(jié),吃也是一道風(fēng)景。金黃色的麥粒是新收獲的,趕在端午節(jié),人們要嘗新。村里的女人們白天忙碌,于是晚上在昏暗的油燈下,滿是汗香的手臂旋轉(zhuǎn)著小石磨。磨沿口,白花花的面粉舞動姿態(tài),象瀑布傾瀉下來。端午節(jié),雪白雪白的面粉在女人們手頭成了蒸饃、饅頭,升騰著誘人的馨香。蒸饃、饅頭出籠后,誰也不能動手,先是用盤放在院壩里的桌上敬天、敬地,祈禱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然后送上十來個給左鄰右舍,祝福和和睦睦、團結(jié)友愛,最后是家人一起品嘗。
    端午節(jié)的吃,當(dāng)然離不開粽子。山里人也不知道為什么要吃粽子,也不知道粽子的來歷,反正祖輩傳下來的規(guī)矩就是這樣。山里多簝竹,那葉片又寬又長,端午節(jié)來臨前,人們就上山采摘。做粽子前,將簝竹葉用沸水稍煮,然后將自產(chǎn)浸泡后的糯米加上紅棗,用簝竹葉包成錐型,放鍋蒸煮。
    出鍋的粽子清香淡雅,軟糯滑膩。當(dāng)然這粽子也不能先吃,得先放在堂屋的神龕前,沒神龕的就搭張桌子放在堂屋,將粽子供在桌上,敬奉給祖先,畢恭畢敬的程序進行完畢后,一家人才圍坐在一起,享受美味的粽子和豐盛的午餐。
    端午節(jié)散文片段摘抄篇十
    以前寫過一些文字,就天涯與紅袖的詩歌的整體風(fēng)格做了一個簡單的比較,希望對大家一些幫助,說得不到的還請見諒。
    我曾經(jīng)《浪子扛小旗過天涯》,在天涯待過好一陣子,也在紅袖添香待過好一陣子,一個是最大的詩論壇,一個是最大的純文學(xué)網(wǎng)站,是不可忽視兩個板塊,在這里順便做一個比較。天涯詩歌的一個總的特點,語言平實,實景多,內(nèi)斂冷竣,直視的美感少,但語言的彈性大,小我的情感濃厚,內(nèi)斂。可以措鑒一部分實景的表達方式,和彈性語言的躍進,也很不錯。把思念、抽象不可感的,描寫成,可感,可見的。紅袖詩歌主要特征是語言美,抒發(fā)情感天涯詩歌,寫實的,質(zhì)感強烈。例如,“想一個人”,紅袖會里說,思念的水啊,一波波涌動,是這樣啊,就是這樣類似的了,可以演變成很多,就像以前我所闡述的哪樣,換場景,意境;那天涯,會怎樣處理這類思念呢,如果想一個人,想抱著葉子取暖,或沒心沒肺的葉子,飄著飄著就走了,這是我在想你,寫實,葉子,是物,其實是一個人,取暖,是一種濃濃的思念,取暖也日常中所用的詞語,所以寫實,葉子,是人,有一種意態(tài)的影子,是意態(tài)的`擦邊了,但并不是真正意態(tài)天涯詩歌也就到這個層次,但還有很多,不代表全面,如果是意態(tài),葉子的反應(yīng),就是,綠了一生,到頭來總在你手里牽著,我的綠色的血液在流,而你目光向著另片花朵,甚至是痛苦,煎熬等等人的思想,葉子,也有百意,意象這樣處理好,有韻味。《今夜,一朵花行走在相思的邊緣》文/葉子花開“今夜,獨對雨夜/遠方的你,可知雨下/一朵花的憔悴”,最后一段確實不錯,有一半天涯的風(fēng)格,有一半紅袖的風(fēng)格,揉合到一起了,雨下,是寫實的,花朵的憔悴,是寫虛的,說明自己的情感有物來代替了。
    “我摸到你的痛苦和眼淚/準備給你一些零碎的話語/填埋舊傷裂開的口子/一場雨帶來冰冷和不幸//黑夜正縱向深入夢中人的甜菜/忽略一位母親的痛苦和眼淚/正在風(fēng)干(浪子超《明天一位母親的女兒就要出院》)那個“摸”字,用心體味,“摸”是寫實,動詞,可是痛苦能“摸”到嗎,痛苦,是一種抽象詞,淚是名詞,其實是感覺到,這樣動詞成為主線,我摸到應(yīng)該是物,那痛苦可是感覺啊,但這里,確實摸到了一個痛苦,好像就在身邊,伸手可及,有心去觸摸,其實不是用手,而是用心摸到了,就像,我摸到你的幸福,我還可以摸到春天的氣息,或者說是春天的心跳,春天乖巧的脾氣,或者說,摸到了石頭在荒原的孤獨的堅硬,“一場雨帶來的冰冷和不幸”冰冷和不幸都是形容,“你給我?guī)砜鞓贰?,也是這樣,覺得二者能不能只擇一,真正的詩歌,會有一些語病,海子的就是的,可以選其一,也可以并列用,這根據(jù)感覺走,就像“痛苦和眼淚”一樣的,用法,詩,與其說是一種技巧,不如說是一種感覺,感覺這樣的痛苦,就夠了。
    再舉一個例子:“鼾聲在水面上嘆息/水在河底嘆息/我在對岸不知所措/丟失了母語,急切的身勢/趕不走對黑暗恐懼的眼睛/連同一只鞋子一樣丟失勇氣/某種襲擊的征兆塞滿荒原和眼眶/有一種荒誕的聲音貼地而行/在腳下,安靜的黑夜/包圍體內(nèi)氣喘噓噓的小鹿2月15日于靖江(浪子超《幻覺》),讓意象集中起來,而沒有鋪張,如果要鋪的寫,第一首可以二十行,甚至三十行也可以,這句:黑夜正縱向深入夢中人的甜菜,甜菜代表,這里不是意態(tài),作為一般替代物,或者說是借喻,“幸福”,幸福的人,夢中有甜菜,而“一位母親的眼淚/正在風(fēng)干”,誰會留意也正是一位母親的堅強的表現(xiàn),眼淚已干,這也正是詩眼所在,在醫(yī)院的母親,陪著女兒,紅袖的詩歌很長,用虛表達一個思想,而天涯的詩歌很短,也能表達一個思想。
    天涯詩會而天涯的詩歌的沖擊力強,意象的集中,紅袖詩,只要有一個意象,就可以展開,寫成很多,天涯的意象集中,一個意像接著一個意象,我也練習(xí)過一段時間,“鼾聲在水面上嘆息/水在河底嘆息/我在對岸不知所措/丟失了母語,急切的身勢/趕不走對黑暗恐懼的眼睛”這里五句,我就用了四個意象,所以,有時靈感很重要,靈感本身就是感應(yīng)的東西,多寫多練習(xí),才能真正做到,以詞達意,而不是詞不達意。
    “守著一排睫毛,低頭養(yǎng)成沉默的習(xí)性”(浪子超《秋水之上》)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間有意象產(chǎn)生,也有情感的產(chǎn)生,第一句,第二句基本是兩件事,然面當(dāng)這兩件事連續(xù)發(fā)生的時候,她所產(chǎn)生意境就是作者的孤獨與茫然。“暖暖的掌心等你歸來,你的樣子,真像這朵梅花/不屑衣袂的挽留,我的日子隨波而活/靜聽一河的心事,委屈成水”(浪子超《秋水之上》)最后三句,每一句都有一個小意象,但并不是作者要表達的主要情緒,只有將三句聯(lián)系起來,才讀出作者的憂郁的而凄美的感。
    “我的左手挽留過一朵花,右手伸向你/我猜你會挽留我,寶貝。越是這樣我就老得越快/我接近你的時候就是露珠,而現(xiàn)在,我要閃一下/那么亮地閃一下,我就跌碎了//沒有什么是可以挽留的,在秋天/雖然你總是叫我小花瓣,永不調(diào)零的小花瓣/我只輕輕笑了笑,秋天,就深得象?!保☉n傷櫻桃《老于秋天》)這一句很典型,前部分只是講作者的笑,并無意象,后一部分,秋天,就深得像海,哪是因為我也的笑,秋天才深得像海的,意境由此產(chǎn)生。
    端午節(jié)散文片段摘抄篇十一
    端午將至,大街小巷,有很多大娘和大嫂們,她們面前的木架上、地攤上,均懸掛著五顏六色、形態(tài)各異的五彩香包、香囊和五彩絲繩等飾品與掛件,無不吸引著過往行人的眼球。超市里琳瑯滿目的粽子、綠豆糕等禮品盒,應(yīng)有盡有。菜市場里,有的攤位上,不銹鋼大盆里,碼放著許多扎著各色線繩的粽子,以區(qū)別里面裹著的餡兒;還有的攤位上,則是支起油鍋,只見熱油翻滾,黃燦燦的油糕就被夾起,架在了鍋旁。哦!夏風(fēng)輕輕地吹過,香包的幽香,粽子的清香,油糕的噴香,全飄進人們的嗅覺里,勾起人們極強的購買與品嘗的欲望,便會不由自主地掏起腰包,以解其欲和口饞。但是,在端午節(jié)的那天最讓我不能忘懷的是那野生的艾葉草。它氣味芬芳,香味濃郁,且是那么的特別,那么的淡定。它不顯富,不顯貴,不奪寵,與世無爭,即使被當(dāng)作節(jié)日的必需品賣,也是一大把才一、兩元錢,可謂是“賤”草!但別忘了,在北方端午節(jié)的那天,可是家家戶戶都離不開哦!
    我曾記得,那時還在故鄉(xiāng),人們盡可能的早起,出門、上山、爬坡去尋找它,撥開荊棘雜草,割下帶著晨露的艾葉,盡管褲管被露水打濕了,但如果尋找到高而粗壯的艾葉時,割艾人的喜悅之情便油然而生,喜上眉梢。多少年來,每當(dāng)端午節(jié)來臨時,不管我走到那里居住,很多次節(jié)日的清晨,等到我起來打開房門時,一股艾葉草的芬香撲鼻而來,啊!過節(jié)了,這一定是樓下或?qū)﹂T的鄰里送來的,那一刻,只覺心底溫?zé)岫穑袆硬灰?
    五月的端午,只見家家戶戶的門框和窗臺上,都懸掛或是擺放著,那綠中泛白,散發(fā)著特殊的香味艾葉草,有了它,節(jié)日的氣氛立顯出來,有句民諺這樣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jié),人們把插艾作為重要內(nèi)容之一……用以驅(qū)瘴。但是,自古以來,有關(guān)端午節(jié)的粽子傳說很多很多,但對艾葉的傳說也僅限此民諺了,但我要說:端午節(jié)離不開它,沒它不為此節(jié)!
    艾葉草,春夏秋冬,它可以生在崖畔上,也可以長在田地邊,沒有肥沃它也長,土地貧瘠它也長,四季輪回,它自生自孽……但大千世界,萬物生靈,天地之合,即生此物,便有用之。
    很多史記上都有艾葉的記載:如《別錄》中:艾葉,主灸百病?!侗静菡分校喊~,能通十二經(jīng),而尤為肝脾腎之藥,善于溫中、逐冷、除濕,行血中之氣,氣中之滯,凡婦人血氣寒滯者,最宜用之。還有其他方面的論述:艾葉預(yù)防瘟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制成艾條、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因此,看起貌不驚人的山野之草,竟然是那么的神奇,那么的對人類有作為,所以它不是賤草哦!
    年年歲歲,大地輪回,我愿五月的端午,艾葉飄香……
    端午節(jié)散文片段摘抄篇十二
    靜水深流,暗蘊浮生遠長;淺笑無痕,未知悲傷逆流。
    ——題記
    紅塵初妝,歲月無疆;潑墨江山,風(fēng)華正當(dāng)。
    殘夜伴月明,風(fēng),微醺,最是那紅顏如玉,青絲若碧,不假時光,傾國傾城。我自是年少,韶華傾負,愿乘一葉扁舟,在那一段老時光里,將自己放逐天涯。
    執(zhí)手相攜,一起走向未知的遠方,十指緊扣,只道是良辰如花。擁心共眠,相伴迎接凜冽的風(fēng)霜,發(fā)絲輕剪,哪管他刀劍如麻。
    世人皆言韶華如夢,然而在看慣了春花秋月,厭倦了浮沉漂泊,幾經(jīng)輾轉(zhuǎn),數(shù)歷顛簸,卻才方能明悟。原來,人生的道路本就相同,舟楫馬匹一般行步,旅途匆匆,都只是為了那最終的相逢。
    最是寂寥黃昏,暮云微遮,掩去了日光的明媚,醉紅了晚霞的水彩。秋意深深,殘葉隨風(fēng)。紅袖添香,哪怕時年華殤,翩躚起舞,也恰若漫天紛飛的彩蝶,婀娜曼妙,即便老去也可以風(fēng)姿如舊,縱使歲月蕭然,卻也難掩遺落天涯的影蹤。
    錦瑟琵琶,弦斷處,空留余殤;陶塤笛簫,微損時,枉自悲惶。
    三生情殤,泯滅成沙,誰可知那散落一地的風(fēng)沙,只是早已干涸的淚花。陌上流年,海角天涯,誰可懂那盛開一季的繁華,只是為你點染的.濃妝。
    回望,時光恍若隔世經(jīng)年的夢,夢醒后,一切原來只是一場奢華的虛無,??菔癄€談不上終點,地老天荒算不得止境,生死與共作不了歸途,一時情長抵不過一世情長,哪怕歲月喑啞,也要留下微不可聞的芬芳。
    寒夜盡,夢初醒,我終是看見,微微流溢的晨曦里,那一抹熟悉的身影,那隨風(fēng)上揚的衣袂,一如當(dāng)年,緩緩地向我走來。
    端午節(jié)散文片段摘抄篇十三
    我大底上算不上是城里人,只不過后來搬往城里上學(xué),順便落了腳,那時候只十歲出頭,父母便把戶口改到城里去了,然而我最快樂的日子是離開城西鎮(zhèn)龍窩村之前的那段生活,那時候我的奶奶還是個很疼愛孫子和孫女的健康的老人,像早年農(nóng)村過端午節(jié)包粽子這樣的體力活,我的奶奶也能提個小板凳,坐在大門口,給一群如我一般大的小孩子表演包粽子,這樣包一個上午,然后煮一個下午,第二天來便把煮好的粽子都分到各家去。
    早年的端午節(jié),對我來說是一件稀奇的事情。一來這端午節(jié)每年只有一次,不用上學(xué)還能有好東西吃,這對一個農(nóng)村的小孩子是多么快樂的事情;二來,三兩天的時間里,我可以暫且不做留守兒童,那滿鍋的豐盈的粽子總能把我的父母從很遠的地方領(lǐng)回家來。所以,早年的端午節(jié),是農(nóng)村人一個認真包粽子和吃粽子的節(jié)日,而對我來說是一個認真看奶奶包粽子、認真吃各樣的粽子、認真地等待父母回家的節(jié)日。
    吃粽子該是每個人都會,早年的我是個很會吃粽子的人,然而包粽子卻不是每個人都會,想包的好又更是困難,所以但凡是到了包粽子的節(jié)日,我的奶奶定會拉我和姐姐去,先把包粽子的所有要件都備齊了。我小的時候,奶奶一只手指著我的鼻子一只手指著離我家不到十米的魚塘對我說:“不準到那邊去?!倍棠炭倳诎兆又?,帶著我到魚塘邊去采粽葉子。我自然是被命令了待得遠遠的看著,后來蹲在地上兩手托著腮兩條手臂都無聊的酸痛了,才央求也去采兩片粽葉子玩。
    蘇北魚塘水渠多,魚塘邊的蘆葦便成了包粽子的好葉子。離我家最近的魚塘只不過幾米,魚塘的斜坡上,繁茂蒼翠的葦葉在涼風(fēng)里抖擻著,搭拉著尖尖的角,相互戳鬧著。我一頭鉆進葦叢里,揚起小手,揪住一片細小的嫩綠的葉子,一把扯下來,把蘆葦桿上的嫩皮也硬生生地拽了一大塊下來;我自覺得粗魯,于是便小心翼翼地把手伸向另一片可愛的葦葉,像是要活捉一只靈活的螞蚱似的,我把手輕輕放在葦葉的根部,往下一掰,“嘎嘣”一聲清脆的響聲過后,那軟滑的嫩葉便健健康康地被我抓在手里了。我掐掉尖兒,從細窄那一側(cè)開始裹,過程一個喇叭狀,便對著葦叢里背著一摞碩大葦葉的奶奶認真的吹了起來。
    奶奶采葦葉極專注,一棵高大的葦葉上,長滿了葦葉,而奶奶每到一棵葦葉前,便要左歪歪頭、又伸伸脖子,最后從那一片葦葉里迅速麻利地掰下極少的幾片來,扭過身去又到另一棵蘆葦前去,再晃晃腦袋,掰下幾片來。這樣采粽葉,我覺得慢到無聊,于是跟在奶奶后面,把一棵蘆葦?shù)娜~子全采了下來,于是那豐滿的蘆葦頓時成了光棍,奶奶一把搶過我手里的葦葉,拍在我頭上,一頓訓(xùn)斥:“胡亂采什么,撿大的采,小的等到長大了再采,你把大的`小的都采了,人家吃什么?”
    采粽葉我不會,包粽子我自然更不會了。奶奶把粽葉帶回家去用熱水泡著,便淘米,白花花的大米一瓢一瓢地從缸里蹦出來,與緋紅的豆豆攪和在一起,躍進那個臉盆大的游泳池里,我迸濺的水花里,好似飄溢著糯米粽子柔美甜膩的香氣,讓我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巴不得這雪白的大米馬上就能黏在一起,成為一個三角形的粽子,到我碗里來。
    包粽子之前的晚上,奶奶睡得早,第二天起得也早,吃得飽飽的。我從屋里把那一盆大米艱難地拖出來,挪到大門口。那裝粽葉的盆是我洗澡用的大盆,我躺進去只露個腦袋的超大型號的盆。我去奶奶屋里提了大凳子和小凳子,奶奶去拿了一塊長木板夾在粽葉盆上,于是奶奶坐在大凳子上,我坐在小凳子上,面對面的坐著,開始包粽子。
    我起初不敢碰粽葉子和奶奶左腳邊的大米,只兩手托著腮,咬著舌頭看奶奶包粽子。奶奶兩手從大盆里捧出一小捧水來,灑在木板上,然后左手伸到盆里,摸出一片已經(jīng)浸滿了水的粽葉子來,寬的那頭朝左,尖的那頭朝右,平鋪在木板上,用兩個大拇指撫平,然后又摸出一片來,貼在第一片葉子旁邊,這樣重復(fù)幾回,奶奶一共在木板上貼了八片粽葉子,一邊寬,一邊窄,像是一把折開了一半的扇子,奶奶又從盆里捧出水來,攤開大手從中間往兩邊壓平八片粽葉。奶奶甩了甩手上的水,伸直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夾住八片葉子寬的那一側(cè),右手捏住那尖尖的角,只那么一轉(zhuǎn)一擰,就像是變戲法似的把一個扇形的葉片擰成漏斗狀,又手夾住那錐形漏斗,左手伸到腳邊的米盆里,撈出一小把米裝在漏斗里,又把手伸到米盆里,抖掉黏在手上的小棉粒,捏一個紅棗塞在米里,左手掂一掂,把米逗得直跳,又捏一捏圓鼓的地方,于是那墨綠色的葉子里,白的紅的隨性的扭動著,奶奶用右手把漏斗的帽子蓋下來,按在木板上,把那細長的尾巴分成兩條細長的繩子,于是我看得糊里糊涂地,那粽子就沉穩(wěn)地睡在了奶奶右腳的空盆里了。
    我舔了舔嘴唇,對奶奶笑笑,然后把手伸進粽葉盆里,抽出一片葉子來鋪在木板上,學(xué)奶奶一般鋪的整整齊齊的,這樣鋪了四片,我用食指和中指量了量,大底差不多了,我便沒有再多鋪,擔(dān)心兩支手指夾不過來,與是看著奶奶的手,也一手夾著,一手捏著,擰過來擰過去也沒有擰成一個漏斗,奶奶攥著我的手腕,只一掰,那四片小葉子便立即乖巧的變成的漏斗,我用兩手夾著,讓奶奶給我弄點米過來,然后也那么掂一掂,倒是把米給掂了出來,我把剩下的米胡亂用粽葉子過載一起,最后也沒有綁成三角狀的,我滿心歡喜的把自己包好的粽子送到盆里,還沒有順利放進盆里,那米便都齊刷刷排好隊從那縫隙里鉆出來了。
    奶奶一直不停地包,周圍的人漸漸得多了起來,鄰居湊上來看看生活:“包這么多,吃的完嗎?”奶奶笑笑,仍舊邊包粽子邊說:“他爸媽來家了,得多包點,多了還怕吃不了嗎?吃不了挨家挨戶分,不怕吃不了?!比硕夹α耍乙哺Γ缓缶秃屯g孩子去打鬧,問他們家有沒有包粽子,沒有就來我們家吃。
    我看奶奶包粽子的時候,奶奶一片一片地鋪葉子,竟鋪了九片,我說奶奶你多鋪了一片,奶奶說:“包個大的給你吃。”我頓時興奮起來,指著紅棗說:“我要兩個紅棗?!蹦棠贪阳兆影梅蚀螅盍巳齻€紅棗,我害怕別人搶了我的粽子,于是把這個粽子放到另一個盆子里,然后做了標記。包到下午,粽子終于摞滿了三個盆,白花花的大米真的成了綠色的了,我急不可耐地讓奶奶趕緊煮粽子,奶奶說:“要晚上悶一夜。你先去打個電話給你父親母親,看什么時候到家?!?BR>    晚上奶奶便起鍋煮粽子,我和姐姐去公路上接帶了一堆行李的父親母親,回來的時候,粽子已經(jīng)下鍋了。奶奶坐在火爐前,邊劈木頭,邊往鍋底塞,火舌從鍋底崩裂開,躥舞出幾道火紅,鞭策著黑乎乎的鍋底。那黃色的木蓋下,不停地冒出輕軟的白氣,混雜著大米紅棗和粽葉子的香氣,筆直地往上涌,抬起頭時,一層灰白厚重的霧壓下來,我鼓足一口氣,使勁地吹,于是那霧像是被我戳了個窟窿一般,有瞬間合上了。我拉著父親母親來說:“這里面有一個最大的粽子,有三個紅棗,不許跟我搶?!?BR>    晚上是沒有吃到粽子,直到第二天一大早,我起床的時候,粽子已經(jīng)上了桌。沒有來得及洗漱,我便蹲到凳子上,拿著筷子等著。母親讓我去刷牙洗臉,否則不給我大粽子,于是我極不情愿地洗刷好,再蹲回桌子前,一個碩大可愛的粽子已經(jīng)安安靜靜地躺在我的碗里了。略黃的白色皮膚上,鑲著幾顆圓潤的紅珠,我把鼻子湊上去,使勁地聞著,清棉的香氣像是細柔的綢布一般劃過我的臉頰,我抓起筷子,插進粽子里,舉起來伸到嘴邊,一口咬下一角,再咬去一角,順帶著把最后一個角也給咬了,于是三只角在我的嘴里,像是軟糖一般甜膩。奶奶搶過我手里的粽子,放回碗里:“哪有這么吃的?!蹦赣H用筷子把我的粽子一塊一塊地夾開,露出三顆紅棗來,又抹了點紅糖,對我說:“吃吧!”我仍舊是用筷子插在那小塊兒的粽子上,一口吞進嘴里,那紅棗比那三只角甜多了,沒一分鐘,碗里便沒了,于是奶奶便又剝了粽子,剝了一半,讓我拿在手里吃。
    母親把粽子鍋里煮的棕白色的鴨蛋剝了殼,送到我嘴邊,那鴨蛋竟還是兩個蛋黃的,我便像是吃了這世界上最好的東西一般,鼓著圓滑的肚子便跑了。
    早早得吃過粽子,我便與奶奶一起去分粽子。每家也都包了粽子,奶奶只分十來個與人嘗嘗,又換回三兩個來給我當(dāng)場解決掉,于是這樣分來分去,我的一天三頓飯,幾乎全是粽子了。
    我是到了二十歲的時候又開始吃粽子了,那粽子倒是花哨的很,有蛋黃、肉、香菇,味道也很特別,是在超市里買的,那時候我的奶奶已經(jīng)去世七八年了,這期間我都沒有吃粽子,也無暇去在意端午節(jié)這樣的日子。既沒機會認真地看人包粽子,也沒有機會認真的吃粽子,而我也已經(jīng)不是留守兒童了,更離了龍窩村的魚塘,住到了水更多魚更多的海邊,然而卻一棵蘆葦也見不著。
    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完全提不起吃粽子的心思了,倒是懶于去吃,更是吃不出那味道了,按說我現(xiàn)在吃到的香菇肉粽該是很美味的,要比紅棗米粽味道要好,然而我仍是沒有想吃的欲望,更沒有蹲在凳子上,用筷子插起來吃。沒了認真看奶奶包粽子的過程,也沒了吃一臉粽子米粒的任性了。
    我終究還是個農(nóng)村人,于是我離了龍窩村,也就忘記了端午節(jié)。所以說那粽子,也還是多少年前,我奶奶包的紅棗米粽好吃,尤其是一家人看著我吃三個棗的,比一個棗的甜得多了。